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傳開老和尚:每個佛弟子都要做到十善業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華嚴經》中,分析惡業,從我們人的身、口、意的三種動作上,列出十種惡法,叫做“十惡業”——殺生、偷盜、邪YIN、妄言、兩舌、惡口、绮語、悭貪、慎恚、邪見(癡),止其惡而行善,即為十善業。

修十善業,就是:

一、不殺生而救護生命。

佛教的基本觀念是眾生平等,佛說眾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因此,對於一切有情的胎卵濕化四生都不應該殺害,包括直接的和間接的殺害及見作隨喜。即便是對我們有害的動物如蚊子、蜂、蛇等也應平等對待,須知“仁人者必能愛物,殘物者決難仁民。”殺生的果報是十分慘重的。經雲:“殺生得十種惡報:(一)冤家轉多;(二)見者不喜;(三)有情驚怖;(四)恆受苦惱;(五)常思殺業;(六)夢見憂苦;(七)臨終悔恨;(八)壽命短促;(九)心識愚昧;(十)死墮地獄。”《優婆塞戒經》說:“一切眾生因殺生故,現在短命,財物耗滅,眷屬分離,橫罹其殃。捨此身已,當墮地獄。”是故我們學佛之人,首應斷絕殺業。非但如此,當他們生命在危難之際時,要設法救護之,使之轉危為安。這樣做,既利已又利人,諸佛歡喜,人天共贊。《普賢行願品》說:“眾生至愛者身命,諸佛至愛者眾生。”是故弘一大師說:“能救眾生身命,則能成就諸佛心願。”彌勒菩薩偈曰:“勸君勤放生,終久得長壽。若發菩提心,大難天須救。”不殺生而放生的利益和功德是很大的,《大智度論》偈曰:“諸余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佛在《十善業道經》中說不殺生有十種利益:“(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恆為非人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眾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婆沙論》雲:“若一日一夜持不殺戒,於當來世中,決不遇刀兵災。”

二、 不偷盜而給施資財。

不偷盜,就是非已之物,那怕是一針一草,都不得不與而取,不教他取、見取隨喜。須知偷盜,定會招來貧窮下賤等惡果。是故學佛之人宜痛戒之。不偷盜,佛說有十種利益,如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多人愛念;人不欺負;十方贊美;不憂損害;處眾無畏;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常懷施意;善名流布;命終生天等。我們非但不能偷盜,還捨己布施,救人急難,培養自己的福德資糧。

三、不邪YIN而遵修梵行。

不邪YIN,是指不行正式配偶之個的交合,亦即不搞非正當的男女之間的性行為。縱觀今日世界,道德淪喪,YIN風狂飙,已經吹向了青少年,舉世同然,情況實為嚴重。痛心的是,為父母者,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不以為悲,反以為喜,把自己的少女當作聚寶盆。更有甚者:“率先垂范”,真是“天眼視之,可憐可笑;宿命知之,可丑可恥。”“萬惡YIN為首”。由此而得的果報是十分慘重的。現生損精敗神,多病夭折,家財耗盡;死後必墮地獄無疑。蓮池大師告誡弟子說:“YIN,實為安毒藥於美食之中,智者思之!”印光大師說:“吾常謂世間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而死者,有其四分;間接而死者,亦有四分。”又說:“學道之人,本為出離生死,苟不痛除此病,則生死難出離。”是故在家居士當應斷絕邪YIN,疏遠房事。出家僧人則應根本戒YIN欲。《楞嚴經》雲:“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YIN,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YIN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禅定現前,若不斷YIN,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三界輪回YIN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生死根本,欲為第一。明眼人當在此處下功夫啊!常修清淨梵行。

四、不妄語而說誠實話。

妄語就是虛而不誠實的騙話。如見言不見,不見言見;聞言不聞,不聞言聞;有事說無,無事說有;虛偽誇張,藉辭掩飾之類。永嘉大師說:“若好妄語诳眾生,永墮撥舌塵沙劫。”是故我們應永離妄語。佛說若離妄語有九種利益,如口常清淨,優缽花香;發言成證,人天敬愛;為諸世間之所信服;常以愛語,安慰眾生;得勝意樂;三業清淨;言無誤失;發言尊重,人天奉行;智慧殊勝,無能制服等。

五、不兩舌而和合彼此。

兩舌,就是“兩邊咀”,同是一個人,而能說出兩種不同的話。不兩舌,就是不挑撥離間、妄造事非。利於團結的話則說,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說,甚至連念頭都不能起。在這裡特別要提醒諸位注意,千萬不要道論出家人,說出破和合僧的話。因為說僧過惡的罪過是很大的。《戒經》說:“寧可毀塔壞寺,不說他比丘粗惡罪。”古人也說:“寧波千江水,不動道人心。”所謂“須知口業債難償,一語能招萬世殃。”謹之!慎之!

