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大家請坐。歡迎大家再次參加我們的「修行與生活座談會」,我們按慣例先討論現場同修的提問,然後再來解答網上同修的提問。
問:第一個問題,我是東北拉法山隨緣念佛堂的一位居士,現在在念佛過程中常出現一些狀況不知如何解決,請法師慈悲開示。第一,在繞佛半炷香後,常常會大腦進入無意識狀態,無距離感,空蕩蕩。在前領眾時,會距離大眾很遠卻意識不到,在身體上沒有感覺,直到聽到大眾佛號離自己很遠才有感覺。這時感覺空間很大,念佛堂無邊際,步伐會一點點慢下來,等大眾隨上(跟上)。可不久又會進入這種狀態,不知何故?在這個過程中我的佛號一直會不間斷、不錯亂。請法師開示。
答:這種狀況是念佛稍稍得力了,出現的一種輕安的現象,也是好事,但是不能夠產生執著。對這種狀況最好不要放在心上,不要去特別去感受這樣的一種狀態。在你念佛的時候,忽然覺得空間變得很大了,你生起這樣的感受,這種覺受本身就是妄念,這就打斷了你念佛了。所以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根本不予理會,專注來念佛,兩耳認真聽自己念佛,不要有別的感受或者感想,什麼都放下,就讓這一句佛號,歷歷分明,不要間斷,這樣就好。當你意識到走在前面跟大眾離得很遠,那放慢腳步讓這個念佛堂念佛大家走起來和諧,這樣很好,所以反正都是要自自然然的。自己如果是一個人念,那就不必去考慮跟大眾協調問題了。所以像你這種狀況,也不妨可以自己一個人念,用二十四小時來做一期,一晝夜,加功用行,精進念佛,無論出現什麼樣的境界,就是不要理會,只理會一句佛號。那你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一直念下去,你能念到功夫成片。
問:再下面一個問題,在隨眾繞佛時,也常會出現這種狀況。在這種狀況中,當海青掠觸到前面居士時,自己會略有驚懼感,走路快慢無意識。佛號雖不錯亂、不間斷,但自己心理上總有一些負擔和壓力,怕影響大眾念佛,影響佛堂秩序。現堂主讓我自己在大眾裡圈繞佛,快慢隨己,但自己感覺失去了念佛的自由自在感,擔心的地方更多,不知如何解決這種現狀?
答:你如果是有這些擔心,那就叫打閒岔,念佛的心就不清淨了。如果你不能夠控制自己,那你就不必跟大眾一起念,你可以一個人自己念。你這種狀況,一定要保持正念,怕的是你遇到境界,自己會被它迷惑了。因為你既然提出這個問題,這說明你教理還不甚了解,遇到境界不知道怎麼樣去克服、怎麼樣去超越。你可以多聽一聽經,同時可以看看祖師大德開示如何念佛。尤其是夏蓮居老居士他有一個《淨語》,你不妨認真看一看,就教你在這個念佛過程中,如果出現種種狀況,你怎麼樣去對付。如果你不會處理,那就會出現偏差,就是一般講走火入魔,凡是走火入魔,都是因為著相。像你出現這種狀況,你著了這個狀況的相,你把它放在心上了,你的這個念佛就不清淨,這個淨念相繼就相繼不下去了。所以這個問題要通過聽經聞法、讀這些祖師開示加以克服。
問:第三個問題,另外,在正課下課、居士歸隊回向時,自己無法盡快從這種空間走出來,身體會感覺發抖無力,下課後得自己靜坐半炷香後才能恢復正常。請法師開示,我如何才能盡快走出這種狀態?
