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罪不忏,有過不除,內濁外清,始勤終怠。雖有好心,多為名利之所夾雜;雖有善法,復為罪業之所染污。如是發心,名之為偽。(最後這個“偽”字就是虛假的意思。)
什麼是虛偽的發心呢?
就是“有罪不忏”:本來造了種種的罪業但是覆藏不發露不忏悔;
“有過不除”:明明有這種過錯,但是不願意把這個過錯除掉,而且找理由辯解:人都有過失,不要對我要求過高,誰沒有一點習氣呢!會這樣說。(那我們大家想一下:一方面說我是決定要求快速成佛,那佛是什麼呢?佛是一點習氣都沒有、一點罪過都除淨的,你要成佛,有罪業不忏除有過失不改正,那這個表明你是真的有道心嗎?這樣來思維。)
然後再看,“內濁外清”:意思就是裡面都是貪嗔癡的煩惱,各種各樣的嫉妒、傲慢、惡濁的思想念頭。那外面呢?假裝一種很清淨、很高尚的樣子,所以叫做“內濁外清”。
然後又說到“始勤終怠”:意思就是一開始非常勇猛精進,恨不得三年就成就一樣。可是到了後來,都是有始無終,心理疲厭,書也不想看了,咒子也不想念了,頭也不想磕了,燈也不想供了,禅也不想參了,輪回也就不想思維痛苦了,變得麻麻木木的,一點向上的力量都沒有。和上面我們一對照,確確實實一個真一個虛,有天壤之別。前面就是說“佛道長遠,不生退怯。觀眾生難度,不生厭倦。”這裡就是“開始勇猛,後面松懈。”這不是發心虛假嗎?肯定是虛假。
然後我們再看“雖有好心,多為名利之所夾雜”,意思就是雖然有一點好心做一點好的事,但是這裡面夾雜貪圖名利的心。這也是菩提心不真、不是那麼純,一到現實當中,就墮落到名聞利養當中去了。前面是心心念念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那是真發心。到這裡,成了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內求名、外求利,這是菩提心嗎?絕對不是真實的菩提心。
然後又說到“雖有善法,復為罪業之所染污”:雖然有一些善法,比如持戒修定、念佛持咒、上供下施等等,但是這裡面沒有真實菩提心的緣故,自己也把握不住,以貪嗔癡造很多罪業,結果善法也被染污了。如果有以上這些表現,那就是一個虛假的發心,需要斷除,應當發真實的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