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174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四百五十二頁,倒數第三行科題,「八、天耳通願」。四十八願第八,天耳通:

  徹聽。】

  這就是天耳。下面這兩句:

  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這一段是把前面天眼統統包含在其中。我們看念老的注解:『徹聽,知十方去來現在之事』。「徹」是通的意思、明的意思,明白了,明了了。「十方」是空間,四方、四維、上下,這叫十方。「去來現在,即過去、未來,與現在,指時間。去承上宿命通願。指知十方過去無量劫中,宿命所作善惡之事,悉皆洞視徹聽」。這是說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些菩薩們,他們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就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這個本願就是四十八願;換句話說,四十八願上所說的,他們統統得到了,這個是無比殊勝。這些都是自性的本能,必須要靠修定才能夠恢復正常,修定的時候要很長。如果說照這個經上所說的,十方三世所作善惡,沒有一樣不知道的,這洞視徹聽。

  念老後面這一句說,「以下言知十方未來與現在之事。則第七天眼通願,與第八天耳通願」。這個要法身菩薩才能證得,法身菩薩就是我們常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才有這個能力。這是一樁很不容易的事情,在這個世間修行要通過四禅八定,到第九定才能脫離六道輪回,往生到四聖法界,聲聞,向上提升,緣覺、菩薩、佛,這一層比一層困難,一層比一層時間要長,真是到哪一年!年不行,年太短了,要算哪一劫你才能修成功?可是念佛往生淨土的人,他一生就得到了。是不是他修得的?不是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他的,他得到了。你看,『不得是願,不取正覺』,阿彌陀佛,正覺就是成佛了,他在極樂世界成佛了;換句話說,四十八願願願都兌現了。這是我們要相信的,我們決定不能懷疑。我們求生極樂世界也不過用幾年的時間,幾十年的時間,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能得到。為什麼?因為這種能力是自性本來具足的,我們不過是一時迷惑,它不起作用,不是它沒有,它有,只是不起作用。阿彌陀佛有能力,有這個本事,能幫助我們快速恢復,這也是十方菩薩,特別是六道眾生,為什麼要念佛求生淨土,道理就在此地。

  在極樂世界恢復自己的本能是輕而易舉,尤其是轉識成智,轉八識成四智,太快了,快得叫人不敢相信,所以這個法門就變成了難信之法。希望我們同學對這個法門首先信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一切諸佛,佛菩薩決定沒有妄語,佛菩薩決定不會騙人。我們對這個要是有懷疑,那就是善根福德不具足;對這個一絲毫的懷疑都沒有,那就是善根福德具足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裡面說得很清楚,往生的人要具備什麼條件?經上有句話說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換句話說,往生極樂世界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多善根是什麼?信,真正相信,這個人有善根。福德是什麼?願意去,我願意到極樂世界去親近阿彌陀佛。這人福報現前了,大福報!在我們這個世界,人間天上的福報都比不上他,他到極樂世界去做阿彌陀佛的弟子。彌陀弟子受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尊重,一看是彌陀弟子,另眼相看。

  生到極樂世界等於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不是他自己修來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他就得到。這種加持得到的管用,不是不管用,跟法身菩薩沒有兩樣。緣分那就是我們能得人身,遇到這個法門,又遇到淨宗,還遇到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的集注,這是緣。因緣我們具足,現在問題就是我們的善根福德。暫時還不想去,信心裡面還有些問號,這是我們善根福德不足。有沒有方法把它補足?有,勇猛精進,聽經、念佛就補足了。經典對我們最大的利益,就是幫助我們破迷生信,幫助我們發願求生。所以我們真正從讀經下手,把這部經讀上三千遍,將這部注解看上三十遍、五十遍,就補足了。一定得是一心專注,經文裡頭說,「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我們這一生就能成就。

