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網站徵文

 

修行要體會到法喜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一本經,你可以一直念,每天念三四遍,七八遍,然後你不會厭煩。難道僅僅你覺得他可以消災,然後你就會越念越起勁嗎?或者一句佛號,就幾個字,你可以一直念。這個是為什麼?

因為佛經裡有生命體驗。人潛意識中,其實很想念他的生命本源,也想回歸。那佛經,就是生命本源的風景。每讀一部經,你好像回到了故鄉,所以你會很舒服。

現在人學佛,都喜歡用思維。說《金剛經》講什麼,《地藏經》講什麼。有的人說,《地藏經》不過是講因果,我懂了因果了,所以我不需要再念了。這個理解,實在是很膚淺。這就是用大腦思維來理解佛經,這種人的生命,沒有喜悅。就像世間的哲學家,或者專家,他用思維來研究,所以他無法體驗佛經帶來的生命喜悅。

所以學佛,不要用思維,要用心,你去生命體驗。這個生命體驗是很重要的。每次念經,都有不同的感受。也有的人說,《地藏經》講的很淺,估計他覺得沒有《金剛經》那麼看不懂。其實你看的懂,但不一定了解它。而且《地藏經》中,有很深的密義,你簡單的看,以為自己懂了,其實還不懂。

享受也有三個境界。有的人執著色身享受,吃好喝好,他就很享受。所以每天想著哪裡好吃的,好玩的。第二種心的享受,他喜歡玩藝術,書法繪畫,他也沉迷在其中。第三種,就是靈性的享受。所以你看修道人,他每天念經,可以越念越有滋味,他自己活得很快樂。每天念早晚課,從來不會厭煩。這就是靈性在享受的過程。

學佛的人,要善於發現美。佛教本來是很美的宗教。你看諸佛菩薩,哪一個長得不好看,通通都是很莊嚴的。而且還帶著天冠,七寶琉璃,一出門,都是天女散花,天人奏樂。這也是一種很美的宗教。這些都是外在的,那內在也有他的禅悅為食。

要體驗這個禅悅,很不容易。佛教是寶山,要進入寶山,看到寶貝,哪有那麼容易呢。修行的過程,應該是轉化審美觀的過程。那審美觀要轉化,首先業力要跟著轉化。

同樣一個世界,不同業力的眾生,看到是不同的景象。因為色身的不同。比如六道中,人看到水是水,但天人看到水,就是甘露。菩薩看到水,就是一片琉璃世界。但餓鬼看到水,好比膿血,很髒。地獄眾生看到水,就是鐵汁。因為業力不同,導致報身不同,報身不同,對應外在環境也不同。

比如說,有的人,得了一種病,他不敢見陽光,整天要把身體裹得很緊。鬼也怕見到陽光,陽光在鬼道看來是很冰冷的。這個也說明業力不同。他感受的也不同。

同樣的,一部經,在業力不同的人面前,他展現的也不同。業障很重,他一念經,就頭暈,想吐,念不下去。業障比較輕的,他看到佛經,就會歡喜,然後去念。但要是能越念越有滋味時,就代表業障減輕了許多了。也就是你體會佛經中的禅悅了。

有的人念經一段時間,又不念了,也不想念,不念後就開始吃肉了。其他不好習氣也跟上了。這說明人偏離自己的靈性遙遠了。所以你要是念經,能念出法喜來,那段時間起碼業障比較輕。佛說到了滅法時代,人們再也看不懂經,也不想看,因為業障很重,他體會不到佛經中的法喜,他自然就不想看了。也不想修行。那佛經就在人間消失,被龍王收藏在龍宮了。這也說明,業力能決定你對佛經的認知。

那念經,一定要去慢慢念,不要去思維,說好像佛陀講的是什麼意思,你一思維,這個經就念的沒有味道了。很多人太理性,他的生活往往沒有味道。生活需要一點感性。一點想象。我也是念了很久《地藏經》,才體驗體驗中的氣勢輝煌,莊嚴璀璨。地藏菩薩出場時,釋迦佛開始放光,出各種美妙音樂,六道眾生都很歡喜的。跟著出場的,還有無量無邊的菩薩,龍天。這個場面,大家去體會。是不是非常美。那到了最後,釋迦佛也放光。放光後虛空藏菩薩就出來,證明什麼呢?證明地藏菩薩的威德。虛空藏菩薩問的,二十八種利益,還有七大利益。問完了這些利益。又是天女散花。所以說,這裡是一場很歡樂的聚會。你沒有覺得嗎?

修行如果是枯燥無味,好像木頭石頭,估計修行人都跑光了。修行人一定體會到了那個法喜,每天都在喜悅之中。這個法喜是修行的動力。如果沒有得到這個法喜,那要好好努力。第一個本身有業障,不是我特別偏袒《地藏經》,業障的消除,用《地藏經》來是最好的。每次念完經,我們生命體,不僅是色身他一定得到歡喜的正能量。這個就是感應。

轉自:福安觀音寺 新浪博客


 

上一篇:從生命的完整說起如何治病
下一篇:淨空法師法語:學佛不修忍辱就不能成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