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為什麼有些人得到利益時我卻高興不起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眾生得到利樂作為發菩提心的大乘修行人來說應該高興,這些道理我都懂。但對於不喜歡的人或者惡人得到利益時,我怎麼也沒有高興的感覺。我試著調整心態,但效果不大。怎麼辦?  
  2014年9月9日大圓滿法網絡共修UC講堂【結緣班】房間交流實錄
  貢秋給扎:上師達真堪布開示說過,我們在做隨喜的時候確實看到有些惡人造惡業卻得到利益了,我們會認為很不公平,其實這些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有些惡人得到善果,其實這些因果報應就像種莊稼似得,是有季節性的,不是馬上就成熟的,有時間差。善惡都會報,但不一定馬上報。有些惡人得到善報,這是他往昔種善因的果報,我們應該高興,隨喜。不管任何人得到善果,我們都應該以平等的心來隨喜他們。不應該認為他是惡人不應該得到好報,這就不是真正的隨喜了。他今生造業是遲早要報的。你看他現在挺好,那就像十五的月亮一樣,會越來越虧的。
  垛門:眾生得到安樂我們就應該隨喜,隨喜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上師在開示裡說,我們發菩提心、發慈悲心,要平等,不是看貧困潦倒的人發慈悲心,看到富商我們也要發慈悲心。發菩提心也是很不容易的,如果能真正發出平等的菩提心,也就到了佛菩薩的境界了。 我們凡夫看問題總是帶有偏見。總認為好人應該有好報,好人得到好報我們就高興。但對於惡人得到好報,我們就高興不起來。所以我們的菩提心還沒有真正發出來。如果無違的菩提心發出來了,就不會有這種心態了,這才是作為大乘修行人應該有的心態。把真實無違的菩提心發出來,那麼我們的心態就調整好了,還是發心不到位。
  南卓:這說明你的菩提心沒有發到位,心態沒有調整好。如果有慈悲心的話就沒有敵人。惡人得到利益了也是前世種的善因,今生得到了善果。但是繼續作惡的話,福報也會慢慢消盡。他今生做的惡很快就會得到惡報。
  巴瑪達瓦:對造惡業的人得到利益時,我們的確很難生起歡喜心,其實這還是沒有明白諸法的實相,還是自己的分別心在造作,是自己的心態問題。上師開示過,大乘佛子要發菩提心,發菩提心的基礎是四無量心。首先是捨無量心,就是要捨掉對親人的貪戀和對仇人的怨恨心。如果在遇到具體事上還是有親人和仇人的分別的話,這還沒做到平等,有分別就有執著,平等心沒有修出來。眾生是平等的,都是我們發菩提心的對象,生生世世都做過我們的親人和敵人,應該都平等對待,都是我們要發心救度的。這個道理要明白,然後慢慢調整心態。讓眾生快樂就是行善,我們修行就是為了眾生解脫煩惱得到快樂的。這是菩薩應該做的,現在我們沒有做,眾生自己就得到快樂了,難道我們不應該高興嗎?我們的菩提心如果是真的,那我們就應該高興。另外,見聞別人的福報,福德我們都應該隨喜,這是我們積累福慧資糧的殊勝方法。
  有一次,遍知師在房間交流時,就說過,人家有福報你不隨喜,傻呀。反過來,別人造惡業了,我們要忏悔自己,不忏悔也不對,這也是自己造過的惡業。這是自己造業的增上果,否則也不能見聞到這些,所以都要忏悔。我們隨喜的是他們的福報,幸福,快樂。不是他們的業。他們得到利益的同時造業了,我們應該可憐他們應該悲憫他們,應該給他們發心,替他們忏悔,但這不耽誤我們隨喜他們。是兩回事,要分開安立。不要總盯著他們的惡業不放,要隨喜他們獲得利樂的善因、善果。 
  法賢:這道題涉及到發菩提心的前提,就是慈悲喜捨四無量心。蔣陽師在為大家做輔導的時候特別強調怎樣觀修,這對我們改變相續有很大的幫助。我們想利益眾生才發菩提心,但是我們在具體做的時候,往往看到不喜歡的人或者認為惡人得到一些好的事情,然後心裡就生不起隨喜心、歡喜心。這一點自己也想改變,也是我們上座觀修時要修的。蔣陽師在輔導時特別強調發菩提心的前提——四無量心。其中的喜無量心,就是看到眾生得到快樂的時候,沒有利己心,是發自內心的歡喜。我們發菩提心是要給予一切眾生暫時和究竟的安樂,拔出眾生所有的痛苦。如果我們沒有出力,看到眾生自己得到了快樂,我們應該由衷地開心快樂,應該隨喜他們,應該比自己得到功德還快樂。我們生不起這樣的心,因為在我們的心裡有分別。
  四無量心要先修捨無量心,就是要捨棄對親朋好友貪愛之心,捨棄對怨敵仇人憎恨之心。蔣陽師輔導我們共修時讓我們觀想把摯愛的人觀在左邊,然後把我認為的怨敵觀在右邊,這樣的天枰是不平衡的。那怎麼讓它平衡呢?我們就不能用這一世來看,要往前世觀。這一世作為我們的親人,應該是上一世我們利益過他們,他們來報恩,但也許上兩世、三世他們還傷害過我們,做過我們的怨敵仇人。這樣觀的話,砝碼就平衡了。同樣再去觀右邊我們的仇人,肯定是前世我們傷害過他,所以今生他們才成為我們的怨敵仇人來報復我們,再觀過去世,他們也肯定做過我們的親朋好友,利益過我們。
  明理後,我們就會去掉分別執著,放下對傷害過我們的人的仇恨,認識到這都是報恩和還債,修行就是了緣了債。所以,我們認為的親人和仇人都是我們分別念分別出來的,其實是根本不存在的。蔣陽師這樣要求我們上座觀修,慢慢的才能做到平等。所以要真正發出捨無量心,才能修後面的慈無量心和悲無量心。我們觀現世母親的時候應該明白,她不止這一世做過我們的母親,她在過去世,生生世世無數世做過我們的母親,過去世和現世一樣,給予我們關愛和幫助。這樣從現世母親觀到現世的父親,在觀到喜愛的人,然後在慢慢擴大到一切眾生。最後明白所有的眾生都不止一世地做過我們的母親,我們要知母、念恩、報恩,然後生起對一切眾生感恩報恩的心,這樣我們無違的慈悲心才能生起來。
  蔣陽師要求我們這樣觀修,否則光明白些道理不能消除我們心裡的錯誤的觀念,比如嫉妒心,嗔恨心等。這樣觀修慢慢地建立正確的觀念,平等心、慈悲心生起來後,把以前錯誤的想法,俱生我執和貪嗔癡慢疑擠走。四無量心先修捨無量心,然後慢慢修慈無量心和悲無量心,最後才能生起沒有分別的喜無量心。最後看到眾生得到快樂才能由衷地,沒有條件地隨喜。

 

上一篇:嘎瑪仁波切:佛度有緣人
下一篇:嘎瑪仁波切:指使別人殺生也要承擔惡果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