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110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學生:尊者師父上人慈悲、諸位善知識慈悲,阿彌陀佛。不肖弟子自了冒昧報告的題目是「欲報親恩唯念佛——淺談祭祖最重要的內涵」。

  一、親在,勸其念佛;親死,回向其往生。

  印光大師在《佛教以孝為本論》中談到,佛教之孝,「以成道利生為最上報恩之事。且不僅報答多生之父母,並當報答無量劫來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不僅於父母生前而當孝敬,且當度脫父母之靈識,使其永出苦輪,常住正覺。經雲:供養父母功德,與供養一生補處菩薩功德等。親在,則善巧勸谕,令其持齋念佛求生西方。親殁,則以己讀誦修持功德,常時至誠為親回向。令其永出五濁,長辭六趣。忍證無生,地登不退。盡來際以度脫眾生,令自他以共成覺道。如是乃為不與世共之大孝也」。

  二、母當望子,子應濟母。

  佛經說:我觀大地,難得一人不曾在這塊土地上受過無量生死。因為轉生無始,就有無量生世,無始至今,我們受生的身體無量無邊,上至梵天下至地獄,未曾取受過的身體一個也沒有;受生的地方無量無邊,十方世界的每個角落我們都曾投生過;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妻兒等也是無量無邊,眾生無不做過自己的親人。

  佛在《梵網經》中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心地觀經》中也說:無始以來,一切眾生輪轉五道,經歷百千劫,在多生之中,互為父母。以互為父母之故,一切男子即慈父,一切女人即悲母,往昔生生世世中有大恩德故,與現在父母的恩德平等無別。每一位眾生都曾經做過自己的母親。不僅做過,而且做過無數次。她們都像今生的母親一樣,為了養育我們,曾經不顧惜身命,全心全意,但是我們把她們當初對我們的恩德忘得干干淨淨。在無盡的過去生中,生養過自己的母親多得可以充滿虛空。每一生喝過的母奶足以匯成無盡的海洋;每一生讓母親傷心流下的淚水聚成四大洋;每一生母親給過的衣食堆滿大地;每一生母親為我們做過的事,記錄成書,高過須彌山;每一生為養育我們所造下的罪業,足以讓母親在惡趣中感受無量的苦惱。因此《心地觀經.報恩品》說:善男子、善女人,為了報答母恩,一劫中每日三時割取自己的身肉供養父母,還不能報答一日之恩。

  《廣論》中有個生動的比喻:在生死輪回之中,自己累世的母親正處在極悲慘、恐怖的境地,她們因無明障蔽而被煩惱魔擾亂,失去了正念,心識狂亂、兩眼失明,又沒有善知識引導,在輪回崎岖的山路上瘋狂的一顛一跛,走向惡趣險崖。眼看母親一步步跑向深淵,做為孩子能忍心坐視不管嗎?母親若不祈望自己的孩子救她,又能指望誰來救她呢?母當望子,子應濟母,理所當然。如果子不救母,誰來救母?所以,孩子應當義不容辭從險難中救度母親。

  三、眾生愈丑惡,愈是自己未孝他們的最好證明。

  藏地當代兩位最偉大的法王,晉美彭措法王和阿秋法王,密宗的大善知識,他們的遺教都指歸極樂世界,可見淨土法門確確實實是一切法門的歸宿。晉美彭措法王一生中的最大心願,也是最主要的事業,就是引導無邊無際的苦難眾生往生極樂世界。他老人家經常說:「我今生中最大的願望,就是將凡與我結下仇緣或親緣的所有眾生都引到極樂世界。雖然有東方現喜剎土、邬金銅色吉祥山剎土等許許多多清淨剎土,可是像極樂世界那樣功德圓滿,又極易往生的淨剎卻絕無僅有,而且往生後可以成就一切所願,無勤度化一切有情……」法王時常宣講極樂世界的功德,不僅自己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並且勸無量有情發願往生。他曾在極樂法會上意味深長的對信眾們講:「你們一生中所造的惡業不少,今生更應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永脫苦難,凡與我結過緣的人,因信願不足或業障過重,今生未能如願往生,無論下一世你們轉生到哪一道中,我都將化身到你們身邊,度化你們,直到你們往生極樂世界為止。」聽到法王的教言,在場的幾十萬弟子無不落淚。法王還曾經開玩笑的對弟子們說:「我會在極樂世界沏好奶茶等著你們。」

  我們讀一段阿秋法王的開示:佛陀以其遍知的智慧向我們證明並指出——一切眾生都曾經做過我們的父母,可悲的是眾生們出於對兒女(即我們)的疼愛而造下種種惡業,而輾轉於輪回之中;更可悲的是我們竟然對於眾生由我們而生的痛苦視而不見;最可悲的是,甚至在成佛這件事情上,修行者還要在自己與眾生之間,分一個孰先孰後!

  由於自己有一顆高高低低的心,故難將一切攝為自己悲心利用的物件。因為在生生世世的養育過程裡,我們的父母為了兒女一念的歡喜做下永溺惡道的行為。他們以非理造業的方式滋養了我們,使我們有余力去接觸善知識並親近善法。所以,我們會一世比一世善良並前進,有更好到最好的善樂機會接近成佛。而他們卻由於惡因的積累,會不斷遭遇惡緣,然後使得他們一世比一世糟糕,乃至墮入魔道。所以,當我們現見諸多惡人,並伺察他們的過失時,應當先生起無量無邊的慚愧與痛苦——「你是為了我才變成今天這副模樣的,我的爸爸媽媽!」而且,眾生愈是丑惡,便愈是自己未孝、未利益他們的最好證明。所以,我們見眾生的過失,是對自己過失的最大提醒。眾生是為了我們,才變得這般失損,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追譴與聲討眾生的過失?由此,我們應當明了,讓眾生成佛,並非自己無限高尚,這只不過是在做一件早該做好的分內的事情而已!

  四、我雖不見不聞,彼必求拯求濟。

  淨土宗第十一代祖師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講眾生恩:「我與眾生,從曠劫來,世世生生互為父母,彼此有恩,今雖隔世昏迷,互不相識,以理推之,豈無報效?今之披毛戴角,安知非昔為其子乎?今之蠕動蜎飛,安知不曾為我父乎?每見幼離父母,長而容貌都忘,何況宿世親緣,今則張王難記。彼其號呼於地獄之下,宛轉於餓鬼之中,苦痛誰知?饑虛安訴?我雖不見不聞,彼必求拯求濟,非經不能陳此事,非佛不能道此言。彼邪見人,何足以知此?是故菩薩觀於蝼蟻,皆是過去父母、未來諸佛,常思利益,念報其恩。」

  佛在《梵網經》、《悲華經》、《地藏經》、《阿含經》、《大日經》、《心地觀經》等經典中,明確揭示了眾生無始以來互為親人的事實。前世父母輾轉變成各種各樣的眾生相,但我們卻舉目是親不識親。現在他們正在地獄的烈火裡焚燒慘叫,在餓鬼界中輾轉呻吟,這樣的苦痛有誰知道?他們的饑餓向誰訴說?雖然我們看不見、聽不到,但他們一定在急切的求救!既然他們是有恩於我的父母,我是他們的孩子,怎麼能在他們無依無靠的時候置之不理?

