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15)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宣化上人主講
若作聖解。則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謗持戒。名為小乘。菩薩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於信心檀越。飲酒啖肉。廣行YIN穢。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入人罪。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若作聖解”:假設你做為證聖果這樣的見解,“則有空魔”:這個時候,就有一種空魔來了,“入其心腑”:就入到你的身上來。附到你的身上,“乃謗持戒”:他就說什麼啊?說你不要受戒,這個受戒呀,那是小乘法嘛!大乘菩薩沒有這麼多麻煩的拘束,不要管那個!所謂“大象不游於兔徑”,你看大象,它不走兔子走的道路;“大悟不拘小節”,你開大悟了,什麼都沒關系,這一切都空的嘛!以前我不講過嗎?“酒肉穿腸過”,酒肉在腸子裡邊過去了,“佛在心頭坐”,那個佛——一切唯心,你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嘛!他這麼樣講。所以乃謗持戒,說你不要持戒,“名為小乘”:說你這受戒,這小乘人才受,大乘人不要這個。
其實大乘人的戒更清楚,大乘人更不應該犯戒的。他就愚騙這些個無知識的人,根本那些人也沒學過佛法,也不懂佛所講的是什麼道理。所以他說什麼,這些人就唯命是從,就以為他說的對了,為什麼以為他說對了?因為沒聽過佛法,也不懂什麼叫佛法。
“菩薩悟空”:他說大乘菩薩悟一切法空,“有何持犯”:哪裡又有一個持戒?又有一個犯戒的?沒有的。也沒有持,也沒有犯的,他就這麼說。
“其人常於信心檀越”:有這個魔入他心竅的人,常在信仰他的一些護法家裡邊,“飲酒啖肉”:是又喝酒,又吃肉。“廣行YIN穢”:最要緊的就是這一句——廣行YIN穢。佛教本來要沒有YIN欲心,他這個YIN欲心,大得不得了!專門行YIN欲,行這個不干淨的事情。那麼,他這樣子怎麼還沒有人不相信他呢?因為他有一種魔力。“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令信仰他的這些人,對他都不生懷疑,對他都信仰得不得了。
“鬼心久入”:因為他這個鬼心,久在身上,“或食屎尿與酒肉等”:因為有個鬼在他身上,所以屎,他也不認為是不潔淨的東西;尿,他也隨便可以用的,可以喝的。吃屎喝尿,他說這是不垢不淨。不垢不淨嘛!那《心經》上都這麼講嘛!所以他誤解經義,這就是魔的行為,他也不管是干淨不干淨,都不管的。你看,這個吃肉喝酒,他也說是空的;吃屎喝尿,他也說是空的。
“一種俱空”:一種就是種種,他說,這所有一切種種都是空的。“破佛律儀”:他不守佛的戒律。不守戒,所以“誤入人罪”:他引人造罪,引誘誤人,令人都造罪了。“失於正受”:他沒有這種正定正受,“當從淪墜”:這種人也應該墮地獄的。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其心忽有無限愛生。愛極發狂。便為貪欲。此名定境。安順入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悟則無咎。非為聖證。
“又彼定中”:又者,在修行人修到受陰這個定的時候,“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他色陰沒有了,對受陰,他也非常清楚,“味其虛明”:前邊他已經得到虛明的境界,他現在就“深入心骨”:對虛明這種境界,深入他的心骨了。
“其心忽有”:在他的心裡頭,忽然間就發生了一種變化。什麼變化呢?噢!“無限愛生”:生了無量無邊這個愛。就好像某某人說,噢!他愛所有的一切人。講到這個地方,就知道他說這種話,就有這種性質了。“愛極發狂”:他生出這種愛欲的心,到極點了,他就發起狂來了,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
就好像我講過的那個劉金童,見著男人,她就抱到懷裡,又哭,又什麼動作都有了,就是這種魔。你說,一般的男人,怎麼見得了這種動作啊!所以就迷了。她叫他,你拿多少錢,買個什麼寶貝,他說可以可以的。你拿多少錢,再買個什麼東西,這個男人也就答應她。為什麼呢?就因為她行YIN欲,這種魔力把人都迷住了,所以這是愛極發狂,“便為貪欲”:貪欲也就是YIN欲,由這個貪心而生YIN欲。
“此名定境,安順入心”:這個名字就叫定的境界安順入心。安,輕安;順,隨順。隨順到他心裡頭去了。“無慧自持”:他沒有智慧控制自己這種的情感、這種的YIN欲心。“誤入諸欲”:所以他就有這一種錯誤,到這一切的愛欲裡邊去了。
