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112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三百四十一頁倒數第七行,從第二句看起:

  「可見《會疏》與《甄解》」,從這看起。前面我們學到,念老為我們解釋「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這句經文,引用日本淨宗大德的注解,就是《會疏》。《甄解》也是日本的,寫得非常好。日本這些祖師大德都是隋唐時代在中國留學,親近善導大師,他們都是善導的學生,確實都是開悟的人,不是凡人。這總結前面所說的,「可見《會疏》與《甄解》均以此淨宗一佛乘,為真實之際」。這句話說得非常肯定,都是將淨土宗看為一佛乘,一佛乘是最圓滿的大教。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這個地方用車乘做比喻,比喻大小、淺深,小乘這是入門的,聲聞是小乘,緣覺算是中乘,比聲聞高一點,上面還有大乘,大乘最後就是一佛乘。世尊示現在人間,教學的目的是希望每個接受他老人家教誨的人,在一生當中都能證得佛果。換句話說,你這一生證阿羅漢、證辟支佛、證得菩薩,都不是世尊教學的本願,世尊教學的本願是希望你成佛,跟他一樣。這老師心量大,沒有絲毫嫉妒心,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證得像他一樣的圓滿。這就是一佛乘。

  佛是用車乘做比喻。古時候車有羊車,有鹿車,有牛車,有馬車,大白牛車那是馬車。這些車是馬車最大,馬車能夠坐好幾個人,那個車我坐過。抗戰勝利的時候,我住在南京,在南京讀書,馬車是我們學生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因為馬車你只要看到來,手一招它就停下來了,大概一個銅板就可以上車,到什麼地方想停,它馬上就給你停下來,它沒有站的。我們是學生,那時候中學生,這一個馬車可以坐多少人?坐十四個人,同學擠在一起坐十四個人,那車裡最大的。羊車,羊拉的車只能坐一個人;鹿車大一點,可以坐兩個人;牛車也可以坐幾個人,但是馬車是最大的,用馬車來比喻一佛乘。

  成佛之道,記住淨土宗。在十個宗派裡面,中國大小乘總共十個宗,大乘八個宗,小乘兩個宗,俱捨宗、成實宗。你們這次學這個戒律,很多的戒律經文都有成實宗的,《成實論》、《俱捨論》,引用的文很多,小乘的。這兩個宗派在中國宋朝時候就沒有了,就不存在了,唐朝末年還有。為什麼這兩宗沒有了?小乘是大乘的基礎,沒有小乘哪來的大乘!中國這兩個宗為什麼不傳了?我們的前輩,這古聖先賢認為學小乘不如學儒跟道。儒跟道是中國人的東西,它的內容不亞於小乘,小乘講的它都有,而且它還有大乘的思想,心胸開闊,小乘經上沒有。所以過去大乘的這些祖師大德認為,我們用儒、用道來代替小乘。這個做法很成功,從宋朝到現在已經將近一千年,這一千年當中,各個宗派裡面出的祖師大德不少。這個實驗成功了,所以中國就不要小乘了。

  但是現在問題來了,現在學佛,小乘沒有了,想學也沒地方學,儒也不學了,道也不學了,直接入大乘。行不行?我們說行。怎麼行?學佛學常識,大乘的常識。大乘所講的證果那是沒分,大乘最低的果是十信位。大乘諸位曉得,像《華嚴》講的五十一個階級,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個,上面等覺,五十一個位次,等覺最高,初信位是最低的。十信好比小學,十住是初中,十行是高中,十回向是大學,十地是研究所,我們用這個比喻,大家有個清楚的概念。小學一年級我們能不能做到?做不到。為什麼?要破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三界總共有八十八品,叫見惑,八十八品見惑斷盡了,八十八品分為五大類,剛才我念的這五大類,統統斷掉,才能夠證得小乘須陀洹,初果,大乘初信位。我們做不到。它跟一乘,一乘是妙覺,在等覺之上,實在講太遠太遠了。

  如何能一生成佛?這個一生成佛的一乘,只有一門,沒有第二門,就是淨宗,獨一無二。淨宗主張是帶業往生。那就方便了。帶業是什麼?帶著剛才說的見惑,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統統帶著,沒斷。到哪裡去?到極樂世界去。往生到極樂世界,不要說是見惑了,再加上思惑、塵沙惑、無明惑,到西方極樂世界統統都斷掉了。換句話說,往生到極樂世界就等於成佛,是真的不是假的。凡聖同居土最低的位次是下下品往生,帶業往生。下下品往生的人,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這經上講得清楚,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菩薩是什麼?是一佛乘。這還得了!所以淨土叫難信之法,什麼人難信?聲聞、緣覺、菩薩都不相信,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他們修行時間長,你無量劫的修行才能修行到菩薩果位,不是阿惟越致菩薩,叫三乘菩薩,也就是別教裡面十住、十行、十回向,沒出十法界,他超越輪回,沒有出十法界。你說凡夫帶業生極樂世界就成佛了,他怎麼都不會相信,他不能接受。