答:你為什麼從這個狀態不能馬上出來?證明你執著了這種狀態,你把這個狀態著實了,所以你就會出現不能馬上從這個狀況出來。《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就不能看破這個狀態,它就是虛妄的。你這種情形就要多研教理,特別是講如何修行的這些理論。在師父上人講《大經科注》裡頭,有一些片段,你也可以留意。但是我自己曾經讀過《淨語》,這《淨語》裡面就講得特別的清楚,但是講得很簡練,你要反覆的去讀、去琢磨。把這些情況如何化解,自己要銘記在心,再次出現的時候,你就能超越,不能被它影響、被它拖累,這都是在我們求念佛三昧之前出現的這些障礙。在《楞嚴經》上講「五十種陰魔」其中就有講到,如果我們在修行當中稍稍得到輕安,得到一些禅定,你就作聖解,感覺到這種狀況好像特別殊勝,或者是很特殊,於是你就在那裡感受它、尋思它、琢磨它,就著相了,這叫著魔了。《楞嚴經》上講,若不作聖心,是好境界,是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墮群邪。這些境界你要不理會它,這是好境界,這句佛號聽得很清楚,沒有任何妄想,沒有間斷,心都空了,很好。但是不要起念頭,覺得這很好,這個念頭叫聖解,以為它是一個很聖妙的境界。這個念頭一起,即墮群邪,墮入邪途了,這就不老實了。所以念佛貴在老實,老實沒有這些妄念,不管遇到什麼狀況,還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聽得清清楚楚,念得清清楚楚,這就對了,這就是念佛的原則。當你不去理會它的時候,它對你不發生影響。
問:再下面一個問題,弟子曾在出租屋裡招請無量劫來的父母師長、六親眷屬、冤親債主等來看《三時系念》的光碟,請問這樣如法嗎?因為有位師兄說房子不是我本人的,這是與我有緣的眾生,而不一定與同屋住的主人有緣,怕會影響到屋主。另外,師兄因為看我氣色特別差,怕我有危險,所以幫我問過禅宗的師父以及密宗的師父,他們都不贊成,說可以到精捨參加法會時招請,不適合在家招請,因為家裡沒有佛像。請師父開示。
答:你這位師兄提的也可以值得參考。確實,你把這些冤親債主、有緣的神靈請來了,那你要讓他們真正得到法益,他們就歡喜;請來了之後,他們什麼都沒得到,他就會生煩惱,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所以你要請,就要發起一個大慈悲心,一定要幫助他們能夠解脫,幫助他們往生淨土,願意承擔一切後果,有這樣的慈悲心發出來,請沒有問題。當然,有必要在這個屋裡立個佛像,求佛力加持,營造一個很好的修學的磁場,讓眾生來了他能夠受到很大的法益。如果你沒有這樣的慈悲心或者慈悲心不足,還有很多顧慮、擔心,那我勸你不必在自己屋裡做,可以請他們到道場。在道場裡,一般像淨宗道場都會二十四小時播經,請他們來聽經,請他們念佛,這也是可以的。
自己氣色差,那也要反省,如果是睡眠不夠好,或者是自己過於勞累,這當然也會氣色差。另外一種,就常常跟幽冥界眾生打交道,也會有氣色差的問題。那是什麼?身上有陰氣。他們來找你,希望你能夠幫助他,那你要幫助不了他,他們就不肯走。所以發起這個慈悲心,自己要認真的修行。往往眾生他要看,你有沒有認真修行,你要認真修,他也會跟著你修,他就得益了;你要是不認真修,只是勸他們去修,他們不服的。這跟父母帶孩子一樣,父母叫孩子學《弟子規》,孩子得看父母你有沒有做到《弟子規》,你都不做,讓我去做,那我當然不服了,道理是一樣的。所以自己要認真修行,這樣眾生才會因你而真正受益,他才信你所說的。你叫他們聽經,他們才歡歡喜喜、認認真真的去聽經,因為他看到你這個榜樣了。所以不僅是行為上要持戒、斷惡修善,念頭上也要清淨。因為鬼神有他心通,他知道我們心裡想什麼,如果我們心裡有邪思邪念,鬼神都知道,而且他們會很鄙視我們,甚至找我們麻煩。我們心裡念阿彌陀佛,他們是最歡喜的,所以這句佛號要常常提起來。你常常提起佛號,你的身心都能健康,那氣色就會好。你看我們師父上人,在這個電視螢幕上看,那個氣色遠不如他本人,可能是那個光的關系,照的沒把他的原色照出來。你要看他本人的面色,白裡透紅,非常的好,這就是有修行,他來給眾生回向,那眾生真能得益。回向不用講求什麼樣的形式,你要真有修行的功夫,你這一念一想,就給他回向了,眾生就得到利益了。
問:下面一個問題,人身從父母所生,主宰這肉身的佛性源自哪裡?