  五、代宿世父母念佛,念念中先免其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周安士居士《西歸直指》述報恩法門:「修淨土者,靜想吾一生以來,受恩最深者,莫如父母。自十月懷胎,三年乳哺,以及教訓養育,此恩此德,何能上報。又念吾從無量劫來,托生之數,不可窮盡。則父母之恩未報者,亦不可窮盡。此無量宿世父母,現今必有在地獄中,燒煮屠割者;必有在餓鬼中,饑火焦燃者;必有在畜生中,負重牽犁者。吾若不信有此,是猶母雞被殺,而小雞不信也。吾若不思救度,猶小雞雖見母殺,而不知所以救度也。興言及此,便當涕淚悲泣,舉身投地,代為宿世今生父母,及受恩師長眷屬,發菩提心,至心稱念聖號若干聲。念念中先免其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俟我往生之後,回入娑婆,然後盡行度脫。若有至親骨肉,新遭喪亡者,亦回向在內。」

  六、念佛一念間斷,便是地獄業也。

  天如禅師《淨土或問》示念佛報恩:「(父母)如今或在三途受罪受苦,望你救他,望你度他。你(念佛)卻念念間斷,淨土不成。淨土不成,自救不了,如何救他?既不能相救,你是忘恩負義,大不孝人。經雲:不孝之罪,當墮地獄。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地獄業也。」

  七、使吾親之名,標於西方寶蓮之上。

  印光大師開示父母喪事:世人每每所行之孝,皆是為親加罪過。(生則殺生以養,死則殺生以祭,及待吊者,只顧悅人之耳目口腹,不計累親負罪於九泉,可不哀哉。)其行流俗以為孝,實大不孝之孝!此孝於己於親,均無所益。但博無知俗人之稱美虛譽耳。

  古者喪禮絕不葷酒。隋炀帝為太子時,其母死,不敢吃肉,偷令用竹筒裝肉,以蠟封口,用包袱裹而進之。可見喪中用肉,古儒者如此之嚴,雖為太子尚恐人知,作此種辦法。今人自己也吃肉,且以肉享賓客,賓客皆不知喪是何事,居然飲酒食肉,當作一場熱鬧開心事辦。其於先王禮法,全體違背,而只知其要人誇美。如欲避用素系為省錢之嫌,宜標示大義,而特提出若干錢以作公益,則人自不至以省錢怪也。

  人子於親,當令神識得所。今之為人子者,多多皆是以落井下石為孝。如其不肯下石,似乎羞慚無顏見人一樣,愈下的石多愈自為得意。可憐父母一生為兒女,及至其死,又藉此喪事殺諸生命以祭其靈,以宴其賓,以自食啖。尚揚揚得意曰,我於我親喪,殺了幾只豬,買了幾多雞鴨魚蝦以宴賓客,我父母生我一番,我也可謂盡心焉耳矣。而不知因親喪殺生,令親受殺報,凡眼不見,謂為行孝;天眼視之,比殺親為更可憐憫!何以故,以所殺生多,令親與自己及賓客,生生世世相為酬償,可不哀哉。成家之子,不借重債,況欲行孝,而借性命之債乎?

  世間人,唯知在軀殼上、儀式上注意,至於心識、利益二方面,則置之不究。或有似欲利益者,實則但是為世人耳目做事,不是為亡靈靈魂上做事也!今人多好名作傳作記,此皆虛華。但竭力修持,俾親未往生則立即往生。已往生則高增品位。方為人子盡心於親之要務。余皆世俗耳目中之熱鬧而已!今人多好虛名,不務實行,每每訃啟粉飾得極好極好,冀人觀之以為榮。而不肯認真念佛,令親真得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之實益。並現在眷屬亦皆各各種臨終往生之因。豈非好名而惡實哉!俾彼得以往生,實為大孝。須知了生死一事,非同小可。大禹大聖人也,尚不能令其父不為黃熊。緬想及此,吾人真有莫大之幸。

  念先人之苦節,當力行其佛化,令一切人悉得了生脫死之利益。俾吾親之名,標於西方寶蓮之上。比此間碑銘之虛榮,當天地懸殊也。孝親者,當務其大者。其小者可行可止,不必專以此為志事也。自己以志誠心念佛,則比請酒肉僧念經拜忏功德大多。念佛是人生一件最要事,非因親喪方念,平時便不念。親喪乃系為親起見,實即以親死,引汝等同證永劫不死之一大事也,當知感恩。能認真念佛,即為報恩!念經、拜忏、做水陸,光絕不肯一語提倡。以難得如法,只張羅場面而已。做佛事,當以念佛為第一,余皆場面好看而已。至於死後,只可念佛。切勿做水陸、念經、拜忏。以此等事,皆是做場面耳!虛張聲勢,殊少實益。又喪中一概不可用酒肉。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

  八、一切皆成佛。

  蕅益大師二十三歲時所發的四十八願,前兩願就是報父母恩的大願:「第一願,我本發心,上報慈父鐘之鳳生恩,願三寶力,令我無始慈父,鹹生淨土,速證菩提,令聞我名者,亦報父恩。第二願,我本發心,上報悲母金大蓮養育恩,願三寶力,令我無始悲母,鹹生淨土,速證菩提,令聞我名者,亦報母恩。」印光大師曰:「成就親往生,即是成就親作佛。凡作佛者,必度無量無邊眾生。世間盡孝之事,尚有大於此乎?」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生生世世的父母,一切眾生都是我們過去生生世世的祖先。祭祖最重要的內涵就是法藏比丘發的那個願:「一切皆成佛」。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游的,地獄、餓鬼,四恩三有,法界眾生,統統回到極樂世界,不退成佛。祭祖最殊勝的方式就是念佛,代歷代祖先求生淨土。自己先練就往生的本領,成就往生的弘願,再回頭振拔這些處在水深火熱之中迫切待救的曾大恩於我們的親人。「佛雲生死如紅日,升落輾轉無盡期」,古人把六道輪回比喻為苦輪,普令自、他同出苦輪,最容易又最有效,並且唯一的辦法就是念佛,認真念佛,即是真實報恩。這是我們每一個為人子女責無旁貸、刻不容緩的事情,眾生都是我們多生多世的父親、母親。因此,夏老居士說,「欲報親恩惟念佛,幾回西望淚沾衣」。因為我們本來是佛,所以佛教我們念佛。如果我們本來不是佛,佛不會做徒勞無功之事。

  這份報告,基本上都是祖師大德的開示,必要的地方弟子用簡單的語言連貫、過渡,沒有摻雜自己的意思。錯誤之處,懇請師父上人及諸位善知識批評指正,不吝賜教。阿彌陀佛。不肖弟子釋自了叩呈。

  老法師:自了師這一份的報告,完全用祖師大德的開示提醒我們,我們很感謝他。我們自己冷靜想一想,經典、祖師大德所說的話,句句都是真實話。我們這一生得人身,最難得的又遇到佛法,還遇到淨宗,如果這一生自己不能成就,報恩全落空了。所以自己認真念佛往生淨土,才真正能報生生世世父母祖宗之恩,才有能力幫助他們離究竟苦得究竟樂。離究竟苦就是脫離六道輪回,得究竟樂就是往生極樂世界。這個緣分無比殊勝莊嚴,不是容易得來的。我們相信佛在大乘經上所說的,每個念佛往生的人,過去生生世世無量劫來,曾經供養過無量諸佛如來,這一生當中又遇到這樣的勝緣,得到無量諸佛加持,你才能夠信願持名。分分秒秒不曾丟失才能做到。於是我們把經論、祖師大德的教誨,冷靜細心跟自己一生修持對照一下,我們的慚愧心生起來了。原因在哪裡?依據經典上的教誨,我們在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如來那個功德還不夠。所以我們有沒有得佛加持,得佛力加持?加持,可是自己的煩惱習氣太重,信願持名常常中斷,甚至於在拜佛、繞佛,煩惱習氣還是現前,有雜念、有妄想。這個內在的原因是我們過去修行時間不夠長,外在的原因是我們遇到亂世,外面善緣少,太少了,惡緣太多,對我們修持功夫有極大的干擾能量。我們自己沒有能看破,沒有能放下,這一生遇到這樣殊勝的法緣,能不能往生還是個未知數。

  了師這篇的報告提供給我們,我們應當常常多讀幾遍,幫助我們忏除業障,幫助我們發起真正的信願,真實的信願。向海賢老和尚學習,向海慶老和尚學習,這兩位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好榜樣。我們這一生要努力,要真正覺悟,這一生當中決定要往生極樂世界,不然的話三途有分,而且三途裡面肯定地獄有分的成分最大,如果我們怕地獄苦,就得認真學習,這一生我們有機會永遠超越,不要把這個機會喪失掉了。學,學放下,放下萬緣。賢公老和尚常說:「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假的就應該放下,真的就要分秒必爭。時時刻刻要把佛號提起來,丟失了不怕,一覺悟馬上找回來,跟打仗一樣,我們丟失就失敗了,我們撿回來就追上了,不斷的在這上下功夫。我們相信有個一年、二年,非常認真來做這樁事情,一定會能做好。念佛不能再丟失了,常常想到這個世界苦,這個世間苦,災難太多。如何化解災難?祖師大德都告訴我們,念佛可以化解災難。個人的災難是病痛,大家共同的災難就是地球上許許多多的天災人禍,每個人都想遠離,遠離的方法,老實念佛就對了。