  現在我們看底下一段注解。「經中徹聽十方未來現在之事,是第八天耳通願。又名天耳智通」。此地這六種神通都有個智字,說明定恢復本能,智慧就現前。智慧是什麼?在眼是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智,在耳是聞,聽得清楚,聽得明白,所以也稱天耳智通。「天耳,指色界諸天人之耳根,能聞六道眾生之語言」。注意這個天耳是指色界諸天,十八層天,無色界他沒有形相,你聽不到他的,說明他不是講的欲界六層天,欲界六層天是報得的,色界十八層天是修得的,四禅八定。天眼天耳通現前,他的能力能聞六道眾生,能見六道眾生。六道從色界十八層天,一直到無間地獄,這就是六道輪回裡面所有眾生。他們的語言你統統都能聽到,不但能聽到,而且你都能聽得懂,你沒有障礙,他說的什麼意思全都了解。「及遠近粗細一切之音聲」。這是講的依報,居住環境裡面,山河大地、自然現象,這裡頭一切音聲也都能聽到。

  《會疏》裡頭說:「天耳通者,能聞一切障內障外,苦樂憂喜,語言音聲」,沒障礙。我們有障礙,他們沒有障礙,他的范圍是整個六道輪回。「此願《魏譯》文為,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魏譯》的文比會集本文字上多幾個字,讓我們看得更清楚。可是會集本也會得好,言簡意赅,用的文字少,意思很完整。極樂世界的天人有天耳通,他的能量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這一句說明,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他們經常分身、化身到十方一切諸佛剎土去供佛,供佛修福,聽經聞法是修慧,這個地方是聞佛說法,福慧雙修。他的本身沒有離開極樂世界,沒有離開阿彌陀佛,時時刻刻在阿彌陀佛身邊。

  那我們會懷疑,阿彌陀佛一個人,每天往生去極樂世界有多少人?真的無法計算,太多太多了。你看看,講諸佛國土都說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土,這一個佛國土裡面,一天去往生的有多少?我們這個地球不多,但是整個銀河系就多了。這一個銀河系是一個小世界,范圍不大,在我們這個小世界裡頭,算是一個洲,地球,南贍部洲,南贍部洲就是地球。你就想到,地球上往生的人有多少?不多,那太陽系裡面往生的人,銀河系裡頭往生的人,銀河系是一個單位,單位世界,釋迦牟尼佛他教化的區域是十億個銀河系,這一點我們要知道。三千大千世界,銀河系是單位世界,一千個銀河系是一個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世界為單位,集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一個中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它有小千、中千、大千,叫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實際上是一個大千世界,多少個銀河系?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億,十億個銀河系,釋迦牟尼佛的教區。這個教區裡面的眾生,念佛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人數就太多了。一尊佛就數不盡,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裡面,所以你想想,真的是無量無盡無數,我們無法想像,叫不可思議。

  這麼多人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然後再想想,每一個到極樂世界去的人,都要阿彌陀佛去接引他,沒有阿彌陀佛接引,你不知道極樂世界在哪裡。阿彌陀佛時時刻刻,我們講分分秒秒,他都要變化無量無邊的分身,干什麼?去接引往生的人。我們到了極樂世界,我們在阿彌陀佛大講堂聽他老人家講經說法;同時他分身無量無邊,到一切諸佛剎土去接引往生的人。我們讀經這些地方要留意,為什麼?回過頭來想一想,我們在阿彌陀佛的身邊,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我們六通的能力跟佛差不多,於是,我們一定也是分無量無邊身,阿彌陀佛分身去接引眾生,我們分身到十方世界去供佛聞法,本身沒有離開彌陀。這是一樂,福慧雙修,這多快樂的事情!在極樂世界完成。然後想,在極樂世界去成就為什麼那麼快?不僅是彌陀教誨,親自教誨,同時接受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的教誨。這地方能不去嗎?這地方能不信嗎?真搞清楚、搞明白,肯定你下定決心,我非去不可,我現在就要去,我不願意再耽誤。