答:這個肉身不是我,只能叫我的,就像一件衣服一樣,它穿舊了,不能用了,就把它脫下來,換一個衣服,所以這個身體沒有什麼值得我們留戀。而佛性呢?或者叫自性,是遍一切處,它是虛空法界的本體,虛空法界、宇宙萬物都是從自性所現出來的。自性不生不滅,沒有來去,所以你問說佛性源自哪裡,這個問題問得有點外行。它不來不去,哪有源自哪裡!法爾如是。它不是一件東西,也不是一個物體、一個人,不是。一個東西、一個人,他有來有去,佛性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物質、精神都是從它那裡現出來的。它不能說是一物,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無。你說它有,六根接觸不到,眼見不到,耳聽不到,鼻嗅不到,舌嘗不到,身觸不到,連意都想不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觸不到它,所以你不能說它有。但是也不能說它無,它必定有這麼一個本體,能現出宇宙萬物。
怎麼現的?隨我們的念頭來現。有念頭,自性跟著這個念頭就能現相,所以叫「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個心就是自性,它有能現的功能,但是它自己不會無緣無故現,它要有個緣起,這個緣起就是你的念頭。隨著你這個念頭,這個念頭叫識,識的這個種子起現行了,那念頭起來了,它就會變現出十法界。我們修行,最終的目標就是明心見性,等於就是把這個自性找回來,現在我們迷失了。為什麼會迷失?因為有這些念頭,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這些念頭就會現相,我們就迷在相中,著了相,著了相就見不了性。諸佛菩薩比我們本事的地方,就是他能夠從相中見性,他知道一切相都是自性所現,他見的是性,而不為相所迷。凡夫就恰好相反,見了相就迷了性,迷在相中。迷在相中,他又會起念頭,他就造業了;一起念頭,它又現相;又現相,他又起念頭,念念相續。所以一直愈迷愈深,從十法界就墮入六道,甚至從六道墮入三惡道,非常可憐。
佛菩薩見到我們這個樣子,生憐憫心,幫助我們覺悟,幫助我們出離。怎麼出離?六道怎麼出去?十法界怎麼出去?你得知道六道、十法界的根源是在哪裡,它怎麼來的。你知道怎麼來了,你就知道怎麼解脫了。佛菩薩告訴我們,這些全是你的妄念出生的,所以把妄念放下,你就出離了。這件事情別人幫不了你,佛菩薩不可能把你從六道裡拔出來,不行。為什麼?這六道是你自己的念頭變現的,非得要你自己把念頭放下,你才能出離。佛菩薩對我們的慈悲就是用教化,把這些事實真相教導給我們,讓我們明白。明白了你就肯放下,就不要再打妄想了,不要再分別執著了,那你就出離了,就是這麼一回事。一出離了,你就得大自在了,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你自己,你證得了。這原理雖然能夠用幾句話能說得明白,但是要做起來不容易。你說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放下這些念頭,容易嗎?不容易。為什麼?因為它是我們深重的習氣,無量劫來已經養成習慣了,要改是不容易改。
就好像一個高速行駛的列車,知道前面道路出現狀況了,趕快急剎車,急剎車到那個車真正停下來,那要好長一段,有慣性。這慣性就好像我們的習氣一樣,我們打妄想分別執著打成習慣了,現在你要急剎車,停不下來,還在往前走,妄念是照打,分別執著照起來。所以六道輪回還得往裡鑽,明白了還得鑽。所以古德感歎,一個人即使開了悟了,仍然未免要墮入輪回。開了悟是什麼?他明白了。雖然明白了,可是這個妄想分別執著他就是放不下,他有個慣性在那兒,克服不了。當然這個開悟不是大徹大悟,只是明白了這個真相了,實際上是解悟,不是證悟,出輪回還是不行,這就是叫對治毛病習氣很難。所以阿彌陀佛慈悲,為我們開出一個特別法門,他建立了西方極樂世界,發願接引眾生往生到這個極樂世界。即使你現在妄想分別執著習氣很重,不要緊,不要求你斷,只要求你把這些妄想分別執著轉成阿彌陀佛,轉很容易,斷真是難。就好像你的車,那個列車一直往前沖,明知道底下是懸崖,你停不下來,還得下去,斷很難,停住是很難。轉很容易,轉,這個車現在趕快轉方向盤,從這個懸崖邊上,就轉走了,不用掉下去了,轉到西方了。這個法門是萬修萬人去,甚至你沒開悟,你只要能念,你能轉,你一樣能去西方。所以我們得到這個法門,真是太幸運了,這一生就有機會永脫輪回,有機會證得我們的自性了,一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明心見性。