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共修三特加行小結開示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第五屆百日共修即將結束了,最後的這十天,大家學修的是三特加行的內容。
大圓滿正行也分正行的正行,正行的加行。三特加行的內容都屬於正行的加行,正行的加行分共同的和不共同的,三特加行屬於共同的加行。
第一,身的要點,即毗盧七座。尤其是剛開始修行,身體的姿態很重要,要盡量做到毗盧七座。通過修煉,毗盧七座也不是很難,剛開始要難一些,尤其要求雙盤。但現在我們沒有要求雙盤,單盤也可以,實在不行散盤也可以。別的都不難。
身直則脈直,脈直則心直,這樣心容易靜下來。身體和意識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若是身體姿態沒有擺好,也會影響心態,心不容易靜下來,所以毗盧七座是很重要的。
第二,口的要點,即九次排濁氣的方法,這也很重要。先把這些不好的濁氣排出去,同時可以平息貪嗔癡等粗大的煩惱、粗大的念,這也是入坐,尤其是入定的助緣。
第三,意的要點。意的要點也有很多,要發菩提心。在三特加行裡,我們主要講的是“拆毀心房”。把心比喻成一座房子,將柱子、牆、土、石頭、地板等一個一個都拿走,這樣分解,房子就沒有了。同樣,這個“心”從何處來,往何處走,住在何處?將萬法抉擇為心,心抉擇為空。
我們修大圓滿法,空性的見解是基礎。你要證悟大圓滿,首先要了解空性的真理。這兩年我們也在學習中觀的內容,對此將的多一些。
顯宗裡講的主要是空性,所以說顯宗是密宗的基礎。顯宗也分小乘、大乘,小乘講的是無我,大乘講的是空性。大乘有唯識與中觀,主要是中觀,中觀有自續派和應成派。應成派抉擇萬法為大空性,這是最究竟的。這是學密法的基礎。
以前也講過,顯宗和密宗在最終的境界上沒有什麼區別,但是二者強調的重點不同。顯宗強調的是諸法的本性——大空性。這個大空性是不離顯現的,是現空雙運的。顯宗主要講空性,顯現是如幻如夢的、虛妄的。但是,密宗主要強調的顯現分。
密宗講的顯現跟顯宗講的顯現有什麼不同?
顯宗講的顯現都是虛幻的,主要是這些不清淨的顯現。這些不清淨的顯現是虛幻的,但是還有清淨的顯現——大光明。佛第三轉法輪時講到光明。佛講如來藏,如來藏也就是光明。如來藏指佛的德性、佛的無漏功德,所有的眾生都具有如來藏。“藏”,就是沒顯現出來,藏在裡面。因為眾生有妄想、分別,所以它顯現不出來,被遮蔽了。眾生都是自性清淨的佛,自性都具備佛所有的功德。如同燦爛的天空,妄想、分別好比雲彩。雲彩不是天空的本性,它是突然起來的,是可以散掉的。若通過刮風等令雲霧散掉了,燦爛的天空就顯現了。同樣,若不打妄想,不分別了,本具的光明就顯現了。
佛第三轉法輪時才講了大光明,但只講了如來藏,沒講太多。這些主要是在密宗裡講的。密宗強調的是明分。明分是什麼?就是大光明。一切本來清淨,都是淨土,都是佛,密宗強調的是這個,這是密宗的特點。
空性在顯宗已經抉擇完了,已經講完了,所以密宗不強調空分。盡管如此,密宗裡也講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兩個次第。觀壇城、觀本尊、觀咒輪等屬於生起次第,這些都不能離開圓滿次第。圓滿次第包括有相圓滿次第和無相圓滿次第有兩種。有相圓滿次第就是修氣脈明點,無相圓滿次第指的是空性見,即空性智慧。觀壇城、本尊、咒輪、發光、做二利等,都不能離開空性的見解,否則就不如法了。若是你執著這些清淨的顯現,也是障礙啊。佛在《般若經》中講:輪回是空的,涅槃也是空的,都是空性。所以,清淨的顯現也是空的,也不能執著。