  現在能去你還不去,那就像海賢老和尚一樣,一定受阿彌陀佛的囑咐,干什麼?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做一個好榜樣給佛弟子看,給淨宗弟子看。除這個理由之外,沒有第二個理由。人雖然留在這個世間表法,心裡頭確實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統統放下了,不再有障礙。雖然在此地,因為萬緣放下,實際上障礙也沒有了,在這遇種種挫折、障礙,那都是表法,演戲給世間人看,自己實際上跟住在極樂世界沒有什麼差別。

  我們再看,念老再舉《唐譯》本來看,看《唐譯》本的文,「國中有情,不獲天耳,乃至不聞億那由他百千逾繕那外說法者,不取正覺」。逾繕那翻作由旬,是印度距離的裡程的單位,有大、中、小。前面我們學過,大由旬有說八十裡的,中由旬六十裡,小由旬四十裡,沒有說中、小,決定是大,大由旬,一個由旬八十裡。百千逾繕那外說法者,不取正覺,能聽見,不到一切諸佛剎土,就在極樂世界也能聽見,能聽到,好像我們現在收看電視一樣、網路一樣。我們收的范圍不大,還不能普遍全球,在地球上的一個局部(一部分)。到西方極樂世界,看的能力、聽的能力完全沒有障礙,十方一切諸佛剎土都看到,都聽到。「准上可知」,根據上面所說的,我們就知道了,「極樂天人之耳通,遠超二乘」,阿羅漢、辟支佛比不上,差太遠了!「不但普聞十方音聲,且能聽無量諸佛說法」。十方一切聲音聽得到,一切色相看得到,實際上最重要的是聽諸佛說法,見諸佛的相好,聞佛說法,這個功德大了。

  末後這段,澄憲大師他老人家說,「此通至要」。提醒我們這個神通太重要了,為什麼?「地獄眾苦之聲,餓鬼饑餓之聲」,你看到,你聽到,你看了、聽了動不動心?「聞之」,這個「鎮」字可能有問題,念老在下面注得很好,或者是「震」,或者是「俱」之誤,那我們就念,「聞之俱增大悲之心」。你聽了,你看到了,你會生起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之心。要不要去幫助他?這個在地獄、餓鬼受苦的眾生,與你有緣,你立刻就認識,認得他,過去我們在六道輪回的時候,在什麼時候,在什麼處所,遇到過這個人,跟這個人有關系,說不定有父子關系、兄弟關系、朋友關系,有關系。佛不度無緣之人,有關系就是有緣。有緣就是你去跟他說法,他會聽,沒有緣的他不接受,有緣的他接受。所以,化身到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豈不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上求佛道是福慧雙修,下化眾生是救苦救難,引導這些有緣眾生入佛門,引導他們求生淨土,統統到西方極樂世界,這叫行菩薩道。

  「干闼緊那」,這是八部鬼神裡頭的兩種,干闼婆、緊那羅,他們是天帝的樂神。這個天帝是忉利天王,我們中國人稱他作玉皇大帝,欲界第二層天。是天宮裡面的樂神,主管集會的時候,他們來奏樂,這是樂隊的像隊長一樣,他們指揮這個樂隊的。「(所彈琉璃之琴,其音普聞此三千大千世界)之樂」。這是說忉利天,忉利天的這些樂神也了不起,他們彈的琉璃琴,音聲普遍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有緣的能聽到,能看到,他能現種種瑞相。我們今天聽謝總的談話,他父親往生,九十多歲,有天樂,有瑞相,有人看到蓮花在空中,而且時間很長,看了幾分鐘才消失。幾分鐘的時間,說明不是眼睛看花了,真見到了。由此可知,諸佛菩薩這種無比祥瑞之相,微妙的樂音,確實是遍大千世界還不止。應該怎麼說?遍法界虛空界。只是我們的眼、耳有障,沒有恢復本能,本能就是天眼、天耳,沒恢復。修行功行幫助我們取得果位,果位愈高能量愈大,但是唯一不相同的,往生到極樂世界,你六種神通的能量,幾乎跟諸佛如來差不多。我們要相信,相信的人有善根,不相信的人善根不足。