  那為什麼有些人能接受?真正是凡夫,煩惱習氣很重,他能接受,他一生真成就了,遠遠超過聲聞緣覺三乘菩薩。生到極樂世界就等於是法身大士,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不退轉,三乘都還退,十法界裡頭都有退轉,菩薩、佛都有退轉,往生就不退了。不是指我們一般凡夫,凡夫當中真的,還有許多人相信,像海賢老和尚他是徹底相信,一絲毫都不懷疑,他就用一句佛號就證果了,證的什麼果?此地所說的一佛乘,他證的是這個果,你說還得了嗎?

  大乘經上世尊給我們有解釋,我們這一生迷惑顛倒,到人間來了,遇到這個佛法,淨宗,能夠相信,能夠發願,這什麼原因?過去生中無量劫以來,你曾經供養無量諸佛如來。經上這兩個字要記住,無量,不是一尊、二尊,幾十個、幾百個,不是,你就曉得這個善根多深厚!過去生中曾經供養這麼多的諸佛如來,這一生遇到了,得諸佛如來的加持,所以你能生起信心,你願意往生淨土,你不懷疑。換句話說,不是偶然,是我們沒有宿命通,不知道過去世的事情。佛沒有妄語,在經上這個說法,肯定是真實的,不是假的。

  這個法門條件只有三個。第一個真信,決定沒有懷疑,相信西方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有信願持名、念佛往生這樁事情,真的一點都不假,只要我們具足信願持名就能往生。太難得了!我們遇到千萬不要疏忽,決定在這一生求生淨土。生到淨土,我們的問題全部都解決掉了。如果不生淨土,我們不能證得初果。剛才說的,身見、邊見、見取、戒取、邪見,統統斷得干干淨淨,你證得了初果,小乘;大乘,你證得了初信菩薩,小學一年級到十年級,你入了一年級。入了一年級雖然是地位很低,小小聖人,你不是凡夫,你雖然沒有出六道輪回,你決定不墮三惡道,而且保證你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你證得阿羅漢果。如果在大乘,七信位的菩薩,從初信到七信,天上人間七次往來,人間壽命到了生天,天上壽命到了又到人間來,不墮三途,也不會變成修羅、羅剎。這其中有聲聞、羅漢照顧你,有三乘菩薩照顧你,那很幸運。我們這一生能不能證得、有沒有把握?

  破身見是什麼境界?是《金剛經》前半部的境界,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個境界,須陀洹。《金剛經》的後半部,那個境界很高,那是大乘教裡面初地以上的境界,《華嚴經》裡面,《華嚴》是圓教,初住菩薩的境界,不容易!往生到極樂世界等於證得華嚴初住,天台別教裡面的初地,這麼高的位次,就是因為它是真正的一佛乘。《華嚴》是一佛乘,《法華》是一佛乘,《梵網》是一佛乘,一佛乘的經只有這三部。《華嚴》、《法華》翻成中文了,《梵網》沒有,《梵網》只翻了一品「心地戒品」,菩薩戒品。《梵網經》的梵文本也找不到了,這可能失傳了,在中國只有這一品,出家人多半都是依這一品受梵網菩薩戒。

  末後這一句,「為真實之際,亦即佛之知見也」。《會疏》、《甄解》都肯定淨土宗是一佛乘,是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真如自性,真如本性,都可以講,也就是佛之知見。《法華經》上所說的,釋迦牟尼佛出現在這個世間為什麼,就是為佛之知見,「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教你成佛,不是做別的。佛為我們開示,我們自己要有能力悟入。開示的方法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為我們說出八萬四千。四弘誓願裡面說得更多,「法門無量誓願學」,那就不止八萬四千了,實際上,八萬四千就是無量法門,它不是數字,我們要看成數字就錯了,它是表法的。《金剛經》上告訴我們,「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一句話非常重要。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平等的。為什麼?都能幫助我們斷煩惱證菩提。問題要對症,好比害病,藥要對症,藥到病就好了,病除了;藥要不對症,會讓你的病加重了,甚至於死亡。所以藥不能亂吃,這個我們知道,法門不能亂學,亂學,學了不對症的可麻煩了!所以為什麼要老師,老師修學法門,他有心得,他有經驗,他可以幫助我們選擇,提供我們選擇的這些知識,必須要具的這些條件,老師幫這個忙。真正的問題,自己怎麼樣去悟入。

