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妙祥法師:反聞聞自性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釋】“如是知識,得道疾矣”:你能這樣子去研究認識,明白這個理,就會很快地得道。你若不明理,就不得道。

“如是知識”,如果你得到這樣的佛的知見和正確的知見。“得道疾矣”,什麼叫疾?很快,非常快。得道疾,得道非常快。你能這樣去研究和認識,明白這個理,就會很快得道的。關鍵是我們要細下心來,靜靜地去觀察,靜靜地去體會。怎麼去體會?不是你去想象的體會,你要觀世界,怎麼去觀世界?誰能講一講怎麼去觀世界?

弟子:反聞聞自性。

好,講得很對。觀世界,怎麼觀?反觀。不是讓你用眼睛去觀,放你的六根去觀,是讓你去反觀。反觀為觀,直觀那是屬於世間法,反觀是修道的法。什麼叫反觀?

弟子:放下念。

對,反觀就是放下,就是不要打妄想,那就是反觀。你以為是拿這眼睛滿哪去瞅?“反觀,我這樣反觀,我瞅瞅裡面是什麼,這個那個的。”你就不在外面觀,在裡面觀,所以你還是隨著念頭去觀。反觀就是不隨著念頭去走,不打妄想,這就是反觀。

那不打妄想,它不是沒有嗎?只有沒有妄想的時候,你才能真正地觀察世界、天地。有了你的想法,永遠也看不到天和地。你以為你那個是觀哪?就坐在那,“哎呀,我觀這觀那,我想啊。”你想什麼?只能是一種妄想,有想就不能觀。反觀就是放下你世間的觀,把你的六根收回來,不打妄想。你不打妄想,真觀就會現前。這是不可思議的,佛法不可思議。所以我們用功在哪用?就在這上用功夫。

今天很好,現在大家的知見開始走向正軌了,這很好。如果我們不明白這個,《心經》你根本就不懂,你修行也沒法修。平時你盡看別人的毛病去了,完了!你這叫真觀哪?不管他對和錯,你都是一種錯誤,而你還以為是在觀天地。

天地萬物你都應該反觀,吃飯要反觀,對物質要反觀,對一切人也要反觀,都要反觀。觀誰呢?觀自己,只有通過觀自己,達到觀無念。你無念的時候才會真觀,你那個靈覺的覺性才會起來。你以為你想象就能有覺性?你越放肆,覺性越沒有。只有你反觀的時候,覺性就起來,從哪起?就從你念念起,當你要發現別人有問題的時候,馬上回過來,放下,“阿彌陀佛!這是我的過錯,是我的念頭,這是我的妄想,我眼睛又去看別人了。”馬上回來,把心放下,你這才叫真正的開始觀,就從你自己的念頭開始。

剛開始可能別勁點,這眼睛不停地老往外跑,看到饅頭,馬上就去瞅,看到人,馬上就看。特別是世間人觀察女人,他眼睛能把女人給送挺老遠,想拉都拉不回來,就像有根線拽著呢,這個難受。我們也是這樣,我們雖然不像世間人這麼做,但是我們應該隨時隨地都要把眼睛收回來。

過去的祖師大德都是怎麼觀的。像來果老和尚,進禅堂好幾個月了,有一天走到方丈室那塊,侍者在那門口站著,他順便瞅了眼。那侍者就呵斥他:“你瞅什麼瞅?不好好修道,你滿哪瞅啥?”就瞅一眼,來果老和尚就挨說了,那都不行的。後來打七的時候,人家問他說:“你看那釋迦佛有沒有胡子?”“啊?不知道啊。”在禅堂中間供著釋迦佛,他都不知道佛長什麼樣?天天出入那屋,好幾個月,都不知道佛長沒長胡子。

因為過去畫的那佛像,有的畫有胡子。我們現在一般順口就答:“沒長胡子。”因為啥呢?因為我們看的佛都是沒長胡子的佛。過去不是,唐朝那時候,密宗現在還有,有時候畫佛還留點小胡子,像世間人似的。來果老和尚他都不知道佛長沒長胡子,好幾個月都不知道。那就是反觀。

你覺得你眼睛瞪得挺大是反觀,一照相,你看照的那個照片,那眼睛瞪得老大。那干嗎呢?你都是在放逸,一看就知道你沒有修行,有什麼修行?那眼睛還瞪著,還看世界。你看世界,實際上是被世界轉,你心裡有了世界就沒有佛。有佛的人,他沒有世界的概念,也沒有外面一切眾生的概念,只有凡夫才這樣。我們都是看這看那,都沒有真正地去觀。