  比較容易見到的,瑞相;音聲,容易聽到的;還有異香,聞到的。我相信有些同學,有的親身有這些感應。這些感應時間雖然不長,真有,不是沒有。我們從這個裡面冷靜去思考、去體會,是真的不是假的,都可以做為經論裡面真實的證據,增長我們的信心,堅定我們的願心,決定求生淨土。該放下的要放下,不該放下的也要放下,恢復清淨平等覺。經題上這五個字是修學的功夫,得清淨心就是證阿羅漢果,得平等心就是三賢菩薩,覺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學佛學什麼?就這五個字,這五個字是修因。果報?經題的上半段,「大乘」表智慧,「無量壽」表福報,「莊嚴」代表相好,統統具足,有因有果。真信切願,老實念佛,就能夠得到大乘無量壽莊嚴。因是自性本具,果也是自性本具。

  這段後面還有一句,「神仙誦經之音,聞之常樂寂靜之洞」。神仙在哪裡?在洞府,神仙所住的地方。「況諸佛說法,聞悉受持;菩薩對談,聽並渴仰」,問題就是我們自己要修到這個功夫。有,不是沒有,古籍裡頭記載的有很多。總是現代的人煩惱比過去,不說太遠,中國人講一甲子,六十年,這六十年的變化太大了,六十年前的那些人,比我們現前社會的人福報要大些。為什麼?他們煩惱比我們現在少,我們現在的煩惱比一甲子之前,我相信增長一百倍都不止,這是我們親身經歷的。煩惱增長就是障礙的增長,障礙天天增長,對於經教裡面這些很深的義趣就很難體會。

  諸佛說法,菩薩對談,與我們緣分愈來愈遠了。古人心地清淨,有時候就遇到。峨嵋真有普賢菩薩,五台確有文殊菩薩。普陀的觀音在早年,一甲子之前,感應很多,朝山的人回來告訴我們。現在交通便利,公路開上去了,人可以不必走路,甚至於還有纜車,可是這些感應都沒有了。這是我們現代人仗著科學這些工具要征服自然,天人這些祥瑞就不見了。我們細心想想,一甲子之前的人跟我們相比,他們在生活的感受樂多苦少,現前我們社會大家所感受的,苦多樂少,甚至於完全沒有樂。現在的樂實在是麻醉,以此為樂,真正的樂沒有了,一生從來沒有遇到過。黃河道德講堂裡面的學員們,他們的心得報告,我們聽過就明白了。所以聖賢教育不能不學,不能不解,不能不行,最好能證得。所謂證得,就是把聖賢教誨變成我們自己的生活,變成自己的工作、待人接物,真得到受用。

  下面我們再看第九,四十八願第九願,「他心通願」。請看經文:

  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剎。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他心通」,我們看注解,「亦名他心智通。他心智,乃知他人心念之智」。別人起心動念他知道。「他心智通者,照一切眾生心中所念,如明鏡現萬象故」。這是說他心通的樣子,別人起心動念你看得很清楚,像鏡子照外面現象一樣,清清楚楚。這個願的意思,「此願之意,如澄憲雲:世俗猶以知他心為要,況出世利物乎」,說明這一願的重要性。世間都想知道別人在想什麼,在說什麼,在做什麼。為什麼?你知道就能跟人和睦相處。別人不喜歡的,我們不說、不想、不做;大家都歡喜的,我們去做,我們多想,多為社會大眾做一些貢獻,這很重要。如果都能知道,這個世界不再會有斗爭,不再會有戰爭。只是不知道他的心想什麼,在這裡猜疑,愈猜愈訛。觀察一個人,多半都不是往他好處去想,都想他的不是,這世界麻煩真的就出在此地。

