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法句譬喻經·吉祥品》所說:“亦不從天人,希望求僥幸;亦不禱神祠,是為最吉祥。”所以你也不要從天人那兒期望一個僥幸。有的人拜佛的時候四面都拜,問他拜的是什麼,他說:“啊,這是把鬼神、天都拜一拜。”這面拜著佛,那面又拜著外道,所以說對佛沒有一點虔誠心。他希望什麼呢?這種希望能得到僥幸的心理,實際上是錯誤的。佛法講種什麼因得什麼果,自己種的因,必然自己要承受這個果,不是別人所能給的。就像吃飯,自己吃自己飽。
比如說有的人受了五戒,禮拜天人的時候,天人都不敢受,他躲得遠遠的,因為啥呢?一個受五戒的人去禮拜他,他怕減少他的福報,他還想在天上多呆幾天呢。你這一拜,他的福報反而減少了,所以說不能禮拜。
佛入滅了以後,可能是阿育王,曾經走到一個寺廟,這個寺廟也沒寫是什麼,他就問隨從和老百姓,這是不是佛廟?他們說是佛廟。後來阿育王就去拜了,當他一拜,整個廟就塌了。阿育王就奇怪了:我拜它怎麼就塌了呢?既然是佛廟不應該塌啊!就馬上打聽,向周圍鄰居打聽,後來知道是一個神廟,不是佛廟,別人誤認為是佛廟。所以說,國王的禮拜它就不能承受,阿育王去禮拜了,這個廟就不能承擔,最後整個廟就塌了。所以一個受五戒的人去禮拜天人,他都不會接受的,躲得遠遠的,何況鬼神了,是不是?你禮拜它等於害他一樣。
“亦不從天人,希望求僥幸”。不存在這個問題,你修得好自然生天,修得不好,自然受其果報,不是誰能給你的。佛講得很清楚,自作自受。所以我們應該按著佛的教導去修行。
“亦不禱神祠”,“神”指的就是一些廟宇,“祠”是祠堂,就是那種家庭祠堂。聽說現在有的人推崇祠堂,把家譜擺在祠堂裡,讓大家去禮拜。作為世間人無可非議,因為他有家族概念,通過這個祠堂來教育一些族人,都是封建社會所留下的一些東西,確實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但也有它弊病的地方。對世間人無可非議,我們不能講什麼,因為他們自己想做什麼是他們的自由。
但作為一個佛教徒,一個皈依佛法的人,一個信佛法的人,稱贊這種祠堂的做法是不正確的,而且容易失去三皈依戒體。所以你不去拜神和祠是最為吉祥的事情。我們有時候有恐懼,說這座廟不拜,以後它來找我怎麼辦?這是大家的普遍心理,一種暗影。實際上什麼事最吉祥的?你不拜是最吉祥的。你拜了以後就產生暗影了,產生暗影心就多疑,很多正見就破了。本來我們學習佛法有很多正見,由於這麼禮拜,我們的正見一破再破。所以說這很可怕,不是拜不拜的問題,是我們想不想獲得吉祥的問題。想獲得吉祥,我們就要遠離這些不善、邪見和不吉祥的事物。
資料恭摘:妙祥法師 《吉祥經》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