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信佛勿入誤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文化大革命後,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的禁區逐漸打破,受人的本性的使然,信佛拜佛的人越來越多,對佛法的理解越來越深,還有不少人真正走入了正法修煉,證悟到了很高的法理,在一定層次上明了了自然、宇宙、生命之特性和存在的意義。但也有人對佛法沒有正確的認識,步入了誤區,給佛法、他人和自己都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求佛而不修佛。佛法是修煉法門,是從內心去參悟自然、宇宙、生命存在的法理,修去心靈上存在的污垢與愚見,達到至真至善之純淨境界,在此基礎上使生命得以升華。而不是去求得世間的榮華富貴和安逸享受。佛講的法是用於指導修煉的,燒香拜佛只是對佛的一種敬意。而現在有的人信佛完全是求佛保佑升官發財生兒子,成把成把地燒香,見到佛像就磕頭,這是對佛的一種亵渎的骯髒心理。特別是有些貪官,一方面不擇手段地巧取豪奪國家和他人利益,一方面又在燒香拜佛。其實佛是不會按人的要求去保護他們,反而會為了他不繼續做壞事,增加無盡的業力,免得墮入無間地獄,用人間的制度法律等手段制止其繼續行惡。還有些旅游景點和寺廟引誘游客花高價燒高香、請佛像,這都是污辱佛敗壞法的邪惡行為。
二、遍覽經書文字相而不實修覺悟。釋迦牟尼傳法49年,雖然沒有親自留下文字,但其弟子根據記憶回憶整理了大量經典著作,加上後來歷代各宗各派高僧參空悟道也留下了不少名篇,佛家經典可謂汗牛充棟,但再多的經書就三個字“戒、定、慧”。單說一個戒字,真正的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圍繞這一個字去理解佛講的法是怎樣的真正含義,即使是普通人也不該殺、盜、YIN、酒、妄吧,何況修行人,修行人若沒覺悟,在嚴厲的戒律也沒用,戒律確實是對那些特別不自覺人的一種約束,有些人確實把這些理解歪了,還覺得自己很高深。但現在不少人把佛家經典當作學問在研究而不是按佛講的法去實修,有的很教條的沿襲文字而不悟佛理。人是因為有無明的執著才是人的,犯戒者可以說人都沒做好,談何修。佛講的法則是告訴人如何去掉心中的執著,人只有不斷覺悟自心去掉心中的執著,才能得以升華。如果抱著符合自己觀念的才認為是對的,不符合自己觀念的認為是錯的是一種誤區。而許多觀念是後天形成的,是需要清除的,怎麼能用觀念去衡量佛法呢!這樣只會歪曲和篡改佛法的原意,最終亂法。對於這個問題釋迦牟尼在《佛說法滅盡經》中早就作了預言。特別是抱有派別觀點的人,總是用派別的標准去解釋佛法,這也是牽強附會。
三、重行善事輕悟法理。佛法是教人覺悟的同時也是向善的,因此許多信佛的人心地善良,能廣行善事。但佛法是修煉,不僅需要做善事,更需要在法理上去正悟,使內心空淨明了。可有人由於對法理認識不清,把行善事當作了修煉,從而為做善事陷入了新的執著。或專門放生,或只吃齋等。其實,早在南北朝時期,信奉佛法的梁武帝蕭衍在全國廣建廟宇以為積了很大的功德,達摩卻告訴他沒有功德。為什麼呢?因為這位皇帝先生執著於做善事,使內心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沒有真正悟到更高的法理,沒有使內心達到空無的境界。正象神秀只悟到了“身是菩提樹,心似明鏡台,時時勤拭拂,莫使惹塵埃。”而慧能則悟到“菩提本非樹,明鏡亦無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顯然慧能對於佛法的覺悟更透。