  只看別人的過錯,不看別人的優點,天下沒好人,這個會造成社會混亂,會造成巨大的災難。如果是換一個方向,只看別人的好處,不看別人的過失,這就是太平盛世,這就是幸福人生,這個道理我們要懂。蕅益大師在《宗論》裡頭講得好,世緣沒有好丑,這個世間所有一切眾生,這個緣是指人事,有沒有善惡、有沒有好丑?沒有。好丑在哪裡?好丑在我們自己的心,你用什麼心去看?我們用不善的心看,這個世間沒有一個是善法;我們用好心去看,這世間人都是好人。正符合世尊在經上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句話說得好!西方極樂世界怎麼成就的?阿彌陀佛看一切眾生都是諸佛菩薩,他沒有看到邪惡。為什麼沒有邪惡?他心裡沒有邪惡。這一點太重要了!我們看到邪惡,是心裡頭有邪有惡,帶著這些骯髒的,像眼睛一樣,看外面的色相,統統都帶著染污,不是外頭真有染污,我們眼睛上有染污,就是我們的眼睛、我們的心有染污。

  見色聞聲,眼睛像個照相機一樣,它沒有是非善惡,只是把外面的狀況直接傳播給第六意識。眼不分別,耳也不分別,誰分別?第六意識分別,末那識執著。所以轉識成智的人,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轉末那為平等性智,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那是什麼?佛知佛見。佛知佛見就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看得清楚,聽得清楚,聞得清楚,樣樣清楚。沒有起心動念,哪來的是非善惡?這是什麼境界?諸佛如來的境界、法身菩薩的境界。法身是住實報莊嚴土,不是十法界,十法界裡頭不行,十法界四聖法界沒執著,有分別。我們見色聞聲,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有,在剎那當中全起作用,這叫凡夫。

  真正修行,我們完全明白了,真正修行修什麼?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是佛法講的修行。不起心不動念就是妄想斷掉了,起心動念是妄想。這個難,真難!因為起心動念這句話,我們體會不到,起心動念對我們來講,概念都沒有。我們看到經上釋迦牟尼佛跟彌勒菩薩談話,才有個概念,這個概念我們掌握不到。佛問彌勒菩薩,我們六道凡夫「心有所念」,心裡起個念頭,我們知道,我起個好念頭,幫助眾生;我起個惡念頭,獨占所有,這起念頭,這一個念頭裡頭有幾多個細念形成這個粗的念頭?彌勒菩薩向佛報告說,一彈指,這一彈指,「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一百個千是十萬,三十二億個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微細念頭組成這一念,我們有個概念,那個細念沒有概念。

  現在我們是用秒做單位,釋迦牟尼佛那時候沒有,用秒做單位,這是西方人他們所用的,現在全世界通用,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小時六十分,一分六十秒。一秒我們有概念了,但是這個概念還是很模糊。我們如果要問,在一秒鐘這個時間裡頭,你看到了什麼?如果我們坐在火車上,火車正在行走,一個小時三百公裡不算多,我們打開窗戶看外面,遠處沒有問題,看到近邊的,近邊什麼?電線桿。你看到沒有?看到了,不清楚,知道是根電線桿,一下一下就過去了,很快就過去了。有沒有看到人?有,人什麼樣子不知道,曉得有個人的樣子,男人女人能分別,再就分別不出來了。現在把速度加,一直加到一秒鐘可以彈七次,三百二十兆再乘七,二千二百四十兆,一秒鐘。也就是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張的動畫片在你面前穿過,你知不知道?完全不知道,一點感覺都沒有。這個事實真相就在面前,我們的眼睛看山河大地、樹木花草,看到一些人,人物都在面前,一絲毫感覺都沒有,我們這六根真不管用。

