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19-20)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宣化上人主講
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
“此名怪鬼”:這種的鬼叫什麼鬼呢?就叫怪鬼,奇奇怪怪的這種鬼,“年老成魔”:時間久了,他就變成魔了。“惱亂是人”:他來擾亂這個修道的人。
“厭足心生”:時間久了,他這個把戲玩得也討厭了,也夠了,這夠了怎麼樣?就討厭心生出來了,“去彼人體”:就走了,不附著那個人了,走了。
“弟子與師俱陷王難”:這個弟子和師父俱遭王難,都被國家捉去了,說他妖言惑眾,然後或者就殺頭,或者做什麼。
【注一八】上人於一九八三年一月補述
現在是研究的時候,繼續一個一個地研究完了,大家就能明白多一點。現在才剛剛研究,有的會懂的,有的不會懂的。所以每一個人上來,不是問誰問題,就是互相研究自己所看到的,自己的見解。好像剛才有人上來講的,他的見解這是對的。至於這個色蘊破了,我相空了,沒有我相了,凡是有形有色的,有所質礙的都會空了。你若不明白,可以拿經文看多幾遍,自然就懂了。
至於一切的宗教,當然都是在這五蘊裡頭轉的,你看後面的文說:師父和徒弟俱遭王難。這如果不是一個宗教,怎麼會有師父徒弟?他們得到一點,就得少為足,就立一個宗教,說他們那個是真的,他們是什麼什麼……我們也不必指出來哪一個宗教,就用一種代名詞說某一個宗教,不必把它名字說清楚,這就可以明白它了。至於你說一定要知道他們是從哪個蘊來的,在哪個地方。這就在於你自己和我們每個人,要是把這五十種陰魔都研究清楚了,就都會知道他們是在什麼程度上。
所以你們不是問問題,是研究問題。我們互相研究,誰也不一定答覆誰的問題,因為智慧都是平等的。我們研究出來,大家認為這道理對了,那就是對了。我們把大家的意見,都集中起來,將來出〈五十陰魔〉的時候,把大家的意思都加進去。所以這是共同來研究,不是誰問誰的問題,誰都有權利發揮意見。
為什麼單獨要兩個人念呢?因為他們這兩個人的中文、英文,都過得去。把大略的意思講一講,如果有不圓滿的地方,誰都可以發言的,並不是問問題。這不是講《梵網經》,我們現在是研究的性質。在研究的性質上,大家都平等的,誰也不需要請法,也不需要怎樣,就是大家共同來研究,做研究學問的一種態度。大家誰也不是和誰辯論,就是誰有什麼意見,都可以發揮出來,是這樣子的。你們各位說這個方法好不好?
【注一九】上人於一九八三年一月補述
弟子:經文說師父與弟子俱墮地獄……
上人:是啊,就是那個修道的人!
弟子:修道人是指那個徒弟?
上人:No(不),師父也一樣的,師父也是修行人嘛,好像那【人民教(那時的邪教之一)】就是這樣子的。這個有一種分別的地方,什麼地方呢?就是有YIN欲、沒有YIN欲。你有YIN欲,那就是魔;沒有YIN欲,那才是正的,那才是佛。分別在這裡,他沒有斷YIN,他還不能降伏其心。他不過就坐在那兒可以入定了,可是在三摩地中,他還有所貪、有所求的,“潛行貪欲”,就從這兩個,你就可以知道他。
汝當先覺。不入輪回。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汝當先覺,不入輪回”:你應該先覺悟,不入這種魔王的輪回裡頭。“迷惑不知,墮無間獄”:如果你要是迷昧而不明白,將來就會墮無間地獄的。
阿難。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游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阿難”,“又善男子”:這個修定的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游蕩”:他的心又打出一種妄想來,打什麼妄想呢?心裡想要游蕩。游蕩就是出玄入化了,這個神出去了,各處去跑。“飛其精思”:就是他這個靈魂,飛到旁的地方,“貪求經歷”:他到處都要去看看,到處都要去玩一玩,這是貪求經歷。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
“爾時天魔”:當爾之時,這個天上的魔王,他又生了一種妒忌了,“候得其便”:於是乎他就等著等著,等這個修道人有了漏洞,他就有機會。“飛精附人”:他又派他的眷屬,去附到其他一個人的身上,“口說經法”,來惱亂這個修道的人。因為什麼來惱亂他呢?這個修道人怎麼會有魔來呢?就因為他貪求經歷,想要游蕩。他一動這個游蕩的念頭,魔王就有了機會,可以擾亂他來了;如果他沒有這種的心,就不會有這種魔的。