古德所謂,「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開悟了之後,你知道原來西方極樂世界和我們現在的娑婆世界平等平等,全是自性所現的境界,只因當人有不同的念頭,自性就隨順這個念頭變現兩種不同的境界。如果你生這個妄想分別執著的念頭,自性隨順這種念頭,現出娑婆世界;如果你生念阿彌陀佛的淨念,自性隨順淨念,現出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和娑婆世界本來是平等,都是自性所現物。這個時候,你乘願再來,那是很容易的,說時遲那時快,你就隨著眾生的妄想分別執著。然後自性就隨著這種執著,你就到了娑婆國土來了,說時遲那時快就來了。來了之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隨順眾生的執著而執著,隨順眾生的分別而分別,目的是為了讓眾生覺悟,讓眾生也明心見性。他不能明心見性的,勸導他往生西方淨土,跟你原來走的那條路是一樣的。這就是可以說,整個佛法大意不外乎於此。所以善導大師講,「世尊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阿彌陀佛本願就是為了幫助我們回歸自性,借西方極樂世界來顯現我們的自性出來,這是一個殊勝的方便法門。
問:我們再看下面的問題,助念中有一位大居士,他的兒子修密修得很好,還是請我們淨宗助念團在臨終前念佛,晝夜不斷七天以上。往生時瑞相殊勝,才念二十個小時,眉毛長長了,耳朵長大了。在次日火化時,家人發現眉毛、耳朵都還原了,但還是渾身柔軟,他是否真往生?
答:他是否真往生,最重要的是從他自己有沒有信願來判斷。蕅益大師講,「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你真信切願求生淨土,那就決定得生。這些瑞相可以做為參考、驗證,但是光憑著瑞相來判斷,就很難判斷他有沒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你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發願要去,如果他真的發願要去,這些瑞相就證明他是去了;他沒有發願要去,那這些瑞相就很難加以定論。可是他肯定不會墮三惡道,這是肯定的,至少是人天,而且多半是天道。如果他真的自己求生淨土了,那他就決定往生。所以最關鍵是他臨終是不是正念分明。什麼叫正念?他保持信願求生淨土,這樣的念頭念阿彌陀佛,那就是正念。如果他糊塗了,他不念佛了,不想去往生了,這就不行。
問:下面一個問題,有一位九十三歲的阿婆,臨終前也護理五天,斷氣後念了十八小時,探試每個點都有溫度。成員有人看到她離世十三年的丈夫,在地獄當官,他來接她到那裡享福。最後通過追頂念佛,到最後全身柔軟,熱點消失,只有頭頂發熱,她已往生。看見她丈夫在地獄中還帶了五位同修,和丈夫都往生西方,此事可信嗎?
答:這個阿婆往生了,那你說她看到她先生在地獄裡頭,甚至是往生之後還看到,那這是怎麼知道的?這個我也不曉得。如果她自己回來報信,跟你們說,我已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而且我還看到了我原來的先生在地獄裡面,本來在地獄裡做官的,現在他也念佛往生了,她告訴你,這個就很可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可靠的證明,就是他本人告訴你。兩種情況,一種是他還沒有斷氣,頭腦很清楚,他看到阿彌陀佛來了,告訴你們,說阿彌陀佛已經來了,我現在跟阿彌陀佛走,去西方極樂世界,然後就真斷氣了,這就肯定往生,他告訴你們。就好像我今年三月二十九號,幫助新加坡黃金宣老居士往生,他是往生前差不多一個禮拜,我過去,我開導他。他當時往生沒有信心,我給他打氣,我給他鼓勵,後來他有信心了。他是癌症晚期,七十多歲,人很正直、善良,也學佛學了很長時間,聽淨空老法師講經,讀《無量壽經》(夏蓮居的會集本)。結果在後來,他自己有信心了,那感應就很明顯。過了兩天,他念佛念了兩天,就見到阿彌陀佛來了,他跟家人講阿彌陀佛告訴我,還有兩天就接他往生,跟家裡人說了三遍,怕家裡人聽不明白,說了三遍,結果兩天真的走了。可以說他是兩天前預知時至,阿彌陀佛來告訴他的,這就肯定往生。這是一種情況,他生前就見到佛來了,而且告訴大家。