四、追求神通或忌談神通。修煉人在長期不斷的堅實的修煉中,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超越常人的功能,這是一種自然現象,是人的本能。由於人在常人社會中有七情六欲,心緒很難有片刻安定寧靜,加上業大封身,使這些功能沒有能量而退化。而修煉可以使人內心越來越寧靜,越來越純真,同時能演化能量功能,從而使人的一些潛在能力得到加強。這些超常的功能令許多人心馳神往。但是如果我們在修煉中只追求這些功能而忽視心性的提高,不僅不會有什麼功能而且還可能入魔道,最後出現難以收拾的局面。所以說修煉中追求功能是邪法不可取的。但有人擔心自己因為談神通就好象在追求神通一樣,就盡量回避不談或不去真正了解,這也沒必要。神通畢竟是佛法修煉中出現的一種現象,而且有些更高的法理是需要通過神通得到證實的,所以對於神通要順其自然,在心中看淡它,無求而自得。有人說沒有神通,有神通為什麼不拿出來看看,這都是一般人的想法。越是功能強的人心性也是越高的,他知道神通的真正意義,他絕對不會去炫耀自己的神通。
誤區之五:不走正道。真正的佛法是要求人通過堅持不懈地修煉,不斷地去掉後天形成的各種執著之心,修去人生生世世產生的業力,達到無私無我,先他後我的正覺,至真至純至善,大慈大悲,大智大慧,直至功成圓滿。這才是正法大道,是人必須求證的。佛家講普度眾生,其本意是將人度化出苦海,永離輪回之苦,而不是在塵世中享樂。唐朝著名僧人玄藏說:“人生難得,東土難生,正法難求。”意思是說能脫個人身很不容易,能出生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也不容易,能求得真正的正法很難。所以如果有了這三項,就應該堅定不移地修下去。如果有了前兩項也要努力求得第三項才不枉擁有前面二項。求得正法比較難,但往往難就顯得珍貴,更應該珍惜。可是現在有些人不去求得正法,卻喜歡在小法小道、小能小術上打轉轉,如追求念咒、驅邪治病、看風水、看相、算命等。這些小能小術對人來講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你能力再強也不可能脫離生死輪回之苦。有的甚至還會造下難以償還的業力,為生命的升華人為地設置許多障礙。過去有人修出了一些神通,將自己藏在太空中以為可以逃避生死輪回,但當他天命盡時因為心性沒達到標准,還有業力在身,仍然脫離不了六道輪回。所以說佛法修煉修心是第一位的正道,其它則是偏門。 
誤區之六:信佛不是為了修佛而是為了避世。佛是覺者,是為了探求宇宙、自然、生命的奧秘才走入修煉之途的。通過持之以恆的堅苦卓絕的努力,有的通過無數世的輪回轉生修煉才證得無上正覺,修成正果,其人生是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釋迦牟尼傳的法是不是出家才能修成呢?佛法是覺悟之法,無論在哪,只要覺悟就能修成佛。出家在過去是一種形式,現在佛法心印傳到六祖(第33代佛祖)後,佛法就是世間法。人人可以修。尤其現在社會需要傳播佛法,救度眾生,把慈悲播種到每個人的心田。在以前的社會(如唐朝),只有第一流的人才,才出家學佛,要出家還要有官方的度牒。出家雖然也能信佛、學佛、修佛,但也只能是為今後留下進一步修煉的機緣,或得到一些世間的福報。 
而現在信佛學佛的人中有許多是為了逃避挫折,或者經商失敗,或者情場失意,或仕途不順,不一而足。有的通過學佛,對人生有了透徹的認識,明白了人生中所謂的矛盾挫折都是自己生生世世的業力所至,從而開始真正修佛,思想得以升華,積怨逐漸化解,心中不再有愁苦和怨恨,而是笑對人生。但也有人完全是為了回避矛盾,逃脫責任,雖然形式上也在修,但不能從法理上去參悟,凡心不去,遇到矛盾就怨天尤人,認識不到自身的業力和錯誤的觀念,一有機會就退回到學佛前的狀態。 
