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慧法師在一次開示中提出:“人,首先必須面對解決的三個問題是生存、生活、生死的問題。”借用這一理念,筆者認為這三個問題是每個人必須直面的問題,也是無法回避的問題,生存、生活問題能夠引發我們一系列煩惱、痛苦,直接影響到我們生死大事,生死問題又是人們常常忽視的問題,正確處理好生存、生活問題,也就容易解決生死問題,反之,生死問題必將被生存、生活問題所累。
生存問題是一切眾生無法回避的第一要素,須臾離開不得,只有解決了生存問題,我們才可以步入生活,生存是底線,也是基礎,打好這樣一個基礎,在面對生活問題時,正確處理起來就會得心應手,生命的存在在於衣食住行,滿足於簡單的生存所需,就不會被生活問題所困擾,道理很簡單,人們只是需要滿足活著就足夠了,而過於關注生存的質量往往容易產生貪欲。動物界的生存法則是建立在本能需求上,生存質量的優劣,在動物界是被忽略的,再凶殘的獅子只要吃飽了,便不會捕殺在身邊活動的弱小動物。而人類卻不一樣,在基本生存條件滿足時,還要不斷攫取,衣服要名牌,食物要精絕,住房要寬廣,行走要高級,凡此種種,在滿足生存的同時,也培養了人們的貪欲,而貪欲更是引發煩惱、痛苦,障礙我們慧命的根本。
生存是生活一個重要部分,生活涵蓋的范圍更加廣泛,人的家庭、事業是生活的兩大內容,人們必須處理好的,不但是家庭生活,還有社會生活。我們所處的世間被形象比喻為“火宅”,在“火宅”裡討生活,人們就更應該引起高度的警覺,因為“火宅”的熾烈,即可以毀滅人們,也可以鑄造人們。如果生活當中我們沒有一天可以自己做主,被生活牽引得團團亂轉,為生活疲於奔命,一生以痛苦、煩惱為伍,結果毀滅了我們的善根慧命;更有甚者,為了追逐無節制的滿足,貪婪成性,良心泯滅,結果毀滅了生命。有的人將自己的生活置辦得遂心如願,有了高質量的物質生活,有了尊貴的社會地位,但是,在他的心裡並沒有感覺一絲的快樂,只有滿足後的空虛與失落,為什麼?再豐富的物質生活,也不能解決精神世界的貧瘠,因精神生活的不確立而帶來了心理壓力,是物質生活不可能解決掉的。如同順治皇帝所言“朕為山河萬物主,不如僧人半日閒”,皇帝“擁有”物質的一切,為什麼不如僧人之閒?這樣的感慨絕不僅僅只有順治皇帝有,看看我們身邊某些人的生活,便知曉幾分了。生活對我們而言是歷練自己的道場,以生活為熔爐,不斷塑造、提煉自己。
正確面對生存、生活的態度,正確處理生存、生活的個類關系,只有四個字——隨緣自在。
生死問題是被一般人所忽視的,是佛教徒必須重視起來的問題,解決好生死問題,我們就可以避免生生死死的沉淪,我們生存、生活的最終目的,絕不是生存的優良,生活的美滿,而是要解決生死問題,生存、生活的一系列活動,都應該圍繞著生死問題來活著,離開生死問題,我們的生存與生活便毫無價值而言,不可避免成為行屍走肉,離開解決生死問題為目的的其他目的都是不究竟的。生存、生活的目的要建立在解決生死問題為目的之上,這樣我們才有機會了生脫死,直達涅般妙道。
確立了生存與生活的真正目的,接下來,再把解決生死問題為目的之意義,告訴那些忽視生死問題的眾生,引起他們的警覺,這也是我們生活在當下的另一個重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