第二種情況,可能他病體虛弱,即使見到阿彌陀佛來,他也說不出來了。所以有時候,我們看到一個往生的人,他好像挺激動,甚至眼淚都流下來,這時候,他嘴在動,好像在說什麼,我們以為他在念佛,實際上,他想跟我們說阿彌陀佛來了,但是他氣力太微弱,我們不明白他。他走了以後,他回來托夢,甚至可以附在人身上來講,甚至他顯現這個瑞相身形給大家看,跟大家講我已經往生西方了,這個也是一定判斷是往生了。今年五月份,我也幫助一個人往生西方,也是新加坡,熊如賢居士,今年六十歲,也是癌症晚期。他斷氣前很虛弱,說不出話,他知道我來,我去看望他、勸他、鼓勵他。他一開始不太放得下,經過我們反覆勸說,我們問他,你現在是不是可以一切放下跟阿彌陀佛走了?他終於點點頭,沒有聲音出來的,後來念佛念到斷氣。第二天,他的公司的秘書的先生做了個夢,他公司的秘書的先生不學佛,甚至還不太知道他的太太的這老板已經走了,沒跟他講。結果晚上做個夢,夢見阿彌陀佛了,然後這個熊如賢居士就站在阿彌陀佛旁邊,對他合掌,顯出這樣的相給他看。他這個先生還不懂說中文,是說英文的,新加坡是英語國家,跟她太太講這個事很奇怪。她太太一聽,喜出望外,知道這就是感應,所以特別寫了一個報告帶給老法師,跟老法師匯報這個情況,因為這個熊如賢居士過去也是我們老法師的護法。
所以你看今年剛好我送了這兩位,我也很幸運,能夠跟他們結了這樣的法緣。這兩個正好是兩種情況,一種就是生前說阿彌陀佛來接我;另外一種,生前沒有氣力說,走了以後,回來顯現這個身形,托夢,這都是可以判斷他一定往生了。當然了,最關鍵的判斷是他臨終的時候,因為這兩個人臨終的時候都是正念,他沒有糊塗。雖然身體虛弱,但是他是清楚的,他能念佛,跟著大家念佛,他是有信有願的,這個就能判斷他是決定往生,之後的托夢都是一種驗證。
問:下面一個問題,我的公公病危,家人晚上作夢,夢見了黑白無常,請問我們家人現在要怎麼做?請法師慈悲開示。
答:這個問題一定要開始助念了。病危可能隨時可以走,已經夢到黑白無常了,那可能很快。如果不現在救助,可能他都要下去了。黑白無常那是地獄裡頭的鬼卒,是把人拖到地獄去的,去接受閻羅王的審判,這很危險。現在如果他還沒斷氣,還有得救。怎麼救?趕緊開始助念,組織幾個同修一起敲著引磬,在他耳邊念佛。可以用四字四音的這個佛號,也可以用我們老法師念佛的音調,輪班助念,二十四小時不能間斷,因為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要走。如果你現在還沒回去見到他,你最好也趕緊通知家人開始助念,念佛。而且要開導他,現在一切放下,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兒女不要牽掛了,財產更不要牽掛,心裡只掛著阿彌陀佛,跟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就勸他,不用講很復雜,就勸他生信發願,不用跟他講什麼道理,直接給他下指令,你現在要相信阿彌陀佛,你現在要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下指令就行了。這時候不是聽教理的時候,他沒那個工夫聽經了,聽經是在平時聽,我們現在活生生的人,那要聽經。到那個時候,來不及了,只能直接下指令,簡單兩三句話,告訴他一切放下,求生淨土,只有見到阿彌陀佛來,你才跟他走,其他不管見到誰,都不要跟他去。就是這幾句話就夠了,這就是臨終開示。
他要真正接受你的勸導,念阿彌陀佛,那一定能往生。即使他不想往生,可能他善根不足,他不能夠信,不能夠願,臨終的時候聽到佛號,也不用墮三惡道,這《地藏經》裡講得很清楚。所以只要有臨終助念的,這助念是如法的,就肯定保證他不墮三惡道了。助念功德很大,救人一命,救人從三惡道裡脫離出來,這是要靠佛號功德加持。現在得趕緊做了,幸好你今晚問,今晚就要做,你底下那個課不聽都沒關系,趕緊回去安排。拿著引磬就夠了,加上念佛機,念佛機最好放上電池,萬一停電,你念佛機沒聲了也不行。我就出現曾經參加過一次助念的時候就是這樣,放著光碟,正在吃緊的時候,突然停電了。那怎麼辦?只能靠自己聲音念了,這就考功夫了,你就大聲的念,念到聲沙啞也得念,救人!如果是有念佛機,念佛機開大聲點,我們的聲音不用喊那麼大聲,這樣能夠喉嚨不至於被損壞。所以這些都要想到,很細節的東西。也可以准備一張陀羅尼被,有,最好,現在就可以鋪在他身上,這可以有加持力;如果沒有,沒關系,佛號就是加持。要祈求阿彌陀佛慈悲,來護念你的公公,「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以孝心來祈請,佛菩薩一定來幫助你的。
問:下面一個問題,看到有些義工做了很多年的義工,給不同的道場做,認識的人不少,結的緣也很多,可幾年來學佛,煩惱一點沒斷。請教法師,做義工應注意哪些問題才會更有利於自己的修行?