  古時候,佛教這些學習的理論方法傳入中國,我們中國人接受了,所以儒、道統統接受了,都是以開悟為學習的目的,不是記誦。記誦是一種方法,什麼方法?開悟的方法。這個道理要懂。為什麼你不悟?你本來是覺悟的,這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就是覺。你本來覺,現在為什麼不覺了?迷了。我們本覺、自覺這個上面有障礙了,他就不覺了。什麼障礙?煩惱,煩惱障礙他。煩惱多,無量無邊,歸納為三大類。第一大類無明煩惱。這個煩惱很深,不容易理解,它太微細了,它就在面前,我們對它毫無覺知,大乘教裡叫它做無明。無明就是你對什麼都不明了,本來整個宇宙沒有一樣東西你不明了,現在變成沒有一樣你能夠明了,這無明害的。無明是極其微細的煩惱。釋迦牟尼佛跟彌勒菩薩的對話,佛問彌勒,心有所念,我們凡夫起個念頭,這個念頭有多少微細的念頭組成一個粗的念頭?粗的念頭我們能覺察到,微細的覺察不到,太微細了。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一彈指,一彈指的時間很短,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的微細念頭。一百個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三百二十兆,就這一彈指。一彈指有三百二十兆個微細念頭,你怎麼會知道?沒法子知道。

  現代的科學很厲害,最新精密的儀器能夠捕捉到一千兆分之一秒。彌勒菩薩講這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這麼高的頻率。我們相信再有個二、三十年,科學不斷在進步,它很有可能達到二千一百兆這個頻率,那它對於阿賴耶的三細相完全看到了。現在看到的是物質現象,再想辦法看到精神現象,再看到現在所謂能量的現象,阿賴耶的三細相,業相、轉相、境界相,不足為奇。佛在大乘經上說過,我們凡夫用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就是思惟想像,用這個心,這是妄心。用這個心,第六意識的能量非常大,它對內可以緣到阿賴耶的三細相,對外可以緣到虛空的邊際,它緣不了自性,對自性它是毫無辦法,所以它不能見性。科學家,佛授記說明,他們有能力見到阿賴耶的三細相,但是成不了佛。

  在佛法裡面見到阿賴耶三細相的是什麼人?大乘經上常講八地以上,他不用儀器,他完全用定功,這定功深!菩薩五十一個階級,就是定功有五十一個等級,最淺的定功是初信菩薩,二信就比他高了,三信就更高了。八地在五十二個階級裡面,從上面說,最上面說,他排名第五,你看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最上面的第五個等級,那樣深的禅定,他統統見到,物質現象,念頭的現象,甚至於一念不覺,無明從哪裡來的,都看見了。

  這些東西統統斷盡了。這個斷法是沒有方法的,因為什麼?他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嚴重的煩惱,這是極其微細的。怎麼斷?就是隨它去了,自然斷掉,時間長了就沒有了。佛在經典上常用酒瓶做比喻,酒瓶,盛酒的,把酒倒干淨了,擦干淨,確確實實一滴都沒有了,聞聞還有味道,這叫習氣。實報土從哪裡來的?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無明習氣沒有,實報土就不見了。符合《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實報土例外。所以我們六道輪回怎麼來的?見思煩惱變現出來的。十法界從哪裡來的?無明煩惱變現的。無明斷掉,十法界就沒有,他生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自性變出來的境界,自性不生不滅,所以一真法界裡面的人無量壽。一真法界裡面沒有生滅,這個現象沒有。所以,一真法界裡面的人也沒有生滅,他們生是化生,不是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無始無明習氣斷干淨,實報莊嚴土就沒有了,他到哪裡去了?他到常寂光去了,在常寂光稱之為妙覺。常寂光在哪裡?常寂光無處不在,常寂光無時不在。我們全都在常寂光裡面。大乘經上講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無量無邊,都在常寂光當中。無始無明習氣斷盡了,就回到常寂光了。回到常寂光才是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真正的一佛乘。