六、不惡口而善言安慰。

不惡口,即不盛氣辱罵別人。說柔軟語,時時事事以善言安慰別人,所謂“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恨難消。”特別是惡語傷害出家人的罪過就更大了。《謗佛經》雲:“若謗法師,既是謗佛。”當知毀謗法師(無論其事真假),罪同謗佛,其毀謗人,必墮無間地獄,受大苦報,無解脫之期。《法華經》雲:“是人口清淨,終不受惡味,以深淨妙聲,聞者皆歡喜。”我們學佛人,要慈悲忍辱,出言吐語,自當“柔和順善,而不卒暴。”否則,現生招受災禍,殁後自取冥司之罰。

七、不绮語而作利益語。

绮語,就是乖背真實、巧飾言辭、令人好樂的意思。不绮語,即不穢雜戲谑,也就是說,對一切無利於身心的漂亮話、污穢話、谄媚話都不應該想,更不應該說。守住自己的正念——一心念佛,勸人亦如是。所謂“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

八、不悭貪而常懷捨心。悭,是吝啬的意思。指對於世間資財,及出世法財,不肯惠施於人;貪,是引取無厭的意思。看見人家的好東西,就想占有取消、搾取它,據為已有,以填欲壑。貪欲從粗相來說,有五種,即貪財、貪色、貪名、貪食、貪睡。而這五貪使人造業受苦,所謂“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是障礙修行成道的主要因素,是墮地獄的主要根源。我們學佛人,就要學會用施捨來對治這種貪欲。因為什麼都可以捨,也就無所謂再貪了。

九、不瞋恚而恆生慈愍。如果所貪求的得不到,違背了自己的心意,而心生憤怨,叫瞋恚。《遺教經》說:“瞋心甚於猛火,常當防護,無令得入,劫功德賊,無過瞋恚。”《華嚴經》雲:“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又雲“一念起瞋,殃墮無間。”《往生要集》中說:“或處經雲,能損大利無過瞋,一念因緣悉焚滅俱胝廣劫所修善。”所謂“一把無明火,消滅功德林。”瞋恚在某種意義上說,比貪欲的危害大得多。《決定毗尼經》雲:“寧起百千貪心,不起一念瞋恚。以危害大慈莫過此故。”所以我們學佛的人,特別要注意防止瞋恚心的暴發。

如何對治?恆生慈愍心。《智度論》雲:“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我們佛弟子,應當學佛菩薩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視一切眾生如父如母、如六親眷屬,常思與樂拔苦,久而久之,瞋恨惱怒之心自然無由發露之機。

十、不邪見而正信因果。

邪心取理,顛倒妄見,不信因果,斷諸善根,作闡提(信不具的意思)行,是名邪見。邪見是由於愚癡的原因所發生的,它的別名重又叫“無明”。也就是不夠智慧,對於事物的真理,沒有看得清楚和透徹,不知宇宙諸法都是緣起性空,無常無我的,所以才會生起無理的貪求、無理的瞋怒,而造諸惡業了。如認為人的善惡果報是神賜予的,人死如燈熄,長生不老,地球不壞,有我的本體存在等等,都是邪見的表現。

如何對治?就是要修因緣觀,正信因果。《緣起經》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世間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緣生緣滅、因果相續的。在空間上是無量無邊相互依存、錯綜復雜的聯系著;在時間上是無始無終、相續不斷、循環往復地流轉著。形成“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的因果關系。一切聚散成敗,都有它的因緣。當你明白了這些道理後,你就不會再產生邪見了,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夠迎刃而解了。

 

上一篇:夢參老和尚:一些信佛後的事
下一篇:有播種才有收成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