  可是我們六根的本能管用,你看佛在大乘經上告訴我們,這樣微細的波動現象,八地菩薩看到了,八地往上去,九地、十地、等覺、妙覺,五十二個位次,最上面這五個位次他們統統看到了,這是真的。彌勒跟佛陀能說得出來,是他們看到了,他沒看到他怎麼說得出來?今天量子力學家用最先進的儀器,顯微鏡,能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就是在這個頻率,一千兆分之一他能捕捉到,能把它抓到。佛在經上講,是二千二百四十兆,所以佛看得比科學家在儀器上看到的更清楚。佛菩薩不需要用儀器,用什麼?用自己的清淨心、平等心,這樣高頻率微細的波動,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這裡頭最重要的意義,佛有這個本能,我們也有,我們跟佛沒兩樣。《華嚴》上說得很清楚,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都是,為什麼現在變成凡夫,變成這樣的?迷了,迷失了自性,愈迷愈深。

  這個愈迷愈深,可以從現象上能明顯感覺到。譬如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五十歲,那一年我五十歲,香港這邊的人事環境沒有現在這麼復雜,人口也沒現在這麼多,那個時候的人口大概三百萬,人都很老實,頭腦沒那麼復雜。為什麼?那時已經有電視,黑白的,沒有彩色電視,黑白的,手機沒有,那時候沒手機,人見聞覺知沒有現在這麼復雜。現在這個量比六十年前成長十倍不止,所以這個迷愈迷愈深,愈迷愈難回頭,不是好事。我們要不是學佛了,我們跟這些人沒兩樣。學佛之後知道防范,不看電視,不看新聞。我差不多五十年沒看電視,不聽廣播,不看報紙,什麼都不知道,每天日子好過,人家問我,今天太平無事。古人說的話有道理,「知事多時煩惱多」。這些媒體在制造煩惱,我們可以拒絕,不看不聽。你要是跟著它走,它天天報導你天天聽,真煩人,你怎麼能得清淨心?清淨心生智慧,染污的心生煩惱。這是很明顯的例子。

  過去我觀察這個世間,十年十年一個變化,現在不是十年,每年都有變化,年年不一樣,這怎麼得了!這人的壽命縮短了,做人煩死了,能體會到嗎?十年十年比較就很明顯,中國一甲子一甲子,那就非常非常明顯。八十年前我們才八、九歲,那個時候的純樸跟古書裡頭描寫的相似,讀古書,體會到古人那種社會狀況,現在人無法體會。人活在這個世間真辛苦,人為什麼活著的?湯恩比的答覆:人活在世間第一個是為了愛,第二個是為了明了宇宙真相,第三個是創造發明。沒有佛法說得好,佛的答覆四個字,「人生酬業」。你來干什麼?你要來酬償你的業報,過去生中修福,你來享福;過去生中造罪業,你來受罪。這是佛說的,佛講的是三世因果。你造作這個業你不能不來,沒有這個業,兩個人對面過來不相識。

  所以起心動念,斷惡修善就比什麼都重要。我希望我們這一生、來生,生生世世幸福美滿,能不能得到?能,一切法從心想生,專想好的,不想壞的,就可以做到。聖賢書都是好的,佛的經典,這佛教的書都是好的,天天想這個好。世出世間最好的,無過於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你天天想極樂世界,天天想阿彌陀佛,好極了!想極樂世界,念《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是極樂世界的說明書,你天天讀它,天天想它,你心裡頭反映的是極樂世界。念念不離阿彌陀佛,你看這個念頭多好!世出世間一切善法都不能跟這個相比,要知道!

  我們接著看下面,如澄憲雲:世俗猶以知他心為要,況出世利物乎!這個我們講過了。下面,「又《會疏》曰:是故願言,我國聖眾,不藉修持,自知他心,應其意樂,接化無方。」這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殊勝,太殊勝了!不需要自己修。在我們這個世界,六種神通是本具的,迷了,必須要把障礙除掉,這六種能力自然恢復。除掉是什麼?除煩惱。一般講,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這六種神通就可以恢復。可是現在的人,非常堅固的執著,我們講成見很深,自以為是。這六種障礙我們細心觀察,從小到大一年比一年嚴重,像病態一樣,到老不能恢復。煩惱把心蓋覆了,心裡面的智慧完全沒有了,完全靠一點知識來過日子。知識是有局限的,不是圓滿的,智慧才是圓滿的。智慧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所以「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自然開悟,那是智慧。不需要人教,你只是定,心修定,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現前。