  這個裡頭的意思很深,對我們非常有啟發。你要真正把這個東西想通、想明白、想清楚了,你的人生觀、宇宙觀不一樣了。為什麼?你知道一切眾生,整個宇宙,跟我自己是一體。什麼是我?整個宇宙是我。為什麼?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惠能大師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萬法就是全宇宙,過去、現在、未來,三際十方全包括在其中。從哪裡來的?自性變出來的,就是常寂光。沒有緣不現,就是一片光明,有緣它就現形。它能現,能現實報莊嚴土,為法身菩薩現的,為十法界眾生現的,眾生起什麼念頭,它就現什麼樣的身土。它現身土沒有起心動念,「隨眾生心」,《楞嚴經》上說的,「應所知量」。所以佛才說,整個宇宙一切萬法從哪裡來的?從心想生,講得一點都不錯。誰的心想?自己的心想。這個話你有沒有聽懂?沒聽懂。為什麼?真聽懂了你就成佛了。真聽懂了,他肯定把一切妄念全放下了,我不想它,凡是不善的、邪惡的,我統統不想。那你生活在什麼境界?極樂世界,其他宗教裡面講的天堂。佛家講得清楚,天堂之上還有四聖法界,你總會落在一道,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還留戀這個世間,還不想出離,對於佛這句話沒有了解,「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一個佛門的學說而已,未必是真的。我們對於佛法怎麼樣?半信半疑,所以不得受用。要能完全相信,一絲毫懷疑都沒有,現前就得受用。這個受用我也沒得到,海賢老和尚得到了,說明他完全沒有懷疑,我們還是有,至少還有百分之一的懷疑,百分之九十九不懷疑了,還有百分之一,這百分之一就是很大的障礙。真正沒有懷疑是什麼現象?像海賢老和尚這樣,一百一十二歲,身體健康,沒有一點毛病,眼不花,他穿針,耳目聰明,健康長壽,一百一十二歲不要人照顧,自己照顧自己,自己還照顧別人,他有這個本事。工作不知道疲倦,臨走的這天,他是晚上走的,白天還干一天活,在菜園裡頭拔草、澆水、整地,從早到晚干了一整天,晚上走了,往生了,你說他多自在!這晚上最後的一天,可以休息一下,他沒有,他在菜園工作。沒有人想到他會走。他什麼都知道,沒有一樣東西難住他,只是不說而已,確實他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了。

  這是怎麼樣得來的?圓滿的信心,絲毫懷疑都沒有,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我們達到他這個境界,我們的身心跟他一樣健康,年歲雖然大,一百多歲,體力跟年輕人一樣。這是說什麼?境隨心轉,心年輕。二十歲接受師父教他念這句佛號,九十二年他就能保住二、三十歲這種身體,永遠保持。他再活一百歲,也是像二、三十歲的人一樣,這個我們能理解。為什麼?這身體念頭造成的,從心想生。我們的心想不正,心想不干淨,全想錯了,害得我們身心疲乏。我們從他身上細心觀察,再跟大乘經兩個對照,相應,一點都沒錯,佛說的話真的,不是假的。

  這下面說,「今諸大士」,佛在講經的時候,參與法會的這些大菩薩,特別是在家菩薩,出家菩薩只說了三個人,在家菩薩說了十六個。十六也是表法,代表圓滿,用這十六位菩薩代表一切在家大菩薩。「為諸眾生宣演」,宣說表演,「十方諸佛同贊之誓願一佛乘」,這就是《無量壽經》、《阿彌陀經》。《阿彌陀經》跟《無量壽經》同一部經。《無量壽經》是一佛乘,《阿彌陀經》也是一佛乘,跟《華嚴》、《法華》平等的。我們學哪個法門,完全自己做主,不是別人做主,佛菩薩不給我們做主。信願是從自己心裡發的,不是佛菩薩給的。佛菩薩能給我們信願,我們全都得度了。這個與佛菩薩不相干,佛只能夠開示,我們自己要悟入,這叫感應道交。「故雲:開化顯示真實之際」。結歸到本經佛說三個真實,第一個就是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真如自性;第二個是真實的智慧。什麼是真實智慧?你對於這個法門你能信,你能夠發願求生淨土,真實智慧。為什麼?你這一生成佛了。後面一句真實的利益,幫助你永遠脫離六道輪回,脫離十法界,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真實的利益,三個真實。

  真正搞通、搞明白,會下一個什麼決心?萬緣放下,決定不再把它放在心上了,心上只有一句阿彌陀佛,除這句阿彌陀佛什麼都沒有,得大自在,念念與佛都相應。我們壽命到了,阿彌陀佛一定來接引;壽命沒有到想往生,只要你常常想,阿彌陀佛就會現前帶你走,慈悲到極處。我們有人天天想,阿彌陀佛為什麼不接他?他那個想裡頭有疑惑,我剛才講了,百分之九十九想,還有一分懷疑,是真的嗎?那就不靈了,有這一念懷疑就是障礙。這一分懷疑要去掉,圓滿的信心,圓滿的願心,我只想往生極樂世界,這個世間什麼都不想了,連弘法利生都不能想,你想這個,極樂世界去不了。那佛不是叫我們想,發願要度眾生?對的,沒錯,先到極樂世界,成佛之後再來度眾生,就對了。你要把這個時候度眾生擺在第一,我很慈悲,大慈大悲,先利益眾生,然後再利益自己,結果自己不能往生,不能往生注定就是搞六道輪回。六道輪回怕的是愈迷愈深,太危險了!你要不相信,用現前的例子來做比喻,現前社會上五花八門,你能不動心嗎?財色名利,七情五欲,你能不動心嗎?只要一動心就完了。你那個願不是真願,真願是真放下,真不動心了,這才能有感應道交。