答:《無量壽經》上有兩句經文講,「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做義工是供養恆沙聖,不如你自己堅勇求正覺。所以自己的聽經、念佛、修行要擺在第一位,求往生擺在第一位。修行有余力,有這個因緣,能夠幫助社會、幫助大眾,我出來做義工,這個很好,這也是修福。但是修福不能做為第一位,不能為著修福而修福,要為往生而修福,是往生淨土這是最重要的。假如說你做義工,影響了你的清淨心了,甚至你生煩惱了,那不如不做,你好好老實念佛聽經,等到你功夫提升了,再做都不晚。當然,種修福善可以做為你往生淨土的一個輔助,古德特別強調正助雙修,正修就是信願持名,助修就是輔助的,用這些修福修善輔助你信願持名。這個福報也是很重要,人有福報,修行障礙就少,它是這樣輔助你的;沒有福報的話,想修,障礙重重,這就沒有福報。所以《無量壽經》第四十六品經文講到最後,就是這樣講,「常念不絕,則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說,如來所行,亦應隨行,種修福善,求生淨剎」。正修是常念不絕,念什麼?念阿彌陀佛,念《無量壽經》。要常念,佛號不間斷的念,這叫「常念不絕,則得道捷」,你修道成功就快,這是最快速的法門。「如來所行,亦應隨行」,佛在這世間做什麼?弘法利生、護持正法、幫助苦難眾生,我們也「亦應隨行」,跟著做,能做多少算多少,這就是隨如來行。我們做不了像釋迦牟尼佛那樣講經說法,沒關系,我們流通一片光盤,這也是隨喜,我能勸人來聽經,這也是隨喜,隨喜如來行。「種修福善」,平常斷惡修善、修福,尤其這個淨業三福,認真努力的去做,包括你做義工,也屬於種修福善,目的求生淨剎,這就是修淨土宗。哪個是正修,哪個是助修,我們要很明白。所以我們做道場義工,不要貪多,這裡也做,那裡也做,遇到的人多了,是非就多,知道的事多了,煩惱就多。所以既然這不是我們正修的內容,我們助修,那我們就選擇一個如法的道場,選擇一門事業,我就一門深入做就行了。譬如說我專門流通法寶,我就專干這件事就行了。做得熟了,你一門深入就很容易做熟,做熟了之後,你就不用很費力氣,甚至你不會費你的念頭,你不會去想,我該怎麼籌劃,反正已經做習慣了,按部就班做就行了,順帶著把福給修了,它就不影響你念佛,不影響你修清淨心。所以在道場做義工,每個道場它有各個部門不同,有法寶組、有接待組、有後勤組、有香積組、有環保組(專門打掃衛生)。每個部門不同,你就選一樣,一門深入就行。你做習慣了,它不會給你增添什麼煩惱和麻煩。做的時候盡到本職,做好本職工作,盡到自己的義務,敦倫盡分。其余時間在這經教上下功夫,聽《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這就正助雙修,你會法喜充滿。如果你這又想做,那又想做,這個道場又走走,那個道場又去玩玩,你這個心都會亂,這個真的影響修行。主要問題就是你主次沒有分清,你把做義工的事做為主了,這個輕重你就錯亂了,那你就會生煩惱。所以學佛、學法門要一門深入,做義工,我建議你也要一門深入。守一,不要貪多,貪多真的對你沒好處,搞到最後變成搞貪瞋癡了。我們在道場裡面也見到,有的人他不會修學,不知道該怎麼做義工,真的就做到最後,就是搞貪瞋癡,在道場裡面造一身的罪業。在道場裡面造罪業,那因果特別重,尤其是在正法道場裡面。你看多怨枉,本來是個好心,結果福沒修成,搞得一身罪業。為什麼?因為障礙正法。你義工沒做好,人家看到,你這個道場的人,代表道場形象的,還這麼多的貪瞋癡,他就退心了,你這不是以身謗法嗎?如果是在道場裡面爭名逐利,那個果報都是在無間地獄。你想要爭名逐利,不要在道場裡面,你搞世間的這些行業,也可以得到你的名利,你命裡有時終須有,你要在道場裡面搞名利,那真的就是造無間地獄了。這些事情我們要看破,做義工的初衷不要忘記,我是來這裡修福修慧,不是搞自私自利來的。