而現在信佛學佛的人中有許多是為了逃避挫折,或者經商失敗,或者情場失意,或仕途不順,不一而足。有的通過學佛,對人生有了透徹的認識,明白了人生中所謂的矛盾挫折都是自己生生世世的業力所至,從而開始真正修佛,思想得以升華,積怨逐漸化解,心中不再有愁苦和怨恨,而是笑對人生。但也有人完全是為了回避矛盾,逃脫責任,雖然形式上也在修,但不能從法理上去參悟,凡心不去,遇到矛盾就怨天尤人,認識不到自身的業力和錯誤的觀念,一有機會就退回到學佛前的狀態。 
誤區之七,重形式而不向內修。學佛的核心是在佛法指導下,修心悟道。修心則是覺悟自性本來,悟道則是尋求自然真理,找回自己本來面目,修去後天形成的各種背離佛法的錯誤觀念,使自心返回到純真善良的本性上,而不是向外求,在外找。現在有一些人也信佛是,向外求佛保佑,求佛加持,以為口頌佛號雙腿一盤就到西方極樂去了等等,根本領會不到佛法真理博大精深的內含。但往往只注重有為的形式,不能從內心覺悟,用佛法真理高標准嚴格要求自己。如熱衷於皈依,以為皈依了佛就能保護他了。有的人燒香磕頭,一遍一遍地念佛念經,但是美好的願望卻走上了不自覺歪路,以為這樣,佛就會接引他到西方極樂世界了,只追求念經打坐上西天,而不去領悟經書的內含,參悟法理,更不去改變自己的內心世界。還有的人以出家住到寺廟裡,剃光頭穿僧衣敲木魚,以青燈為伴就清淨自然了,遠離了紅塵,即可成佛了。然而這是逃避社會的責任,家庭的責任,哪裡還管家裡妻兒老小受折磨,佛講慈悲,這哪裡還有一點慈悲心呢?如果一個人,人都沒做好,就該先做做好人,這等人心不去,無論住哪裡,穿什麼衣服都是沒有什麼大的作用的。相反,如果能在佛法上修心悟道 ,無論在哪裡都可以讓心境升華。 
誤區之八:臨時抱佛腳。信佛是一種信仰,不是口裡說我信佛,心裡所想和平時的行為又是一回事。真信是有嚴格的心性要求的,必須按照佛法的要求去修煉自己,清除不好的思想和行為,在道德上高標准嚴要求,不能做的事是絕對不能做甚至想都不應該想,這是自己發自內心的對自己的要求,而不是靠外在的什麼力量來強迫自己。由於人在常人社會中,很容易受常人社會七情六欲的影響,思想會被帶動。尤其現在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不良風氣很容易對我們造成污染,這就更需要我們堅定信念,以強大的正念抵制不良風氣的侵襲,摒棄惡習,慢慢就會形成自然,心地逐漸純淨善良,智慧才能逐漸打開。只要心正,外邪就侵擾不了。真信佛者以行善積德為人生准則,需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不因時間、地點、人物、外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不能一曝十寒,患得患失。可是現在也有一些人,平時不能嚴格要求自己,善惡不分,正邪不辨,在社會上隨波逐流,甚至為了名,為了利你爭我奪,爾虞我詐,欺上壓下,陽奉陰違,這本身就違背了信佛的原則。一旦有什麼災什麼難又到處燒香拜佛,祈求神佛保佑。這實際上是沒有什麼用的。因為人的災難是業力促成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做了壞事必然有惡報,這時佛都是不能插手的。除非從此洗心革面,真心悔過,徹底棄惡從善。 
誤區之九:固執己見,不求甚解。在常人社會中總有一些掌握了某些方面一點可憐的知識的人,看到客觀世界和人類社會中的一些現象就在思想中形成了一種固有的觀念,對待社會上的一些人或事總是用他的觀念去衡量對與錯,好與壞,正與邪,善與惡。由於這種觀念不是從本質上認識事物的,只看到了一些支離破碎的表象,往往有失偏頗。如果以這種觀念作為判斷事物好與壞的標准和行動指南,十有八九會使事情辦得越來越糟,結果適得其反。特別是那些在某一方面取得了一點成就的人很容易認為自己就很了不起了,容易飄飄然,忘乎所以,以為自己“老子天下第一”,方方面面都是內行,自己就是真理的化身,自己就是科學的審判官。對於不同的觀點和意見總是想千方設百計進行诋毀、誹謗,甚至采取不正當手段進行打擊陷害。這是在一般的人中存在的一些不好的現象。