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底下就是要來禮拜在方便有余土跟凡聖同居土的那些聖眾。在極樂世界已證的一些聖眾,我們要觀想、要禮拜,尊敬他們都成功在我們之前。這是將來我們的同修,你去了之後,這不就是同修嗎?是不是?我們將來的同修,所以要結緣。方便有余土,是你在這一世已經斷了見思惑,或者到了極樂世界之後斷了見思惑,你生在方便有余土。它是在凡聖同居土之上,又在實報莊嚴土之下。實報莊嚴土是菩薩,菩薩要破塵沙惑,還要破無明。菩薩他在實報莊嚴土,也部分的可以證入到常寂光土,這是最高的,真正佛就在常寂光土。四土,極樂世界分成四土,但四土也不是劃分得界限分明,也是融會、融合的,所以很特殊就在這兒。方便有余是斷了見惑、思惑,凡聖同居土,極樂世界叫做凡聖同居淨土,現在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在娑婆世界,我們這個土就是凡聖同居土。咱們不都是凡嗎?咱們這有聖,在五台山,文殊就在五台山。
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有人親見文殊,一個福建和尚。這兩個人說的就不會有錯,一個通願法師,通願法師在比丘尼在國內是第一位,很有道德,她那時在五台;再一位是圓徹法師,他是福建人,他們那個一個福建的同鄉告訴他,他趕緊追那個和尚,他沒追著。這個福建和尚,他到了五台之後,他很恭敬,他三步一拜。像他這種的人就很少了,三步一拜,五步一拜。拜到五個台,他走了一半的樣子,看一個地方,一個小門上頭寫著一個「金剛洞」。他說這個名字很特殊,就走進門一看,裡面很大,很多大殿,還有藏經樓等等,很多很多出家人。兩種服裝,一種是和尚服裝,一種是喇嘛服裝。五台山是兩種,有和尚、有喇嘛。他就走進大殿,走進大殿很怪,這個大殿有一個台子,沒有供佛像,因為沒有佛像,他就沒有頂禮,是空台子。但是他圍著那個台子轉了三個圈,這也是一種禮節,繞,繞這個三匝,也是個禮節,就沒有頂禮那麼恭敬就是了。因為上頭沒有佛像,奇怪這個地方沒有佛像。他預備走出來到別處看看,看看那個藏經樓,看看別處。當剛走到門口,剛要出去,後頭出來一個小沙彌喊他:某某法師。叫他,他叫我,他就回頭,一愣,這兒怎麼有人知道我?我一個人,我剛來。他叫他,他說:我師父叫你。他就跟著小沙彌進去,就看見一個老頭,他就很恭敬的頂禮。頂了禮之後,老和尚就說,遠來不容易,給他一個座位,就把一個座位給他。他就跟老尚說:你這個地方很好,我能在這掛單嗎?老和尚說:你的因緣,你還是得回去,我這不能留你。他說:老法師,你這怎麼大殿上沒有佛?和尚說:我這裡用不著。這是禅宗的話,用禅宗的話,「外求有相佛,與汝不相似」。但是現在我們還是老老實實你把佛像拿去供,懂得禅宗的道理還是照樣供,這是最高明,連禅宗這也不著。聽了禅宗的話,我就不供了,那也還是單著在那一邊。
和尚不留他,他就請老法師開示,老法師就寫了幾句話給他,他記住了。繼續走,他沒有絲毫感覺有任何特別,他也沒有拜。後來不行了,天黑了,不能下山,不行,危險了。正好有一個西藏人在那兒住,不是出家人,當然他就在那兒住。就留他,說你不能走了,你走了之後很危險,就在我這過夜!他就留下來。留下來就招待他吃晚飯,兩個人就聊天。這個和尚就問他:你們這兒有多少和尚,全五台山?這五台山怎麼算也不到幾百人,他說有人要供千僧齋,我們把所有的人都找來也湊不夠。這和尚說:不對,不對!我知道一個地方,那個地方就七、八百,你們還有其他地方,怎麼湊不出一千人?這個人說:我在五台山,我怎麼不知道?我當然知道不夠,從來是不夠的。兩人就爭起來。我親眼見的。你在什麼地方?我在什麼什麼地方,叫什麼什麼。那人說:沒有這個地方。怎麼沒有?我查書給你看。拿出五台山導游的老的地圖,各個方面,沒有這個名稱,沒有個金剛洞。大家就愣住了,這怎麼回事?僵持不下。住在那裡那個人忽然說:你恐怕是碰見文殊菩薩了吧!
這個和尚他本來是預備吃飯的,他「啪」一下眼淚也下來了,飯他不吃了,坐不住了。他開頭再去拜,又從頭三步一拜、三步一拜,拜到那兒天都亮了,怎麼找也找不著了。找不著,他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他的福建同鄉,這個同鄉就告訴圓徹法師,這話是圓徹法師也就在我這跟我說的。他一看,他說你這一點不會錯,決定是文殊。看他寫的那四句話,它是可以橫看,可以直看,橫看是個表面的意思,直看又是個意思。直看就是說了文化大革命以後的事,也告訴他將來佛前要沒有燈,廟裡無有僧。他就說我去追這個人,追沒追著,這個人已經下山了。這就是見到了文殊。現在還是這樣,文殊還是在那一接一送,去的人他都接,大家還是不認識。這件事情和古代的那個事情都有很類似之處。所以這不就是聖人跟我們在一塊兒嗎?雁蕩、天目都是幾百阿羅漢,也是聖;還不斷的有佛菩薩來化度,來這個世界,也是聖。但是跟極樂世界不一樣,大家不容易見著,見著也不容易認,而且很少很少。那就不像極樂世界,諸上善人、阿鞞跋致到處都是,天天可以見面。這個是不同之處。
諸上善人共會,凡聖同居土只是一個方面。本質就是他們是凡聖同居淨,是淨土,我們是凡聖同居,我們是穢土,我們是凡聖同居穢。因此我們往生是容易的,是從凡聖同居轉到凡聖同居,但這還是一層樓,也不是變成方便有余。但是你是從凡聖同居的髒的這一頭換到了清淨的那一頭。可是到了清淨那一頭,它那兒自動的變化和高級的方便有余、實報莊嚴、常寂光打成一片,跟這邊不一樣。所以這個搬家就是容易了,你不需要把很多東西運上樓,一推一轉移就過去了,這個容易之處。是從凡聖同居穢土還是凡聖同居,它是淨土。
我們現在就是在頂禮什麼?頂禮極樂世界這個道場之中、樓觀之中,觀也是樓閣的意思,講堂、精捨,一切往生的人,在方便有余土、凡聖同居土。或者喜歡說法,可以大家湊在一起,他說大家聽;或者喜歡聽法,正好大家湊在一塊;或現神足,他現種種神通。「或在虛空,或在平地」。這個凡聖同居在平地的多,方便有余都有種種神通,大家在虛空之中。「隨意修習,無不圓滿」。隨他自己意思,想怎麼修習都可以,沒有不圓滿的。這些「菩薩聖眾」,所以我們要注意這個地方,他沒有說別的聖眾,是菩薩聖眾。凡是同居土的、凡是方便土的都是菩薩,不是人、不是阿羅漢,都是發大乘心的人,都是菩薩,這是菩薩聖眾。但是他現在斷惑的水平只達到這樣的水平,所以只能在方便、同居。方便是有余,同居是凡聖同居,但是都應該稱為菩薩,而這些菩薩都是因為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普禮未來的同修。
資料恭摘:淨修捷要報恩談 黃念祖居士主講 (第二十集) 1990/7 檔名:51-007-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