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正確處理“定業病”和“不定業病”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佛教“業報”即“因果律”,是有業因必有果報的自然法則。是“緣起法”觀察眾生言行所總結出來的定律。緣起法則是佛教教義的綱宗,最根本的教義就是“四聖谛”、“十二因緣”。緣起論是佛教最有價值的部分之一。《雜阿含經》卷四十七說:

此有則彼有,此生則彼生。

此無則彼無,此滅則彼滅。

(此指“因”,彼指“果”)。這是佛教緣起論的精辟表述。“緣”是指事物間普遍聯系和條件。世間萬事萬物均處在因果聯系之中,依仗一定的條件和相互作用而產生、發展、和消亡,沒有固定不變、獨立存在的性質。一切事物均由於因緣和合而生起,因緣離散而滅謝。諸法從緣而生,諸法從緣而滅。世上萬事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此有則彼有,此生則彼生。要知道:經濟上有經濟上的因果,道德上有道德上的因果,健康上有健康上的因果,是分毫不爽的。

佛教有定業和不定業之說,什麼樣的行為產生什麼樣的業力。所謂定業,就是有些業的“果報”與“受報的時間”都是肯定的,山移水轉都無法改變,俗話說“閻王叫人三更死,不敢留人到五更”,稱為定業。有一些業的“果報”與“受報的時間”都不肯定,因為時候和因緣未到,不管你做了多少善事惡事,報應來臨的方式和時間還不一定,暫時顯不出來,所謂“積善以遺子孫,其福必昌;積惡以贻家人,其禍必危”,稱為不定業。定業不能轉,今生死後必定墜入地獄。但是不定業就不同,可以通過拜佛忏悔,修行來改變它。這就為功德贖罪提供了理論依據。

“定業不能轉”也不是“絕對”的,那怎麼轉呢?敬請參照《安樂妙寶》

敬錄《安樂妙寶》封面詞:

若欲消災解難當持安樂妙寶
若欲事業順利當持安樂妙寶
如入密壇灌頂當持安樂妙寶
若欲病苦離身當持安樂妙寶
若欲財源滾滾當持安樂妙寶
若欲超度亡靈當持安樂妙寶
若欲即刻感應當持安樂妙寶
若欲戒根清淨當持安樂妙寶
若欲往生淨土當持安樂妙寶
若欲上品上生當持安樂妙寶
欲滅五逆十惡當持安樂妙寶
若欲成就菩提當持安樂妙寶
若欲業障盡除當持安樂妙寶
若欲諸佛灌頂當持安樂妙寶
若欲三業清淨當持安樂妙寶
費時少功德大當持安樂妙寶
欲得如意自在當持安樂妙寶
欲得無量福德當持安樂妙寶
若欲淨密雙修當持安樂妙寶
欲得無量三昧當持安樂妙寶
若欲忏除眾罪當持安樂妙寶
若欲菩薩加被當持安樂妙寶
若欲護國息災當持安樂妙寶
欲離鬼魅大難當持安樂妙寶
欲滅YIN業重罪當持安樂妙寶
欲得觀法成就當持安樂妙寶
若欲富貴長命當持安樂妙寶

《觀佛三昧經》雲:“有七種罪皆可忏除:一、毀無十方佛。二、斷學般若。三、不信因果。四、妄用僧伽物。五、犯重食他信施。六、污比丘尼,尼即污比丘。七、六親所行不淨。是故行者,當如法持誦安樂妙寶,以期三密相應,無罪不忏,所求皆遂,以臻涅盤。”

何謂“定業病”和“不定業病”呢?據如上之推理,諸如各種“絕症”者,已是到了“無藥可救”的地步,此類“絕症”應屬於“定業病”。定業病臨床上只能靠些藥物來勉強維持生命。可悲的是,到了臨終的一剎那,還在為將死之人做無效的“急救”,這種“急救”若是用在佛教徒身上(尤其是病者有臨終按照佛教儀規處理的強烈願望,子女又做不到,或基於其他的障緣)那簡直就是往該病者的身上“火上澆油”,從表面上看,醫務人員“盡職盡責”地做到了“救死扶傷”,為人子女者也算是盡力盡“孝”了,可殊不知,這到頭來除了落了個“人財兩空”的境地外,更為致命殘酷的要害是:對臨終者做無謂的“搶救”,勢必導致和嚴重障礙了臨終者往生善道的機會!可悲呼!可歎哉!按照佛教儀規,應如何處理臨終事宜呢?如印光大師說:“世之最苦者莫過生死,生如活龜脫殼,死如螃蟹落湯,八苦交煎,痛不可言。”印光大師指明了“臨終三大要”:

“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者,切勸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應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後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將隨佛往生佛國,世間所有富樂眷屬種種塵境,皆為障礙,致受禍害,以故不應生一念系戀之心。”開導危重病者至關重要,應滿足病者在財產、債務、家庭子孫等想了未了之心願,使其心無任何牽掛,才能放下諸緣,一心念佛求生西方。

