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低頭,其實很容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淨土》雜志  文/苗四海

成熟的稻穗,總是深深地低垂著頭。——民諺

朋友伊林對拜佛的省悟和受益,源自武漢歸元寺。

那年,伊林在單位中層干部選拔中意外落馬,被紛纭的人事所苦,孤傲的他郁悶異常,邀我一起到湖北散心。

漢陽區,翠微路,深深的弄巷,古寺仿佛市井隱士,蒼苔碧瓦隱在其中。清代始建時,開寺僧從“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裡采撷兩字作為寺名,寓意這座曹洞宗的禅寺諸宗並重的博大胸襟。古寺旁,是浩浩東流的長江和一汪翠湖。遠遠的翠湖中,伯牙亭裡渺茫的《高山流水》古曲迎風飄逸而來。據說,那是伯牙和子期相遇的地方。

中午,我和伊林來到古剎深處一所小小的僻靜庭院。巨大的古槐樹,濃蔭遮蔽了半個院子,小橋流水,鳥雀偶鳴,在喧囂的都市裡,恍如一葉小舟駛入了江中小島,江靜潮平,渚白沙清。

樹蔭下,兩個燒香的婆婆在喁喁敘談。聽她們說殿堂裡供奉的是太虛大師從緬甸帶回的玉佛,我便起身,前去瞻禮。玉佛高大莊嚴,溫潤如象牙,那暗淡的白色,溢出一脈歷史的滄桑。

朋友坐在槐蔭下,見我一遍遍地禮拜,笑著說:“偶像崇拜,迷信腦瓜子!”

庭院人很少,朋友的低語,就像空谷噼啪而下的落葉,顯得格外清晰。

在佛像前做完供養的比丘,對朋友合掌問訊,笑道:“阿彌陀佛!佛弟子行禮,並不是偶像崇拜。它是一種對導師的禮敬,更是折服自己慢心的訓練!”

接著念了一首偈子:“禮本折慢幢。頭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無比。”

比丘聲音和雅,溫潤如玉。這首美麗的偈子,引起了我和朋友的極大興趣。

比丘很忙,只說:“那是《六祖壇經》裡的偈子,居士們不妨自行查找。”就走了。翩翩的長衫,穿越槐蔭,美麗如翻飛的鴿翼。

在寺外小飯館用完午餐,我們結伴來到伯牙亭旁的一座小園子。園子依水而建,雕梁畫棟,古風悠然的古典大堂內,字畫、樂器滿牆滿櫃。園子裡滿是古樹、繁花。

伊林點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搜索《六祖壇經》。果然見到了那首偈子:

僧法達,洪州人。七歲出家。常誦法華經。來禮祖師,頭不至地。

祖诃曰:禮不投地,何如不禮?汝心中必有一物,蘊習何事耶?

曰:念《法華經》已及三千部。

師曰:汝若念至萬部,得其經意不以為勝,則與吾偕行。汝今負此事業,都不知過。

聽吾偈曰:禮本折慢幢,頭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忘功福無比。

法達七歲出家,是老資格了。見到半路出家、其貌不揚、年輕的六祖,禮拜時,頭卻不至地。六祖呵責他,他驕傲地說,我念《法華經》已經三千部。

六祖便說了這首偈子。

《法華經》是一部很長的經,平常人念一遍,大約需要半天時間。我曾用了一周時間,才斷斷續續地讀完這部經典。可見法達比丘精進異常,功德巍巍,超出凡俗了。因此,心中難免生起自滿。

在文殊院時,我曾見到過幢,那是一根高聳的青石圓柱,周圍遍刻經文,據說拜一次,便可消無量業障。慢,是指自認為了不起的心態。六祖在這裡用慢幢來比喻法達的自負像幢一樣高聳入雲。但修佛法是為了剝離好勝心、貪心、癡心、恨心、疑心,清洗掉為生命帶來痛苦的負面心理因素,留下平等的、謙遜的、淡然忘我的,能給人生帶來快樂的良性心理因素。如果因為修了多年,便成為驕傲的資本,使慢心加重,可謂念的是糊塗經了。

法達受此呵責,一念平息,萬緣脫落,心靜如湖,馬上開悟了。頭低低地叩在六祖腳下。成為六祖的得意弟子和一代大德。忘掉了功德,果然福報無比。

優雅的古調悄然漫揚,淙淙如水,巍巍如山。一位姑娘在花樹掩映的亭間彈奏《高山流水》。古筝聲在遼闊的湖面回蕩,好似伯牙和子期的唱和。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飒然而來的樂曲,令人心境沉寂,我想,人世間,多少人因為自己有學問,在某方面有所特長,而生起了大慢心。結果,被慢心所遮蔽,誰也不服氣,把周圍弄得一團糟。就像我身邊這位研究生畢業的電腦高手,初入公司時受上級賞識,下級敬慕,而今,卻變成了一只孤傲的傷痕累累的寒鴉。

我問他:“你知道伯牙為何終生寂寞嗎?”

朋友一邊擺弄電腦,頭也不抬地說:“簡單,才高和寡呗。”

“錯!錯!錯!”

“莫!莫!莫!”朋友笑了。理科生能娴熟地引用陸游的詩詞作答,果然才華非凡。

“伯牙的寂寞來自他的我慢,他是驕傲的人,但他被漁樵之人子期的善聽折服了我慢,獲得了良友。子期死後,他再次生起我慢心,破琴絕弦,終生寂寥。試想天下之大,豈能再無一人可以聽懂他的彈奏嗎?”

朋友抬起頭,瞪大了眼睛。

“《普賢菩薩行願品》裡,第一就要禮敬十方諸佛。十方諸佛自然也包括未來佛——現今所有的眾生。雖然眾生都有毛病,但每人也都有值得尊重和學習的地方。曾有學校做了個有趣的實驗,讓學生寫出自己最不滿的人。有的學生只寫了幾個,有的沒有,有的寫滿了一張紙。結果發現,對別人不滿最多的學生,是很多人都不喜歡的人,個性傲慢,有諸多缺陷;而沒有寫下一個名字的學生,是善於和別人相處的優秀學生。畢業後,都取得了很大建樹。

“世界上的清風明月是相同的,但一入人眼,便有不同風光。豁達平和的人,暴風驟雨也別有韻味;憤世嫉俗的人,渚白沙清也是淒冷的、凋零的。我們所感受到的周遭的一切,其實都是自我情緒對風物的折射。風物如侍者端上來的咖啡,但入口的,是你自己加了鹽或糖的混合物。

“成熟的稻穗,頭總是低垂的。而秕谷的穗子卻總是高揚的。秕谷的穗子,雖然揚得很高,卻連鳥雀也不理睬它。”

朋友說,“這與拜佛又有什麼關系?”

“忘了比丘所說,那是一種謙恭的訓練,先嘗試著把頭低向聖賢,慢慢地,你就會發現,低頭向所有的人,其實很容易了。”

朋友聽了,若有所思。後來,他在網上搜索到了大量的一日數百遍禮佛的人,通過拜佛改變心性後,人生和健康得到轉換的例子,產生了濃厚興趣。也開始在家拜佛。慢慢地,每走到一地,他都神態自若地把頭深深地叩下去,並嘗試著把微笑和禮敬,送給每一位同事和過客。

幾年後,再見他時,他仿佛換了個人,滿含笑顏,態度溫恭。招待我夜宴那天,他所在單位去了很多好友,一個勁地贊歎伊副總為人和雅。


 

上一篇:如瑞法師:朝山的意義
下一篇:寬運法師:放下名利枷鎖,老老實實念佛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