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一個人學佛要成功,除了信心要過關以外,還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要看破世間。
世間的享受無有任何實義,沒必要為了這些而空耗暇滿人身。
不論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的人,只要是凡夫,他的生活目標基本上大同小異,都是為了追求世間的欲妙。有些沒出過國的人不知道美國人、日本人的生活是什麼樣,其實美國和日本的凡夫人的生活就是吃喝玩樂,只不過在語言、服裝和生活習慣上,與中國人稍有不同而已。
凡夫迷失在世俗的幻網中,聖者雖然顯現上身處世俗,但內心沒有任何執著,聖者看世間只是一場戲,就像老人看兒童的游戲一樣。
我們雖然沒有聖者的境界,但也要盡量看透世俗生活的迷亂本質,生起一個真實無偽的出離心。
否則,一開始學佛的熱情可能會很高,但過一段時間後,又會被世俗紅塵所迷惑,學佛的熱情也會消失得一干二淨。
二、要有長遠心。
在學習佛法的過程中,不能最初把生活完全拋棄,過了一段時間又把佛法全部拋棄,這樣反反復復是不合理的。
應該將佛法融入生活,不緊不松地長期行持,這樣才有成功的希望。以學密來講,最起碼要下十年、二十年的工夫,首先花幾年時間把理論搞懂,同時修好加行,然後再趨入正行,最後才會現前一定的境界(不一定是聖者的境界,在凡夫地也會有一些較高的境界)。
末法時代,學佛成功率不高有許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個關鍵就是缺乏長遠心。許多修行人的心態很不穩,就像花園裡的蜜蜂一樣,一會兒飛到這朵花上,一會兒飛到那朵花上。
現在很少有出家人能在一個道場聞思修行十年以上,有些出家人在哪個道場都住不長,總是背著個大包到處“參學”,這樣“參學”下去,最後會得到什麼結果也不好說。居士也是這樣,能十多年學一種法的人非常少,許多居士今天學這個法,明天學那個法,過一段時間什麼都不學了。
以前學院有些人到別的道場去,我當時要他們不要再回來,這並不是開除他們,我的想法是:既然到了一個道場,就應該在那裡長期安住修行,如果沒有長期安住,像新聞記者那樣,今天到這裡,明天到那裡,不管在哪個道場都得不到利益。
前一段時間,我對一個曾給法王如意寶發過心的居士說:“你還是很不錯的,已經接近二十年了,你的信心一直沒改變。”他說:“我有這樣的決心:在臨死之前,絕不改變自己的宗派和修行。”我想,每個人都需要這樣的長遠心。
----藏傳淨土法25課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