  不能徹底放下,阿彌陀佛不能加持你。你真能放下,像海賢老和尚一樣,阿彌陀佛就拜托他,不是不接他往生,你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給佛門弟子做個好樣子,跟念佛的這些佛弟子做一個見證。阿彌陀佛給他任務,叫表法,佛門叫表法。表法的任務到圓滿了,佛就接他去了。真做好樣子,真做好樣子要持戒,要吃苦。海賢,你看給我們做的,以苦為師,以戒為師,一句佛號念念沒有忘掉。穿衣吃飯的時候,佛號在心裡沒斷,工作沒間斷,處事待人接物,心裡全是阿彌陀佛。這樣的人是阿彌陀佛囑托他、委托他來表法。如果做不到這樣子,佛不會找他,他表的不是正法,表的法裡面都有問題,那怎麼可以!

  下面,「若圓會宗下」,圓是圓滿,會是會通,宗是禅宗,跟禅宗來比一比,有會通之處。「如布袋和尚」,布袋和尚是參禅的,禅宗的,就是彌勒菩薩,他說,「只這心心心是佛……一切不如心真實」。誰知道這個心是佛?我們心是妄心,妄心跟真心是一個心,真妄不二。什麼叫真心?圓滿的覺悟是真心。什麼是妄心?迷惑顛倒是妄心。我們的心裡頭,真心、妄心全都有,先是用妄心,慢慢就用真心了。現在我們舉一個明顯的例子,念阿彌陀佛是真心,念其他的都是妄心。為什麼?其他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念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不是虛妄,它是真的,它是法性土。極樂世界的人,雖然有四土三輩九品,但是都是法性身。這個世界是平等的世界,每個往生的人跟阿彌陀佛完全平等,智慧平等,道力相等,神通相等,樣樣都平等。這什麼原因?阿彌陀佛的本願,四十八願。極樂世界是平等的世界,沒有高下,沒有善惡,沒有是非,沒有真假,那才叫圓滿。十法界裡面不平等,一真法界平等。「故知真實之際即是自心」,自己的真心。我們現在就是自己的念佛心,這就更清楚了。

  「明自本心,見自本性」,這兩句合起來就是宗門講的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是開化顯示真實之際,真實之際是本心,是真心,是本性,「即為開化顯示真實之際」。說明彌陀會上,這些出家在家的菩薩都有這個能力教化眾生。教化到什麼程度?幫助眾生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我們再說得簡單一點,明白一點,也就是說他們有能力幫助我們明心見性,他有這個能力,極樂世界每尊菩薩都有這個能力幫助別人,我們想想他自己有沒有明心見性?當然有,自己沒有怎麼能幫助別人?惠能大師有,他能幫助別人;釋迦牟尼佛有,他能幫助別人。必須自己證得,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證得。這是淨宗最重要的開示,不能懷疑,不能猶豫,要直下承當,要決定這個法門,一生決定不改變。海賢老和尚九十二年不拐彎,就是沒有改變,他就一句佛號念到底,念到明心見性,念到開化顯示真實之際。我們在他身上能看見。

  「但念佛法門,亦復不二」。這跟禅宗對應,也證明了念佛確實是,世尊在《大集經》上所說的「深妙禅」,不是普通的禅定,深妙禅就是指八地以上,登峰造極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兩句話是念佛成佛的理論根據,出自《觀無量壽佛經》,釋迦牟尼佛說的。是心是佛,我們本來是佛,說明這樁事情本來是佛。現在不是佛了,現在變成凡夫了,所以我們要是心作佛,真的會作佛。我們心裡頭只要專供養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全部都請出去,那就叫是心作佛,於是你就是心是佛了,回歸到是心是佛就圓滿了。佛法是什麼?就這兩句話。

  「故念佛之本心,正是真實之際」。真實是真心,什麼是真心?念這句佛號就是真心。但是很多人念這一聲佛號,他裡頭有雜念在裡頭,有妄想、雜念夾雜在裡面,不純。有沒有真心?有,真妄和合,所以功夫不得力。要持之以恆,久久功夫自然得力了。不要害怕,不要猶豫,這種現象一般凡夫都有。我們相信海賢也有,但是他的緣比我們殊勝,他從小看過許許多多人生痛苦的例子,他看到太多了,所以他求出離的心很懇切。現代這些人,這一代的人跟我就不能比。為什麼?我們經歷過戰爭,看到過淒慘那個畫面,想起來心有余悸,所以出離的心比你們懇切多了。你們都生在太平盛世,雖然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災難,不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平安無事,所以你們沒有警覺心,沒有經歷過這些災難。經歷過災難,對於平安無事非常珍惜,很不容易得到。