  佛法重視修定,八萬四千法門是八萬四千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門徑,修什麼?全是修定。讀經是修定,聽經也是修定。怎麼聽,怎麼讀?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面教導我們,離言說相聽,離名字相聽,離心緣相聽,讀經離文字相讀。你讀不要執著文字相;聽經不要執著言說相,你要聽它裡頭的意思,不要著相。佛菩薩是這樣教我們的。我們執著在文字上,分別文字,智慧不能現前,它是智慧的障礙。為什麼?心是清淨的,心是平等的,有了這些東西,心不清淨,心不平等,心裡面的智慧不能透出來,智慧是心生的。實在講智慧跟心是一個意思,不起作用的時候叫心,起作用的時候叫智。

  我們把這些搞清楚、搞明白了,對佛菩薩的教誨、理念跟方法就會認同,認同就能接受,接受就能得利益。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盡量少分別,盡量不執著,這真修行!所以那種大修行人,大成就者,他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待人接物確確實實做到不分別、不執著,他用得非常活潑,處事待人接物圓融,歡喜,心地清淨,一塵不染,這叫功夫。這個清淨不是躲在山上,躲到山洞裡頭,那叫清淨?那才不清淨,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得清淨心。海賢老和尚做給我們看了,海慶法師做給我們看了,那是真功夫,那是真修行。事上有,事是假的,有生有滅,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的生滅,所以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放在心上錯了,虛妄的不能放在心上。真心,真心空寂,沒有東西,你硬要把它塞個東西,錯了。真空不可得,妙有也不可得,但是真空妙有都存在我們面前,我們要認識它。認識它,得其受用,不受其害,妄想分別執著就受其害,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得其用。

  所以接引眾生、教化眾生要有他心通,你不會教錯方法。「《魏譯》文曰」,康僧铠的本子,「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這是法藏菩薩的願文。如果往生極樂世界這些人,不得見他心智,就是不得他心通,往下說,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他就不成佛。法藏成佛了,這一願實現了,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對於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眾生,起心動念他全知道。

  我在此地提醒大家,這經文聽明白了,你害怕不害怕?我們在這裡起心動念,極樂世界裡面的人沒有一個不知道。不是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不是,極樂世界裡面的人無量無邊,我們這個地球太小了,才七十億,他們那個地方無量無邊眾生,沒有一個不知道,我們干什麼,再隱藏的地方,再黑暗的地方,他們都看清楚,他們都聽清楚。你能瞞誰?所以我們確確實實要回頭,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不離。一切諸佛菩薩,凡是往生極樂世界,統統稱為菩薩,四土三輩九品,他們每個人都看到我們,每個人都看到我的環境。我們有一點污點,我們自己不知道,別人看得很清楚。將來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十方諸佛剎土眾生,起心動念我們也看清楚。這點不能不知道。

  這個文,「後世解此經者亦有兩說:一者,下至,乃就此通力之下者而言,可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若其上者,則可知十方不可說不可說微塵數佛剎」。這是一個說法。第二個說法,「下者指眾生心念,若論其上,則可知諸佛菩薩之心。《甄解》曰:二乘但知凡夫小聖粗心,不能知細。諸佛菩薩所知微細,乃至佛心亦能知之」。這個說法說得好,這個上下是就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來說的。往下,他是初地菩薩,初地以下的他都能看見。以上?以上就可以能看到諸佛,諸佛菩薩的心念他也能知道。諸佛菩薩心念是什麼?無念。他會不會起心動念?會。什麼時候起心動念?教化眾生。教化眾生,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凡夫起心動念是業力,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起現行,業力。諸佛菩薩是願力,他在因地曾經發了這個願,要幫助苦難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他有這個願,所以遇到跟他有緣的眾生,他就有感;我們求佛,佛菩薩就來應,感應道交。

