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曼女士:
我已屆中年,有兩個女兒,先生和娘家父母幾乎沒有來往。我的公婆都已去世,娘家父母因子女均已成家,非常寂寞,且經濟狀況不太好。我們做子女的每個人都在上班,同時小孩都小、負擔重,無法常常陪他們或拿很多錢回家。我常常勸他們要運動、要去醫院檢查身體,他們根本不聽。他們這樣不注意健康,天天愁眉苦臉,真教我不知如何是好?
嫁出去的女兒敬上
嫁出去的女兒:
妳還沒有老,妳不大明白老年人的心情,他們是很寂寞的。他們因為寂寞,便越來越萎縮,對於人生,完全失掉希望與興趣,他們只是在等死,哪裡還有心情去運動、去檢查?這是一種對人生的忿怒,一種對兒女的抗議。妳僅僅口惠而實不至地勸他們保重,妳就以為盡了孝心、表達了妳的關切,他們才不領情呢?
中國數千年來,數來數去,始終只有二十四孝或甚至三十六孝,可見孝子之如鳳毛麟角。如果我們把愛顧照料子女的心的百分之一,移轉到父母身上,我們便是孝子了。問題是,人總是往下看、往前看,從不肯往上看、往後看。如果我們回想幼年時無依無助,所依恃的就是父母呵護,若有一天見不到父母,那種惶恐、寂寞,甚至忿怒,是大家都曾經體驗過的。
父母年老時,體力衰弱,前途黯淡,同樣地感到惶恐與寂寞,他們郁積心頭的忿怒,又無法向人傾訴,他們甚至恥於向子女表露。妳應該將妳現在愛孩子的心,設想當年父母對於妳的愛;妳希望子女日後如何看待妳,妳便應該同樣地看待妳現在的父母。不要等他們棄世再哀哀痛哭,還是現在設法使他們多些歡笑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