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故事

 

欲求長生,被人勸阻專修淨土肉身不腐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編者按:昙鸾大師,南北朝時北魏高僧,宋代以前被尊奉為淨土祖師,宋代以後雖然未入淨土祖師之列(當代大安法師另有分析,持論中肯,下回小編繼續整理發布),但其思想對淨土宗的發展有極大影響。

綿山正果寺供奉昙鸾大師之肉身(圖片來源:路迦)

昙鸾大師(476~542),俗名不詳,自號玄簡大士。南北朝梁時山西雁門人(北魏境內),家居五台山附近。他從小就聽人談起山上佛教各種神奇靈異之事,聽過以後親自前往尋覓參禮,後來終於出家為僧。

昙鸾大師自從出家之後,窮究內外經典,當他讀到《大集經》時,感到詞義太深、難以開解,因此發心注解此經。但他注到一半之時,忽然生了一場毛病,只能暫時擱筆,游行各地,尋醫療病。某日,當他走到汾州東門,抬頭忽見天門洞開,六欲天的階位歷歷在目,說也奇怪,他的毛病竟然不藥而愈。

昙鸾大師病好之後,打算繼續注經工作,但他繼而又想:“人命危脆,苦空無常。經上說有神仙長生不老,往來人間,何不先修道法?待道法修成時,那時再探佛法,豈不是有很長壽命和時問去研究佛經?”因此他決定到江南,訪尋當時隱居修道的高士陶弘景。

這時南朝是梁武帝大通年間,昙鸾大師來到梁朝境內,要求參見武帝,他通名說:“北國僧人昙鸾,特來奉谒!”

梁朝衛士以為他是北方奸細,經詳查後方才奏上武帝,武帝下令引他入重雲殿相見。武帝先到殿隅,身著袈裟,頭戴僧帽,坐於繩床之上。昙鸾大師進入重雲殿後,東張西望,只看見武帝一人於殿隅穩坐,此外再無一人出來接待。又見當中有一高座,那是講經法座,他也毫不客氣,直上寶座,豎佛性義,三問武帝:“大檀越!佛性義深,略已標敘,有疑賜問?”

這時武帝才把衲帽除去,又與昙鸾大師往復討論佛法奧義。最後昙鸾大師說道:“今日天晚,明天相見!”說罷下座,無人引導,直出曲折二十余門,一無所錯,順利走出了重雲殿。武帝極為驚訝:“這可是千迷道,從來舊侍尚且疑阻不前,為何大師一次進來就能坦然而出?”

次日,使者領昙鸾大師進入大極殿,武帝下階禮迎,請問此行志向。昙鸾大師告訴武帝:“要學佛法,又恨壽命不長,遠道而來,訪陶居士求學仙術。”

武帝告訴昙鸾大師:“這是一位傲世隱士,朕屢次遣使迎請皆不至,大師親自造訪也好!”

昙鸾大師會見陶弘景後,陶弘景送給他仙經十卷。昙鸾回到浙江,臨江但見波濤洶湧,舟不能渡。據說有鮑郎子神者,一鼓風浪,七天方止。昙鸾大師尋到神廟,告誡神靈:“止!止!我要渡江!”須臾,神人現形,狀貌如同二十左右之人,到昙鸾大師面前說:“你要渡江,明天早上!”說罷不見。次日浪濤未息,然昙鸾大師進入船艙後,馬上風平浪靜,回到建康時把此事告知武帝,武帝下诏奉為江神,起廟供奉。

昙鸾大師得到仙書,便想回到北方,訪尋名山,如法修煉。當走到洛陽附近時,遇見三藏法師菩提留支。昙鸾大師請示三藏法師:“佛法之中,可有長生不死之法,能勝過此仙經?”

菩提留支三藏正色告誡昙鸾大師:“你若修練這種仙術,雖然可使你多活若干年,不過命終之時,畢竟墮入生死輪回業海,承受無盡苦惱!”

說完,三臧又以《觀無量壽經》授昙鸾大師,同時傳授十六妙義,並對他說:“此大仙方,依之修行,必能了脫生死輪回苦報,而得壽命無量。”

昙鸾大師頂禮接受,把陶弘景所贈十卷仙經用火焚毀,自此專修淨土法門,啟發自性智慧光明,更將所悟真理廣教他人,自行化他,影響深遠,當時魏主稱他“神鸾大師”,他自稱為玄簡大士。梁武帝在南方時常向北禮拜,並告訴群臣說:“昙鸾大士乃當代肉身菩薩也!”

昙鸾大師晚年又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還時常到介山(今介休縣綿山)之陰集眾念佛,後人遂稱其處為“鸾公巖”。

東魏興和四年(542),一天晚上,昙鸾依稀見一位梵僧對他說:“我是龍樹,住在西方淨土為時很久,因你修學淨土心志和我相同,所以特地和你相見!”

昙鸾大師心中明白歸西因緣已經成熟,召集徒眾來到跟前,對他們說:“人生勞碌,沒有休止,他日地獄痛苦業報,我人不可以不存恐懼心,九品淨土道業更不可不趕快修持!”又命徒眾高聲唱念“阿彌陀佛”聖號,自己向西虔誠頂禮,安然示寂,時年六十七歲。昙鸾大師臨終之時,幡花幢蓋,高映院宇,香氣烽勃,音聲繁鬧,當時寺中眾人都看到這殊勝景象。寺西五裡外有比丘尼寺,都是昙鸾大師門徒,正在匯集用齋,眾人皆聽到空中有微妙音樂西來東去,其中有智之人告訴大眾:“法師和尚一生教人修淨土業,今此音聲向東去者,必應多是迎法師來。”吃完齋飯,眾人就去拜見法師,皆在庭前等待,未出寺庭之間,又聞音樂遠在空中向西而去。這一瑞相傳到朝廷,魏主敕命葬於汾西泰陵文谷,營造磚塔並為立碑。

後世專家考察:昙鸾大師入滅年代,《續高僧傳》卷六講是東魏興和四年(542),但這種說法在唐朝就已經有異議。迦才《淨土論》卷下“昙鸾傳”記載“魏末高齊之初猶在”,《續高僧傳》卷二十“道綽傳”及文谂、少康《往生西方淨土瑞應刪傳》都稱為“齊時昙鸾法師”。此外,據近人羅振玉所藏拓本北齊天保五年二月《敬造太子像銘》中願主題“比丘僧昙鸾”看,昙鸾入滅似應在北齊天保五年(554)後,但這也不能作定論。

此外在相關資料中,梁武帝尊稱昙鸾大師為“肉身菩薩”。但又有資料說,昙鸾大師圓寂之後,肉身不滅,至今猶存。相傳,綿山正果寺中有十三具古代高僧肉身,其一即是昙鸾大師。


 

上一篇:星雲大師:夫妻和睦秘訣
下一篇:本來是困苦難堪,他倆發心在佛寺竭誠供佛齋僧七天,遂即成為一代富翁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