問:下面一個問題,由於一些學佛人沒能很好的理解念阿彌陀佛一定能成就這一事,對老恩師產生了很多誤解。老法師一再告訴大家,學佛之前或同時一定要落實好三條根,也就是盡好五倫八德。王鳳儀善人和劉老善人在給大家講善人道時,也讓人盡好五倫八德,通過忏悔、道過好病的方式,讓其今後把人做好、做真。理本來是相通的,可有的學佛人念了很多年的佛,功夫是下了不少,可是怒恨怨惱煩的禀性不化,貪瞋癡慢疑的念頭不斷,吃喝穿戴的習氣不去除,別說念阿彌陀佛不成就,就是念經恐怕也有問題。不是老法師障了念佛人,是沒明白老法師的話,一再強調我們落實三個根。所以不自己念佛,自己念佛沒念成,把自己念了一身病,還要怨人。善人告訴我們,怨即是傷脾胃,恨就傷心,所以是自己把自己障礙了。這個問題特別突出,請定弘法師一定講講這個問題。
答:你提的沒錯,古來的大德也是提醒過我們。你看清朝乾隆年間,有一位慈雲灌頂大師,他注解《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就講到念佛有一百種果報,第一種果報是下阿鼻地獄。念佛還會下阿鼻地獄?沒錯,念佛也會下阿鼻地獄。為什麼?念佛那個心不對,你用地獄的心來念佛,那就得到阿鼻地獄去。地獄的主要業因是什麼?瞋恚。怨恨惱怒煩都是瞋恚,所以我們念到怨恨惱怒煩都出來了,那不就要下地獄嗎?那你不能怪阿彌陀佛,更不能怪老法師,老法師把這些道理都講清楚了,怪你自己,你不善用心。所以學佛最重要的就是改心,把自己原來那個凡夫心改成佛心,要把自己的怨恨惱怒煩化掉,把貪瞋癡慢疑斷掉,念佛才能相應,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就念念佛。如果不相應,那就不是佛,念成一個羅剎了,念成一個地獄眾生了。所以為什麼師父強調扎三個根,就是這個道理,三個根就是幫助我們斷惡行善,改我們的習氣毛病。貪瞋癡,這是《十善業道經》裡面講這十善業道意裡頭的三條,不貪、不瞋、不癡,對治我們這個貪瞋癡,這些都要落實,否則念佛就會出魔障。
為什麼有的人會著魔?被冤親債主附體?這些事情現在好像特別多,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什麼問題?就是自己斷惡修善沒真下功夫,內心裡面的種種不好的念頭沒有能夠化除,所以會招感那些邪神邪鬼。《太上感應篇》裡面講到,「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我們的心裡起了一個善念,吉神就跟著了,保佑你了,讓你吉祥。如果我們心裡有惡念,有怨恨惱怒煩,有貪瞋癡慢疑,有殺盜YIN妄酒,這些念頭還不用等你去做,「惡雖未為」,還未造惡之前,但是凶神已經跟定了,就說明他附在你身上了,那就會幫助你作惡了,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了。尤其是修行人,這種感應是特別的快速,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要是平常沒修行的,那個感應不明顯,好像我心起了善也沒有什麼特別,心起了惡好像也沒有什麼報應,感應不明顯。但是對一個修行人來講,感應就特別明顯、快速。你愈有修行愈快速,那個念頭稍微一偏邪,那魔就跟上了,魔加持你,讓你那個邪思邪念增長一百倍,所以自己都不敢相信,怎麼自己會干出那種事情來?這是魔加持了。這就需要痛自悔責,忏悔,不能再有邪思邪念了。