  得到要珍惜,要認真努力求出離。求出離就是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就是究竟圓滿的戒定慧三學,都在這一句佛號當中。所以念這一句佛號,三聚淨戒,八萬四千法門圓滿了,多殊勝,多難得!難得,我們得到了,人身難得我們得人身,佛法難聞我們聞到,而且得到佛法當中最尊最貴、究竟圓滿的大法。信願持名,因為這個法子,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只要遇到,真相信,真發願,這一生就成佛了,往生就是成佛。所以念佛是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就是明心見性,我這樣說你就好懂。念這一聲南無阿彌陀佛,或者是念阿彌陀佛,這一聲就是明心見性。念念明心見性,真的見性了。還有哪一個法能跟它相比?

  「故雲一聲佛號一聲心」,這個心就是明心見性,真心,見性了。「又經雲: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名無上深妙禅」,這個經,《大集經》,世尊在《大集經》上說的。我們不要把它忘記。念佛裡頭有修禅,要不要再去修禅?不必要了,你念佛修的是深妙禅,比禅宗要高,禅宗沒有這麼深,沒有這麼妙,深妙。妙是什麼?妙是講極樂世界。理、事都要搞清楚,都要搞明白。

  「又第三品中」,我們現在第二品,第三品中,「如來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第八品中,法藏比丘住真實慧」,這是把三個真實都說出來了,「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用什麼莊嚴?就是念佛。我們念一聲佛號,等於說在極樂世界貼金,就貼了一塊金,莊嚴極樂世界,沒有比這個更莊嚴,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我們能夠做到,完全是得阿彌陀佛的加持,我們念這句佛號,就是阿彌陀佛加持我們。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此三真實」,就是「真實之際,真實之利,真實之慧。實為一經之綱」。綱是綱領,一部經裡頭最重要的。「將於下兩品文中詳論之」,第三品、第四品,念老要詳細講給我們聽。

  底下一句,『超過世間諸所有法』,這句話重要,超過太多了,世間法怎麼能比?你要真正懂得,你還會留戀世間法嗎?你還不趕快把佛號抓住嗎?一秒鐘空過了,那就是漏掉了,沒掌握住。所以,一定要像現在科學所說的,叫分秒必爭,我一秒鐘都不能讓它空過。為什麼?一秒鐘的時候,我這一句佛號莊嚴極樂世界。打妄想,有雜念,那是什麼?也是莊嚴,莊嚴六道輪回。你每天干的是莊嚴六道輪回還是莊嚴極樂世界?莊嚴極樂世界這有分,這一生當中決定得生;莊嚴六道輪回也有分,你肯定離不開六道輪回。我們得細心去體會。

  這一句經文,「《淨影疏》曰:謂過分段、變易世間一切法也。」說得細一點,說得好。超過,超過世間什麼?兩種生死。六道裡頭有分段生死,有變易生死,兩種生死都有。一切法都有生有滅,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這就是說,世間一切法都有分段生死。變易是變化,人年輕的時候沒有感覺到,到十幾歲之後他就有感覺了,一年跟一年不一樣。四十、五十的時候,那就太明顯了,一年一年衰老了,衰老是變易,年輕的時候永遠不再回頭了。雖然這個身體還在,一年比一年衰老,一年不如一年,這叫變易。變易天天在變,時時刻刻在變,要把它看破,諸所有法。為什麼?所有一切法都有分段、變易這兩種生死,消失了。

