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想著望子成龍,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成龍。用語言來教育孩子,要求孩子,甚至打罵孩子的,那是下等的教育方式。不了解孩子的天性,也不知道孩子長處,父母就一味按照自己要求。比如孩子喜歡經商,他偏偏讓他去出國讀書。
高明的父母,應該要了解孩子的長處,然後去發揮它。中國傳統有抓周,就把算盤、書本、毛筆,乃至其他各行的東西,放在周歲的小孩身邊,讓他去抓。這個有沒有道理?是有的。在周歲前,他屬於先天,就帶著先天的習氣,讀書人也好,經商也好,乃至當官,都有他的習氣。通過這個可以看的到。
優秀的父母,要給孩子創造一個環境。我觀察過,家裡都沒有幾本書的,甚至父母也看不起老師的,孩子一般都不會讀書。環境包括可見的,還有不可見的。
可見的,如果孩子想要會讀書,你可以在房間的東方,小孩睡覺的房間最好在東邊,東邊是主成長的。在房間的東方,貼一張孔子的照片。如果你要他會經商,可以貼一張李嘉誠的照片。如果讓他有智慧,貼一張文殊菩薩的照片。要他更孝順的話,就貼一張地藏菩薩照片。這個是很好的緣起。
還有最近網絡流行的《習主席寄語》,
人在年少時,一定要勵志;經得起風雨,才能長見識。
莫好高骛遠,穩健才扎實;做事講誠信,做人講良知。
你有能力時,決心做大事;沒有能力時,快樂做小事。
你有余錢時,就做點善事;沒有余錢時,做點家務事。
人活一輩子,要好好深思;當有成績時,要常照鏡子。
沒有成績時,學習不停止;私心膨脹時,欲望要節制。
你有權力時,就做點好事;沒有權力時,就做點實事。
當你能動時,就多做點事;你不能動時,回憶開心事。
人這一輩子,都會做錯事,盡量避免做傻事,堅決不能做壞事,人生就是這回事。
這習主席寄語,說的很好,很樸實,實用。我建議作為父母,也要去去念一念。是很有正能量的。要做點實事,做點善事,私心不要太重,不要好高骛遠,踏實一點。在毛澤東時代,每個人都念為人民服務,毛澤東的心量是很大的。一個王朝的命運,是取決於開國者的心量和德行。
你要把這個貼在房子的東方,也是很好的。是個很好的緣起。父母會孩子的態度,第一,應該要正常化,先讓他做堂堂正正的人,這一點做到了,家族就有希望。至於錢財,那個是附屬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包括孩子,他能賺大錢小錢,都是命運。同時,他能不能讀書,也是命運。
真正會讀書的人,命中是帶著文曲星來的。清朝的袁枚說的,書到今生讀已遲,會讀書的人,都是讀了好幾輩子書。能賺大錢的,都是培了幾輩子的福報才有的。古人講的,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命運,風水,是無法改變的,積累陰德和讀書,還是會的。
有的人父母不識字,孩子很會讀書,有的人父母是教授,孩子卻不愛讀書。為什麼?這個跟父母有沒有尊重知識,尊重讀書人有關。想要孩子會讀書,就培養一種尊重讀書人的場出來。
可見環境和不可見環境,是互相影響的。中國有許多家族,都有家訓,就是不可見的環境,是一種精神的傳承,一個家族的魂。像朱子家訓,明朝的朱伯廬家訓,就是告誡他的子孫後代。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
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缪,毋臨渴而掘井。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馐。
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三姑六婆,實YIN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童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妝。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居身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
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
與肩挑貿易,毋占便宜;見窮苦親鄰,須加溫恤。
刻薄成家,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
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長幼內外,宜法肅辭嚴。
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奁。
見富貴而生谄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
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凶;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勢力而凌逼孤寡;毋貪口腹而恣殺牲禽。
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
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
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谮訴,當忍耐三思;
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
施惠無念,受恩莫忘。
凡事當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見色而起YIN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家門和順,雖饔飧不濟,亦有余歡;
國課早完,即囊橐無余,自得至樂。
讀書志在聖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
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為人若此,庶乎近焉。
這些家訓,是非常好,大家去念一念,也是有功德。弘一大師早前出家後,一心歸於佛門,都覺得儒道如秕糠,到了晚年,他卻一改過去的作風,對儒家思想很推崇,弘一大師說,談玄說妙,以佛家講的最有高深,但日常修持,則要從儒家入手,儒家講的最為詳實。大師生前寫字送人,除了寫佛號外,寫的更多的是儒家的格言警句。
如果想要家族興旺,落腳點在儒家身上,實在是很好的。達摩來中國弘揚佛法,看到中國有大乘氣象,這個大象氣象,就是儒家和道家的功勞。所以早期只有在收儒家影響的國家,才有大乘佛法,包括日本和韓國,他也是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
孩子不是靠教育的,他是靠影響的,就是家族影響。能流傳百世的家族,都是陰德很厚的,陰德對小孩的影響,很大。這些家訓,是我們老祖宗智慧和德行的結晶。修行要有基礎,很多高僧,像蓮池大師,印光大師,在入佛道前,不僅修持好,而且對儒道兩家也十分精通。
轉自:福安觀音寺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