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禅意盎然:讓內心多一份潔淨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智 慧
 
  1、一切問題的根源的都來自於心裡的執著。只要你放松,再放松,心裡的執著自然化解,一切問題便會自然消失。
 
  2、我們總是害怕粉碎我的成見和概念,我們不知道粉碎了概念之後的自由。如宗薩所說“有時,在夢中,我們能瞥見沒有成見的自由。夢中可能有一千頭大象舒適地在我的臥房中起舞,而房間和大象卻都沒有改變它們平常的大小;或者解放對於時間、空間的成見,瞬間在一個地方,下個剎那就到了一千裡外。
 
  3、只要是我們無法控制的都會給我們帶來痛苦。仔細觀察,小至一個小小的情緒,大至生死,我們能控制的事物幾乎沒有。奇怪的是我們常常誤以為是某物某事發生導致我們痛苦,殊不知是因為無法控制才導致的痛苦。比如說生死,對於生死自在的高僧大德來說根本不是痛苦。學佛就是學會掌控一切,不是嗎?
 
  4、在學佛過程中有些概念非常容易被混淆:放下與放棄;隨緣與隨便;知足與消極;寬容與縱容;慈悲與貪愛…
 
  5、十幾年前,遇到一位老師兄,不管遇到什麼境況都說是上師的加持。初入佛門的我覺得他好迷信,好可笑。直到有一次遇到某事我不知不覺對上師生起了怨恨之心。我才明白原來老師兄是在修心——修“感恩之心”,一旦你丟失了感恩之心,你就丟了一切。一個人修行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感恩之心的強與弱。
 
  6、現在社會的種種不良現象,究其根源都是因為不信因果造成的。要擺脫當前中國現在面臨的種種問題唯一辦法就是教導大家深信因果。一旦從上到下都深信因果,人心向善,一切的問題便會迎刃而解。一提因果,大家便會聯想到宗教和迷信,其實是因果是最科學的,可惜很少人會相信和提倡呀!
 
  7、不要把別人的罪業變成你的罪業,要把它變成你累積功德的方便。
 
  8、嫉妒其實是拿別人的優點和功德來懲罰自己。
 
  無 障
 
  1、依照佛教的觀點:“一切從貪欲、嗔恨和無明愚癡所生起的行為產生了痛苦;從無貪、嗔、癡所生起的行為則產生幸福快樂。”遺憾的是很多人寧願相信金錢、名利、地位等外在的物質能給我們帶來快樂,也不願意相信慈悲和感恩的心能給我們帶來快樂!
 
  2、當你明白並且堅信所有的不幸,逆緣,疾病,侮辱等等都是來自於上師的加持,不再有任何的恐懼與期待時,你就明白了加持的真正的意義!
 
  3、宗薩欽哲仁波切說過:放下一切執著而不是放下一切。真是一字千金!放下一切未必就是放下一切執著,放下一下執著而未必就需要放下一切。龐公有雲: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須於行住坐臥處著力,須於穿衣吃飯時屙屎放尿時對話工作時,一切時一切處綿密覺察觀照,一念不在等同死人!努力努力!
 
  4、在開放的心靈中,遠離了期待、恐懼與判斷,整個世界便會宛如蓮花般不斷綻放出美好。
 
    樂 活
 
  1、一個常常快樂的人一定知道快樂的真正的來源,一個常常痛苦的人一定不知道痛苦的真正的來源。
 
  2、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快樂就像在冰上蓋房子,雖然華麗,但是隨時會變成墳墓。
 
  3、每天二十四小時都活得開開心心就是最大的神通,每天二十四小時都生活在知足中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4、快樂的一部分來自滿足感,而滿足感來自於兩方面:一種是靠外在的物質的滿足而獲得,這是一種暫時的滿足感。比如說我收入比別人高,我住的房子比別人好等等;另一種滿足感則是通過靈性的修持讓自己的欲望降低,產生知足之心,感恩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獲得。
 
  5、享樂並不等於快樂。對於很多現代人來說,要區分清楚二者真的很難。如果用佛陀的比喻來說,享樂就像舔鋒利刀刃上的一滴蜜,雖然富有吸引力,但是隨時會伴隨割舌之痛。快樂則是來自於內心的愛、寬恕、感恩與滿足感等。
 
  6、不快樂的人通常是自我中心、退縮、無趣、與人敵對的。快樂的人通常都是樂於助人的,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心是富有彈性的,他們可以很快調整自己的情緒。
 
  7、世間上每天發生的事,你認為是大事就是大事,你認為是小事就是小事,你認為沒事就是沒事。就像昨晚夢中的一切,其實什麼也沒有發生過。所以我們不如以最輕松的心態來看待所有的一切。
 
  8、有一種生意是我們每天隨時隨地都可以做,而且是穩賺不賠---那就是給周圍的每一位眾生帶來歡樂,哪怕只是讓周圍的眾生感受到一點點的歡樂的氣息,你渾身的快樂的細胞就會被激活。但是,這種不用花一分錢可以做的事為什麼我們卻常常不願意去做,甚至我們還常常做一些賠本生意呢?

 

上一篇:病苦後的重生
下一篇:達真堪布:真正的勇士戰勝誰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