在認識和對待佛法上,往往也存在類似問題。有的人看了一點佛學中最基本的知識,就以為掌握了佛法的全部。有些把佛學當作哲學進行批判的研究的人,只是從字面上去理解佛學的表面意思,根本沒有理解其更深的內含,沒有體會到其背後的法力,就以為在佛學上有了很高的造詣,有了很高的學問,隨隨便便地下定義解釋佛法,講起來頭頭是道,卻不知道他掌握的只是一點知識而思想境界沒有得到升華,道德水平沒有得到提高。有的人有了一點小功能或在修煉中悟了一點理就以為到了最高層次,“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以君臨天下的姿態對待眾生,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等等這些都是不能正確深入認識佛法,體會佛法的障礙,也是佛法不能得以充分展示的原因。其實,釋迦牟尼講過“法無定法”,就是法在不同的層次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如果我們固守某一觀念就無法再去認識更加豐富的法理,認識不到真實的客觀世界,錯誤觀點得不到更正,思想難以升華,道德不可能提高,生命只會永遠在苦海中輪回。 
誤區之十:雖能吃苦,但非佛法修煉之苦,成效不大。人都有求安逸之心,希望輕輕松松。可現在許多人只想得到,不想付出,做事馬馬虎虎,不能盡職盡責,踏踏實實,精益求精。有的利益至上,為了金錢和利益最大化,不惜坑蒙拐騙,制造假冒偽劣產品,以售其奸。有的以權謀私,貪污腐化。這些嚴重損害了他人的利益,敗壞了社會風氣,同時也使自己失德從而增加了無盡的業力。善惡有報終有時,只爭來早與來遲。當其惡業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其報應就到了,這是絲毫不爽的。有專家學者提出,中國人為什麼勤勞而不富有?他們認為中國的制度機制不利於市場交易,人們的相當一部分勤勞對沖了制度成本。其實這只是一種表象,實質是人心偏離了佛法,才形成不了有利有序的機制。有的人相信佛法,相信善惡報應,相信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在道德上能夠嚴格要求自己。但有的人由於不得法,雖然付出很多,吃了不少苦,仍然長期處於痛苦之中,慘狀長期得不到改變。這當中有其業力大的因素,也有需要其進一步提高的因素,最主要還是沒有真正在佛法正道上修煉自己,沒有真正悟道,提高心性,只是一味地盲目吃苦,舊業未去又添新業,所以沒有什麼效果。釋迦牟尼當年出家修行之初,先以種種苦行折磨肉體,欲求解脫,終於不滿意。於是南渡恆河,隨人修習禅定,但仍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後又來到苦行林,“日食—麻—麥”,在尼連禅河邊靜坐思維,經歷六年,徒勞無獲,終於認識到苦行無益,於是在河中洗去六年積垢,接受了牧女所獻乳糜供養,恢復體力,來到菩提伽耶的菩提樹下,端坐冥思,發誓:“今若不證無上大菩提(覺悟),寧碎此身,終不起坐。”經過七七四十九天,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魔難,終於覺悟成道。由此可見,信佛學佛的人只有在佛法真理的指導下,經過堅苦的努力才能有所成效,捨此別無他法。 