有些人說:“觀想是著相。”觀想不是著相。若著相,就不是觀想。觀想屬於生起次第,生起次第是不能遠離圓滿圓滿次第的,在此處講的圓滿次第就是指空性的見解。生起次第不能離開空性的見解。無論是清淨的還是不清淨的顯現,都是從空性中顯現的。不清淨的顯現是虛幻的,不是真實的;清淨的顯現是真實的,但是它也不離空性。這個空不是單空。所以,著相都不行。觀想時,若是你執著三輪的話,還是著相,這樣是不如法的。觀想不是著相,著相不是真正的觀想。
打坐、禅修也是如此。若是你執著三輪,就是著相。我在打坐修法,有所修的法,有修法的過程,這就是三輪。若是你有三輪的執著,就不能成為解脫成佛的因。比如,禅宗要求打坐、參話頭。當參話頭時,若是執著三輪,沒有放下,認為“我在禅修、參話頭”“有這個過程”,這樣就是著相,也是不如法的。
之所以說顯宗是密宗的基礎,意指修密法必須要有證悟空性的智慧、見解。我們修大圓滿法也是如此,也必須要有空性的見解。首先要了知諸法的本性——空性,它屬於加行。所以大家要學習中觀,讓自己的相續中產生空性的智慧。
這三個要點被稱為“共同(特)加行”,為什麼呢?這是跟顯宗和外密(事部、行部、瑜伽部)是共同的。無論你是修顯宗的法還是修外密的法,都需要這些修法,所以這是共同(特)加行。
大圓滿有加行引導和正行引導。正行之加行有共同加行和不共加行,這三個是共同加行;後面還有三個不共同加行,現在還沒有講;再後面還有大圓滿正行,我們也沒有講。我們現在學修的都是加行引導,還沒有開始學修正行引導。
通過加行引導,要讓自己的相續變得成熟。如果相續不成熟,即使法再殊勝,也起不到作用。對你來說,法和相續是要相應的,法高相續低,就是不相應,不相應就不殊勝,即使法再高、再殊勝,也沒有用。
其實法門都是平等的,沒有殊勝和不殊勝的差別。那為什麼還說“殊勝”或“不殊勝”呢?對個人來說,有殊勝和不殊勝的差別。對個人來說,若是真能找到跟自己相續相應的法,這個法對你來說是最最殊勝的。
現在很多人都求灌頂,求竅訣。你是這個法器嗎?你是這種相續嗎?若是你的相續還沒有成熟,或是根基還沒達到這種層次,沒有用。即使你求到了灌頂,得到了竅訣,但對你來說,起不到任何作用。你看,煩惱依舊、習氣依舊,也許煩惱習氣更重了,“我已經求到大法了,我已經開始修大圓滿正行了……”覺得很了不起,開始傲慢了。
你們看看,以前藏地舊噶當派的大德們,個個都是真正的修行人,個個都是成就者。他們一輩子修的是什麼?很多人一輩子不修別的,只修無常法,這樣而成就的。
成就跟法的高低沒有什麼關系,主要看自己的意樂在哪裡,相續在哪裡?要修和自己相續相應的法。自己真正有信心,能夠受到法益,這就是相應。主要是要受到法益,這個很重要。若沒有受到法益,再精進有什麼用啊?你對哪個法門有信心,學哪個法門能真正受益,這對你來說就是最最殊勝的法,沒有比這個還殊勝的法了。
現在我們學修的是大圓滿加行引導,正行引導還沒有學修。大圓滿正行屬於捷徑道,是即身成佛的方法,可以說是最最殊勝的法門,這是站在法本身的角度來講的。它跟禅宗一樣,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只是在一些方法上有所不同,其他都是一樣的。若是你的相續真正成熟了,修大圓滿正行可以當下解脫,即身成佛。
