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朝時候有一個人叫丙吉,當時漢武帝因為聽信一些巫師,殘殺自己的親族,後來的漢宣帝被藏在監獄裡面,丙吉那時候是監獄官,有人就說那監獄裡面有帝王之氣。人眼睛看不到的東西太多了,大家不相信,你們可以去天壇,天壇有一個氣柱,就是在祭天那個地方,那個氣柱你看不到,一摸很強。所以天地之間,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太多,人不可以傲慢,覺得看不到就沒有了。當時候有的臣子判斷,那裡有帝王之氣,漢武帝就下令要把那個監獄裡的人殺掉。後來丙吉冒死進諫,護著這個漢宣帝,把漢武帝給敲醒了,停止了對自己骨肉的殺戮。但是丙吉從來沒有對任何人提過這個事情,包含漢宣帝後來當皇帝,丙吉也只字不談。這個可貴,他對皇帝有救命之恩,可是忠臣他覺得做這些事都是他應該的,決定沒有落在心上,更不可能去討功勞。是後來好像漢宣帝自己發現的。
丙吉他也憑著自己的德行當到了宰相,有一天出門巡視,有地方官跑來:某某地方打架,已經拿兵器了,怎麼辦?丙吉說地方官有沒有處理?說有,在處理。丙吉就接著趕路了,沒有繼續追問這件事情。
走了一會兒看到旁邊有一只牛,在那裡喘氣,好像上氣不接下氣。丙吉馬上很擔心,趕快過去了解這只牛到底怎麼了,後來深入了解這只牛太頑皮,被牠主人追打,跑得太長了,喘不過氣來躺在那裡很難過。他了解完:好好,沒事了,就繼續趕路了。
這後面的跟隨他的人,看了這兩件事有點納悶,孔夫子是見人不見馬,孔子家裡馬廄失火了,孔子的第一個反應「傷人乎」,有沒有傷到人?大家要體會聖人的風范,要回到當時候的時代背景,當時候一個人有一匹馬,可能是好幾年的收入。結果燒掉了,你第一個反應是什麼?十年泡湯了是吧?你看孔子決定沒有被這些外在的物質所累,馬上第一個念頭都是仁愛:有沒有傷到任何人?孔子是問人不問馬。宰相,你怎麼問牛不問人?大家注意看,跟在這些聖賢大臣身邊,有時候看不清楚,還會誤解。
「慕賢當慕其心」,不能只看外相,宰相為什麼遇到人跟人發生衝突,有生命危險沒有去處理?因為地方官知道,他已經去處理了。一個縣長該處理的事情,突然國家總理去了,你看會不會震動得很厲害?很多的人可能會無故被降職、被責怪,你看這麼一點事連總理都來,你們搞什麼東西?所以這整個管理分層負責,不能宰相常常下來管鄉鎮的事情、縣裡的事情,那會亂,會讓很多人很恐慌。他很清楚,分層負責,各司其職,不能我們在高位了隨時就這個管管,那個管管,會把底下給管亂掉。對底下的人分層負責,都要恭敬,不能增加他們的負擔,增加他們的人事混亂,這不行的。
宰相,可是你為什麼特別關心牛?他說到,那個牛攸關老百姓以後有沒有飯吃,我是看那一頭牛好像生病,假如牠得了牛瘟又傳開來,所有的牛都死掉,老百姓吃什麼?所以很緊張,趕緊去看是不是生病,有牛瘟,有的話要緊急處理。所以您看,丙吉跟孔老夫子是同樣仁慈的心,可是從形跡上有時會看錯。
恭錄自《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集) 2011/6/25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7-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