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淺釋(16)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宣化上人主講
阿難。如是十種禅那現境。皆是受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
“阿難,如是十種禅那現境”:阿難!像這樣十種的禅那,這個靜慮所現的境界,“皆是受陰用心交互”:皆是在受陰裡邊,因為修行用功,互相生出這種種的變化,“故現斯事”:所以就有這種的事情發生。
“眾生頑迷”:眾生頑固、迷昧、愚迷,“不自忖量”:他也自己不想一想,自己不度量度量,“逢此因緣”:他遇著這種的因緣,“迷不自識”:自己也不認識自己了。“謂言登聖”:他說他已經證果,成了聖人了,“大妄語成”:這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沒有得到這個道,他說他得到道了;沒有證聖果,他說證聖果了,這是打大妄語,“墮無間獄”:一定墮無間地獄的。
汝等亦當。將如來語。於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眾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汝等亦當將如來語”:阿難!你們也應當將佛所說的話,“於我滅後傳示末法”:在我滅度之後,傳示到末法的時候,“遍令眾生開悟斯義”:令所有一切的眾生,都聽著這個道理,明白這個道理,覺悟這個道理。“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你不要令天魔得便了,不要令他們有機會來魔這些個人。“保持覆護成無上道”:你要保持覆護這一切的眾生,令他們都成就無上的道業。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地。受陰盡者。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鳥出籠。已能成就。從是凡身。上歷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無礙。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地”:修這個定力,“受陰盡者” .受陰已經盡了。“雖未漏盡”:雖然沒得漏盡通,可是他已經有了神通了。“心離其形”:他的真心可以離開身體,就好像什麼呢?“如鳥出籠”:我們人在受陰沒有盡以前,都不能出去這個身體,這就好像那個雀鳥圈在籠子裡一樣的。現在這個修三摩地的人,如鳥出籠,“已能成就”:也就能成就他的神通了。
“從是凡身,上歷菩薩六十聖位”:從這個凡夫的身上,就可以成了菩薩,得到菩薩這六十種的聖位。“得意生身”:這個叫什麼呢?叫意生身。這個意生身,要作意才可以有這種的神通。
“隨往無礙”:想要到什麼地方去,就可以到什麼地方去。這六十聖位是什麼呢?就是本經前邊所講的五十五個菩薩的位置;還再加上三漸次,三漸次是三個位置;再加上干慧地,干慧地也是一個位置,這是四個;再加上妙覺,那麼這是六十個聖位。
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雖則。無別所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令不寐者。鹹悟其語。此則名為。想陰區宇。
“譬如有人熟寐寱言”:這有一個比方,這想陰的范圍,它這一種領域,譬如有這麼一個人說夢話,他睡著了,就講他所想要說的話。“是人雖則無別所知”:他說夢話,他自己是不知道的,“其言已成音韻倫次”:可是他所說的這個夢話,已經成了一種語言了。他的聲音和韻調,排列得也很有次序的,說什麼話也是很有次第的,但是他自己不知道。“令不寐者鹹悟其語”:使令這一些個沒有睡著的人,都明白他說的是什麼。
譬如他說:“我今天想要有豆腐吃,我到豆腐店裡去買了十塊豆腐,回來我就把它炒一炒,然後就吃了。”他這麼一講,他自己不知道他說這個話,旁人——那個醒的人——都知道:“喔!他今天吃過豆腐。”就都知道他是怎麼一回事了,這叫鹹悟其語。為什麼他說這個話呢?就因為他吃東西還沒有忘,就想著、想著、想著,睡著了作夢的時候,都要說出來。
“此則名為想陰區宇”:這個想陰區宇就好像這個樣子似的,但並不就是這個樣子,你不要誤會這個想陰就是說夢話,那又錯了,這是個比方。
若動念盡。浮想消除。於覺明心。如去塵垢。一倫生死。首尾圓照。名想陰盡。是人則能超煩惱濁。觀其所由。融通妄想。以為其本。