其人亦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游。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自形無變。其聽法者。忽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
“其人亦不覺知魔著”:魔附到身上的這個人,他自己也不覺也不知。“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也說他自己得到涅槃的妙果了。“來彼求游善男子處”:來到這個心裡打妄想,想出玄入牝,到處去求游蕩的這個人的地方,“敷座說法”:安敷上座位,來說法。
“自形無變”:前邊那個,是他自己的形,又變比丘,又變帝釋,又變婦女,又變比丘尼,又變等等的;這一個,他自己的身不變,所以這魔有種種的魔。你不要以為有了境界,就是好的事情了。有境界,你若不認識,這就著魔了。自形無變,說法這個人,他不變,“其聽法者”:可是聽法的這些個人,“忽自見身坐寶蓮華”:忽然每一個人見自己的身,哦!坐在蓮華上,“全體化成紫金光聚”:每一個人覺得自己的身體都變成紫金光聚,紫金光色這樣子。
“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所有聽法的每一個人都這樣子。啊!認為很出奇了,很少有啰!從來也沒見過,以為這是好的境界,其實是魔的境界。
是人愚迷。惑為菩薩。YIN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
“是人愚迷,惑為菩薩”:這不是指這一個人,而是這一班聽法的人,太愚癡了,心生疑惑,認為:“哦!這是真菩薩了,他能教我坐寶蓮華,變成紫金光色。”你自己想一想,你坐著寶蓮華,變紫金光色,是不是真的呢?這根本是假的,你是一個凡夫,怎麼會有這樣境界呢?這如果不是魔王來愚弄你,那麼菩薩做什麼要現這種境界呢?他貪圖你什麼?
“YIN逸其心”:於是乎這一班聽法人的心,就都搖動了,生出一種YIN逸的心來。“破佛律儀”:於是乎也就不守佛的戒律了。
你們要記得,受戒之後,不要信這種迷信的境界,這個說法的人,無論有什麼大神通,你要觀察他。要是有貪心,到處斂財,或者有YIN欲心,那就不是真的,就是假的;他若沒有YIN欲心,沒有這種貪心,對你沒有什麼企圖,那就是真的。他破佛律儀,這就是假的。“潛行貪欲”:也偷偷地盡行YIN欲。
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20)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宣化上人主講
口中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當是某佛化身來此。某人即是某菩薩等。來化人間。其人見故。心生傾渴。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口中好言諸佛應世”:邪魔幫助的這個人,歡喜說什麼呢?他就歡喜歷游一切,用這個歷游,談玄說妙,說得不知幾玄妙。說什麼呢?他說:喔!現在諸佛都到世間來了,都來救人來了!“某處某人,當是某佛化身來此”:在什麼地方,哪一個人當是哪一個佛來的。他的變化身來到這個地方,救一切眾生來了。“某人即是某菩薩等”:或者某一個人,就是什麼菩薩。
好像吉利(Gary)他不是說:沙摩樓撒的弟子就說沙摩樓撒是菩薩——菩提薩埵,是不是啊?這豈有此理!你菩提薩埵?什麼菩提薩埵?鬼菩提薩埵!這真是騙人!菩提薩埵?我告訴你,佛、菩提薩埵他不會自己承認他是佛,是菩提薩埵的;也不會叫弟子周圍去給他宣傳,說:“啊!我的teacher(師父)是菩提薩埵。”吉利!我沒有教你這麼講啊,你為什麼說你的teacher是佛?不可以這麼講的!我自己沒有講過嗎?我是鬼。你就說你的師父是個鬼就得了,我不願意做菩提薩埵,也不願意做佛。唉,真是可憐得很啊!這些人。
“來化人間”:說,“這是個菩薩啊!來教化人間來了。這末法時代,他來救我們來了。”
“其人見故”:這個人因為是個小孩子的知見,也不懂佛法,一聽說這是菩提薩埵,“哦!這不得了,趕快去聽他說法,到那兒拜他做師父。”好像昨天就有一個人來盜法來了,我問他是誰的徒弟,他說是某某人的徒弟,就是這種情形。
“心生傾渴”:傾渴就是羨慕。他心裡就生一種羨慕心,“啊!我幾時也拜一個菩提薩埵做師父,我到那地方去親近他,跟他學菩提薩埵這個法。他是菩提薩埵,當然教人都可以做菩提薩埵了。”
所以“邪見密興”:這種邪知邪見,就一點一點秘密地生出來了。“種智消滅”:這個道種智、這一切種智——種種的智慧都消滅了,沒有了。這個智慧的種子都消滅了,你說危險不危險?