誤區之十一:故作深奧,故弄玄虛,玄玄乎乎,神神叨叨,不知所雲。佛法修煉出的是一顆善心,修出的是能夠包容天下的博大的慈悲胸懷,是沒有一絲個人的名和利,沒有一絲個人的情素在裡面的。當然,在修煉過程中,有人還會存在一些沒有修掉的執著之心,但決不能以此為借口而把心中存在的一些不好的念頭死死抓住不放,甚至於在人中去賣弄。佛家講普度眾生,其含義就是要把佛法的美好告訴人,讓人從世俗的迷中清醒過來,通過佛法修煉,脫離苦海。在佛法的傳播過程中就應該以讓人明白佛法為目的。由於不同的人其生活的環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根基不同,其接受能力往往不一樣,那麼,就應該根據不同人的特點用最淺白的讓人們能夠接受語言和方法,把佛法種入人們的心田,引導人心向善。可是現在有些人總是故作深奧,把佛法搞得神神秘秘,語言晦澀難懂;還有的故弄玄虛,神神叨叨的,或生搬硬套,說一些似是而非的話,叫人不知所雲。語言是傳播思想文化的載體,那麼我們就應該首先讓人家能夠聽得懂我們在說什麼,是什麼目的?如果在此過程中夾雜一些不良居心,不僅不能弘揚佛法,相反是在污辱佛,破壞佛法,其罪業也是不小的。佛教走入末法時期,許多人不再相信佛法不能說與此現象沒有關系。 
誤區之十二:年齡成了真正認識佛法的障礙因素。常人社會有種說法“人到中年萬事休”,“人過四十不學藝”,好象是說人的年齡一大,就是日暮途窮,日薄西山,再也無所作為。因此,有些人覺得前途無望了,對自己要求不再嚴格,斗志不再昂揚,進取不再勇猛;有的人對金錢、權力看淡了,對道德和心性上的要求也不高了,什麼正,什麼邪,什麼善,什麼惡都不分了,在社會上隨波逐流,隨心所欲,為所欲為。特別是現在在中國有一種“五十九歲”現象,有些手握一定權力的人覺得自己就要退休了,有權不用,過期作廢,在臨退休之前不惜自毀名譽,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利用國家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大勢謀取私利,攫取財物,中飽私囊,大有“我死後哪管他洪水淘天”之勢。這些人眼中只有現實的物質利益,什麼理想、信念、道德都是子虛烏有。這就是迷在塵世中的人不懂得作為一個人其生命存在的真正意義是什麼,不懂得在宇宙之中存在對人有道德和心性要求的佛法的結果。人來在世上托個人身不容易,那是經過多少次的生死輪回,多少次的累劫才有機會托得人身,有了這個難得的人身就應該萬分珍惜,利用這個人身修煉使生命得以升華。即使生命不能升華也應該多行善事,積累功德,為子孫後代積累福蔭,不能為了眼前現實利益傷害社會和他人而造業,從而因為惡業太多而墜入無間地獄,甚至殃及子孫。金錢地位權力是身外之物,生帶不來,死帶不去,兩眼一閉什麼都沒有了。如果損人利已就會增加罪業,惡報就會如影隨行,即使在一般人看來暫時還沒有報應,那也是因為其福報還沒有結束,待福報一完,惡報隨之顯現,有多大的罪業就有多大的報應。在這種情況下,給子孫留下再多的財富而不積德,很可能出現不肖子孫而揮霍一空甚至毀之一炬。人從來在世上到離開人世的每一秒鐘都是要珍惜而不能白白浪廢的。年青人為了事業為了家庭要奮斗一番,但並不影響向善的心,並不影響按佛法來修煉自己,相反在工作中生活中遵循佛法更有利於工作順利,身心健康。年歲大的人來日無多,更應該在有限的時光中修煉自己,清除頭腦中不好的思想,歸正自己作為一個人應有的行為,把曾經造的罪業償還掉。 
現在有些年齡較大的人,在人世中形成了很多頑固的觀念,對佛法沒有正確的認識,卻喜歡倚老賣老,嚴重影響了他人正確認識佛法,影響了他人向善和行善,這不是在做好事,而是在做壞事,其罪業是不輕的。從另外方面講,有些年齡較大的人,一生經歷許多魔難,吃了不少苦,業力消減,對人生有了比較深的感悟,他們對佛法認識很深刻。有的人年齡雖然不大,但其生命來源層次很高,自身沒帶什麼業力,他們一聽到佛法身心會為之震憾,佛法好象就是自己夢寐以求的東西,佛法中的字字句句似曾相識,一生就是為此而來,所以能用佛法高標准要求自己,修煉自己。 