  「《合贊》雲:超過分段、變易二死,安住出世二空之智,此即成就智斷二德也。」《合贊》說得詳細一點,能超過這兩種生死。兩種生死都很不容易超越,沒有離開六道輪回,兩種都有;離開六道輪回之後,生到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有變易生死,沒有分段生死。分段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我們現在是這樣的,這一世從出生到死亡,這是一段,一個分段。死了之後你在六道再去投胎,又一個分段,無論投胎在哪一道都有生死,縱然是天道,壽命長,壽命到了還是有生死。離開六道輪回,分段生死了了。到什麼時候變易生死了了?成佛,成佛沒有變化了。菩薩都有變易生死。菩薩有五十一個階級,初地菩薩,他斷無始無明煩惱的習氣,斷一分他的地位提升一分,所謂四十一品無明,那是無明煩惱的習氣,那叫變易。從初住提升到二住,初住好比死了,二住好比生了,這叫變易。我們用學校學生做比喻更清楚,這一年級的學生,這一年念得不錯,升到二年級,一年級死了,二年級生了,這叫變易。變易不是分段。菩薩要到變易盡了,那就是五十一個階級統統通過了。等覺菩薩死了,妙覺如來生了,最後一個變易。到妙覺以後沒有變易了,這是什麼?證得圓滿的法身,變易生死就沒有了,這是大乘。六道輪回的分段生死是小乘。他安住在出世二空,人空、法空,他安住在二空之智之中,他安住在這裡,心住在這個地方。萬法皆空,沒有「我」的念頭,沒有了,是《金剛經》後半部的境界,無我見、無人見、無眾生見、無壽者見。所以二空之智,這是智慧,不生煩惱。就成就了智斷二德,智德,他智慧現前,知道一切法是假的,不可得;斷是斷煩惱,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煩惱斷了,無明煩惱也斷了,這斷德。所以斷是指對治煩惱,智是智慧。

  《會疏》裡面說:「三界虛妄,皆不常住,總名世間」。世間就是六道輪回,為什麼說三界?六道裡頭有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所以稱為三界。三界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換句話說,六道輪回是一場夢,決定不是真實。你能夠把見思煩惱統統斷了,六道就不見了。我們前面說了一個,證初果,證得須陀洹果,須陀洹果,身見就沒有了,不再執著這個身是我,這是智慧,再不會為這個身生煩惱了,那是斷德。身是假的。身是什麼?小乘教裡頭說的,身是我所,不是我,是我所有的,像衣服,衣服不是我,是我所有的,身體不是我,是我所有的,所以很容易丟掉。衣服髒了換一件,身體不好使用了換一個,不再執著這個身是自己。有沒有我?有我,我不生不滅,我是永恆的,身是暫時的。在這個世間能活一百一十二歲的不多,大多數人都是五、六十歲就走了,很多很多。所以要曉得無常,不常住就是無常。無常不是我,無常不是真的,是虛妄,所以不可以貪戀。貪戀怎麼樣?貪戀你就變成無常了,你就墮落到裡面去了,那個很麻煩,生生世世無量劫都出不了頭。你要不遇到佛法,你就不會出頭。遇到佛法,你真正依照佛法修行,你可以永遠擺脫六道輪回,擺脫三界虛妄。擺脫了這個三界,三界是六道,你生到方便土,就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那還是一場夢,也不是真實的,跟六道輪回比較,它好像是真實的,但是它跟上面的實報土比較,它就是假的,還是一場夢。

  不但三界虛妄,十法界也不是真的。我們如何脫離?脫離六道,阿羅漢;脫離十法界是法身菩薩,明心見性才能脫離,真的不容易!但是我們今天遇的這個法門,太方便了,信、願、持名,不但能脫離六道輪回,十法界也出離了。你到哪裡去找這個法門?找不到。這個法門,阿彌陀佛為我們開顯的,我們要知道感恩。怎麼感恩?信願持名求生淨土就是感恩。那為什麼有很多人做不到?對這個世間留戀,捨不得離開,以為還有更好的辦法,殊不知大錯特錯!真正要找到,像我們這種程度煩惱習氣業障很重的人,除這個法門之外走投無路。

  這個世間是假的,絕對不是真的。我們過去看一個紀錄片,日本的海嘯,上一次只有十米。這是紀錄片,是從飛機上往下照下來的,是真的,不是表演的。你看海嘯到來,幾分鐘的時間就沒有了,一個城市幾分鐘就不見了,完全被水淹掉了,速度之快無法逃避。它的速度比你快,開著汽車都跑不掉,多麼可怕!看這個片子深深體會到無常,世間無常。

  「眾生國土,臧否萬差」,眾生是指六道眾生,好壞差別太大太大了。為什麼有人有福報,有人沒福報?這要看自己有多少分的覺悟,有沒有真正修行。本經後面說得好,世間人都是忙著,天天忙,忙不急之務,都是雞毛蒜皮,不相干的小事情,把大事情忘得一干二淨。大事情是認識自己,認識我居住的環境,這個重要!我認識之後,我才能有所選擇。這個經把極樂世界介紹清楚了,把娑婆世界也說得很明白,兩個一對比,我就知道怎樣取捨,決定捨娑婆世界,決定取極樂世界。取極樂世界比娑婆世界容易,只要一個信,只要一個願,只要你念佛,念佛就是莊嚴佛國土,念佛就是向極樂世界投資,投資到達這個標准我就去了。念佛要緊,不念佛就錯了,大錯特錯了!「是名諸所有法」,諸所有法說的這些,一個認知,一個真干。

