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明賢法師:凡夫輪回皆因煩惱,佛身如金降服外道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內在證悟顯發於外,佛身如金不受塵埃。

根據南傳佛教《梵摩經》(相當於漢傳《中阿含經》的《梵摩經》)記載,佛世時有一位年過百歲的大婆羅門叫做梵摩,他對於佛陀在當時印度的盛名頗有些懷疑,於是派了一位名叫優多羅的青年弟子親自到佛那裡,看釋尊是否真的“名副其實”。在他們的經典裡記載:具備三十二相的人如果出家,就必定會成為等正覺者度化世間。梵摩婆羅門就讓弟子去觀察,佛是否具備這三十二相。

優多羅來到了佛弘法的地方,便真的一直跟著佛觀察,佛到哪裡他也到哪裡,形影不離地跟了七個月。在這段時間裡,優多羅對佛的相好與威儀歎為觀止,發現佛不僅圓滿具備三十二相,就連行住坐臥的生活細節也都是極具威儀。後來,優多羅就把親自見到的這些情況告訴了他的老師。後來釋尊游化至梵摩婆羅門所居住的彌薩羅地區時,梵摩婆羅門帶領眾弟子去拜見佛,聞佛說法而皈依三寶,成為在家居士,後來還證得了三果。

當時,優多羅對其師描述釋尊的相好時,其中之一便是“佛身如金不受塵”:“彼尊者瞿昙為金色,彼尊者瞿昙有擬似黃色之皮膚,肌理甚細,肌理細則塵埃不著身。”在佛法中,“威儀”乃入道方便,借由觀照行為和語言的威儀,使內心日漸清明微細。優多羅描述佛在生活中的很多細節,正是佛陀內在證悟的顯發於外。優多羅還說,其實佛的威儀遠非自己的能力所能描述:

“佛行走時,邁的步子既不會過長也不會過短,既不過快也不過慢,也從不會出現身體搖晃或雙腿磕絆等情況。

“佛就坐時,手腳永遠擺在最合適的位置,神情泰然,絕不會出現手足無措的情況。佛也從不跷二郎腿,用手撐著身體或支頭而坐。

“佛用缽盛水或飯時,量總是恰到好處,吃完飯後也會感謝施主,並為大眾開示,令眾人普嘗法喜。

“佛的法衣在身上總是不高不低、不松不緊,風吹過來時不能把法衣吹亂,灰塵也不會染到佛身上。

“佛的聲音有八個特點——玲珑、明了、美妙、和雅、充滿、分明、甚深、廣博,對眾人講法時聲音不會傳到會眾以外,總是令弟子得到教導、激勵與歡喜……”

佛教使用“有漏”描述六道眾生,“漏”在梵語裡是“流失、漏洩”的意思,在佛教中特指煩惱。眾生的煩惱如流水般,日夜由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漏洩,流注不止,所以用“漏”來稱呼非常形象。“有漏”在大小乘佛教的解釋不盡相同,簡言之,與煩惱相關的便屬於“有漏”,反之則是“無漏”。如《雜阿含經》雲:“天龍乾闼婆、緊那羅夜叉、無善阿修羅、諸摩喉羅伽、人與非人等,悉由煩惱生,如是煩惱漏,一切我已捨……我雖生世間,不為世間著……究竟生死除,故名為佛陀。”

凡夫皆因煩惱而陷六道輪回,歷經無數生死大苦,並無真正的快樂可言。但佛諸漏已盡,生於世間而不執著於世間,就像蓮花長於水中卻不被水所纏縛。斷除了所有的妄惑,離開煩惱的染污,了生脫死,證得圓滿正果,所以稱為“佛”。又說:“如來諸漏已盡……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上一篇:以佛法看來,再多幾個地球又如何?
下一篇:聖嚴法師:從信佛到成佛需要經歷多長時間?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