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繼續為大家講《壇經》法要的第十三講。下面這段口訣社會上流傳很廣,“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兔子是不長角的,長角的兔子是怪物,馬戲團裡才有,意思是說這個修行人,你在人間修行可以悟道可以修道,但不能違背人道,你修道無論高低在人間你還要吃人飯、說人話、做人事。如果你和世間背離,像蓮花離開污泥一樣,為什麼叫妙蓮花,這裡面有個“妙”字,它是空有不二的,空和有是互相轉化的。
同時理論根據兩個,佛在僧宿,在原始佛教時期佛是比丘的一員,佛為比丘縫制袈裟,比丘得了痔瘡佛都會過問,他是一個長者領著我們修行,是非常形象生動的修行領路人、指明燈。第二個理論依據是佛成佛是在人間成佛的,人是修道的寶器,很寶貴,人在六道的中間,可以上可以下,可以左可以右,學了佛法以後我心我做主,一念善在天堂,一念惡在地獄,你自己可以說了算,再加上民間宗教的影響,怪力亂神的影響,很多人信佛信成了宿命,我上輩子造的孽這輩子這麼著,把佛教搞成了民間宗教宿命的東西。不知道心為法王,命自我立的道理,因為自己認識不清,自己見地不高,給別人講時離經叛道,把自己的歪理邪說講給別人,不但耽誤了自己也耽誤了別人,盲人騎瞎馬,向前臨火炕。需要我們點亮心燈,親近善知識深入經藏,讓自己心的質量不斷提高。
“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六祖慧能自己給自己做了注釋,正見就是出世,正知、正見、正信、正行,如果邪了、歪了、偏了這就是世間。世間的人為了爭老婆爭房子爭地,每一個人都給自己找出一套理由來,這個理由真的是真理嗎,不是,是邊見、邪見、偏見,不會出六十二見,人間為什麼會有戰爭,因為見地不圓融,佛教徒很多時候表現很厚重、很善良、很智慧、很柔軟、很包容,就是有佛法的教化,佛法讓佛教徒懂得人間的道理,懂得了出世間的道理,他對別人很包容。
我告訴大家我是在去年年底象牙海岸召開的宗教會議,世界宗教會議兩百個宗教領袖一致評價佛教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宗教,列舉了十大理由,其中一條理由沒有因為佛教有戰爭。沒有因為佛教在歷史上引起過戰爭,佛教具有強大的包容性,和它的理論的完整性,像這些我們佛教徒都應該知道。別人對我們研究的很清楚,並且給予我們肯定,而我們自己反而對自己對佛法有時反而不自信,自己內心升不起信心,因為自己智慧很薄弱,慧根沒有打開。“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這個話和前面的話同出一轍,但是這個話要用心去悟,邪正盡打卻,邪和正是對法,菩提是沒有相對的,自性是平等的,沒有高下的,如果你心裡還有邪和正,說明還沒有到家、沒有到位。菩提性宛然,宛然是光芒燦爛的樣子,自己當下心境自在,像平靜的湖面。
南宋時期,永明延壽悟在禅宗,修在淨土,在念佛法中是旗幟鮮明的一個人,因為他是大德高僧經常有出家人參拜他,問永明延壽大師什麼是開悟,永明延壽大師講:門前西湖明如鏡。你看淨慈寺門前的西湖像鏡子一樣,表示自性的清淨和光明。如果自性上有善惡是非有長和短有對立的話,說明你的自性還沒有發明。在這裡說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此頌是頓教,亦名大法船。我在上面給你們背的法訣法要是頓教,不粘連在文字上,不粘連在世相上。是頓悟的,也可以把他看成是大筏船,不是獨木橋,眾生皆有佛性,自性自悟,大家都可以成佛。這裡用法船做了一個載體一個比喻。
騰訊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