  「菩薩深以大智慧,達性空無相,故雲超過」,菩薩有這個智慧通達性空無相。四個字可以連起來一起念,也可以分開。性,能生能現,它也不生不現,不生不現是真空。說它是真,為什麼?它什麼都沒有,自性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常寂光一片光明,什麼也沒有,這性空,無相,但是它遇到緣,它能生萬法,它能現相,物質現象、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它統統都能現。雖能現相,相是假相,你可別執著,不要被它欺騙了。空,你知道不執著,有,對付有要像對付空一樣的心態,空不可得,有也不可得,這是真實智慧。菩薩、佛陀,在十法界現身說法,「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楞嚴經》上說的。他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他在空,自性空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他在自性現相萬有裡頭,也不起心、不動念,這叫真正通達性空無相。所以分作兩個,性空是體,相而無相,無相而相,那是作用。千萬不能執著,這一執著就錯了。性空,不但凡夫不知道,二乘權教菩薩都不知道。起作用都知道,凡夫都知道,起作用他以為是真的,把夢境當真,在這個裡頭起貪瞋癡慢,起分別執著,這就錯了。這些大菩薩有大智慧超過,超過世間諸所有法。

  「又《甄解》之說稍異於前」,跟前面有點差別,「彼曰:世間諸所有法者,有為可破壞,名世間」。有為法,有為法就是生滅法,生滅法無常。人,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包括星球有成住壞空,這可以破壞的,不是常住的,這叫世間,它這個說法。「依正、善惡、因果等,一切有為諸法,言所有法也」。所有法它就是指的依報正報、善惡因果這些,這叫所有法。這個說法也很好,要知道依報正報不是真的,善惡因果,你沒有出離,有這麼回事情,不能不知道。正是指我們身相,身體的健康,聰明智慧都屬於正報。依報是我們生活環境,這屬於依報,依賴生存的環境,衣食住行,這個屬於依報,種種享受這也屬於依報。這個裡頭有善、有惡、有因、有果。善的標准,中國傳統文化裡頭所說的,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是善,善的標准;違背倫常道德,那就是惡。在佛法裡面,佛是很簡單,用了十條,叫十善業,這是標准。違背十善業就是惡,叫十惡。十惡十善,正面是十善,反面是十惡。殺生、偷盜、YIN欲,這是惡。不殺生,不偷盜,不YIN欲,這是善。善有善果,惡有惡報,這因果報應。我們果報不好,那是我們造作的惡業多,善業少。如果善多惡少,這個日子就很舒適、很自在了。純善無惡都生天去了,天上的福報大,天有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最高的無色界,壽命八萬大劫。所以無論是依,無論是正,都與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密切關系。佛教我們斷十惡業,修十善業,十善業感人天福報,十惡業是三惡道。

  這些「菩薩能知一切三界虛妄,而行世間不捨,故雲超過」。知道三界虛妄,為什麼還要到世間來?來度化眾生,不是為自己的,幫助苦難迷惑顛倒的眾生,為這個來的,不是為這個他不來。這裡的眾生有感,佛菩薩自然就有應。他在受苦,菩薩感受到了,為什麼會感受?他跟眾生有緣,過去無量劫當中有關系,或是夫妻,或是父子,或是兄弟,或是朋友,都有這些關系。所以他遇到什麼事情,菩薩就有感,有感他就看見了,他就聽到了,自自然然化身來幫助他。這是這麼回事情,所以不捨棄眾生。

  下面就說了,「作不請之友」,眾生還沒邀請他,他就來了,為什麼?這就是宿世有很深的緣。我們常常回向給冤親債主,宿世的生生世世的冤親債主,我們都沒有忘記。如果我們作了菩薩,有神通了,他在哪一道,受什麼樣的苦難,過什麼樣日子,我們全看到了,會幫助他。真實智慧,真實利益的幫助,是幫助他覺悟,幫助他發願念佛求生淨土,他一下就超越了。縱然他不能接受,生生世世盯住他,生生世世照顧他,什麼時候能接受了,什麼時候把念佛法門介紹給他,他就一生成就。不能接受的時候,幫助他斷惡修善,希望他遠離三惡道到人天道來受生。

  世間眾生不知道,古時候知道的人多,現在知道的人很少,幾乎沒有人知道了。為什麼?沒人教,沒有人說。古時候老人教,從小就教你,所以他有根,現在根沒有了。所以菩薩在這個世間度眾生很困難,菩薩都困難,那我們就可想而知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資料恭摘: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第四回)  (第一一二集)  2014/10/1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41-0112

 

上一篇: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111集)
下一篇:閉關九年的華裔女行者感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