誤區之十三:以人為師 而不是以覺悟為師。佛法是宇宙存在的自然法則,其在不同的層次有不同的顯現形式,人通過修煉證悟到什麼程度,佛法就顯現什麼程度。佛就是在佛法中修煉達到了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境界的生命。佛把自己證悟的法理傳出來啟悟人的善念,引導人心向善,救度世人,這是佛家普遍存在的一種情況。不同的人由於生命的特點不同,執著心和業力的大小不同,忍耐力和承受力不同,對佛法的認識也有差別。人在信佛修佛過程中相互交流切磋,相互監督共同提高是應該的,但不能以人為榜樣,以人的喜惡為判斷標准,而應該以佛法為衡量標准。一個人修得再好,他也只是人,他還有常人心存在,他還需要作為人生活所必須的東西,如果以人為師就會出現跟著人摹仿人的情況,產生偏離法的思想和行為,從而阻礙對佛法的進一步認識。現代有些人根本就不了解佛法是什麼或只知道一些只言片語,有的人本身就不信佛法,就隨隨便便根據自己的理解隨心所欲地談論佛法,若我們以人為師碰到類似的人那他會把人帶向什麼境地?釋迦牟尼講經49年,最後又什麼也沒說,就是怕人住文字相,怎樣才能保證弟子能真正的法上悟道而不至於受別人的影響出現偏差?傳到六祖人們不難發現六祖不識字,沒受戒,能成一代佛祖,自然是全憑心意下的功夫。若以人為師可能在第二代或第三代弟子中就會出現嚴重偏離佛法的狀況,佛法在人中隨之就會毀於一旦。若以人為師禅宗中可能就只有神秀而不會有慧能。 
誤區之十四:不相信有來世,虛度今生或寄希望於來世,卻不修今生。現代許多人很現實,根本不相信什麼來世今生,認為這些都是封建迷信,是愚昧無知。一聽到這些說詞就想到都什麼年代了,科學都很發達了還講這些舊的迷信,很蔑視他人信佛向道。更有甚者,眼中只有現實利益,只要能弄到錢,只要能謀取一官半職,能夠出人頭地,只要現在過得滋潤自在,什麼手段都使的出,什麼事都捨得做,道德底線很低或根本沒有道德可言。有的人有一種觀念,以科學作為衡量事情的好和壞,對與錯,凡科學認為是正確的就一定是正確的,科學沒發現的就不可信或是錯誤的落後的。其實,這種人並不是真的相信科學,而是相信自己頭腦中已經形成的觀念,被這種觀念所左右著。說到底不是從人的本性出發去認識事物,去體悟宇宙自然特性,同化佛法,而是一種主觀判斷。所謂科學本身是不斷發展的,有些認識並不一定是絕對正確的、全面的,有些沒發現的並不是不科學或不存在,即使發現了的也看人怎麼看待和對待。如生物學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米丘林遺傳學派和摩爾根遺傳學派。摩爾根學派認為,生物體中存在決定遺傳的特殊物質——基因;而米丘林學派否認這種特殊物質。曾幾何時將摩爾根學派說成是偽學派、反動科學等。到了20世紀50年代,分子生物學的建立,證明摩爾根學派是正確的。人受觀念所左右往往很難認識事物的全貌和本質。而這些觀念是後天形成的,與人的本性,人的生命本質之間有一層隔膜,這層隔膜是業力組成的,它將人的本性嚴密封閉,使人陷入無盡的迷中。人在觀念的左右下背離佛法,在塵世中盡情享樂,虛度年華,在道德上逐漸墜落,在不知不覺中造下難以償還的罪業,直至徹底毀滅。而信佛修佛則是不斷破除這種觀念,消除這種業力,使人的本性返出來,達到至純至善的境界最後同化佛法,使生命得以永恆。 
還有人雖然相信生命在六道中輪回,存在今生後世,也希望有個美好的未來,但不珍惜今生。在人生道路上碰到一點苦和難精神支柱就癱塌,信念理想就破滅而不繼續前行。在修煉的路上碰到一點苦和難就打退堂鼓,放棄對真理的探求,把希望寄托在來世,總是想還是來世再修吧。這都是對佛法不堅定和正信不足的結果。佛法修煉雖然希望有個美好的未來,但落腳點在今生今世,必須在有限的人生旅途中勇猛精進,清除一切不好的思想和行為,直至功成圓滿。人生中的任何苦和難都是生生世世的業力形成的,業力消除才能純淨身體。提高心性,才能消除業力也才能往生,或走出三界,永離輪回之苦。業力不消除,永遠都不會提高,留到下世仍然要承受。更何況下世有沒有人身還難說,有沒有機會聞到佛法也難說。

 

上一篇:遇見真菩薩,就在身邊
下一篇:淨空法師:疾病的原因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