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師鄰居有個老婆婆,每日念佛數千,大師問她為什麼,她回答說:“我死去的丈夫持佛名號,臨終無病,與人拱手作揖就走了,故而知道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大師聽後,從此歸心於淨土,自書“生死事大”四個字,貼在案角床頭。且家中戒殺生,祭祀祖先都用素食。
2、明朝嘉慶乙丑年除夕那天,大師讓湯氏沏茶,茶杯剛放進茶盤裡就裂開了。大師笑著說:“因緣沒有不散的道理。”初三早上,大師和湯氏訣別,說:“恩愛無常,生死誰也替不得誰。我走啦,你自己決定自己的事吧。”湯氏回答說:“夫君先走,我隨後出家。”
3、隆慶辛未年間,大師乞食梵村,見雲棲這個地方山水幽寂,產生了終老於此的志願。此山本是已故高僧伏虎禅師所居寺廟遺址。居士楊國柱、陳玉如等,為大師建造茅屋三間以避風雨。雲棲一帶多有老虎為患。環山40裡內,每年都要傷害數十人,居民苦不堪言。大師發大悲心,誦經施食,虎患經從此絕跡。
4、有一年大旱,村民乞求大師禱雨。大師笑著說:“我只知念佛,沒有什麼法術。”眾人堅請不已,大師不得已出山,手擊木魚,繞農田念佛。足跡所至之處,大雨隨注。村民驚喜萬分,爭相出資、出工、出木材,為大師造屋。在下地基時,挖出了原來寺廟的立柱基石。大家說:“這是舊雲棲寺的。大師福佑我們全村,我們願使雲棲寺煥然一新,讓福佑代代相傳。”新的寺院不幾天就建成了,只是外邊沒有山門,中間沒有大殿,惟有禅堂裡住著和尚,法堂上供奉這經像而已,所有一切建築,都不過是遮風避雨罷了。從此以後,淨土法門大興於世,四海之內的出家人日來歸附。大師廣開淨土一門,普攝上中下三根眾生,極力主張執持名號,手著《彌陀疏鈔》10余萬言融會事理,指歸唯心。
5、萬歷戊子年間,瘟疫流行,每日病死的超過千人。太守余良樞請大師赴靈芝寺祈禱,瘟疫果然頓止。
6、大師極意禁戒殺生,推崇放生。大師曾贖買寺前萬工池作為放生池,並在他80誕辰之際,又增廣擴大。在府城中設立上方、長壽兩個放生池,每年需指出銀錢100余金。在山中設立放生所,專門救贖、放養飛禽走獸,費用全從僧人口中節減,每年約需200石糧食。各放生池所,都設有專門守衛,並定期宣示佛法。即使那些喜歡鳴叫的鳥類,聞木魚聲聲,也都鴉雀無聲,寂然而聽。等到宣示結束,便一齊鼓動翅膀、上下喧鳴,這豈不是生物的佛性嗎?是啊!
7、大師道風傳播日廣,海內賢人豪士,無論在朝在野,無不歸心感化。如兵部尚書宋應昌,吏部尚書陸光祖,內宮宣谕張元忭。再如司成馮夢祯、陶望全等,上門請法的,超過百人。他們都是專程前來探求人生大事,聞法之後,無不心服口服,成為大師的入門弟子。
侍郎左宗問:“念佛能大徹大悟嗎?”大師說:“返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又何疑返念念自性耶?”
仁和縣令樊良樞問:“心亂妄想多,如何能得到清淨?”大師說:“置之一處(心住一境),無事不辦。”
8、大師生平特別珍惜福報,曾手著32條警語以自勉。到垂老之年,仍然自己洗衣服,倒尿盆,不願意讓別人代勞。終身布衣素服一頂麻布帏帳,本是母親去世那年做的,直至他自己往生時還在使用,其他的東西可以類推而知。
9、臨終前半個月,大師預先入城,告別各位故友即在家弟子,但只是說:“我要去別的地方了。”回山之後,連續幾日下齋堂,親自操作茶湯設供,並與眾僧話別:“我不在這兒住了,要去別處。”7月初一晚上,大師進入大堂坐下,囑咐大眾說:“我的話大家可能不愛聽,我就像風中的燈燭,油盡燈干了,只等一撞一跌,才相信是真的。明天我要出遠門了。”第二天夜裡,大師在方丈室,示現輕微疾病,閉目念佛。城中諸位弟子趕到,圍繞著大師。大師留下遺言說:“大家要老實念佛,不要裝模作樣,不得標新立異,壞我規矩!”
大師的著述《雲棲法匯》一書,真是度世的寶船、法門的柱石。其中經典注疏及《竹窗隨筆》等20多種著作,都風行於天下。大師平日教誡弟子:貴真實修行,勿顯示神異。所以大師的許多神奇的故事,未曾記載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