以前也講過,真正修大圓滿正行時,它是頓超、立斷,是沒有過程的。“立”是直接的意思,“立斷”指立即斷除所有的妄念;“頓超”是指頓時超出三界輪回。若是你的相續真正成熟了,自己真正成為法器了,修大圓滿當下就能解脫、能圓滿。
現在我們修的是加行,加行有外加行和內加行。四外加行指暇滿難得、壽命無常、因果不虛、輪回過患。通過學修四外加行,生起出離心,斷除對世間的貪戀、貪著。五內加行指皈依、發心、曼茶羅、除障法、上師瑜伽。通過學修皈依、發心,發菩提心。學修供曼茶羅、除障法、上師瑜伽,也是發菩提心,這是勝義菩提心。若要證悟空性,證悟大圓滿,必須要有勝義菩提心。所以這些加行很重要。
其實,大家沒有必要好高骛遠。無論你在山腳下、山腰上,還是在山頂上,都有草。你在山腳下,就要吃山腳下的草。如果你不吃山腳下的草,總想吃山頂上的草,還夠不著,這樣下去一定會餓死的。先吃山腳下的草,使勁吃,這樣你才有力氣往上爬。同樣的道理,如果不修加行,你就無法修正行。
現在很多人都不願意修加行,尤其是不願意修無常、輪回等,有的甚至根本不學不修。其實這些都是最重要的。佛講空性以及其他高深的法,其基礎都是因果、輪回。離開了因果、輪回,講無我空性,修無我空性,統統都不是佛法。佛法的基礎是什麼?就是因果、輪回。佛其他所有的理念都是從這上面建立起來的。若沒有這個基礎,就沒有佛法;若沒有因果、輪回,就沒有佛法。
現在很多人都研究空性,研究一些高深的法,為什麼不得力,越研究越糊塗?就是沒有明白基本的佛理,由此所導致的。他們研究這些高深的法——無我、空性這些真理,越研究越糊塗,最後根本無法精通。若沒有明白基礎的教理,你是不會明白無我、空性等這些真理的。
現在很多人修行,剛開始還很有信心、很精進似的,但越修就越不精進了,越學越沒有信心了。為什麼?這也是因為沒有基礎,或基礎打得不牢。應該是越學越有信心,越修越精進,但事實不是這樣的。問題出在哪裡?基礎上!
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好高骛遠,要把基礎的教理弄明白。這就好比打地基,把地基打好了,再建房子就快了,只要砌牆、封頂,就完事了。如果不打基礎,沒有基礎,房子很難蓋起來,即使蓋起來了也會很快倒塌的,因為不堅固啊!對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來說,基礎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打好基礎。
如果基礎打好了,出離心自然就能生起來,菩提心也就不難了。出離心很重要啊!
我們都知道,戒、定、慧三學的最後是智慧。智慧的基礎是什麼?是定,禅定。禅定的基礎是什麼?是戒,戒律。戒律有密乘戒、菩薩戒、別解脫戒。密乘戒的基礎是菩薩戒,菩薩戒的基礎是別解脫戒。如居士五戒和出家人所受的沙彌(尼)戒等,都屬於別解脫戒,這些都必須要有出離心的攝持。相續中要有出離心,否則都不屬於別解脫戒。比如你受居士五戒了,如果沒有出離心,就不屬於別解脫戒。“別解脫”是個別解脫的意思,即誰受戒誰解脫,誰不受戒誰就不能解脫。有出離心的攝持,才是別解脫戒。若是沒有出離心,盡管你受的是居士五戒或比丘戒等,都是沒有用的,不是別解脫戒。
我們現在都在求往生淨土,如果沒有出離心,是不可能往生的。如果沒有出離心,臨終的時候會留戀世間,留戀自己的家人、財產等,所以你往生不了啊!