當你念佛,當你保持正念,阿彌陀佛加持你,阿彌陀佛還派遣二十五位菩薩日夜護佑你。這都是經上講的,絕對不會是虛言,不是妄語,我們要相信。相信就要念佛,念佛是最好的、最善的念,最正的念。我們也遇過被附體的現象,就是看到有同修被附體了,一給他念佛,他那個附體就下來了,快得很。而且這個附體會告訴你,你這一念佛,阿彌陀佛就在頭頂。這我們有同修,就是兩個月前,在圓明寺學佛夏令營裡面遇到,一個墮胎嬰靈附在他母親身上,要把他母親害死,要報復。他母親不懂念佛,因為完全被控制住了,自己已經做不了主了,她只能是什麼?拿手使勁打自己肚子,不是她自己打,是那個嬰靈打,她要去跳樓。結果同修就大聲給它念佛,他就說,別念了,再念我就下來了,你們念的時候阿彌陀佛就在頭上,你們看到沒有?你看,我們是看不到,可是他嘴裡一說出來,讓我們增長信心,他是無意的說出來了。這證明什麼?念佛的時候,佛真的來。佛一來了,佛光注照,你整個在佛光當中,你就根本不可能受那些邪神的干擾。
問:再下面一個問題,我在學習和改過實行的過程中,把淨空老法師讓我們落實《弟子規》、《十善業道》、《太上感應篇》的重要事善巧方便的結合起來。讓那些沒學佛的,通過王善人的五行療病慢慢了解佛法;讓那些學佛學偏的,又學了一身病的人,通過忏悔,慢慢的好了,理解淨空恩師讓我們學佛一定要落實三個根。請問把佛法和善人道融合在一起可以嗎?怎樣更好的融合後會更好?
答:這個念佛,修淨土法門,也要特別講求斷惡修善。這個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就特別說得很清楚,佛告訴韋提希夫人,「欲生彼國者,當須修三福」。你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首先得要修三福,三福裡頭第一福就是三個根。「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弟子規》;「慈心不殺」,這是《太上感應篇》;「修十善業」,這是《十善業道經》,第一福。然後才有第二福,「受持三皈」,你做佛門弟子了,受持三皈之後,「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二乘福。第三福是菩薩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勸進行者」是利他,是弘法利生。前面十句,從「孝養父母」到「讀誦大乘」,這是自利,這叫淨業。用這個心來念佛才能夠相應,如果我們念佛跟三福不相應,那就是像你講的,會念出一身的毛病。所以善人道當然也是一種方便法,其實原理就是修淨業三福。
問:下面一個問題,現代家庭多數只有一個孩子,六個大人,所以長輩都疼孩子,觀念又人人不同,都沒學佛。在這樣的環境下,末學想盡孝道,又想帶好孩子,順父母就會溺愛孩子,很是為難。師父講早期孩子是復印機一樣,家庭人人學《弟子規》,孩子會模仿,可是這種情況,目前做不到。是否可以和老人分開住,節假日回去看望?主要是為了孩子創造一個學習環境。但有同修又說,捨老保幼,家之不祥。末學心中是想培養孩子,為家庭和社會盡本分。請師父開示,這兩者如何做如法?師父常說「教化嬰孩」,可孩子少,老人思念孩子,也能理解,但不利孩子成長,可否暫時分開住?
答:暫時分開也是可以,這個不是說捨老保幼,不是說把老人捨棄掉了,也不是說他們永遠分開。平常因為老人可能確實會有溺愛孩子的情況,這是可以理解,也無可厚非,這是人之常情。做為明白的父母,就應該懂得營造一個利於孩子成長的氛圍,不要去溺愛他,要教導他禮儀,對老人要尊重,要有禮貌,但是不可以對老人有那種不恭,或者是撒嬌這些行為,要做到《弟子規》。老人見到孩子能夠做到《弟子規》,他們心裡其實會由衷的高興的。雖然他們自己會溺愛孩子,但是他看到父母能夠嚴加管教,孩子能夠變得非常的好,非常的有禮貌,非常有規矩,這個好的果實結出來了,老人也會很高興。所以父母自己要用智慧來處理,最關鍵的,父母要給孩子做榜樣。我希望孩子學《弟子規》,那我自己要先做《弟子規》,讓孩子見到我,就學到《弟子規》了,《弟子規》是這樣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