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鐘茂森:宜未雨而綢缪,毋臨渴而掘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這個“宜”是應該。未雨綢缪,就是天還沒下雨就得先做好准備,把漏的屋頂修好,把門窗都修補好,來防雨。不要等到渴得沒辦法再去挖井、去打水,臨時抱佛腳沒用,要事先掘井,有水就不怕口渴,這是字面上的解釋。從事上講,這是教導我們要凡事做好預先准備。古人講“凡事豫則立”,你做好准備了,事情就容易成功,臨時臨急,急急忙忙的在那裡應付,事情都是很難做好的。要深謀遠慮,凡事先要做好准備,這是教導我們如何去處事。從心上講,我們未雨綢缪,我們希望得到福報,要懂得現在及時行善,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們要明信因果。能夠現前抓緊機會行善積德,將來必有後福無窮。

  在戰國的時候,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他養了三千食客,食客就是他招攬來的為他出謀劃策辦事的這些人。其中有一個食客叫馮谖,聽說孟嘗君樂於招攬食客,他就來了,來了之後孟嘗君就收留他。結果有一天孟嘗君他家鄉薛邑需要去收債,因為他養的食客很多,需要有賦稅收入,貸的款,放的債,或者是租的田地收的稅,都要去把它收集。派誰去?就想到馮谖,就叫他去索債。馮谖臨走的時候就問孟嘗君,說我回來的時候您想要我買些什麼東西?孟嘗君就說你就看著辦吧,看我們家裡缺什麼你就買什麼。於是馮谖就到了薛城,把欠債的百姓統統召集在一起,把他們的債券拿出來,跟他們講,說凡是還不起債的人一概都免了。結果大家還將信將疑,馮谖干脆點起一把火把這債券都燒了,然後告訴大家,說孟嘗君非常有仁德,特別是對家鄉的父老鄉親,你們有困難的,還不起債的,可以免除。他回來之後,孟嘗君聽了這個話,知道這個事情,也就很氣憤,他說你怎麼能把我的債券都燒了?結果馮谖就不慌不忙的說,我臨走的時候您不是說過嗎,家裡缺什麼就買什麼。我覺得您家裡什麼都不缺,就缺人心,就缺老百姓的情義,我幫您買來了這個人心、情義。孟嘗君當時也就是很不高興,但是他也很大量,就沒有跟他計較。

  後來孟嘗君的聲望愈來愈大,因為他是在齊國做宰相,秦國當時也是個大國,秦國的昭襄王就暗中派人到齊國去散布謠言,說孟嘗君收買民心,想要謀反。齊國國君聽到之後,於是就擔心孟嘗君威脅他的地位,所以就把孟嘗君的相印給收回來,把他革了職,讓他回家鄉,給他去薛城。結果孟嘗君帶著這些食客,很多食客因此都散掉了,馮谖跟著他。他們駕著車到了薛城,還離薛城有一百裡路的時候,就看到薛城的老百姓扶老攜幼出來迎接。孟嘗君看到這番情景十分感動,對馮谖說,我現在真正看到你給我買的情義、買的民心。後來馮谖又用巧計幫助孟嘗君恢復了齊國的相位,使得孟嘗君又重新恢復了他的家業。

  我們看到孟嘗君,當然人總是有吉凶禍福,正如月亮也有陰晴圓缺,他能夠寬宏大度,所以他有人才來幫助他,他能夠布施,譬如說這次馮谖去燒掉債券,這是布施,這是得民心,這是他的食客為他未雨綢缪。《大學》裡面所說的,“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人能夠散財,能夠幫助老百姓,你就得到老百姓的民心。如果你不肯散財,不能幫助別人,最後也就失掉民心。所以“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百乘之家,這大家,大家族,像孟嘗君,屬於百乘之家。乘就是車乘,古代是一百輛車這個家就是大家。它不會也不應該有聚斂之臣,聚斂之臣是斂財的,天天搜刮民脂民膏,這聚斂之臣實際上敗家;倒不如有一個盜臣,盜臣是偷你們家的東西,那個還好一點。所以一個國家也好,一個家族也好,不能以利為利,應該以仁義為真正的利益。如果只追求利益而不講求仁義,那麼最後一定是失民心、失天下。所以未雨綢缪,這是給我們很重要的提醒,要我們及時行善積德,不要等到自己家業已經敗掉了,那時候才後悔為什麼沒有及時行善。

  所以有兩件事人生不能等,一個是行孝不能等,一個是行善不能等。孝順父母不能等,所謂“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如果我們失去了機會,父母都走了,我們再想孝養父母報恩,都來不及了。行善也是這樣,行善積德是積福,現在還有力量,趕緊去幫助別人,等到沒有力量幫助別人,自己福報也都享盡了,那個就後悔莫及。這是講到“宜未雨而綢缪,毋臨渴而掘井”的深義。

 

 

上一篇:蔡禮旭:熏習不能斷,絕對不能忙到沒時間學習
下一篇:什麼叫顛倒夢想?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