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常樅三問老子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老子的老師叫常樅,他的老師年紀很大了,有一天老子來見老師:老師,您年齡這麼大,還有沒有什麼重要的教誨要教育弟子?結果常樅說,你不問我,我都要跟你講。你看聽這個話,很感動,他們為人師都念念成就學生。

老子這麼問,常樅很高興,進而告訴他幾個道理,而且很重視啟發,沒有直接說,問他三個問題。

常樅說了,為什麼經過自己的故鄉一定要下車,不可以坐在車上?為什麼過自己故鄉要下車?我們換個問題,為什麼看到自己的伯伯叔叔、看到長輩,在車上要下來?恭敬!你哪有可能長輩在旁邊,然後你坐在馬上搖搖擺擺。恭敬的人怎麼可能做出這樣的行為!他很自然的就下來了。有一個孩子他年齡還很小,學了「出則弟」,他懂得恭敬長者。有一天看電視,長輩在看電視的時候,他一個孩子也沒教過他這個動作,他年齡很小,他整個人彎到不擋到電視,彎到就差一點沒有趴著走過去,但是就是沒有擋到大人看電視,您看那個行為從哪裡出來的?從恭敬的態度出來的。沒有教他這麼細膩的行為,可是因為他的心境有了,他就會做出那個動作出來。所以謙退的人、謙虛的人,縱使一些禮節的細節他不懂,但是他不會差太多,因為他的心境已經到了。而故鄉是養育我們的地方,我們時時不忘本感恩!看到了自己的故鄉,那種心境感恩、恭敬自然下車了,所以這是不忘本的精神。

接著又問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走過高大的樹木,要趕緊快步走過去?老子回答,這是不是尊重老人的意思?大家要了解很高大的樹木,有的幾百年甚至上千年,裡面可能有樹神的年齡都比我們大很多,你在他的面前搖搖擺擺這不恭敬。《弟子規》裡面講「進必趨,退必遲」,這都是很自然對長者的恭敬。今天父母、長輩叫我們,我們拖拖拉拉、大搖大擺走過來,這怎麼是恭敬?一叫了:媽,趕緊碎步很快的到前面來,媽有什麼事嗎?退必遲,父母吩咐完了,退的時候緩慢的退,退了然後再出去。為什麼退要遲?一下沒有了,趕快走了,好像巴不得趕緊離開,這個態度就不好。而且退遲的時候還有一分體恤是什麼?父母交代的事又漏了:回來,回來是吧?你假如一下就退不見了,突然想要交代什麼事又找不到了。所以古人這些禮都跟人的心性相應的,不是說好像誰規定刻意套在人身上,人真的性德相應的時候,那個行為就是這樣。所以不只是尊重長者,天地萬物都尊重。

接著第三個問題,常樅把嘴巴打開,然後叫老子,你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老子說在。我的牙齒還在不在?不在了。好,你體會什麼道理?老子回答舌頭比較軟、比較柔和,牙齒比較硬,所以容易損。這是柔弱勝剛強的道理。講完,常樅好,沒問題,我也沒什麼要跟你講,可以了、可以了。我們相信這常樅當下是非常欣慰的,這個弟子學問已經差不多成就了。所以古代的老師教學生、父母教孩子都是這樣叮嚀,弱以為強,柔弱才能夠勝剛強,能謙退的、能屈能伸的才能成得了事。所以「鮮不遂矣」,遂就是成,很少不成就的,有這個修養的人很少不成就事業的。所以荀子一段話,我們也比較熟悉的,「百事之成,必在敬之,其敗也」,為什麼由盛轉衰?變傲慢,「必在慢之」。

恭錄自《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七集)  2011/6/18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57-0007

 

上一篇:定弘法師:請教法師清淨心是什麼感覺?
下一篇:淨空法師法語:破和合僧的罪過是墮阿鼻地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