【注二○】上人於一九八三年一月補述
這個真理和不是真理,有時很難分辨,所以我們人很不容易有擇法眼認識,哪個是正法,哪個是邪法;哪個是善,哪個是惡的,不容易分別出來。可是我們要知道這個正的,他所行所作都是正大光明的;邪的,他盡行險僥幸,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我們在這一點上認識了,就會明白了。
此名魃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
“此名魃鬼”:你們記得這個魃鬼是個什麼鬼來著?記得嗎?這個魃鬼到什麼地方是會怎樣啊?這個魃鬼就是到什麼地方,什麼地方就不下雨,這叫旱魃。旱魃為虐,旱魃作怪。這個鬼呢,到什麼地方,什麼地方就沒有雨下了!最少都要半年,多了,一年、兩年、三年、五年。他若在那地方不走,這個地方總沒有雨下的。
“年老成魔”:這個魃鬼年輕的時候就是鬼,等年紀一老,就變成老奸巨滑了,就變成魔了。我們人有這麼一句話,“老而不死是為賊”,說人若老了不死,就變成賊了,何況這個鬼呢?這鬼若老了不死,就變成魔了。
“惱亂是人”:所以魔來惱亂這個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等他這一套把戲玩得時間久了,也就討厭了,沒有什麼意思了,於是乎就跑了、走了。
“弟子與師俱陷王難”:這個徒弟和師父就都被人捉去,關到政府的監獄裡了。關到監獄裡,就或者斬頭,或者終身監禁,這也就等於在地獄裡一樣了。
汝當先覺。不入輪回。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汝當先覺,不入輪回”:你應該先先地明白,不入這個魔王的輪回裡邊去,不入魔王的眷屬裡邊去。“迷惑不知,墮無間獄”:如果你不明白,不認識魔王的這種行為,你就應該隨著魔王,墮無間地獄去了。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綿淴。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綿淴”:心裡想和一切的聖人,來暗暗地吻合。“澄其精思”:所以就勉強用澄清的這種精思,“貪求契合”:就因為這一暗念貪求契合,所以魔王也就得便了,也就有機會來惱亂你來了。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當爾之時,這個天魔也等著機會,“飛精附人口說經法”:飛精附人來口說經法。
其人實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合。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其聽者。未聞法前。心自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見地獄。或知人間。好惡諸事。或口說偈。或自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
“其人實不覺知魔著”:被魔附到身上的這個人,他也不知道他著魔了。“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他也說自己得到無上涅槃的妙果了。“來彼求合善男子處”:來到求契合這個修行人的地方。“敷座說法”:也安排好了座位,上法座就說法。
“其形及彼聽法之人”:他自己的身形,和所有聽法這些人的身形。“外無遷變”:在這個身體的外邊,沒有什麼遷變。不像前文,有的又變成自己坐寶蓮華,見到自己“其人實不覺知魔著”:被魔附到身上的這個人,他也不知道他著魔了。“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他也說自己得到無上涅槃的妙果了。“來彼求合善男子處”:來到求契合這個修行人身體像紫金光聚;有的看見這說法的人又變成比丘、比丘尼、帝釋、婦人等等,沒有這些變化。可是怎麼樣啊?
“令其聽者,未聞法前,心自開悟”:令這些聽法的人,還沒聽法之前,心裡就開了悟。開了悟,這時候就好像喝醉酒了似的,又好像作夢發了財了。他這個開悟不是真正的開悟,只是一種幻境,好像看電影似的,這麼一種幻化的境界;又好像吃那個“幻覺丸”,哦!看見什麼東西都變了樣了。“念念移易”:他心裡頭就念念遷易。
“或得宿命”:或者得到宿命通了。其實他這個宿命通也並不是真的,都是假的。怎麼說是假宿命通呢?因為他所看的都是一種幻化的,不是真正的。“或有他心”:或者得他心通。“或見地獄”:或者看見地獄了。哦!地獄的境界都看見了。“或知人間好惡諸事”:或者知道人間,好的和不好的這一切事。“或口說偈”:或者隨便他就可以說出偈頌來。“或自誦經”:或者他自己就念經。
“各各歡娛”:每一個人都歡娛,都高興了,“得未曾有”:喔!都說這可真是菩薩啰,這真是佛啰,令我開了悟了,令我得到宿命通了!可是這就只在聽法那一個時候有的,一過去就沒有了,所以說他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