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去訪問基督教所辦的社會慈善福利機構,他們照顧樂齡老人、孤兒,這個功德很大。在佛法來說,如果著相,做這些慈善事業是修三界的福報;如果離相修善,就是無量功德。功德與福德的差別,一個是著相修,一個是離相修;事相上沒有差別,只是用心不一樣。他們經驗很豐富,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參訪一次,就是上一堂課,取人之長,捨人之短,我們才有進步。古人有所謂「聞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所以這樣寶貴的資料,我們要去搜集。我們要像善財童子一樣,一切時、一切處,一切人事物都是教材,都是菩薩學處。
他們盡心盡力,照顧老人,我們看了很感動、很敬佩,但是宗教家所做的事業,不能僅限於物質生活的照顧,我們要幫助他們真正升到天堂。要是不能幫助他們升天堂,就是失職,對不起上帝。所以,我提醒他們,對於老人要特別留意機會教育,引導他們生起信心,增長信心。我們在人家的地方,一定要順從他們,我們不能教他念佛,求生極樂世界。為老人開示時間要短,一天當中至少做三到五次的開示,一次不要超過十分鐘,他聽了很歡喜。還要讓老人看他們喜歡看的電視節目,這些都要注意到。
上一次我們去訪問天主教的老人院,他們的院長非常謙虛來問我,我就跟他說,你們物質生活照顧非常周到,有愛心,但缺乏精神生活。他說他們也有常找一些年輕人來唱歌,帶領老人們,但是他們不喜歡聽。我說你一定要懂得老人是什麼年代的人,你唱半個世紀以前的那些老歌,他們就歡喜,他們會懷念。依照他們喜歡的去搜集資料,幫助他們,他就歡喜。不了解老人的心情,所做的不但不能幫助他,反而使他不高興。
他們也有人問,各個宗教都有在做照顧老人,照顧病苦,照顧孤兒,的慈善福利,你們佛教有沒有做?我們佛教每一個寺院就是社會慈善福利機構,比你們做的還要殊勝。我們的老人在寺院是自由的,新加坡佛教居士林,確實如此。每天有那麼多老人在做義工,他們生活非常快樂,這是修福!所以,我們照顧老人,跟他們照顧老人的方法不一樣,我們是一面揀菜,一面念阿彌陀佛。
居士林一樓也裝上電視,所以聽經、念佛、工作都在一起,比他們辦的老人福利事業,更有特色,我們也歡迎他們來訪問,我們互相交流、觀摩學習。
(節錄自《太上感應篇》第19-12-128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