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鐘茂森:凡事當留余地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凡事當留余地。】

  這是講無論做什麼事,都應當留有余地。從事上來講,是講做事不可以太絕,要懂得適可而止。從對人來講,不可逼人太甚,應給人留下情面,對人對自己都好。在劉宋時代有一個人叫奚顯度,他擔任員外散騎侍郎的職務,皇帝孝武帝曾經命令他監督領導一個工程。這個奚顯度是一個待人苛刻、暴虐、不講道理的人,他為了趕工程,動不動就對那些工人捶打責罰。不管是炎熱的夏天、或者是雨天、或者是寒冬下雪,都不讓工人暫時休息,工人們都被他逼得受不了,有些人因而還自殺。這是什麼?逼人太甚。為什麼?為了把工程趕完,討好皇帝。所以,因為自己的私心導致別人去受苦,這叫“虐下取功”,虐待下屬去取得功勞,做事情不留下余地,功利之心太重。結果他的後果是什麼?這個奚顯度後來因為一個案情被揭發,他被牽連而處死了。

  人如果懂得凡事留有余地,留人生路,天也能留給他生路,不給人以生路的,也就把自己自絕於死路之上。儒家特別強調中庸的道理,中庸這個“中”字,是無過、無不及,不能偏左也不能偏右,左傾、右傾都不行。這個“庸”是什麼?長久。所以辦事、說話要學會用中庸之道,不能夠過分,也不能不及,辦得恰到好處,也留有余地,可以長長久久。所以“凡事當留余地”,從心上來講是教我們心常存中道。一個人能行中道,他待人也必定是寬厚仁慈,做事也必定是留有余地。

  在唐朝天寶年間,唐玄宗這個時期,有一位很有名的道士,他有神通,他能夠曉知過去、現在、未來。這個道士叫做翟干佑,他有一個本事是什麼?能夠召鬼神。有一次到了一個江邊,這條江有十五處的險灘,他看到這個險灘會使那些來往路過的船只會有危險,所以他就把那些灘神,就是河神、江神,把他召來。跟他們講,要把這些險灘把它搞平,不要那麼危險,這路過的船只在江上走,也不至於翻船。結果召了十四處險灘的灘神來,就是有一灘,這一灘的灘神是一個女神,她不來。後來把她召來了,就問她,為什麼你來得這麼晚?結果這個女神就跟他講,說我看道長您的意思,不過是為了方便路過的船舟可以能夠安全。可是,雖然把這些險灘都搞平,所利益的也就是過往的這些商船。這些商船它們的主人都是很有錢的,即使是花一些費用請一些江邊的纖夫來拉一拉船渡過險灘,他們所花費的還是少的。但是,如果把這些灘都搞平了,這些江邊的小民,以拉船為生的,他們又沒有田耕,又沒有桑樹種植來養蠶,除了來拉船以外,沒有其他的資生手段了,這三、四百家的小民,他們的衣食又從哪裡來?這個道長一聽,覺得很有道理,他只想到要把險灘鋪平,但是還沒有細細的去考量做這件事情會不會砸別人的飯碗。他最後就決定,把這些險灘的灘神都送回去,不再做這些工程,使得那些小民都能夠賴以生存。這是說明處處都能留有余地,使百姓不至於丟掉飯碗,這是仁人之心,一種仁慈心。

  在《德育古鑒》裡面有講到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人叫王毓俊,他的父親叫做王復齋,是做官的。王復齋年輕的時候曾經買了一個妾,這個妾就常常遭到正妻的虐待。有一天王復齋去外地出差,這個妻子竟然把小妾鎖在閣樓上,不給她飯吃,想把她餓死。當時王毓俊才八歲,對他母親說,要是把她餓死了,人家就會說母親不賢慧,不如每一天就給她一點稀粥喝,讓她慢慢死去。他母親聽了也覺得有道理,就聽從了他的意見。結果王毓俊又偷偷的把一些食物裝到小布袋裡面,跟著稀粥一起送進去,因而小妾也就保住了性命。半年之後,這小妾生了一個兒子,王復齋為了避開妻子的嫉妒,將這個小妾母子就送到別的地方去居住。後來王復齋去世,王毓俊也長大了,他就把這小妾母子都接回來,這是他小弟弟,同父異母,對小弟弟關愛備至,就像同一個生母所生的一樣。結果王毓俊後來自己生了好幾個兒子,都是富貴顯達。我們從這裡看到,王毓俊對他的母親那種不道義的、殘忍的行為,沒有馬上去制止,說話還挺順著他母親說,這是懂得留有余地。但是又心裡面把持著正義,委曲求全,使他母親不陷於不義,這種孝心難能可貴。所以他自己的後代能夠富貴顯達,不是沒有道理的。

 

上一篇:淨空法師:智慧不是學來的,是從三昧裡頭生的
下一篇:鐘茂森: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