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是什麼?福就是幸福!
有人認為福者,即富也,有錢就是福。富字寶蓋頭下那部分不正是“福”字的右半邊嗎?有人認為福者,輔也,指的是輔佐帝業的宰相,做官便是福。也有的說福者佛也、參禅是福,佛家認為自己的禅院即是“洞天福地”。還有人說福者,糊也,不是說難得糊塗麼?做人糊塗一點有時也是一種福份,故糊塗是福。上述把福看作是“富、輔、佛、糊”四字之解,看似望文生義,仔細品味其實都不無道理。
福的內涵極為豐富,又很有彈性,似於各種不同的願望與要求,它都能包容。所以人五分貧富貴賤,對這個福字,都寄予了厚望,希望它能給自己帶來好運,能實現人生之夢的圓滿。
其實,財富、健康和幸福的關系並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樣明確。易言之,那些財富、健康的同時擁有者自我感覺不一定就幸福。美國心理學家戴維·邁爾斯和埃德·迪納研究證明:財富是一種很差的衡量幸福的標准。因為人們並沒有隨著社會財富的增加而變得更幸福,相反,隨著財富的增加,人們似乎變得更加苦惱。在大多數國家,收入和幸福的相關性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只有在最貧窮的國家裡,收入才是適宜的衡量幸福的標准。從總體來講,富國的人看起來要比窮國的人幸福,但是兩者之間的差異是微乎其微的,而且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財富之外的其它因素。
按中國傳統的說法,人生全方位的美好現實是福祿壽喜一齊來,那是美好生活的極致狀態。但是人生多欲,因人們各自的處境和心態不同,對福的理解和企盼亦千差萬別。沒錢的祈求有錢,有錢的祈求家財萬貫。歷史上的皇帝在各方面滿足之余還要去祈求什麼“長生不老術”。可見人的欲望是沒有窮盡的,福字也不拒絕人們的想入非非。這就是福字的好處。只是世間上沒有什麼救世主。所謂幸福都得靠自己去營造,去體驗,去追求。人們可以用金錢買回一張大紅福字,那只是買回一種氛圍,一種心情,因為它並不能保證你願望的實現。福是隨遇而安、隨緣而度。福是人們愉快的心境,是創造性的勞動,是和諧環境和平靜生活的綜合。說到底,福在平常日子裡。
此外,經濟學的“邊際效用理論”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人們消費的商品量越大,從中得到的心理滿足越小,據此類推,一個人、一個群體、或者一個社會擁有的幸福越多,在獲取新的幸福時所被賦予的幸福體驗也就越少;相反,如果一個人、一個群體或者一個社會擁有的幸福越少,處於一種幸福饑餓狀態時,即使一點微不足道的幸福加諸其身,也會讓他覺得無比幸福。所以當向急需幫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我們帶給他的幸福將是無以倫比的。另外,如成功、歡樂、自由、滿足等,都存在類似情況,擁有的越多,重新獲得時的幸福體驗就越少。
如果運用哲學的觀點去看待“福”的內涵的話,幸福在一定的條件下也會轉變成禍害。這時候的“幸福”就成了一個動態的概念,真如老子所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其實,福與禍之間的轉換規律正是人生幸福之“邊際效用”的根本原因。
在一定的條件下,幸福與人的欲望會構成相反相關的聯系,托爾斯泰說過:“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這番話蘊含著深邃的人生哲理,它是就欲望越大、人生越易致禍而言的。柳宗元在《蝜蝂傳》中說,有一種善於背東西的小蟲蝜蝂行走時遇見東西就拾起來放在自己背上,高昂著頭往前走。它的背發澀,堆放上東西,散不下來,背的東西雖然越來越多,越來越重,使它感到很困倦。但它仍不止貪婪的行為,最終累到在地。柳宗元以蟲喻人說,如今世上那些貪得無厭的人,“遇貨不避,以厚其室”。這種人實際的智力跟蝜蝂一樣,不懂得“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這個古老的真理。
人生的不愉快實在是自己欲望過多所致,不可否認,我們每個人都不可抵御各種欲望的誘惑,如權欲、錢欲、情欲等,所謂人皆有七情六欲,欲望是無止境的。有一句“欲壑難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古人講節欲,就是節制自己的物欲、情欲等,對於得到的東西有知足的想法,才能常樂。幸福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的調動與體驗完全在於自己。對自己的品德、所處的環境、碰到的機遇有一個較為客觀的認識,就會找到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就會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恬靜、從容。
我們常羨慕當皇帝的快樂無比,然而歷史一再告訴人們,許多人擁有四海,貴為天子,卻不能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過不上溫馨的家庭生活。在宮廷裡生活,有時候會是一場災難。像唐太宗屠殺兄弟,唐玄宗殺親生兒子,明崇祯揮劍砍女的悲劇,歷史上不乏其例。他們雖聲名顯赫,富甲天下,但難道他們真的幸福嗎?事實上,他們內心世界是淒涼的,未必有普通人的幸福感。
人生不滿百年,既是漫長的,又是極其短暫的。我們應該慶幸自己擁有一個真實的人生,雖然我們在許多方面不如意,但人與人是不能比的,也是無法相比的。不管別人怎麼看,只要擁有一個率真的快樂心靈就是擁有一個幸福的世界。雖然我們擁有的不多,沒有足以驕人的金錢、權勢,沒有聲震寰宇的大名,但我們真實地活著,我們擁有平凡寧靜的生活,感到每一天的日子都是在快樂中度過,這不就足夠了?這不就是實實在在的幸福生活嗎?
其實福也有兩個層次,也有兩面性。即福有兩種。一種叫鴻福,我們說鴻福齊天,替老人家祝壽,寫在壽幛上或賀匾上的是:壽比南山,福如東海。多數人以為福即有錢有面,大福大貴很神氣,多人捧場,就是福,就是貴。其實,這只是一面,我們說它是鴻福。另一面是什麼福呢,叫清福。什麼是清福?清福是樸素之福,閒適之福,淡雅之福,平常之福。鴻福不易學,清福更難享。享清福的人,說到底就是在心靈深處找到一個靈魂的家園,他的內心世界寧靜而豐富,家境不富但心無掛礙,正所謂“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這種福氣很難得。
摘自《禅》200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