“若動念盡,浮想消除”:這個動念,是動哪一個念呢?這是六識裡邊微細的念頭。這個微細念頭盡了,所以浮想消除了。第六識的微細念頭,微細微細的那個相,叫動念。那種動念沒有了,所以這個浮想,也就消除了。“於覺明心,如去塵垢”:這個覺明心,就是第八識那個心。第八識的心,就好像去塵垢一樣。
“一倫生死”:眾生不有十二類嗎?十二種的眾生由卵生輪到非無想的眾生那兒,這十二類輪一周,叫一倫。一倫生死,“首尾圓照”:就是哪一類眾生的前因後果,他都知道了,“名想陰盡”:這時候這個人就得到宿命通,所以他知道這一切眾生前因後果的事情,他都照了無疑。“是人則能超煩惱濁”:這個人在這個時候就超越煩惱濁。
“觀其所由”:觀看他所行所作的這個原由,“融通妄想”:這時候妄想也融通了,“以為其本”:以做為他的這個根本。
阿難。彼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阿難,彼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邪慮不能侵犯。
【注九】上人於一九八三年一月補述
“受陰虛妙,不遭邪慮”,這個地方是受陰過去了,在想陰裡,它本來是很微細的,很妙的。這種妙是如果你沒有毛病,就不會遭到這個邪慮。邪慮,這個慮就是有一種憂愁恐懼感。什麼憂愁恐懼感呢?他就是杞人憂天;好像有個杞人,他說這個天,不知什麼時候塌下來,這就是邪慮了。那麼受陰虛妙,就是他沒有這個境界了,不遭這種境界,就是他自己沒有了。可是雖然自己沒有了,但他防備的力量不夠,所以外邊的麻煩又來了。
為什麼外邊的麻煩來?就因為他裡面有所愛、有所貪、有所求,還是有一種自私心,也有自利的心在裡頭藏著,所以外面就有這種的境界來了。他自己沒有這種的念了,可是等到外邊的麻煩來了,他又被境界轉了。所以這個邪慮,不單單是念,也就是你這憂愁恐懼感。好像我們人,這個也怕,那個也怕,這就是邪慮了。被人壓迫得也怕,不敢公開,這就是怕,這就是邪慮,受不了這個壓力。
【注一○】上人於一九八三年一月補述
現在研究這五十種陰魔,我們恐怕五百種陰魔都會來的,所以你們各位把你們門開開,歡迎這個魔來搗亂來,那麼雖然說是魔啊,他是幫助修道的,他不過在反面上來幫助,就看你到底志願堅不堅固。你若真堅固,千魔不改,萬魔不退,什麼也不怕的,因為你無所求嘛!你在修行無所求,“到無求處便無憂”,你無所求,什麼也不怕,怕什麼?有的人怕鬼,為什麼呢?覺得鬼很丑陋、很難看的,因為鬼啊,人人都知道鬼是人死了變成鬼,所以他就怕。可是沒有人怕神,金甲神人也是很厲害的,可是人都不怕。孔子曾說:“敬鬼神而遠之。”這是說你應該對他們恭敬,但不要接近他們,所以不要怕鬼,也不要怕神。
魔是我們修道人的一種考試,也是來試驗試驗,所以各位不要有一種恐懼心,你若有恐懼心,你就不想叫這魔來,他也會來了;你若沒有恐懼心,他要來也來不了了。這是最要緊的秘訣,就是不怕。你若不怕,無所恐懼呢,這就是個正。正,什麼都可以降伏的,邪不勝正。所以那個魔,他所怕的就是”正大光明”這四個字。你若能有正大光明,魔他也就循規蹈矩,也就向你叩頭頂禮了。
“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圓明”:在圓滿的這種定的境界,發明三摩地這個定力裡頭,心裡又生出一種愛心,愛這個圓明的境界。“銳其精思”:銳,就向前追究精思,精思就是這個圓明。“貪求善巧”:貪求善巧方便這種的方法,想用善巧方便來教化眾生,所以他生出這一種貪心。
【佛陀正法本意大回向文】
南無佛陀釋迦牟尼授記師燃燈古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東方淨琉璃世界消災延壽藥師佛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接引導師阿彌陀佛
南無當來下生彌勒尊佛
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南無大行普賢菩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摩诃薩
南無大勢至菩薩摩诃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摩诃薩
南無清淨大海眾菩薩摩诃薩。
至誠頂禮一切見聞者共沾妙法,法喜充滿六時吉祥。
心開意解走向解脫成就佛果。
南無盡虛空遍法界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菩薩一切尊法,
一切賢聖僧摩诃薩,感恩龍天護法護持正法,感恩一切覺悟者摩诃薩
願一切過去未來現在未覺悟的眾生、無論僧俗、男女、任何種族
種種有情六道眾生見聞聽聞心聞者
共同慚愧累世因貪嗔癡所犯的身口意而至誠慚愧後不更做
至誠祈願盡虛空法界一切正覺
慈悲威力加持萬源苦眾清淨自性離苦得樂究竟解脫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