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張倩:心安處便是吾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心安處便是吾鄉

摘自:《禅》 作者:張倩

  靜靜地坐在陽台上,偶有微風吹過,窗下的竹林裡,今年的新竹已高過二樓陽台了,翠綠的葉子,墨綠的竹竿,一節一節地伸展在空中,延伸著柔軟的旁枝,生長著輕青的嫩葉,展露著優美的姿態。想起《菜根譚》上的一句話,“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過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佛家有雲“相由心生,相隨心滅”,當風吹來之時,竹子就和風因緣遇合,當風去之後,緣盡一切皆空,竹林恢復寧靜,風過竹不留聲,諸法皆空,飄然而過不留痕跡。“雁過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是說萬事萬物不論是長是短是苦是樂,其性本空,事情來了盡心做,事情去後,心如常。祖師說,平常心是道。

  不忘初心,不失本心,這需要時刻的正念,時刻的修行,稍有懈怠,便會偏離。工作三年多以來,道行日減,雖然時常提醒自己勇猛精進,仍因日常瑣事而心生煩惱。總結一句話:心未安。為何心未安?答曰:想法多,換句通俗的話說,就是妄想多,執著多。我曾經請教過法師,法師說,對法的執著,也是一種妄想,對禅悅的貪戀,也是一種執著。如何才能心安?答曰:放下,放下自我,放下執著。蘇轼《定風波》有雲:“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京華回來,半月有余,不思飲食,每日以饅頭度日,心生迷惑,為何而生?為何而死?今日悟得,因緣而生,因緣而死。妄念最是生死因,不著一物是菩提。於是,下廚,做飯,將修行落實在生活的每個細節。

  在朝霞裡,在夜色裡,我拿著饅頭,分開撒向竹林,以供養和鳥類結緣。在寺院上晚課的時候,專門有放蒙山儀式。佛門對餓鬼道眾生施食的方法很多,有我們漢傳佛教寺廟的蒙山施食法、放焰口;有藏傳佛教的煙供、火供、水供等。這些方法大都是寺廟的出家師父按照一定的佛法儀軌程序,配合經咒、手印、法器來施食。按照婉轉的梵音曲調唱念,這樣的施食佛事是很莊嚴的,施食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是最能夠利益鬼道眾生、並增長我們慈悲心的殊勝修法。長期堅持施食,可以使自己在學佛修行上具足順緣、積累福報、增長智慧、遇難呈祥。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心安即吾鄉”,堅守善良,拂去浮塵,還己晶瑩!

  看過一則淨因法師寫的一休和尚的故事:

  為了盡快成佛,有好幾個月,一休和尚獨自一人在禅堂打坐,默然不語,對發生在身邊的任何人和事都毫無興趣。他的師父對此十分擔憂,便領他走出寺門。寺外盛開的百花、半綠的草芽,斜飛的小鳥、奔騰的小溪……無限春光,彌漫在天地間。

  面對大好的春光,其師似乎無心欣賞,而是在半山坡上找了一塊石頭,靜靜打起坐來。一休沒辦法,只能在師父身旁坐下來。一個下午很快就過去了,天快黑的時候,師父起身,依然沒說一句話,而是朝一休打個手勢,示意他一起回寺院。剛入寺門,師父突然跨前一步,輕掩兩扇木門,把一休關在寺外。

  一休只能獨坐門外,苦思冥想師父的用意。天色愈來愈暗,霧氣籠罩了四周的山崗,樹林、小溪、野花、小鳥慢慢地消失在夜幕中。這時,寺門打開了,一休高興地走入寺內。師父終於開口了:“外面怎麼樣?”一休回答道:“全黑了。”師父又問:“還有什麼嗎?”一休答道:“什麼也沒有了。”師父堅定地說:“不,外面的清風、樹林、野花、小草、小溪,都還在。”一休忽然領悟了師父的苦心。

  一休和很多人一樣,誤以為打坐才能成佛,卻不知成佛的關鍵,不在坐,而在於用心觀照、領悟。現代人對教育的理解又何嘗不是如此,誤以為從書本上學習知識,才是接受教育的正途,卻不知除了書本以外,若能學會觀照發生在身邊的每一件事物,就能從中領悟到做人的道理。譬如說,流水無論遇到任何阻礙,都能順其自然,穿過茂密的竹林,繞過阻擋它的石頭,涓涓不息,終為江河,滔滔不絕,直奔大海。所以古人發出“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哪礙野雲飛”之感歎。因此,觀流水,可以鼓勵人們學會處世如流水一樣圓融自在。日落時天水相連,柔和而美麗,令人生歡喜心,因此,觀落日,可以鼓勵人們培養如同落日一般柔和的性格。大地一望無際,幅員廣闊,因此,觀照大地,可以鼓勵人們擁有大地般寬廣、坦蕩的胸懷。觀鮮花,容易令人聯想到生命如同鮮花一樣可愛,又如同鮮花一樣短暫,從而鼓勵人們愛惜、善待生命。

  數年前,滿懷虔誠之心,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為示方便,權且說為皈依在白馬寺方丈印樂大和尚門下,法名“妙謙”,提醒自己謙虛學道,虛懷若谷,虛心公道,頂天立地。在白馬寺齊雲塔院大雄寶殿至誠忏悔,沐浴莊嚴皈依儀式之洗禮,並在觀音殿求受五戒。近日深感口業難守,自起法名“妙無言”。師父曾言:“無論在家出家修行,若能守住口業,則成佛一半。”印光大師雲:“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行住坐臥,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一句佛號之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看破。常生慚愧心及忏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功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即日,壬辰年,四月十五,禮佛,忏悔,淨化身口意,息滅貪嗔癡,願佛哀憫,願佛力加被!


 

上一篇:聖嚴法師:用心,創造未來
下一篇:禅是方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