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抱怨的心念,還是抱怨的語言與行為,都是由嗔心所引發的。一個人心中對某件事生起嗔心至少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我愛執”,二是心中有了“這件事對我有傷害”的想法。總的說來,去除對“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嗔心的方法,其實就是在這兩點上面下功夫。
通過修持“人無我”的空性法門來去除“我愛執”的根——“我執”,或者通過修持慈悲心等方法來削弱“我愛執”,這是在導致嗔心的第一個原因上下功夫。
在沒有證悟“人無我”空性之前,我們也需要在導致嗔心的第二個原因上下功夫,也即學會換一種眼光看問題,看到事情對自己有利的一面,這樣就能避免讓自心專注在“這件事對我有傷害”這個泥坑裡面。這樣作意與用心,並非阿Q式的自欺欺人,而是深入觀察心靈的奧秘之後,作出的極其智慧的選擇。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任何一件事的發生,從其究竟的本性上來說,是沒有“好壞”屬性的,“好壞”都是觀察者站在某個角度加在這件事之上的一種主觀態度;一旦分別心將“好壞”加在某件事之上,分別心就只能按照這個價值標准所界定的軌跡去運作了。加“好”的就會得“好”,加“壞”的就會得“壞”,這是心靈在世俗層面的最深奧的法則,應當用心去領悟。
“畜生、餓鬼、地獄”這三惡道是如何形成的呢?唯一原因就是不斷用“壞”的眼光去看待發生在周圍的每件事,久久訓練,日久功純,“壞”的惡道場景就真的顯現在自己面前了;天堂的美好是如何形成的?唯一的原因用“好”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一切,這樣不斷日積月累,天堂的美好就顯現在自己面前了。
在人間,為什麼有些人活得成功而快樂?而為什麼有些人卻活得失敗而痛苦呢?除了前世的業報之外,更重要的是:成功而快樂的人具有一顆成功而快樂的心,他們時時都用成功而快樂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一切,因而他們活得成功而快樂;失敗而痛苦的人具有一顆失敗而痛苦的心,他們時時都用失敗而痛苦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一切,因而他們活得失敗而痛苦。
這樣一個道理,絕對值得我們千百萬次地去觀察與思維。古人說:“自求多福”,意思是,福報不是別人送給你的,而是自己求來的。如何求呢?就是自己時時用“福報”的眼光和思想看待周遭的一切。《太甲》中說:“自作孽,不可違。”用不好的眼光看待外境,這叫“自作孽”,這件事的對自己造成的傷害誰也救不了,這叫“不可違”。
《太上感應篇》中也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幸福與痛苦不是別人強加給我們的,而是我們自己的想法招引過來的;好的想法招引好的命運,不好的想法招引不好的命運,這個“因果法則”永遠不會出現任何偏差。
例如,觀察“老師批評學生”這件事,如果學生認為“老師在害我”,那麼這個學生會從這件事得到什麼呢?會得到下面的結果:1)內心真的感到很受傷,覺得老師不公平、偏心,對自己不好;2)對老師心生怨恨,遠離老師,甚至背後說老師壞話;3)以後從這位老師那裡很難再得到什麼本質性的幫助了;4)如果老師批評的是對的,自己的那個缺點會永遠得不到糾正,這個缺點將來會把自己害得很慘;5)強化了不接受別人批評的惡習;6)很有可能也強化“周圍都是壞人”的邪見;7)老師也會感到很尴尬,以後不會再願意對這個學生付出真心了,甚至也不願意指出其他學生的缺點了。
相反,如果學生認為“老師在愛護我、幫助我”,那麼這個學生會從這件事中得到什麼呢?1)覺得老師對自己很好,正在幫助自己;2)對老師心生感激;3)糾正自己的那個缺點,以後獲得成功的障礙就少了一個;4)以後還有機會從這位老師那裡更多的幫助;5)有利於培養接受別人批評的好習氣;6)會強化“周圍都是好人”的觀點;7)老師會覺得這個學生也有培養前途,因而會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在這個學生身上。
像這樣,是從“老師的批評”這件事中得到傷害還是恩賜,全憑學生對待這件事的一個想法。內心如何塑造自己,自己就會成為那個樣子。“不接受老師的批評”的想法,就是按照自己“不可教”的式樣來塑造自己,自己最終會成為“不可教”的人。“老師在透過批評幫助我”的想法,是在按照“我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改造自己”的式樣來塑造自己的,自己最終會成為老師的好學生。
不僅如此,內心如何看待他人,也會使他人成為那個樣子。“老師在傷害我”——當老師透過學生的言語與行為,在學生身上感受到學生內心的這種想法時,也會莫名其妙地覺得自己真的傷害了學生,內心會感到沮喪與失敗;“老師在幫我”——當老師在學生的言語與行為中“讀”到學生內心的這種想法時,老師當然會感到高興,覺得自己的行為還是很有意義的,因而就會更加努力地去幫助這個學生。
人為什麼會步入絕境呢?就是心中曾經有過太多的像“老師在傷害我”這樣的負面想法,這些負面想法一個又一個地在心中生起過之後,就會積聚成一股強大的業力,使得我們的不得不生活在負面的想法與環境中。有人為什麼會左右逢源呢?就是心中曾經有過很多像“老師在幫我”這樣的正面想法,這些正面想法在心中積聚之後,也會形成一股強大業力,讓他感受到美好與快樂。
王鳳儀老善人的《化性談》中說:“修好的人多,得好的人少,是因為什麼呢?就因為心裡存的,都是別人的不好,又怎能得好呢?”人人都想過上美好的生活,但是成功的卻很少,王鳳儀老善人認為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心中想的都是別人的不好。
又說:“找人好處是聚靈,看人毛病是收贓。聚靈是收陽光,心裡溫暖,能夠養心;收贓是存陰氣,心裡陰沉,就會傷身。人人都有好處,就是惡人,也有好處,正面找不著,從反面上找。所以我說,找好處是暖心丸,到處有緣,永無苦惱。”當我們在外面的人和事之上學會找好處時,內心存的就是美好,這樣久久行持,心就很陽光,不會有苦惱;當我們到處找他人的不好時,心裡存的就是不好,久而久之,心就很陰暗。
又說:“找好處是真金,要想找好處,就得以志為根——在沒有絲毫的好處裡,找出真好處來;在忍無可忍時,還能忍得住——就是大義參天。”“金”代表富貴、快樂、成功,一個人要想這些,就必須學會“找好處”,一旦一個人學會了“找好處”,富貴、快樂、成功就有了保證,因此說“找好處是真金”。什麼叫“以志為根”呢?也就是在內心立志與發誓:“從今以後不再用負面的眼光看待周遭的一切,要學會在他人認為沒有絲毫好處的事情裡,找出真好處來,在他人忍無可忍的事情之上,還能忍得住。”如果能這樣做到,就是“大義參天”——這裡,“大義”是指自己的這種信念與行為非常正確,“參天”是指符合因果法則,因為這裡的“天”就是指因果法則。
王善人還說:“找好處開了天堂路”、“找好處勝用暖心丸”。對這些教言仔細思維之後就會發現,一個人要想獲得暫時與究竟快樂,要想獲得成功,“找好處”實際上就是唯一重要的訣竅。
摘自《永不抱怨》(明如居士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