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夫毀譽愛惡之原,而禍福之機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夫毀譽愛惡之原,而禍福之機也」,一個人的處世態度,毀謗人或者讚譽人,愛護人或者憎惡人,這樣的態度、心念,就像一個種子一樣種下去,招感來的是什麼?是禍或者是福。譽是讚譽人,「道人善,即是善」,招感來的就是福氣,愛護人招感來的是人家的愛護。但是假如是毀謗,或者是厭惡人,可能就是禍的種子招感來災禍。所以真正明白這些道理,人對於自己的一言一行、起心動念都慎重,因為他清楚明白一言一行、起心動念,統統是他人生禍福的種子,怎麼可以不謹慎!古聖先賢也期勉我們,應該《尚書》講的「克念作聖」,克制邪念,念念都是正念,都是仁義忠恕,就成就自己的學問。所以我們求學問的下手處念念為人著想,才能把最嚴重的自私自利習氣去掉。

「是以聖人慎之」,聖人非常謹慎,這些處世的態度,這些毀譽愛惡的態度。「孔子曰:吾之於人,誰毀誰譽,如有所譽,必有所試。以聖人之德,猶尚如此,況庸庸之徒,而輕毀譽哉」。這段講孔子說到,他處世待人跟人相處,對誰稱讚、對誰毀謗?如有所譽,孔子沒有說毀,孔子讚譽人,不毀謗人。處世有一個態度隱惡揚善,道家講的「遏惡揚善」,佛家講的「斷惡修善」,都是這些精神。佛陀教育弟子這個人錯了,不聽你的勸,默擯就好了,不要去揚他的惡,默擯就是不要講,再期許自己做得更好感動他。因為揚惡了,人與人、還有團體之間是非就不斷,而且揚惡之後,當事人一知道可能那個恨就終身都放不下,就跟人家結深冤仇。所謂「背後之議,受憾者常若刻骨」,就是你在背後議論他,當他知道的時候,他的感覺好像有刻骨之痛。所以這習慣一定要改掉,不可以背後論人的短長是非。

恭錄自《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七集)  2011/6/18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7-0007

 

上一篇:定弘法師:把阿彌陀佛念來,最重要的是要有堅定的信願
下一篇:傳喜法師:無奸不商的真實含義!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