真正觀就是反觀,觀什麼?怎麼觀?就是無念去觀,把你的想法空掉,不是反過來,“哎呀,這什麼意思呢?這大地怎麼長成這樣呢?”閉著眼睛去想,那你也不是反觀。頭一個要把眼睛收回來,平時走道或干什麼事,你眼睛不要到處去亂看,東看看、西看看,看什麼呢?一看就完,眼睛都定不住。上回有一個人來,一看那眼睛,就知道定不住,你瞅他眼睛,從東頭轉到西頭,從西頭轉到東頭,就沒完沒了,他自己控制不了,一看,就知道那個心在亂動。完了!眼睛一亂動,你這個心就動了。

你看那老修行,那眼睛就像個木頭似的,灰蒙蒙的,也不亮,因為啥不亮呢?他也不想往外觀,看什麼?看著好像有個眼睛在,實際上他根本就沒用這雙眼睛。你要是用這種眼睛,那你正是走錯路了。有眼睛要瞎,這是宣化上人說的:眼睛要瞎,耳朵要聾,要沒有舌頭,沒有鼻子,你這才行。有這些東西你都不是真觀,沒這些東西你就是真觀。

你看看虛雲老和尚,不管什麼時候,照相也好、干嗎也好,虛雲老和尚都是兩眼往底下一低,眼皮一耷拉就完事兒了。雖然我們不能像虛雲老和尚那樣,有那麼大修行,能時時的反觀,但是我們的眼皮也得耷拉下來,別老變成雙眼皮,要變成單眼皮,把你眼皮抻得長長的,能把眼睛蓋住,世界再好也不瞅。

原先從五台山走到山西,可能是沙河啊還是涞水?我忘了在哪個地方,還在山西境內。那天走到半夜的時候,前面就有個寺院,它弄個燈,晚上也點著。我們倆想:得了,就奔那個燈,不休息了。一瞅這燈,心裡生歡喜心了,說:“趕緊上寺院去休息吧。”就拼命地走,左走右走。後來到人家商店去打聽,人家商店人一看,很不高興,以為你要東西來了,都不愛理。後來問了一下,“不知道。”一看,自己找吧。

左找右找,想找著這個寺院睡一覺,在那休息一下,找到天亮才找到。找到天亮去了,這一觀,把我們觀得不知道上哪去了,觀到天亮,你想達到的目的,根本就達不到。去了,是一個密宗師父,還沒起床呢,居士給通知一聲,後來給我們安排一個地方,也沒有寮房,他自己住的那個地方算不錯的。在一個觀音殿裡的一處有幾張床,在那休息一會兒。等到中午過完齋,下午我們就開始往前走。

當我們往前走的時候,走到街面,前面有一個旅社,現在叫旅館,也許是招待所,弄不清,反正是一個樓。前面有很多人,有女人有男人在打掃衛生。我們平時就是經行,雖然知道前面有人,但我們更得把眼睛收回來,就看眼前臥牛之地,也不瞅兩邊,眼睛也不抬,走到跟前也不想聽他們說什麼,就是一個勁地走。

你想一想,遇到人物不瞅的話,你也得有點兒定力啊。那玩意它有吸引力,弄不好你就眼角掃一眼或是瞅半眼。半眼也不瞅,就是盯著地,從挺老遠就開始往前走,頭一直不抬,眼睛也不抬,連用眼角去掃的意思也沒有,就往前走。等到走過去了,也沒有抬眼睛,不是“走過去了,我不看他了,我這會兒把眼睛抬起來輕松輕松”,也不抬,繼續往前走。

走過去一段了,這時候聽到那裡面有個男的就喊:“你們大家看一看,這些和尚才是真和尚呢!”可能是誰問什麼,咱也沒聽著,最後他給人解釋:“你看,從那兒到這地方,咱這麼多人,他從來沒瞅過一眼,他沒瞅過一眼!”這個因緣就很殊勝,那麼老遠,他能看到你沒瞅過一眼,你說這怪不怪?很怪的。佛菩薩這個加持力非常大,而且還告訴你,你就這麼修,不要瞅。

有時候人不會走道,平時行腳、乞食、出外頭去,那眼睛到處東看看、西看看,像旅游似的,你就把功夫全浪費掉了。隨時隨地把那眼神收回來,就是眼觀臥牛之地,頭都不抬,那才行。

在碧山寺後面,供玉佛那個地方,去了好幾個月了,我沒進那屋去瞅一眼玉佛,說“進那屋去瞅一眼”。天天擱門口走,你要是方便的時候也得經過那個門口,不經過大殿就經過那門口,我也沒說去拜一拜或去瞅一瞅。說:“你是不是慢心呢?”我覺得那個不是慢心,正是遵佛所示,佛在那兒坐著,就是讓我們這麼做。