  第二個,下面是指眾生心念,眾生,十方世界一切眾生起心動念,他知道。若論其上,那上就是諸佛菩薩,諸佛菩薩起心動念他也知道。這《甄解》裡頭說得好。二乘但知凡夫小聖粗心,不能知細,微細的念頭,像彌勒菩薩知道。我們這一個粗念,裡頭多少細念?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一百個千,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極樂世界菩薩知道。這樣微細的念頭,我們根本就沒有感覺,彌勒菩薩知道,彌勒是等覺。在極樂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剛剛去,花開見佛,雖然剛剛去,凡夫去的,還有比我們凡夫不如的,畜生道去的、餓鬼道去的,還有地獄道去的,只要見到阿彌陀佛,就得佛力加持,六種神通跟佛差不多。下,其下,那就是他方一切諸佛剎土;上,諸佛菩薩,十法界從諸佛菩薩到六道眾生,他全曉得,看得清楚,聽得清楚,他有宿命通,知道你生生世世做了些什麼,他才能接引你,教化你才契理契機。

  如果不明了,說法不契機,度眾生有困難。像佛陀在世,他老人家度眾生,每個人去向他請教,他說法不一樣,雖然不一樣,個個開悟,個個明白,得利益了。我們沒有佛的智慧,沒有佛的定功,我們說法多半是自己主觀觀念,就自己體會到的,向別人做報告,別人程度跟我差不多的,他聽得懂,他會得利益,程度不相同,有差距的,依然有隔膜,這是在現前我們自己能體會到的。所以我常常勸同學們,我們要干真的,不干假的。干真的就是用真心處事待人接物,不欺騙人。真心裡面沒有染污,沒有染淨,沒有善惡,平等的。真心是清淨心,是平等心。妄心就是分別、計較、執著,這個心不好。

  用真心先要觀察宇宙,用《金剛經》的方法最好,「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大乘經上說的,「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包括了,「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我們才能夠徹底放下。放下在心,不在事。為什麼?事是假的,放下妄心,用真心。用真心在這個世界上會吃虧,但是也不會吃虧。為什麼?別人騙你你知道,你不是不知道。騙怎麼樣?騙是讓他騙,歡歡喜喜。知道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都是假的,都是夢中境界,不是真的。所以你不怨恨他,你也不必去報復他,沒事。慢慢從這訓練,有好處。為什麼?你會得清淨心,得清淨心法喜充滿,真有受用,沒有煩惱。不起心不動念哪來的煩惱?起心動念是微細的煩惱,權教菩薩都有,分別、執著是粗重的煩惱,阿羅漢斷掉了。佛法的功夫,證得的果位完全靠放下,不是信解,信解不行,要行證,行就是放下,證就是證得果位,真的向上提升。這個裡頭有法喜,這個裡頭有圓滿智慧。世間人追求的幸福美滿,大乘裡頭有,小乘裡頭都沒有,何況世間法!所以對於世間,欲界、色界、無色界,甚至於包括四聖法界,都不要放在心上,一心求極樂世界就對了,一點都不錯。

  這後頭有一句說,「乃至佛心亦能知之,安養菩薩,亦復如是」。安養就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裡所有的菩薩,統統都有這個能力。「生極樂之菩薩眾,其中上者多是一生補處菩薩」,也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故可上知佛心」。什麼人知道佛心?像彌勒菩薩這些人知道佛心。佛心的境界對我們來說不可思議,我們無法想像,也沒有言語可以說明,等覺菩薩行。等覺菩薩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多,《彌陀經》上說,皆是上善之人往生到極樂世界去,數量沒法子計算。小行菩薩更不必說了,更多,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他心通,我們就學到此地。好,今天時間到了。

資料恭摘: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七四集)  2015/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174

 

上一篇:宣化上人:我們修道為了生脫死,不是為求感應而修道
下一篇:定弘法師:《不可不可錄》書名的由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