  了師這篇文章我們要常常溫習,裡面所說的全是經論,全是祖師大德的教誨,好,我們要認真受持。好,再看。

  學生:動作瞻視,安定徐為——釋勝妙學習心得報告之一。

  參加「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至今已經九個月了,到現在距離師父上人提出的「一年的時間內取得往生把握」的目標還很遙遠,原因還是自己的慵懶、懈怠和自找藉口。今早聽到一位善知識說,參加學習班的學員,應該定期寫報告,例如兩個星期寫一篇。寫得好不好是其次,至少讓師父了解我們的認真程度。聽了之後,備感慚愧!參加了九個月的學習班,一篇報告也沒寫。總是以事情太忙、體會太淺,已經有很多人在寫……等等為藉口,讓自己能免則免,一天拖過一天,蹉跎歲月,實在可歎可悲!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開始交報告。諺語所謂「丑媳婦也得見公婆」,寫得不好,大不了被省略,不讀出來而已,但是這樣卻能激勵自己自我檢討,努力改進,學習才會有所提升。

  每次讀到《無量壽經》經文,「動作瞻視,安定徐為;作事倉卒,敗悔在後」,都會感到非常慚愧,這正是自己的大毛病!再看古德所寫的啟蒙書《小兒語》,就更加慚愧了!《小兒語》開宗明義就說:「一切言動,都要安詳;十差九錯,只為慌張。」原來古人從小就訓練言語動作都要安詳的功夫。扎下這個根,從小培養沉穩的好習慣,影響一生的命運。反觀自己,從小就容易緊張;遇到一點不如意的事情,就覺得壓力很大,就更加緊張。由於緊張和壓力,做事情就容易出錯,這就是「作事倉卒,敗悔在後」、「十差九錯,只為慌張」。結果當然是對自己更加沒信心,壓力更大,更緊張,這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對自己身心兩方面都造成不良的影響,同時也影響念佛修行的進展。

  大家都知道,小乘是大乘的基礎。在小乘佛法裡,就非常強調正念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必須時時觀照自己的身、受、心、法四方面,就是所謂的四念住。為了能夠時時了知自己的身心狀態,很重要的一個要領就是要慢,也就是《無量壽經》所說的「徐為」。唯有動作和言語慢下來,才容易看清楚自己是否犯了什麼毛病,才能夠及時修正自己。言行慢下來,心就容易平靜、安定下來,所以說「安定徐為」。觀察師父上人平時的言行,都是很安定緩慢在進行,一點也不急躁;乃至旁邊的人急躁時,師父還是很安定。這就是師父所說的,「自己的心是靜的,看到別人的心是動的,看得很清楚」。師父說:「我從小就養成小心謹慎的習慣。」確實是如此,真是符合古人的標准。不過,師父偶爾也會表演一下,當身邊的人急躁時,師父也故意表現得很急躁。其實師父是為了提醒我們,不會急躁;可惜我們一直都沒看懂,還以為師父真的急躁起來了,實在很可惜!

  每個人的煩惱習氣都是多生多劫累積下來的,所以很難改變。但是,如果不努力去改正,修行就沒有進步,更不用說要度眾生了。修正自己不能只靠自己努力,更需要師長與同參道友的督促,這也是今天提交這份報告的初衷。恭請師父上人慈悲教導,諸位同參道友批評指正,無限感恩! 

  老法師:勝妙師,這是他第一篇的報告,雖然不很長,說得非常中肯,說的是實話。題目也很好,最重要的「安定徐為」,特別是在這個亂世。亂世怎麼形成的?就是地球上的居民過分的急躁了,心浮氣躁。今天心浮氣躁這四個字,讓我們在一切時一切處所都看到,不但看到,讓我們感覺得非常明顯,它太快速了。而且這種急躁,現在年年在升級,沒有看到它能停下來。這個升級讓我們感到很擔心、很憂慮。

  我們擔心憂慮的,第一個是什麼?聖賢的教誨不能起作用。如果不起作用,傳不下去,這問題可嚴重了,真的,我們的傳統文化會跟著前面三種古文明一樣,永遠消失了。中國傳統文化消失在這個地球上,地球上的人類日子就真的不好過了。確確實實像一般人所觀察到的,地球會有大災難,生命會在地球上滅亡。我們想到這個地方,自己一定要發心。古人所謂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不能說跟我們沒關系。我們在這個時期,一定要像海賢老和尚一樣,做好榜樣給人看,別人不信,我相信,別人不肯做,我肯做,做出樣子給人看,把倫理道德做出來,把深信因果做出來,把聖賢教誨做出來。

  為什麼要努力做?不是為自己,是幫助大家省悟過來,重新認識老祖宗。不要認為老祖宗是野蠻人,沒開化,他懂得什麼?現在很多人用這種眼光看古人,完全看錯了。古人有智慧,超過我們太多太多了。從哪裡看?古人的心態是安定徐為,沒有我們這麼急躁。我們今天講速度愈快愈好,古人是愈慢愈好,所以他心是清淨的,他心是平等的。清淨平等開智慧,所以下面的果是覺而不迷,覺就是真實智慧,真實智慧是從安定徐為當中出生的。浮躁只生煩惱,絕不生智慧。我們就用這一點小小的例子,來觀察這個世間,你就能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

  我們首先要放下,要看破。放下什麼?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我們現在無論生活怎麼樣,比海賢老和尚過得好,我們吃的穿的住的都勝過他,要滿足,不再追求,不再追求心就定了。你要是追求,滿足你的欲望,可以說你這一生永遠沒有歇下來的日子,那就苦不堪言了。苦跟樂從哪來?知足就樂,知足常樂,不知足就常苦,很簡單擺在面前。一切統統知足,歡歡喜喜,清淨心,平等心,覺而不迷,覺就能看破事實真相。湯恩比晚年那種堅定的願望,很多人看了不相信,這狂人,這真叫作夢。我能相信,為什麼?心浮氣躁的狂人看到,當然不相信;心平氣和的人,動作緩慢的人看到,你會看到跟他一般知見。他看到的我也看到了,他說出來,我還沒說出來,再一聽他說的正是我所想的、我所見的,我所能體會到的。

  「世亂極矣」,這個話是當年印光大師常說的。印光大師沒有生在今天,生在今天他怎麼說法?那個時候世間就亂極了。為什麼?人捨棄了五倫五常。今天的社會,就是那個時候,他早我們一世紀,中國人講一甲子,他看到五十、六十年之後。那我們回過頭來再看,我們五、六十年之後什麼樣子,太可怕了!難得出現一個明君聖王,習主席,他認識祖宗,他認識聖賢,他今天提倡傳統文化,讓我們看到未來的世界有一線曙光,我們看到希望了。如果沒有這樣的人出來,我們知道,也沒有辦法改變這個世界,只求自了自度,信願持名,往生淨土,對這個社會愛莫能助,沒有人相信你,沒有人聽你的。這也是李老師往生前一天告訴同學,「世界亂了,佛菩薩神仙下凡都救不了,你們大家唯一的生路,就是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這是老師臨終的遺言。我那個時候在台北,同學們打電話告訴我。第二天早晨他就走了。我們要不遇到這個法門,永遠搞輪回。搞輪回實在太可怕了!不能再搞了,這一生決定要成就。所以勝妙師也在提醒我們,常常有人提醒,好!我們的習氣太重,健忘,很容易把它丟掉,要常常提醒。對於提醒我們的,我們都感恩。

  學生:一切眾生本是同根生——釋開吉學習心得報告之四十一

  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法師、大德仁者,阿彌陀佛!慚愧弟子開吉今日恭敬報告的主題是「一切眾生本是同根生」。

