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見人善,即思齊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
|
|
|
|
|
|
「吾與時人從事,雖出處不同,然各有所取」。我跟當時候的這些親戚、朋友相處,這些朋友雖然出處不同,他的地位不同,身分不同,甚至他的出生地不同,你看古人很注重,您祖籍哪裡?祖籍,你那個地方文風鼎盛;那個人住的比較蠻荒之地。然各有所取,這個態度可貴了,面對每個交往的人,都能夠學習到他的優點,取他的長處。
《弟子規》講的,「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我們體會經典最重要的,就是變成自己的處世態度,這就受用無窮。我們自身,包含我們的孩子,真正是隨時隨地的態度,見人家善,馬上要效法他,您的孩子這一生不用您再操心。他每天接觸的人事物,都讓他學習、提升,他「德日進,過日少」,能力、智慧、德能都在進步,這孩子還要我們操心嗎?這個態度相信給他孩子非常好的榜樣。所以我們要回過頭來問自己了,我們有沒有見人善,即思齊?
今天回去有一個作業,把您最佩服的,還有最親近的親戚朋友,或者善知識列出五個人,然後寫下來,你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優點,把它很細膩的寫下來,這個第一步。第二個再寫下他們的優點,我效法了哪一條?再來,我具體如何效法?有時候知道孔子的優點、曾子的優點,問題是一聽完很感動,走出這個門丟到九霄雲外去了,(所以)必須這樣很冷靜寫下來每天看,印象深了才能落實。這個態度我們從今天開始,能跟每個親戚朋友相處,都能看到他的好,進而效法他的好。
恭錄自《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七集) 2011/6/18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7-0007
|
|
|
|
|
|
上一篇:定弘法師:初學一定是要跟住一個善知識
下一篇:大安法師:眾生有感彌陀即應
|
|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