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發財”真的是社會信仰嗎?(資料圖)
據新華社電,每年正月初五這個拜財神的日子,在武漢市漢陽區的歸元寺,從初四夜晚到初五凌晨,從四面八方匯聚來了約55萬香客。天寒地凍的,摸黑趕早,想進頭香,可見其求財心之切、求發心之誠!這麼盛大的拜財神場面,也從“民俗”中顯現了真實的強烈的“民欲”。莫非“升官發財”真的成了舉國上下的“宗教”和“信仰”?
廣州人年年擠爆三元宮,求“天官賜福”,拜財神,不管是拜天官,還是拜趙公元帥,拜關公,也算是進對了山門找對了神仙;而拜財神到歸元寺這樣的佛教道場,似有財迷心竅,見神就拜的不倫不類。我數過歸元寺的500羅漢,沒聽說有掌管錢財的羅漢呀!
按照佛教經典的說法,佛法共分為三個時期,釋迦牟尼佛寂滅後,500年為“正法時期”;此後1000年為“像法時期”;再後1萬年就是“末法時期”。所謂“末法時期”,一個重要表現就是,佛法的實際修、行、證者非常稀少,而令佛教淪為“求名聞利養”、“求無災無病”乃至“求升官發財”的法門;其荒誕誠如網上一副對聯所言:“經忏可贖罪,難道閻王怕和尚?捐財能超升,豈非菩薩是貪官!”
正月初四,我們經陳居士安排,谒見了禅宗三大祖庭之一、惠能和尚出生地新興縣六祖鎮的國恩寺的方丈如禅法師。他直言不諱地對我們說,佛教現在就是處於“末法時期”,真信佛法的人不多,求財祈富的念頭濃重。顯然,這種敬神禮佛心態與惠能大師說的禅道以“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正相反。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禅宗更是佛法平民化的宗教鼎革,所謂“行住坐臥,擔水砍柴,無非妙道”;心學家借以總結“百姓日用即道”;都是強調見心明性要有“平常心”。但是,如今佛法被世俗化成升官發財工具就太過頭了。這裡尤其令人不安的就是,地方政府搞的“寺院搭台,經濟唱戲”。作為30年來未衰竭的“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發展思路的一個分支,它似乎比爭祖宗、挖古墓、“申遺”等方式,對人心的毀損更嚴重。眾所周知,2009年3月就發生了兩起僧侶“依法(國法兼佛法?)維權”的熱點事件。一起發生在重慶市缙雲山:有1600多年歷史的古剎溫泉寺的僧伽,不能忍受正在修建中的頂尖溫泉SPA將寺院納入一體化經營,奮起抗爭。另一起發生在陝西省法門寺:“法門文化景區建設有限公司”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強行在法門寺山門口砌圍牆,設門賣高額門票,連寺院內部用車出入通道也要封閉,法門寺決定暫時關閉山門。這當然只是佛門弟子借助網絡抗拒極度商業化的兩個極端個案。官商合作將道場變賣場的事例其實很普遍。
初四我們到國恩寺,一到山門前,就先聞鞭炮鼓樂陣陣,高音喇叭震耳。細看,原來,這裡在辦“廣東新興2010新春禅文化旅游節”;主題詞是“拜六祖,過大年,抽大獎”;招徕人的表演項目有“港台明星,放歌千年古剎;奇人絕技,現場驚世表演;少林武術,每日傾情獻藝;高僧大德,舉行隆重法事”。顯然,“法事”如果真有,也成了助興的余事。佛門清淨地成了這般俗氣的表演場,陳居士當面對如禅法師表達了失望和不滿。以“住持禅宗道場,荷擔如來家業”為職志的如禅法師答道,不僅你失望,很多信眾對此也很有意見,我們也不希望出現這樣的局面。他自我解嘲說,我不是方丈,我是給人打工的。那麼誰是真正主持道場的“方丈”呢?我想是孔方兄吧。擴大開發了景區,門票由15元漲到40元,當然是縣旅游部門經物價局批准的,這肯定是政府行為,不由國恩寺做主。而據縣裡的同志告訴我們,這個“節”是北京一家公司策劃主辦的,縣裡也無奈,比如公安局的同志就表示既然是商業行為,就該由公司請保安而不應要求由警察來維持現場秩序……如禅法師說,他當然不贊成佛門商業化,將寺院做創收的場所,他的本意認為寺院連門票也不應該收、不需要收,但他只能“以出世之心辦入世之事”,而不能相反,“以入世之心辦出世之事”。我理解他的處境,覺得他的這個表述很精彩。
初五我們到了四會市的六祖寺。這是當年惠能大和尚南渡返粵後,在今日廣州光孝寺現身之前,結廬隱修了十多年的地界。六祖庵(寺)為後人所修,2000年重建於現址,在大願大和尚的住持下,已然禅宗法脈所在之地。大願法師給我們談禅,講人之外求滿足與禅之內修開悟的分別,講行善與修正(正覺正果)的一體兩面,也講了佛教的發展與社會大環境的關系,只能與時俱進,也要有“經濟基礎”,但不能商業化。我們注意到,六祖寺山門前售票處有公告,從這個正月初一起,寺院免收門票了。法師說,他提議免收門票已有幾年,寺院是公共場所,是滿足社會精神需要的公益事業,連城市公園都不收門票回歸公益性了,寺院還收沒道理,收高價票創收更不應該。法師笑著告訴我們,今年這是寺院自己作的免費決定,到今天還沒有政府部門和左鄰右捨的景區表示反對……
看來財神還沒有征服所有的地方和人群,一時征服了也不表示其法力可以久住。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信眾還可以找到一片不那麼利欲熏天的清涼地呼吸幾口;我輩在城市煩悶了,還可以找個不那麼熱鬧的“叢林”發一陣子呆。我很贊賞六祖寺大願和尚的了斷,不讓提議不了了之就先這麼做了,前提自然是他了然世事人心,為造福眾生而敢於擔當。
需要聲明的是,上引兩位尊敬的法師之言,並未錄音參照,表達若不恰當的則是我領悟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