  弟子在修學的過程中,深深感受到拓開心量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雖然內心了知,一切眾生本是同根生,如同大樹,雖是枝葉花果各各不同,若尋其本,皆為同根所生。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面對境緣之時,卻常常會忘失本心。《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雲:「譬如曠野沙碛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老法師說,以大慈悲水來灌溉大樹的根,才能生長出枝葉花果。佛菩薩是以清淨平等的慈悲,對待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而凡夫由於心量狹小,身見未忘,因而悭嫉成性,處處與人對立沖突,造成道業的嚴重傷害。恩師上淨下空老法師教導我們:「嫉妒障礙是人生最大的業障。」縱觀歷史,自古至今,兄弟阋牆、同門相嫉者比比皆是,如韓非與李斯、唐太宗與建成、康熙朝奪嗣之爭等等。三國時期,曹植更是感歎骨肉相嫉,而吟出《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由此可知,嫉妒煩惱是眾生惡心所之中,影響尤甚者。

  既然世出世間聖賢人都教導我們,一切眾生本是同根生,我們彼此之間如何才能放下嫉妒,和睦相處?做為一位學佛之人,究竟如何才能真正拓開心量、與人為善?讓我們從經典與歷史中,來尋找答案。

  甲、認知一切眾生本是同根生,則能眷屬和敬,家道興旺,國家和睦,永享太平。

  甲一、家和萬事興。《無量壽經》雲:「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大慈念老於注解中說:「親眷之間,應當和敬。」此乃和睦興家之理。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家庭和睦,必然興旺發達。老法師開示說,無論是親屬、族人乃至於下屬,彼此之間都要互相敬愛,不能有憎恨、嫉妒和傲慢。

  弟子慚愧,自小悭嫉煩惱尤盛,實則無始之業習煩惱使然也。由於積習深重,長大後更是養成自私自利、自尊自大、不能容人的性格,難以與人相處。相比之下,弟子的表妹則判若天淵。她自幼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恭敬節儉。她的親弟弟在一次意外車禍中,命懸一線,需進行腦部手術,取出頭蓋骨,且呼吸困難,只有百萬分之一的存活率。她不顧醫生和家人的勸阻,執意要挽救弟弟的生命,即使弟弟成為植物人,她也願意照顧,不忍心割捨手足之情。在她的真誠感召下,出現了生命的奇跡,弟弟保住了性命,且存活至今。結果,命中本無功名的表妹,現考入政治大學讀中文系博士班,而且擁有一份穩定的中學教師工作。她對弟子的母親也格外孝敬,閩南話有一句俗語說,「天公總是疼惜憨厚的人」,在她的身上得到了應驗。天地之間以和為貴,上天有好生之德,這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唐朝法昭禅師有一首《珍族弟》偈曰:「同氣連枝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世間有幾人能夠參透此理?其實我們能夠體會到,兄弟相爭,內心最痛苦的是父母;同學相嫉,心裡最難過的是老師。弟子的祖母今年九十三歲,祖母的母親、姊姊皆是近百歲高壽。在與祖母相處之時,弟子發現,祖母雖是兒孫滿堂,但是對於經濟比較差、能力比較弱的兒孫,就會加倍的愛護;對於生活富足、能力較強的兒孫,關照的就比較少一點。若是兩者之間有爭執之時,祖母常常會袒護弱者,而非強者。天道之理亦是如此。由此可知,祖先之心皆是平等無私、一視同仁,對於境況比較差的子孫,更是垂加憐憫愛護,豈有嫌棄之理?因此,《弟子規》說:「兄弟睦,孝在中」。若是兄弟不和睦,就是最大的不孝。「伐其莖而取其枝,斬其枝而取其葉」,最傷心的當然是樹根。因此,在一個家庭中,彼此之間要相互友愛、相互關懷,才能夠真正的實現家和萬事興。

  甲二、國和天下安。家如是,國亦復如是。《無量壽經》雲:「或時心诤,有所恚怒,後世轉劇,至成大怨,世間之事,更相患害,雖不臨時,應急想破。」老法師說此段經文是警醒世人,不和會造成大害。此大害可能不是在今世,但在來生後世會遇到,古今中外的歷史記載頗多。甚至於演變成戰爭,所結下的怨恨是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非常可怕。最重要的是采用教育的方法,才能夠防范沖突的發生,自然能夠化解怨恨。因此,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今現在說法」,講經說法沒有中斷,就是這個道理。

  在歷史上,中國和日本原本就是兄弟之邦,日本的文化是源自於中國,如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的思想,都是從中國傳入的。歷史典籍記載著「徐福東渡日本求仙藥」的故事。徐福是秦朝齊地方士,曾任秦始皇御醫。由於秦始皇希望能夠長生不老,於是派徐福率領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入海求神藥。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二十八年,「齊人徐市(音:福)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徐福帶著童男童女,東渡到日本,貢上「三墳五典」,尋求仙藥,然而未果,只好定居於此,自立為王。徐福成為日本開國神武天皇,日本皇家皆為徐福後代。清朝同治年間,駐日公使館一等書記官黃遵憲先生在《日本國志》中,首先論證並肯定此說法。宋朝歐陽修在《日本刀歌》中說,徐福東渡日本時,帶去大量中國典籍,因此秦焚書坑儒後,「逸書百篇今尚存」,許多典籍在日本得以保留。此外徐福還帶去百工、谷種、農具、藥物等,對日本文化、經濟發展貢獻頗巨,被尊為司農耕神和司藥神。

  徐福到達日本,未得長生不老藥,於是要求童男童女們改名換姓,自此沒有再返回中國。秦始皇是一位暴君,聽聞此消息之後,將徐氏一族全部斬殺。徐福得知後,憤恨無比。正如同《無量壽經》所言:「或時心诤,有所恚怒,後世轉劇,至成大怨。」二千多年的深仇大恨,演變成後世的冤冤相報。老法師在講席中勸勉說:「這些仇恨都要把它忘掉。二千多年了,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又何必!何況殺人、造作惡業,果報都在地獄」。

  當今時代,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紀夫致力於推動中日友好關系,他認為「日中關系為日本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鸠山先生出生於一個推崇「友愛政治」的家族中,他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曾說:「友愛是一種思惟,即認可自己與他人間自然存在差異,同時尊重對方的自由和尊嚴。實現外交領域的友愛是指超越不同國界、不同地區、不同文明的差異,謀求各自獨立主體的共處共榮。」鸠山先生將此「友愛政治」的理念,落實於實際行動中。二0一三年一月,鸠山先生協同夫人鸠山幸參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於罹難同胞的石碑前,雙手合十默哀。參觀後為紀念館題詞:「友愛和平」。在署名時,他還特意將名字改成「鸠山友紀夫」,以表達其友愛和平之理念。在紀念館中,他親手栽種了一棵銀杏樹,並且說:「希望這棵銀杏樹能開花結果,到時我會再來。」我們相信,鸠山夫婦所種下的友誼之樹,一定能夠開出美麗的和平之花。

  乙、認知一切眾生本是同根生,則能效法釋迦與彌陀、印宗與六祖,使佛法法運昌隆,普度眾生。

  乙一、阿彌陀佛與釋迦世尊久遠劫前的兄弟關系。《無量壽經》雲:「法藏成佛,號阿彌陀,成佛以來,於今十劫。」大慈念老引用《法華經.化城喻品》經文,說明阿彌陀佛與釋迦牟尼佛的關系:「乃往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只劫,爾時有佛,名大通智勝如來。」在大通智勝如來還沒有出家之時,有十六個兒子,「爾時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為沙彌」,這十六位王子皆是以童子身,出家而做沙彌。「我今語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彌,今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十方國土,現在說法」。佛告訴法華會上的大眾,這十六沙彌現在全都成佛了,在十方世界現在說法。「西方二佛,一名阿彌陀(是第九子)」,阿彌陀佛是十六沙彌中之第九。「第十六我釋迦牟尼佛,於娑婆國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釋迦牟尼佛是第十六沙彌,阿彌陀佛是他的第九個哥哥。大慈念老解釋說,從《法華經.化城喻品》這段經文說明,阿彌陀佛是十六王子中的第九王子,釋迦牟尼佛是第十六王子,這兩尊佛成佛以來,已經是無量劫了。