“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者。前己開導病人,令生正信,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素絕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繼長念,即向來以念佛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以故家中眷屬,同應發孝順慈悲之心,為其助念佛號,若病末至將終,當分班念,應分三班,每班限定幾人。”為垂危病人之臨終助念,即助彼往生正念。《楞嚴經》雲:“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人將死亡時,聽覺在諸根器中最後喪失功能,所以助念佛號,能使病者安詳往生。以了生死之信願為因,以助念為善緣。印光大師說:“一句佛號,包括一大藏教,罄無不盡。”

“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者,病人將終之時,正是凡聖人鬼分判之際。一發千鈞,要緊之極,只可以佛號開導彼之神識,斷斷不可洗澡換衣,或移寢處,任彼如何坐臥,只可順彼之勢,不可稍有移動。亦不可對之生悲觀相,或至哭泣。以此時身不自主,一動則手足身體,均受拗折扭栵之痛,痛則瞋心生而佛念息,隨瞋心去多墮毒類,可怖之至。若見悲痛哭泣,則情愛心生,佛念便息矣,隨情愛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脫。此時所最得益者莫過於妄動哭泣,致生瞋恨及情愛心,則欲生西方,萬無有一矣。”

當一個人的心跳、呼吸剛停止時,其大腦及神經系統尚在運作,並未全部處於死亡狀態,仍有一定的知覺,此時若移動觸摸,亡者痛苦難忍,且人情痛苦之極,瞋心易起,瞋心一起,最易墮落。既使軀干四肢僵冷,但耳識猶存,當聞及眷屬的悲泣聲,必情牽悲戀,此時亡者之身,有如生龜脫殼,觸動時定痛苦難當,只是口不能言,身不能動而己,故千萬不可對剛死亡者搬動哭泣,以禍及亡者生生世世解脫無期。《大藏經》雖找不到人死後多長時間不能移動屍體的記載,但可據歷代祖師大德們的經驗之談,即“病人氣絕後十六至二十四小時,不能移動或觸摸屍體,不能浴屍、更衣。應隨順著亡者斷氣時,或坐、或側臥、或仰臥等姿勢;親友們切勿對著亡者哭泣或令人傷心的話別;分班持續不斷地為亡者助念佛號(在病人垂危或脈搏、呼吸漸弱時即要助念,以不緊不慢的速度,以不高不低的音調,以字字句句分明的聲音,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或“阿彌陀佛”均可,務必使病人句句入耳,字字經心。助念中單用引磬,引磬聲音不宜高於念佛聲,應協調。
那麼,何謂“不定業病”呢?是指醫藥能予治愈或治療有效的疾病,稱為不定業病。

佛言:“人命在呼吸間”。人身難得易失,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個,當生命垂危,諸種醫藥均無效的情況下,既使捨得以億萬財富來救治病者的生命,也是徒勞無效的。但尚有很多醫藥治療有效的,由於支付不起昂貴的醫藥費,只好中斷治療,任其加重病情而導致死亡者還有不計其數。面對這些身患疾病,無經濟能力醫治的困苦者,則急需資助救援,使那些貧困的病者能得以及時治療,從而挽回寶貴的生命。

縱觀當今各種不同類型的醫院,幾乎都是把經濟效益擺在首位,住院時令患者家屬預交醫療費,往往要高於實際醫療費。當醫療費用了將近預交款時,醫院會提前通知患者家屬再交款,此時如患者家屬沒辦法再交款,醫院則立即對該患者停醫停藥,患者家屬為了給親人治病,定會想方設法,到處籌借,若實再借不到錢,那麼只好將病人抬回家,眼睜睜的看著親人死去。“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在當今經濟市場的社會裡,幾乎是處處講錢,凡事都離不開錢,到處都布滿了銅臭味。世風日下,醫德沈淪,有不少病者家屬,為了取得醫生對患者的認真,並施展其精湛的醫術,治愈患者的病情,則要向該醫生送紅包、送禮物,尤其是需要手術治療等危重難治的病號,向醫生送紅包、送禮物更是病者家屬所必行之路,經濟上有困難,借錢也得送。更有甚者,醫生向病者家屬花言巧語或以暗示性的索賄現象也比比皆是。還有的醫院受經濟利益的驅使,為了銷售藥品,不論對病人的療效如何,不管患者經濟上能否承受得起,所銷售的藥品,多多益善。醫院之所以出現上述種種不盡人意的現象,既有政策、社會的因素;也有醫療機構體制管理及醫生醫德等原因。既揭示了醫療機構所存在種種現實,這些現實的種種問題,絕非在短時間內所能解決的,面對那些身患疾病,既無醫療保險,也無經濟能力醫治的困苦者,唯一的只有依靠社會各界的關愛與支持,人人奉獻愛心,有使那些身患疾病的困苦者得以救治。

當今,“一人患重病,動員全社會資助”的各種新聞媒介觸目皆是,但真正能得到全額資助的為數並不多,然而,醫院對依靠“善款”救命的患者,是否也能獻店愛心?是否能為患者的利益著想,可以不檢的各種臨床檢驗項目,可否免掉?可否只收取“成本費”?或是連本帶利的照收不誤?




 

上一篇:吃素的人,要多吃葡萄、葡萄干
下一篇:決定健康的7個尺寸你超標了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