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出家為僧功德無量,但佛教不要求人人出家。
古人雲:“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將相之所能為也。”清朝的順治皇帝曾有詩贊僧雲:“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出家僧眾為人間種福田、做出世之導師,肩負著宣傳道義、感化人心、度化眾生的終極責任。因此,倓虛法師說“和尚是世界的大軸”。
三世諸佛皆以出家身而成佛,佛子成佛之際必然人人出家,故人人皆宜有出家之志願。雖然出家為僧功德無量,但佛教並不要求人人都出家。為什麼?
首先,人們的因緣、善根各不相同,出家的因緣不會在同一時間成熟。何況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想要具足出家的因緣難上加難。當出家的善業尚未成熟時,人們是不會同時出家的。但幸好佛教並不認為只有出家才能修行,在家人也可以修行,可以了生脫死。比如佛陀在世時,就有維摩诘大士等居士示現在家成就的例子。
再次,根據佛教教義和制度,出家應是佛教徒中少數人的事,佛教對出家的條件要求很高。趙樸初老先生曾在《佛教常識問答》中介紹:第一、出家的動機要求真純——即確是為求解脫、決心捨棄世間貪愛而出家修道。第二、出家後要求對教理及行持都夠標准,如果有室家的欲望,應當自動還俗;如果犯殺、盜、YIN、妄四根本戒,則應當擯斥在僧伽之外。第三、出家有許多限制,例如要得父母允許、要年滿二十(求比丘戒、比丘尼戒)、不是肢體不全或精神上有缺陷、不是逃避刑法債累等等。第四、出家受戒,要得戒齡滿十年的僧侶十人以上介紹、證明和會議通過;捨戒還俗則很容易,只須告知一個人便行。
佛陀時代,出家修道在印度已經成為風氣。佛教有弟子四眾,出家男女二眾稱為僧人或僧侶,在家男女二眾稱為居士或白衣。出家二眾負責住持佛法,在家二眾負責護持佛法。自古以來,佛教在家修行的居士都比出家人多。
弘一法師指出:“常人見僧尼不婚不嫁,遂疑人人皆信佛法必致滅種,此說不然。信佛法而出家者乃為僧尼,此實極少之數,以外大多數之在家信佛法者仍可婚嫁如常。佛法中之僧尼與他教之牧師相似,非是信徒皆應為牧師也。”
佛教並不要求人人出家,很多佛教經典特別是大乘經典如《維摩诘經》《優婆塞戒經》,都稱贊在家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