可見,出離心很重要。若要解脫、成佛,出離心是根本。
現在很多人都想走捷徑,都想直接做火箭,那是不可能的。要坐火箭可以,但你要有這個條件啊!其實現在很多學佛人,沒有真正明白學佛的目的,不知道為什麼要學佛。只是著別人信,隨著別人做。
你學佛修行到底是為了什麼?比如說皈依。皈依有三種:下士道的皈依,中士道的皈依,上士道的皈依。你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為什麼要皈依?
如果你念經或做些善事,始終是為了世間的利益,諸如健康、平安、發財等等,那就是下士道的皈依。你在這個基礎上皈依佛門,斷惡行善,多做善事,積累福德,這樣就會得到一些人天福報,但這不是解脫,你自己要明確選擇。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人,有錢有權,家庭很好,身體也很健康……他們為什麼有這樣的福報呢?這都是自己修的。他們往昔肯定做了很多善事,積了很多福德,所以今生才會這樣。但是他們內心一樣煩惱,一樣痛苦啊!
皈依佛門以後,你也可以做善事、做功德、修世間的福報,將來也能得到世間的福報,因為因果是不虛的,但這是不清淨的。你在做這些善事的時候,內心摻雜著煩惱,將來享受這些福報的時候,也是不清淨的,裡面也會摻雜煩惱。雖然很有錢,很有權,很健康,但是煩惱很多,痛苦也是一樣有。
還有一部分人是為自我解脫而皈依的。
現在有些人很自私:“我要解脫,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再也不回來了……”他知道西方極樂世界好,那裡沒有痛苦,他就求去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求自我解脫。雖然修的是淨土法,但往生法屬於大乘佛法,而這個人的發心是小乘發心,他求的只是自己解脫。我們是要求往生,是要到西方極樂世界,但是應該發心為了眾生而乘願再來。我們應該這樣發心: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親自見到了阿彌陀佛,消除了所有的業障和煩惱,然後乘願再來,度化眾生。為什麼要往生?為什麼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要乘願再來,盡快度化這些有緣的眾生。若是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消業就快了;見到了阿彌陀佛,煩惱就沒有了,清淨了。這時乘願再來度化眾生,那你就不是一般的凡夫了,你就有能力了。
很多人現在沒有這種發心,只想自己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再也不回來了。這是求自我解脫。以前那些小乘修行人都是求自我解脫。我們講《入行論•智慧品》時也講過,雖然他們斷除了一些粗大的煩惱,擺脫了三界輪回,但是斷證功德沒有圓滿——所斷的障礙還沒有斷盡,所證的菩提還沒有圓滿,還是不究竟。他們只是暫時入滅,但最後還要出定,還要入大乘,再精進修行,最後才能獲得圓滿。
這是求自我解脫的,也是中士道的皈依。
上士道的皈依,是為了度化眾生而皈依,為了度化眾生而做善事、修法等,這是上等的修行。
大家看看自己在哪個層次,這是很重要的。對照自己:自己是求世間福報的,還是求自我解脫的,還是為眾生的?目標要定下來啊!若是沒有目標,一切努力都是白費的。主要是要把目標定下來。
雖然你還不懂什麼是解脫,更不知道什麼叫成佛,只是想求世間福報,這也行,但是最終你得不到解脫,還有煩惱、痛苦,還是在六道中輪回。但是人天福報也不是想要就可以有的,也是修來的。若是修人天福報,就有人天道,佛在經中對此講得也很詳細、圓滿。如果你修人天福報,就修人天道。
若是你不管眾生,只想自己解脫,這叫求自我解脫,也可以啊。你想從三界輪回中解脫煩惱,解脫痛苦,這就是佛講的解脫道,這樣你就可以修解脫道,以此可以脫離三界,獲得解脫。
