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介紹

 

高僧故事:禅師習定九日不起宣說因果感化盜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跋陀禅師評價:“蔥嶺以東,禅學之最,汝其人矣!”

僧稠禅師圓寂,異香滿寺,百鳥哀鳴,萬民送葬。

孝昭帝傳旨將捨利分供天下,河北響堂山石窟藏捨利。

  僧稠禅師,道房禅師之弟子,少林跋陀三藏之再傳弟子。俗姓孫,名溪,祖籍昌黎(今河北),後遷居巨鹿瘿陶(今河北寧晉)。其先人以耕種為生,家境貧寒。僧稠禅師從小就以孝順和信用聞名於鄉裡,後來發奮學習傳世典籍,全通五經和史書,被征為太學博士。僧稠禅師二十八歲在巨鹿景明寺依僧實法師披剃出家,起初師從跋陀禅師的弟子道房禅師研習行止觀禅法,五年後又到趙州(今河北隆堯)漳供山從道明禅師習禅。

  僧稠禅師起初修定,始終不得其門而入。後有游方僧苦心勸導他修習禅法、用心不二,告訴他說,由於一切有情眾生皆有初地味禅(《摩诃止觀》卷九上雲:《大般涅槃經》言“一切眾生皆有初地味禅”,即一切眾生皆有本具佛性寶藏),依此一切眾生皆具根本禅之聖訓,緣此本有寶藏之勝觀而求道,所求皆得稱足。於是僧稠禅師聽從了他的勸告,刻苦修行。十天後,僧稠禅師果然攝心入定。此後,僧稠禅師常依《涅槃經》所教導的四念處修行,以至於無論行住坐臥、夢寐清醒,全都毫無欲想生起。

  僧稠禅師在山中巨石上練習禅坐,廢寢忘食,夜不倒單。禅師終日只穿一件粗糙得連布縷都能勒入皮肉的衣裳,長時間不換洗。有時鍋裡的食物還沒煮熟,禅師便已攝心入定。修定之外,禅師時常痛念無常、常修“死想”觀。住山修行期間,禅師曾遭遇盜賊恐嚇,不但臨危不懼,而且還對他們宣說各個業行感果的因緣果報。盜賊們都放下弓箭屠刀,向禅師座下受三皈依而返。禅師痛念生死,而證入甚深禅定,一連九日不起。其後由禅定功夫而獲得現證,情想清明,觀察世間萬事萬物皆無可樂之事,便前往嵩山少林寺跋陀禅師處參學,並向大師匯呈自己的修證成果。

  跋陀禅師,北魏時期天竺人,其名又譯作佛陀、覺者,生卒年不詳。禅師歷游西域諸國,後至北台恆安(位於山西)。師勤習印度古來之禅觀,孝文帝崇仰師德,為師設禅林;帝遷都洛陽後,又為師設靜院。太和年間,於少室山創建禅院(今少林寺),並建翻經堂,由師住持,從事譯經工作。弟子慧光禅師,為地論宗南道派之祖;另有弟子道房禅師,傳法僧稠禅師。

  跋陀禅師評價僧稠禅師的成就說:“自蔥嶺以東,禅學之最,汝其人矣!”不辭艱苦地修行,僧稠禅師終獲成就並得到了跋陀三藏印證。

  當時齊文宣帝時常率領禁衛軍,前往禅師住持的呂澗山參拜。而禅師往往在禅房中靜坐,既不相迎也不相送。禅師的弟子見狀,便向禅師谏言說:“皇上御駕前來,如今我們卻不歡迎,這樣恐怕不合適吧?”僧稠禅師回答說:“往昔賓頭盧尊者曾經前往迎接國王七步,導致國王七年喪失王位。我的德行不夠,當然不敢自比賓頭盧尊者,但也不敢為了邀崇於皇上而妄自失去人格。”時人聽聞禅師所言,紛紛嘉美禅師敦厚謹慎的道風,從此禅師得到大家的信服。