  眾所周知,淨土法門之所以能夠在虛空法界發揚光大、普利群生,是緣於阿彌陀佛發廣大願,五劫勤苦修行,參訪諸佛剎土,捨短取長,建立殊勝莊嚴的西方極樂世界。除此之外,還得益於釋迦世尊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對阿彌陀佛的贊歎。一切諸佛贊歎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佛佛道同,彼此之間無有嫉妒障礙,都將自己的學生送到極樂世界,接受阿彌陀佛的教化,佛的心量真的是廣大無邊際。

  《無量壽經》雲:「阿彌陀佛光明善好,勝於日月之明千億萬倍,光中極尊,佛中之王。」老法師說,阿彌陀佛的教區是最大的,因為他佛光所照之處,即是他教化所及之處。彌陀佛光光明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佛剎。一切諸佛悉皆宣講淨土三經,勸導眾生信願持名,求生極樂淨土。

  乙二、六祖惠能大師蒙印宗法師推美之恩,才使禅宗道法得以迅速發揚光大。弟子學佛時,曾經遇到過很多障礙,同參道友常以六祖惠能大師隱於獵人隊十六年的公案,來勉勵弟子。恩師上淨下空老法師在宣講《六祖大師法寶壇經》時,曾經引用過明朝蓮池大師《竹窗二筆》中的一段話:「蓮池大師雲:六祖既受黃梅心印,隱於屠獵傭賤一十六年。」六祖惠能大師接受黃梅五祖以心印心、印證得法後,已是明心見性的大菩薩。能大師隱藏在獵人隊中,為獵人幫傭打雜,達十六年之久。後來遇到印宗法師於法性寺講《涅盤經》,暮夜風吹剎幡,聽到二僧對談,一位說是「幡動」,一位說是「風動」,二人爭論不休。六祖卻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印宗法師聽聞此言,就把六祖請進去,為他剃度,禮請他升座講經說法。蓮公說:「人知六祖之為龍天推出矣,未知印宗之不可及也。」因此,印宗法師也不是平常人。他謙虛的說:「某甲講經,猶如瓦礫。仁者論義,猶如真金。」印宗法師是廣州佛教界的領袖,是住持一方的大法師,是四眾瞻仰的佛門長老。蓮池大師說:「而使我慢之情未忘,勝負之心尚在」,假如他還有我慢之情和勝負之心的話,「安能尊賢重道,捨己從人,一至於是乎?」老法師說,印宗法師犧牲自己,捨自己的法緣,促成六祖大師殊勝的法緣,自己反過來拜六祖為師,這是非常了不起的舉動。印宗法師在六祖大師隱居的十六年中,已經為他把弘法利生的道路鋪好了。否則六祖之道法要廣為弘揚,至少需要十年之久,大眾才能生起景仰之心。這都是印宗法師的無量功德。因此,蓮池大師才說:「六祖固古佛之流亞,而印宗亦六祖之俦類也。聖賢聚會,豈偶然而已哉!」古人曰,「英雄所見大略相同」,唯有英雄才認識英雄,唯有菩薩才識得菩薩,即此之謂也。

  六祖惠能大師何許人也!若非印宗法師之德,則禅宗代代單傳,六祖豈能如此順利的將禅宗道法發揚光大!因此,佛在《涅盤經》中,肯定護法的功德超過弘法。弘法者若是遇不到好的護法,則縱有德行學問,也是一籌莫展。充其量也只能著書立說,流傳於後世,以待後學爾。這個道理正如韓文公所言:「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護法與弘法的關系,如同是父與子、水與乳的關系,彼此同體一心,無二無別,水乳交融,密不可分。若是相互猜疑妒忌,不能和睦相處,則上負諸佛菩薩之恩,下棄眾生真實之利,其罪過曷可稱量哉!

  丙、認知一切眾生本是同根生,才能真正體會到恩師上淨下空老法師與賢公老和尚所示現的表法深義。

  當今時代,恩師上淨下空老法師與賢公老和尚為我們做出「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的最佳榜樣。此種示現真乃精彩絕倫,暗合道妙,再完美不過的表法!在二0一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淨土大經科注》中,老法師再次勸勉我們,要效法和學習海賢老和尚、海慶法師的忍辱、節儉等美德。老法師在中午的開示中還說:「《來佛三聖永思集》這部書對於淨宗修學會有很大幫助。」賢公老和尚之表法,證明夏蓮居老居士的《無量壽經》會集本真實不虛,證明黃念祖老居士的《淨土大經解》真實不虛,證明上淨下空老法師二、三十年弘揚《無量壽經》,依照此會集本來學習沒有錯。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的表法,為此做出最佳的總結。因此,上淨下空老法師勸導淨業學人:「海賢老和尚的光碟要天天看,每天看三遍,一年看上一千遍;每天念一萬聲佛號,確實能堅固我們的道心、信心、願心,決定消罪業,決定往生淨土。」

  如果我們真正能夠依教奉行,以來佛三聖為榜樣,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看作是自己一生最重要的事情。我們就能夠真正拓開心量,看破世緣,放下嫉妒,包容別人,忍辱如地,對於世間之事不會再斤斤計較。以此心態信願念佛,求生淨土,相信這一生一定能夠了辦生死大事,往生不退成佛。

  以上是慚愧弟子淺顯的心得報告,不妥之處,誠請尊敬的師父上人、諸位大德同修惠予批評指正,無盡感恩,阿彌陀佛。

  老法師:開吉師這一份報告,最重要的是提醒我們看破。看破就是看到事實真相。遍法界虛空界的事實真相,就是一切眾生本是同根生。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明心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他用五句話把它說明白,這五句話最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你說,萬法是自性生的,是不是同根?這句話很重要。前面四句是說自性的本體,末後這一句是說自性起用,自性是清淨的,是不生不滅的,是本來具足的,是本無動搖的,本無動搖是自性本定。前面我們說,一切動作緩慢接近本性,心浮氣躁遠離本性,這個道理我們要懂。愈是慢,慢到什麼程度?慢到完全停止,就見性。

  佛法的修行,總的樞紐就是禅定。八萬四千法門是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門道。修什麼?統統修禅定。所以方法盡管不同,門路不一樣,所得到的結果是完全相同的。《金剛經》上才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為什麼?每個法門都見性,那不就平等了!怎麼見性法?你要曉得自性本定,你一定要用定才能接近自性,動跟自性就遠離了,就不能見性,所以一定要修定。《華嚴經》上佛跟菩薩,從初發心到究竟成佛說了五十二個階級,五十二個等級。那是什麼?禅定,禅定功夫不一樣。初信位,這是禅定最淺的,最淺顯的,好像小學一年級,初信位菩薩,二信位是二年級,三信位是三年級,分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個等級。五十上面還有兩個等級,一個等覺,一個妙覺,等覺最接近成佛,差一點點,真正成佛,那就是妙覺果位。這五十二個階級怎麼分的?禅定功夫不一樣,愈往上面去禅定功夫愈深,到了妙覺那就回歸自性,自性本無動搖,回到這裡,這叫妙覺。

  全修定,動不行。這佛法跟科學講的不一樣,科學是要動,要講速度,佛法講不動,沒有速度。沒有速度,能夠遍法界虛空界;有速度,往前面,後頭忘掉了,它不能遍法界,遍法界虛空界,不動就遍了。像大海一樣,大海有波浪沒有辦法遍法界,它要是不動的話就遍法界,不動的時候,一就是一切,一切即一,一動就不一樣,這是淺顯的例子,讓我們看到事實真相。所以學佛就是學靜,學安詳,最忌諱的是躁,煩躁,心浮氣躁,這個沒辦法學。古來古聖先賢觀察學生,哪個學生能成就,哪個學生不能成就,從哪裡看?完全從他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從這上看,他能很穩重,這學生能有成就。所以取什麼樣人?取老實聽話真干,這些心浮氣躁的人做不到。有這種禀賦的人,老師就特別注意他,特別栽培他。沒有這個禀性的話,那沒有辦法,老師教他什麼?教他識字,教他學做文章,將來無論從事哪個行業,幫助他謀生,他開不了智慧,他不能開悟。那個禀性好的,老實聽話真干的,這個人會開悟。

