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學佛時間很長了,看似也很精進,也做了很多所謂的善事、功德,但是為什麼沒有得到如是的功德利益呢?因為缺乏智慧,沒有智慧的攝持。
若沒有真實的智慧,也可以有相似的智慧。但是我們連相似的智慧都沒有。我們在修法時,做善事的時候,首先要觀察自己的發心和動機。心善一切善,心惡一切惡。很多時候,我們的發心和動機都是不正確的。有時沒有什麼發心和動機,是無記的狀態。有時有一些發心動機,但也沒有無我和空性智慧的攝持。
比如聞法時,講法者、所講的法、聞法者自己都是顯而無自性的。這只是顯宗裡講的境界。現在我們念誦的很多儀軌裡,所講的境界都是密宗的境界。按密宗的要求,進大殿聞法或修法時,都要觀五種圓滿,這是密宗的發心。
我們講“發心”的時候也都講過顯密共同與不共同的發心。顯宗裡,菩提心有世俗谛菩提心和勝義谛菩提心,最好有勝義谛菩提心的攝持,要有智慧的攝持,保持這樣的見解。若是沒有真實的智慧,也可以有相似的智慧,即能這樣觀想,保持這樣的意念。
若是按密宗裡講的發心,就要觀五種圓滿。將一切觀為清淨圓滿,大家這樣做了嗎?比如聞法的時候,大殿就是無量宮殿、極樂世界,即住處圓滿——清淨剎土;本師圓滿就是佛;眷屬圓滿,都是男女本尊之性,都是佛菩薩;時間圓滿,本來常有的相續輪,遠離三時——現在時、過去時、未來時,遠離分別;法圓滿,是大乘法、大圓滿法。大家沒有這樣觀吧?如果沒有,肯定得不到如是的功德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