藥師法門是要在生活中起修,在生活中覺悟。自然離不開做人和做事。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兩點。
第一個,是杯子裝水的故事。有個年輕人,很迷茫,感覺沒有時間修行和看書,就去拜訪一位禅師。那位禅師不講話,就坐下來,拿出一個杯子,放了一個核桃,然後在放大豆,問那個年輕人說,滿了嗎?年輕人說,滿了。禅師又灑上小米。再問年輕人,滿了嗎,年輕人說,滿了。禅師又能倒上水。年輕人終於明白了,原來禅師說的是時間是可以擠得出來的。
但故事還沒有結束。禅師又拿出同樣杯子,然後先放同樣的大豆,再放大米,再放水,問年輕人,滿了嗎?年輕人說,滿了。禅師拿出這個核桃,真的滿了,放不下去了。
核桃表示生命中,或者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小米和大豆表示都小事。如果沒有安排好大事,只會在小事上一直忙碌。你會發現,你真的很忙,真的沒有時間,就放不下那個核桃了。因為時間都浪費了。
很多人每天都忙碌,都是碌碌無為,都是忙一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佛法的教誨,告訴我們人生無常,壽命很短暫,應該先要完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比如要念經,我都建議,一天無論多麼忙,先完成一部《普門品》的念誦,或者《地藏經》的念誦。就好比你先放進去一個核桃一樣。其他的事情,都是生活的事情,生活可以過的好一點,或者差一點都沒有關系。但念經修行,是靈性的事情。
懂得佛教教誨後,不要空度此生。古人講的,三天不念經,面目可憎。念經是一種反省,一種回歸,一種靈性生命的覺醒。這個是很重要的。人之所以為人,是靈性生命的高度。
第二點,每天要有自己的自制力。在禅宗的教育中,是很嚴格的。一般人只看到禅宗的灑脫,卻沒有看到禅宗嚴格的教育。來果禅師在高旻寺時,就定下了規矩,上殿時,如面對佛前,一律不准拖拖拉拉,不准借故去上廁所,或者借故挑籃子去采菜,否則這些都是惡性比丘。
自制力對於修行是很重要的。佛教為什麼要定制戒律,就是為了調伏心。比如睡覺吃飯時。像曾國潘家書裡,就有嚴格規定,看一個家族是否有興旺,要看三點。
第一點,看他的子弟上午幾點起床。第二點,看他子弟有沒有讀聖賢書。第三點,看他的子女會不會做家務活。
大家去看這三點,好像平常的平凡,也好像很容易做多。其實大道至簡。因為在家人很容易放逸。比如第一點,睡覺到很晚才起來,一日之計在於早晨,早晨是干氣生發的時候,不管是從身體適應天地規律的角度,還是精神方面,早起對人都是有好處的。肝氣的生發能讓人志氣蓬勃。人有志向,家族自然就會興旺。
第二點是讀聖賢書。人要讀書,懂得聖賢的道理,才能做好為人處世。這一點在儒家講的比較多。第三點,是做家務。為什麼要做家務,是培養一個人的謙卑心。大家看朱子家訓,裡面就到,早起就要打掃門庭。寺院仍然有這個傳統。在家修行很困難,尤其是現在有電視,一家人圍著看電視,拉家常,睡眠沒有規律,小孩也一樣。晚上睡覺的晚,早上就起不來。這就屬於驕奢YIN逸的范疇。
年輕人來做長期義工,我一般不贊同。現在寺院管理不規范,不像是企業,很嚴格。很多人做義工,都很散漫,對時間沒有概念。約束力變小,這對修行也是障礙。人的腦袋要越用越靈活,身體要越用才越健康,叫做流水不腐,精神要越用越明。所以呢,適當的壓力是要的。
很多人抱怨社會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我感覺不是。在古代競爭比現代大多了,比如以前的人考進士,要寒窗苦讀幾十年。整個科舉從唐朝到清朝年間,共一千多年,全國上下共出了十萬進士。平均一年全國才出一百個進士。你說壓力大不大。所以歷朝歷代都是如此。中國人就是這麼上進。世界上最上進的民族,應該是中華民族,還有猶太人,最為上進。菩薩六度,為什麼要選個精進波羅蜜,他是有原因的。
轉自:福安觀音寺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