  所以海賢老和尚的師父,傳戒師,那是個明心見性的人,不是明心見性人不認識貨,他一看海賢就是材料,真能成就,就教他一個法門。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他就是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其義自見,其義自見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果然沒錯。傳戒師不是平常人,他知道這一句方法,他可以做得到,只要能做到,他肯定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我們要細心觀察,這樣的人,二十歲開始念佛,念得這麼精進,也一時一刻都不會丟失,三年肯定達到功夫成片。老和尚自己說的,功夫成片了,阿彌陀佛就給信息給你,你就能見到阿彌陀佛。從這個基礎上,再有個三年、五年,事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之後,再有三、五年,理一心不亂,順理成章他就成就了。所以我們估計,他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應該在什麼時候?四十左右。四十歲這個時候他就達到這個境界,這個境界跟六祖惠能大師同一個階層。因為生在的時代不一樣,社會環境不一樣,所以師父特別囑咐他,「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他聽話,真的一生不說。不說有時還露了一點,露了一句,跟人家講,「我什麼都知道」。為什麼不說?天機不可洩露,好像是跟人開玩笑,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我們要知道。

  這個障礙,確實跟人家對立,自己傲慢嫉妒,這是最嚴重的障礙。海賢老和尚沒有,從小就沒有,這善根。母親教得好,從小不許有這種習氣,培養他的仁慈博愛,他才能有這個緣分普度眾生。在生的時候,雖然沒有機會說法,可是一生的行誼感動多少人!往生之後就碰到我們,我們給他一宣揚,大家都向他學習,不但現在人向他學習,我說過世尊末法九千年,後面還有九千年,都因為這個光碟、這個小冊子而得度,度生無量。所以認識萬法跟我們真的是一體,一點都沒錯,佛說,老子也說。海賢做出榜樣給我們看,我們深信不疑,本是同根生。最後一篇是王神父的。好,我們看第四篇。

  學生:敬愛的師父上人,阿彌陀佛,弟子妙音頂禮感恩師父上人多年的慈悲教化,向師父上人匯報學佛體會,弟子匯報的主題是「發當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為發菩提心」。恭請師父上人斧正。阿彌陀佛。

  二0一三年四月無量劫稀有難逢之時,弟子發願當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體會到佛力不可思議的加持。與一年多前相比,弟子大不相同,佛法在生活中有了落腳點,平和了很多。對自己以及境緣愈來愈清楚了,不再感覺到有困惑和疑慮。無不好的境緣,無怨恨的人事物,一體的概念愈來愈清晰並開始落實,常有悟處。聽您老人家講經,弟子常有切身感受。感悟到:在我的世界裡,我是主,其余皆伴,一切皆是我的自性所現,我的意識所變,我是主宰。不僅我如是,一切眾生皆如是。在他的世界裡,他是主,其余皆伴。眾生絕對平等,絕對是一體。我念佛,眾生皆念佛。我心是佛,山河大地皆是佛,最究竟圓滿的善就是念佛。弟子親身感受到真念阿彌陀佛時,本尊就在極樂講堂,同時必分無量無邊身到無量佛剎供佛聞法,福慧具足,當下得大自在,也感悟到了無樂就是極樂。

  以前,弟子對「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詞始終不解,它超出了弟子知識所能緣到的境界。幾個月前,弟子似乎突然悟到了,對祖宗佩服得五體投地。遠為「止」,遠慮為「止於至善」。對弟子來說遠慮就是「止於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弟子是因為親證了「止於極樂世界,當下即得自在」而自見其義的。止於極樂世界,當下即自在。換言之,當下沒得自在,還有憂就是沒有止於極樂世界。要想當下自在,只有止於極樂世界。這或許就是末法眾生唯有念佛法門契機的深妙義。體會到了當下自在的真實利益後,弟子自然把不斷強化當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一願,即「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做為今生唯一要做的事。雖因善根福德因緣不足,離真信切願尚遠,淨念稀疏,雜念還很多。而這也讓弟子親身感受到了淨土法門的特別殊勝之處:「本為凡夫,兼為聖人」。弟子雖為罪業凡夫,自發了當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念佛後常頓感果德,能感受些許華嚴境界和極樂境界。從而對自己當生成佛,對您老人家,對夏老的《無量壽經》會集本,對念老的《科注》,對只念這句阿彌陀佛充滿了信心。信真的是根。

  弟子根劣,雖發心,但很初淺。雖有上述殊勝的感受,但多數還是解悟,很多尚未落實,惡業還很深重,還需經歷較長的歷事煉心的過程。發當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心念佛,好比弟子開始常常對准靶心練習射擊,因沒有功夫,雖偶爾會接近靶心,感受到接近自性的自在,但多數還是打在靶外,境界現前時煩惱還常伏不住。但弟子相信自己會锲而不捨的堅持練習,直至功夫成片往生極樂世界。因為俗話說:「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邪不勝正,只要感受過接近自性的自在,哪怕再短暫其力量也不可思議。而常常對准目標,會及時糾正偏邪。發此心念佛,便仗佛力,常有法喜,讓弟子具備了向目標一步步前進的動力。而對弟子來說,發將來往生極樂世界的心,是在沒有目標的練習射擊,是盲修瞎練,靠的是自力不是佛力,即使偏邪也不能自知。

  發心後弟子感到佛法在生活中有了落腳點,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指歸處。弟子常常問自己:你真想往生嗎?你今天就往生了會如何做,如何說?這與往生有關嗎?所有的人事物都交給阿彌陀佛,都是阿彌陀佛,自己無要做的事。開始不那麼執著了,分別也開始淡了。覺察到念別的,就趕緊念佛。漸漸的能體會到佛經中的境界,佛法在生活中開始落實。自然而然的《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也開始落實,有點隨緣妙用的意思。身見也漸漸淡了。例如,發心初期,一次弟子在夢中和家人一起觀看老虎洞,哥哥讓弟子下到老虎洞裡,弟子用驚詫的眼光看哥哥,意思是說:您知道下去意味著什麼?念頭剛起弟子馬上警覺,在夢中當即問自己:你不是要到極樂世界嗎?那你為什麼不下去?於是,弟子就歡喜的下到老虎洞去了,夢也醒了。還有一次,弟子在散步時,突然一只大狗跑過來,弟子心裡咯噔一下,馬上警覺問自己,你真想往生嗎?真想往生還會害怕?若真遇到老虎和大蟒蛇你會怎樣?那不正是阿彌陀佛來迎接我嗎?應無比歡喜才對!漸漸的不那麼執著身是我了。對六道的貪戀就減輕了一些,對極樂世界的愛好就增加了一些。再例如,當弟子和親人在一起,遇到對方煩惱現前時,弟子不再像從前那樣心中沒有主宰,心隨境轉,而是知道這是在提醒弟子念佛,佛號立刻提起來。而且念佛時也不再有任何企圖,如希望他情緒穩定下來。那樣不是念佛,是念他的煩惱,念自己的欲望。盡量不夾雜欲望,用清淨心念佛,把對方放下。一段時間後,弟子發現自己和家人都得真實利益——自己對佛號功德愈來愈有信心,家人煩惱也愈來愈輕。

  把一切交給阿彌陀佛,才是真正的愛自己、愛一切。阿彌陀佛無事不辦、無所不能,一點點小事也不例外。例如,一次由於一點特殊的原因,弟子的婆婆感覺孫子周末會來看她,心中有濃濃的期待。而侄子年輕忙碌未必會來,弟子怕婆婆失望想給侄子打個電話,念頭剛起馬上警覺想多了,應交給阿彌陀佛,於是弟子只是念佛啥也沒做。結果其他人因別的事給侄子打電話,周末他果然來看奶奶。再例如,一次弟子的同學安排一個聚會,給出兩個可能的時間,讓弟子通知其中的一位領導。這位領導提出有一個時間她已安排事,希望避開。按常理弟子應將此資訊及時向組織者匯報,而弟子沒有,把它交給阿彌陀佛了,結果聚會的時間非常合適。