  根據敦煌文獻《南朝齊之僧稠禅師》中,記載了禅師五個精彩的答問:

  一、問曰:何雲名禅?答曰:禅者定也,由坐得定,故名為禅。(有學僧問曰:“什麼是禅?”僧稠禅師回答說:“禅就是定,定由禅坐中來,因此名為禅。”)

  二、問曰:禅名定者,心定身定?答曰:結跏身定,攝心心定。(有學僧問曰:“禅名為定,是身定還是心定?”僧稠禅師答言:“結跏趺坐則身定,攝心則心定。”)

  三、問曰:心無形狀,雲何看攝?答曰:如風無形,動物即知。心亦無形,緣物即知。攝心無緣,即名為定。(有學僧問曰:“心無形無狀,教人如何收攝呢?”僧稠禅師答道:“風沒有形狀,物動即知。心也沒有形狀,緣取外物即知。攝心無緣,就叫做定。”)

  四、問曰:五停十八境,見物乃名為定。眼須見色,心須見境,雲何名定?答:見境即心生,物動即風起;風息而境安,心息即境滅。若心境俱滅,即自然寂定。(有學僧問曰:“五停心與十八種所緣境的種種境界,唯見物才能叫做定。眼須見色,心須見境,如何叫做定呢?”僧稠禅師答言:“見外境即是心起,物動即是風起。風止息而外境安,心念息而外境滅。若心境俱滅,便是自然寂定。”)

  五、問曰:既無心境同虛空,雲何修行?答:心雖無形,而有大用,即是聖法。今稱心體,即定即聖,即真即正。非業非懙,非邪非恧,即斷三障,即成三學,即捨凡即聖法。(有學僧問曰:“心境俱滅如同虛空,那為什麼還要修行呢?”僧稠禅師答曰:“心雖無形,而有大用,即是聖法。現在所謂心體即定即聖,即真即正。它既非業力也非煩惱,既非邪也非惡,當下斷除貪嗔癡、成就戒定慧、捨凡成聖。)

  後來,僧稠禅師受到齊文宣帝高洋的極力推崇,大興禅法。齊文宣帝還隨禅師受戒,斷用酒肉,各地民眾,效仿行持。文宣帝甚至傳旨,一年之中六個月禁止屠殺,令行齋戒,齋戒期間,無論官私,禁用一切葷食。受其影響,燕趙各地佛法流行,幾乎不再有人食肉。

  帝曾迎請禅師入宮居住,禅師執意辭行,帝乃下旨於邺城西南八十裡的龍山為禅師建大石窟寺(即響堂山),傳旨由匠人紀佰邕統工開造。締構伊始,鄉邑觀瞻問此地名,忽聞空中大聲答曰:“山林幽靜,此處本號雲門。”大眾驚異,事報宣帝,帝乃下旨,诏寺名為雲門。今邺城地方響堂石窟,即由此而來。

  後來,有人進讒言謂僧稠禅師於帝有大不敬,帝大怒,欲趨寺問罪。禅師於頭一日安排寺僧次日多備食物,時至,禅師驅一牛車到寺外二十裡處。帝至,問其故,師曰:“恐血不淨,塗污佛寺淨地。”帝乃下馬,堅持要躬身背禅師入寺以示忏悔,禅師堅決不受。

  天保十年十月,齊文宣帝去世。次年(560)夏,僧稠禅師圓寂,世壽八十一歲,涅槃時異香滿寺,百鳥哀鳴,數萬民眾悲苦送葬,哭泣之聲響徹山谷。法體火化後,孝昭帝傳旨,將其捨利頒布分供天下,以使德照四海,流潤後昆。

 

上一篇:希阿榮博堪布:在家學佛的人容易犯一個毛病,就是名利財色統
下一篇:淨空法師法語:真正佛化的家庭,生活一定幸福美滿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