如果你發心“我為眾生,我要度化眾生……”那也要有能力啊。你自己先解脫,然後才能幫助眾生解脫;你自己先圓滿,然後才能幫助眾生圓滿。你要修大乘道,也叫菩提道,這樣才能獲得成就,可以成佛,可以利益眾生,度化眾生。
如果要度化眾生,自己先要解脫成佛。成佛有遠道、近道、捷徑道三種。波羅蜜乘是遠道,之所以稱之為“遠道”,因為時間漫長啊,比如釋迦牟尼佛經歷了三大阿僧祇劫的學修,最後才圓滿。近道是外密事部、行部、瑜伽部,還有內密的瑪哈瑜伽和阿努瑜伽。
修瑪哈瑜伽和阿努瑜伽今生今世就能獲得成就,修外密需要三世或七世能成就。時間相對來說不是很漫長,但是學修起來非常難,也復雜。現在我們選擇大圓滿法,這是捷徑道,就像坐火箭一樣。大家看看,自己的根基和意樂在哪裡,然後去選擇修遠道、近道還是捷徑道。
大家參加百日共修,學修了一百天,應該明白修行的過程了,有些人可能受益更大。這一百天至少像探路況一樣,你已經把路況了解得很清楚了,回去後就開始修。現在不迷茫了,知道該怎樣修了,知道該從哪裡入手了。下去以後,大家還要精進修行啊,不精進也沒有用。比如我們要去拉薩,你了解路況後,就要啟程開始走了,否則還是達不到目的地。
學佛修行,不能糊裡糊塗啊!若是不如法修行,佛法也會變成惡趣因,學佛也會給自己帶來煩惱痛苦,所以希望大家如理如法地學修。你可以少做點,可以少念點,但是必須要如法,這才是最重要的。
大家盡量做到如理如法,這樣你才會受益。尤其是要將法融入相續,修行融入生活,這是最重要的。法融入相續,通過法改變相續,改變心態;修行融入生活,去改變生活。
法融入相續。大家要以佛法對照自己的心,調整自己的心。把佛法當鏡子照自己,對照自己有什麼毛病缺點,發現後就改。你要通過智慧去觀察,才能發現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然後去改,這就是“法融入相續”。
修行融入到生活。比如拜佛,怎樣融入生活?家裡人也是佛,也是宿世的父母,應該要感恩他們,恭敬他們,這就是拜佛!否則,若是你有分別,認為“這是討厭的眾生”“這是可愛的佛陀”,就不行了。眾生都是佛,都是宿世的父母啊,這樣拜佛才有意義,才會受益,才會改變你的生活狀態。若你真能把眾生當父母去感恩,當佛菩薩去恭敬,你真的不得了。
供養、布施也如此。比如,你做家務、照顧家人等,這些都是布施。你不是要布施給眾生,要利益眾生嗎?你身邊的家人,身邊的眾生就是與你最有緣分的眾生、最需要你的眾生,你為什麼捨棄他們呢?這都是有緣的眾生,都是最需要自己的眾生,以這種心態去伺候他們、照顧他們,才是真正的布施啊!
此處只是舉幾個例子,其實所有的修行都可以這樣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若是你能做到這一點,就真的不得了。
法融入相續,修行融入生活;法和相續結合,修行和生活結合,這是最重要的。現在對我們而言,這些都是脫節的,所以不得力,不受益。法是法,相續是相續,修行是修行,生活是生活,結果越修越沒有信心,越修越平淡,然後得過且過,一切錯過,一輩子就這樣沒有了。到時候一定會後悔的,但是一切都已經晚了。
如果大家真的想學佛修行,就要老老實實地學,認認真真地修,才會受益。人規是佛規的基礎,做人是作佛的基礎。什麼叫做人,就是老老實實,認認真真。老實認真是做人的標准,一個人應該做到老實認真。但是,我們現在學佛修行都不老實,不認真,心口不一致,表裡不一致。心裡想的跟表面做的不一樣,沒有做到認真、老實,沒有基礎,這樣學佛修行不會受益,不如法啊!
真的,佛法是真正的如意寶,但是它沒有主人,誰學誰是主人,誰修誰就得益。所謂“個人吃飯個人飽”,不要管別人,管好自己!得人身不容易,聞到佛法更不容易,大家一定要好好地學修,要如理如法地學修。
今天就講到這裡。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