  最近,在弟子的身邊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弟子的一個遠房弟弟腦子裡長了一個雞蛋大的囊腫,從發現至今已近二十年,情況愈來愈嚴重。嬸嬸在這個城市只有我一個親戚,兩個月前哭哭啼啼的在電話裡向我訴說此事。弟子跟嬸嬸提到念佛,也提到了一位弟子非常敬佩的民間通經絡大夫,弟子堅信他能治好弟弟病的,但感覺緣未成熟就沒有多說,弟子在心中把弟弟交給阿彌陀佛。兩個月中接連發生了一些事情,先是弟弟抽搐死過去了,從此弟弟下定決心手術,並請北京著名醫院的一位專家看了片子,答覆可以來為他手術。面對這些,弟子在心中始終堅守著把弟弟交給阿彌陀佛,在事上恆順弟弟。在弟弟預定手術的前一天上午,弟子到醫院看望弟弟,心裡感覺很舒暢,便真心鼓勵弟弟和弟妹。剛從醫院出來,弟子就感覺到明天手術做不了,但弟子心情仍很舒暢,還是念佛,把這個感覺也放下。當天晚上八點多鐘,弟弟來電話說,醫院裡的主任回家後又返回醫院,說北京的專家又仔細的看了片子,因囊腫太大,手術的最好結果也是右側癱瘓,而這是以前從未說過的。弟弟很糾結,我卻很歡喜,知道這是阿彌陀佛的安排,也知道緣成熟了。弟子很容易的說服了弟弟,第二天就帶他和弟妹到我堅信能治好他病的通經絡大夫那去了,短短的幾天就有了明顯的效果,弟弟現在對治好病有了信心,念佛的意識和信心也增強了。

  這些實例讓弟子真實的感受到了眾生真的是一體,是一個自性所現。把一切看作阿彌陀佛即為法身,我們感受到的,眾生也自然同時感受到了,不需我們作為,所謂無為而為。把一切交給阿彌陀佛就是回歸自然,就是《無量壽經》中所說的:「一但開達明徹,自然中自然相。」把一切交給阿彌陀佛,就是轉識成智,就在西方極樂世界。

  弟子還屬解悟,離淨念相繼相差甚遠,但發了當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願後,有了明確的指歸處,知道做啥都是念佛作佛,何時何處都在供佛聞法,心漸漸定了下來,能安在緣分當中,分別執著漸漸淡了,法喜慢慢的增長起來。這樣念佛,對華藏世界、極樂世界的境界就會有一點切身感受,向往之心漸漸生起。現在,弟子不論處於何種境緣都歡喜,因為都是阿彌陀佛安排的,只要歡喜接受就好,不再抗拒而執著自己的意思。弟子真實的感受到自己看錯、想錯、聽錯、做錯了。事實是,自己很無知,不知道自己和眾生真正需要什麼,而阿彌陀佛知道,所以把一切交給阿彌陀佛,無為而為,真是妙極了,當下就是極樂世界。

  《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您老人家講經的時候也提到:發菩提心談何容易!弟子的感悟是善根福德因緣的積累關鍵在老實、聽話、真干,在直下承當,在拓寬心量。弟子自二00五年開始聽您老人家講經,聽到的第一句話就是:為什麼要學佛?學佛是為了作佛。這句話讓弟子震驚又歡喜,自此弟子學佛的目標就是作佛,而且一天也離不開聽您老人家講經。您說修行從布施下手,弟子就慢慢落實。先從財上捨,從小到大,從親人到遇到的有緣人。直到二0一二年緣成熟時,弟子放下了經營的企業和除生活品以外的所有財物,真實的感受到了放下的快樂和自在,放下絕對幫助看破。放下後,弟子慢慢感受到,其實外面沒有需要,沒有人真正需要幫助,也不是弘法護法需要財物,那只是佛菩薩的慈悲,為度弟子,讓弟子拓寬心量積累善根福德因緣而給弟子示現的機會。大心量對念佛人來說太重要了,所以只有感恩,不敢居功。您老人家說不看電視、報紙、雜志。弟子從聽經初期就照做,不久就真得受用而保持至今。很多人不解,問弟子,你什麼都不看、不知道,如何做生意?弟子回答:是我的,不知道也是我的;不是我的,知道了也沒用,還攥了個操心。您說一門深入,一部經。弟子至今就一部《無量壽經》,一部《科注》。弟子以聽您講經為主,《科注》很喜歡但讀得不多。《參考資料》和《佛學大辭典》弟子均未有。

  弟子聽胡小林老師的報告,在公司內不簽字,一語點醒夢中人,我也不簽字,真得受用。胡小林老師為對治嫌父親髒而喝馬桶裡的水,弟子看了感動得流淚。沒想到,第二天一早,弟子到衛生間時,突然拿起漱口缸盛了半缸馬桶水喝了下去。從此,再也不嫌母親了,現在不嫌所有眾生。不做絕對得不到。您老人家說:「把企業辦成家庭,有十幾二十個這樣的企業就能救世界。」弟子發願照做,得到意想不到的利益,親證人性本善,人是教得好的,而且很好教,主要是身教,對古聖先賢和佛菩薩充滿了信心和感恩之心。直到今天弟子才恍然大悟,別人不需要教,只有自己需要。當自己存有教別人的心時,就與佛菩薩和聖賢相悖,是外道,念的說的做的全是惡。而眾生無比的慈悲和包容,看到弟子點滴的善會給予千百倍的回饋,對大家的愧疚之心和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胡小林老師提倡印祖傳的十念法,弟子照做,常常在坐車和一個人獨處時默念。一段時間後,弟子感受到了阿彌陀佛就是一切,這種感覺非常美妙,真的幫助放下身心世界。當時,弟子對身邊的人說,我不講話,你們不要有想法,我在念佛,念佛的感覺太好了。可惜沒敵得過業力,十念法沒有很好的堅持下去,但弟子相信這段念佛的體會,對弟子今天的發心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加「二0一二香港大經科注報告會」,是弟子第一次親眼見到劉素雲老師,雖離得很遠,弟子強烈的感受到了劉老師慈悲攝受的力量,以及眾生對劉老師的需要。想到劉老師比自己大近二十歲,也是聽師父上人講經,一部《無量壽經》,一句阿彌陀佛,劉老師能做到,弟子也能做到。弟子當場在心中發願:做像劉老師一樣的佛弟子。發願太重要了,它是信德的顯露,與自性相通,雖很短暫,過後也沒有念念提起,甚至於好像已忘記,而在阿賴耶識裡種下的這顆信德的種子必定放光。特別是沒有通過太多的思考,有感而發的願,弟子在一生中已經歷過多次。因為,「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這是念力的秘密,是邪不勝正的具體表現。

  弟子在有緣親近一位弟子非常崇敬的師父,聽到忏悔的殊勝功德時相信了,隨後弟子跪在這位恩師面前把自己一生所做的所有難以啟齒的惡事全部忏悔出來,頓感身心巨大的放松,才知道忏悔功德真的不可思議。這次忏悔把幾十年,事實上是無量劫積壓在弟子心中的毒素統統排了出來,真的奇妙無比。當然是這位恩師的慈悲力量和弟子對這位恩師的恭敬信任所致。這種機緣也是非常難得的,抓不住便稍縱即逝,再遇到或許還要無量劫。

  弟子現前理尚未明,還離不開聽您老人家講經。現在在網路上參加二0一四大經科注和經教班的學習,非常感恩師父上人以及經教班的各位大菩薩們,這種教學讓弟子感覺到自己就在您老人家身邊和諸大菩薩一起學習,感歎自己是多麼的幸運!真的是無量劫稀有難逢,若當面錯過真叫愚癡!感恩師父上人為弟子介紹上海下賢老和尚的事跡,能夠天天和一位念佛達到明心見性的極樂國裡的佛菩薩在一起,這種機緣真的太不可思議了!