我覺得這麼做,就像不喝有蟲水例子似的,佛是這麼講的:“你沒來見我,可能真見我了;你來見我,可能沒見我。你見我面等於沒見,沒見我面可能早來了。”你的那種不去隨著世間法的觀就是反觀,你反觀就是見佛,佛就是反觀,因為佛是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說,我們應該反觀。

反觀即是菩提,觀靈覺即是菩提。我們看到《心經》,觀自在,你是觀你自己在不在,你只要是反觀,你自己就在;你不反觀,你自己就不在。所以說“觀自在”,你要是這麼反觀,自己就在了,就能找到你真正的自己。你不這麼反觀,你永遠也找不到自己。觀自在、觀自在,你觀了自在,才有下一文,才能“行深般若波羅蜜多”,這會兒你才能像蜜一樣的甜,法喜才會生起來呢。你不反觀就完了,就沒有這個東西。《心經》,咱們就不解了,咱知道這個,明白這個。

“如是知識,得道疾矣”,就是說你如是去知見,正確地去理解,正確地去做,你會得道快,得道疾。“疾”,指速度快、非常快,超出一般人的快,在任何人看來它都是快。在慢的人看來是快,在快的人看來它還是快,它就是一個快,特殊的快。它是快中之快,得道非常快非常快,所以說頓超無難事。過去說成佛得三大阿僧只劫,如果你用正確的方法、正確的思惟,就可以頓超三千,頓超無量劫,所以說不可思議。

你要是能認真去研究和認識,明白這個道理,很快就得道了。你要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就不得道了,就這麼樣,沒有什麼疑問。你不明白這個道理,那就是凡夫,那就是眾生。明白這個道理,如果你去做,很快就成佛成聖,關鍵就在你這一念用心上。你用心不正,你想了道?你等著吧。

有的人不知道自己修的方法那只是個指頭,不是月亮,你得利用這種方法去達到這個目的,但是你這拐棍也得正確,你的拐棍要是過長了、過短了,都不行。你用這拐棍也得正確,能借助力,這根拐棍就是反觀。越是反觀的人,他的心越平。越平的人,他對任何事物都不會計較的。你只要是起了一念有計較的心,那已經不是反觀了。反觀的人是沒有這種分別心的,因為無念了。有念才有分別心;無念,它哪兒來的分別心?分別心已經是念頭裡的粗相。

“假真並觀”,我們通過觀假的,來觀到真的;通過真的,來徹底破除假的,所以說真假並破,也叫真假並觀。因為破了假的,我們知道真的;有了真的,我們知道什麼是假的。它倆是同時的,是一瞬間的完成,很不可思議。

我們平時修道,打坐的時候都要這樣,上殿的時候也是這樣,不要亂看。有的人就亂看,“哎呀!這人他怎麼這樣呢?今天他怎麼困了呢?”你看見他困,我跟你說,你比他困還厲害。他困,是因為他迷糊了,昏沉了;而你呢,是發現了別人的毛病,實際上你比那困還厲害。雖然你不困,但你起了一個更大的分別心,這種分別心是很危險的,以後你就會在這個分別心上要起煩惱。

他睡著了,只能說他昏沉,將來變個愚癡,但他的煩惱不會那麼大的。你這個不是,這一分別心,“他睡著了。”完了,你越想心越不平。就算你當時克服了,事後,這不平的心也會有因果的,不定從那地方就得冒出來,最後給你弄得是滿身心的不愉快,甚至惹一場事情過來,所以千萬不要發現別人的缺點。

當你發現別人的缺點的時候,首先要觀自己:“這是我的缺點。”忏悔,第一個是忏悔,不是讓人家忏悔,得自己忏悔。“發現別人的缺點,怎麼要自己忏悔?我也沒昏沉,應該他忏悔。”你先忏悔你發現別人的缺點,因為發現別人的時候,那個缺點也就是我們的,所以說你先忏悔你這個眼睛。

禅宗裡有那公案,去指責人家如何如何,實際上人家一反過來,一反語,正是你自己的事情。他不認識,他給別人講去。開悟的人他不會說三道四的,他只能自觀,只能反觀,不能去做那些事情,你叫他觀他也觀不了。你說:“你看看那人怎麼樣?”“哪個人啊?”他心裡根本沒有那個人相、我相,他不會順著你凡夫那種習慣性去走。所以我們在這裡要特別的注意,修行中每時每刻都要反觀,只管看自己,不管別人。

恭錄於上妙下祥法師講述的《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記》


 

上一篇:淨空法師:我是這樣回向的
下一篇:黃念祖:老記得這句佛號,老把它當做主要的一件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