  學佛九年來,弟子體會到了聽懂一句做一句的利益和只學習不力行的害處。聽懂一句做一句,就會慢慢進步。反之,若聽後不落實,知道的愈多可能障礙愈大。好比是在幼稚園的境界時,聽懂了這部分就做這部分,這樣必定踏踏實實的向上提升。若只學不做,可能學到了小學、中學、大學,甚至於研究所。知道得多了,會覺得幼稚園的事不該做、不如法,於是就更不屑做了,學多了不做反而會誤以為自己境界很高而更難放下。這種知與行的脫節,表現在外表的往往是用學到的知識要求別人,自己說的和做的不一致。這樣學久了,會對自己、對佛法愈來愈沒有信心。即「學佛三年,佛化雲煙」。這或許就是好多人覺得學佛苦的原因!弟子也有這方面的親身經歷,要不然就不至於進步得如此緩慢了。學佛九年來,弟子的感悟和法喜都源於聽話和落實的部分,而不能真正契入佛的境界,也正是源於沒真聽懂和真落實。放下幫助看破,老實、聽話、真干太重要了。

  在此弟子要特別感恩敬愛的劉素青老菩薩,若沒有反覆學習老菩薩往生的光碟,弟子恐怕還發不起當下往生極樂世界的願。記得二0一0年,有菩薩對弟子說,他們要建一百多個往生塔,在座的都有分。弟子當時的心情是不願意。即使在二0一二年末,也草草的看過老菩薩往生的光碟後,弟子聽說弟子崇敬的師父要先往生極樂世界再度眾生時,還很不是滋味。可見,弟子雖自以為是淨宗學人多年,事實是根本就不信佛。

  感恩佛菩薩的慈悲加持,弟子在之後的幾個月漸漸感到娑婆苦,有些出離心了,這時重新反覆觀看老菩薩往生的光碟。首先,老菩薩往生時無與倫比的笑容,讓弟子開始相信西方極樂世界真有,而且太美了。因為,老菩薩的笑容不是世人能表演出來的,是自然中自然相。弟子反覆的看這一刻,常常淚流滿面,喊出聲來,求老菩薩帶弟子去。感受到老菩薩往生這一會沒散,弟子就是當機者,弟子往生,老菩薩必來迎接。老菩薩往生前幾天的表法,讓弟子看到已坐上金剛台,得佛授記的菩薩的樣子。正如老菩薩所說:「念佛人是一個怎樣高度的形象。」笑談生死,任何境緣都不能絲毫動搖回家的心。這讓弟子感悟到老菩薩若不是親眼看到,親身感受到了極樂世界的境界,怎麼可能如此堅定歡喜的面對世人所說的死?在往生倒計時的五天裡,老菩薩法喜充滿,姐妹唠家常;接見家鄉的蓮友和前來送行的老佛友、有緣眾生;與家人話別;面對孫子,勸說不理解的媳婦;接受女兒跪拜話別。這些容易引起世人情執的事,絲毫不影響老菩薩准時回家。因為老菩薩一直都在佛光的照耀下,佛菩薩的加持之中。正如老菩薩告訴我們的:「這不是我個人的意願,也不是我個人想像的,是佛力的加持,佛菩薩給我的任務。我還有新的任務,所以我必須提前回家。」

  在面對最親的外甥女的干擾時,老菩薩慈悲堅定的告訴大家:「我現在就是一尊躺著的玉佛。」快到中午十二點了,老菩薩面帶笑容說:「還有幾分鐘,我就要走了,現在諸佛菩薩都在大家的身邊,西方三聖就在太陽附近,你們可以看見,空中的景色一會就發生了變化,時間一到,我就帶著無量無邊的眾生一起回家了,高不高興啊?」「我現在已經上蓮花了,我就站在老慈父的身旁,感恩大家為我送行,謝謝,感恩!」

  老菩薩往生那一剎那的笑容,是在向我們示現花開見佛,轉識成智的大自在。而六道眾生正是因為被識緊緊的纏縛,活在假相當中而不得自在。凡夫情執最重,會擔心往生後不能幫助家親眷屬。老菩薩告訴我們,她帶著無量無邊的眾生一起回家。弟子悟到這無量無邊的眾生,就是我們阿賴耶識裡含藏的無量劫的家親眷屬和有緣眾生。只有往生極樂世界,才能惠以眾生真實的利益。老菩薩非常清楚自己往生的過程,為了幫助大家建立信心,無比慈悲的用偈頌的方式先寫下來,事後讓大家一一對照看是否屬實。片中劉素雲老師擔心老菩薩往生時說不出話,請老菩薩上蓮花時用手勢告訴大家,老菩薩聽後爽朗而堅定又不失謙虛的說:「到不了那樣吧!」老菩薩回歸極樂後,速返娑婆,很清楚的告訴大家:「又有新的任務。我趕上文殊菩薩了,還有一夜未了。」老菩薩所說所寫都一一兌現了。

  老菩薩還慈悲的示現一些貌似凡夫的行為,但也明白的告訴我們:「我現在一點痛苦都沒有,天天法喜充滿。」這是在向我們證明淨土法門凡夫有分,以及佛無定相的深妙義,讓我們放下是非心增長往生的信心。老菩薩所做的示現,為弟子這些年所聽的佛經做了真實有力的證明。是三轉法輪中的證轉。幫助弟子生起了往生極樂世界的願心和信心,發起了當下往生極樂世界的願。至今弟子仍常常看此光碟以加強此願,獲得了真實的利益,感受到了佛力的加持。在此弟子無限感恩敬愛的素青老菩薩,同時也倍感無比慚愧,不早日回歸極樂何以報恩!

  以上是弟子學佛的初淺體會,報告過程一定會有錯誤和不敬之處,弟子頂禮恭請師父上人慈悲批評指正,弟子無限感恩。阿彌陀佛。

  老法師:這一份署名妙音的同學她的報告,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受感動。念佛功夫不得力,古德常說,都是在心不懇切,所以功夫才不得力,那就是捨不得離開娑婆世界。如果真有一顆心,我馬上就走,佛現在來接我,我立刻就跟他走,問我有什麼事情,什麼事也沒有,這就得力了。雖然自己沒有住這個境界,他是功夫還不到,但是發了這個心,隨時佛來接我,我就跟他走,他就得受用。這個念頭重要,而且怎麼樣?非發不可,你不發就錯了。我是在七十九歲的那一年,我跟大家說過,我這一生生過兩次病,這第二次,病了四天,見到佛。我聽到有人,不是佛說,我背後有人問我,你還有沒有什麼事情要辦的?什麼事情要交代的?還有沒有什麼人想見的?問了很多,我說統統沒有。他說你全都放下?我說是的,我放下了,我說我很想到極樂世界去,不過是如果佛要求我表法,我也樂意。就醒過來了。醒過來時候病就好了,第二天我就回香港,休息兩個星期繼續講經。所以一定要捨得干干淨淨,決定不放在心上。捨棄不在事,事上捨掉了,心裡還有罣礙,這個不行,最重要是心上真捨掉了,事上就無所謂了。決定不放在心上,這一點重要。放在心上是念念這一聲佛號,求生淨土,這個要念念。

  眾生可憐,實在可憐,在這個時代幫助眾生學佛念佛很難,要遭受許許多多的侮辱。我們願不願意接受?願意。為什麼?消業障。毀謗、嫉妒、障礙甚至於陷害,都是消業障。所以我們對這些人,不但不怨恨,還感恩他,把他看作菩薩看待,他對我有真實的利益,有真實的功德。如果我們用怨恨心,這就不得了,這就結冤仇,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我們受,要像海賢老和尚一樣,統統是感恩心,一切都是菩薩,都是諸佛如來,都是過去父母。要真的有這種認知,再難的難關都會平安度過。前途不用自己操心,佛菩薩安排,這是早年章嘉大師告訴我的。我這一生從來沒有替自己想過,替自己想很累,未必想得到,隨緣多好,佛菩薩怎麼安排,我就怎麼順從,你心才會自在。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境緣,都歡歡喜喜,沒事,一切事情交給阿彌陀佛。這個是章嘉大師教給我的,我依教奉行,真的,不假。一生,到這樣的年齡,往後不會改變,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三不管得大自在,管就操心,就麻煩。所以在最早的三十年,韓館長她替我管,她管人管事管錢,我感恩她,如果我自己操這個心,這生不會成就,不管才能成就。什麼是恩,什麼是德,什麼是真正幫助我,要認清楚,永遠用感恩的心對待一切人事物。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資料恭摘: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一一0集)  2014/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2-0110

 

上一篇:淨空法師: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109集)
下一篇:人生無需模仿,做回自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