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說:當梵鐘叩響時,在三途惡道受苦的眾生,都得以停止痛苦熱惱的逼迫,暫時獲得解脫休息故。
《增一阿含經》雲:“若打鐘時,願一切惡道諸苦並皆停止;若聞鐘聲及佛經咒,得除五百億劫生死重罪。”《付法藏傳》中,罽膩吒王以大殺害故,死墮千頭魚中,劍輪繞身而轉,隨斫隨生。羅漢為僧維那,依時打鐘。若聞鐘聲,劍輪在空,因遣信,令長打。過七日已,受苦即息。
鐘聲偈中雲: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 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 願此鐘聲超法界鐵圍幽暗悉皆聞 聞塵清淨證圓通一切眾生成正覺。
鐘依其用途分為梵鐘與喚鐘兩種。
梵鐘:又稱大鐘、撞鐘、洪鐘、鯨鐘等。懸掛於鐘樓上。
喚鐘:又稱半鐘、小鐘。吊於佛堂內的一隅。其用途在於通告法會等行事的開始,故亦稱行事鐘。
鐘是佛教叢林寺院裡的號令,清晨的鐘聲是先急後緩,警醒大眾,長夜已過,勿再放逸沈睡。而夜晚的鐘聲是先緩後急,提醒大眾覺昏衢,疏昏昧!故叢林的一天作 息,是始於鐘聲,止於鐘聲。《釋氏要覽》載,比丘在布道時,眾人不按時集會,佛說打犍椎或打鼓等而召集。因而晨昏撞鐘擊鼓已成為中國佛寺的一種傳統。《敕 修百丈清規·法器章》:“大鐘,叢林號令姿始也。曉擊則破長夜,警睡眠;暮擊則覺昏衢,疏冥昧。”
鐘聲引正念,恢復覺性之加持
唐代玄奘大師的高足,被稱為百部疏主窺基法師被稱為三車和尚,前世曾是一個大修行人,玄奘在取經路上遇見他 在入定,玄奘在他出定後跟他商定讓他去投胎做皇子,等玄奘大師取經回來後一起幫助協助教化眾生。窺基在投胎後因隔陰之迷忘了這事,後來在被皇帝逼迫命令一 定要出家時開了三個條件:酒、肉、美女三車跟隨。當他隨著這三車到大興善寺門口時,玄奘法師就命令大家敲鐘,窺基大師因聽到鐘聲而復蘇了前世的習氣,馬上 覺悟了。然後他命令把三車全部退回去,從此開始了真正的出家生活。通過認真修學,他得到了法師的秘要,成為唯識宗第二代祖。
這典故我們也能感受到,佛法的加持方便無處不在。如果人在世時如曾經學過佛,曾經聽過經,或者讀過經,這個種子就很容易發芽。人不是這一生, 你這一生沒有學佛,前世學過,再前世學過,你過去有無量劫,哪有沒有學過的道理!只是功夫淺深不相同。要是連續幾世,那個力量就很強;要是學一世,隔個幾 十世,他的印象就淡薄。所以沒有說是沒有作用的,作用大小淺深確實不一樣。有時,我們看到過一生從來沒有接觸過佛法,根本不相信,臨命終時給他助念的時 候,他也能往生,他也有瑞相現前。這什麼緣故?前世的善根,在臨命終時被引起來,阿賴耶裡種子引發出來,它起作用。如果前世沒有這個因,這一世緣再殊勝, 也不管用,阿賴耶識種種子,這一生當中得不到受用,可是來生後世還是會起作用。所以,這是佛的無盡的慈悲,普度一切眾生。鐘聲增長正念。
聞鐘磬聲,免墮惡道
有人問智興法師:「為何鳴鐘能救地獄之苦呢?」興師答道:「我無他術,因見付法藏傳上說:罽膩吒王死受劍輪之報,因鐘聲使劍輪停車。又我每當撞鐘時,先祈 願諸賢聖人同入道場,然後擊鐘三下,又願諸鬼惡趣超生,聞此鐘聲,俱時離苦得樂。四時行之,勿論酷暑嚴寒,終不辭惰,此願奉行,不怠而已!」大眾聞聽,莫 不贊歎稱許。
敬鐘如佛之禅心
有一天,奕尚禅師從禅定中起來時,剛好傳來陣陣悠揚的鐘聲,禅師特別專注的豎起心耳聆聽,待鐘聲一停,忍不住的召喚侍者,詢問道:早晨司鐘的人是誰?侍者回答道:是一個新來參學的沙彌。
於是奕尚禅師就要侍者將這沙彌叫來,問道:你今天早晨是以什麼樣的心情在司鐘呢?沙彌不知禅師為什麼要這麼問他,他回答道:沒有什麼特別心情!只為打鐘而打鐘而已。
奕尚禅師道:不見得吧?你在打鐘時,心裡一定念著些什麼?因為我今天聽到的鐘聲,是非常高貴響亮的聲音,那是正心誠意的人,才會發出這種聲音。
沙彌想了又想,然後說道:報告禅師!其實也沒有刻意念著,只是我尚未出家參學時,家師時常告誡我,打鐘的時候應該要想到鐘即是佛,必須要虔誠、齋戒,敬鐘如佛,用如如入定的禅心,和用禮拜之心來司鐘。
奕尚禅師聽了非常滿意,再三的提醒道:往後處理事務時,不可以忘記,都要保有今天早上司鐘的禅心。這位沙彌從童年起,養成恭謹的習慣,不但司鐘,做任何事,動任何念,一直記著剃度師和奕尚禅師的開示,保持司鐘的禅心,他就是後來的森田悟由禅師。
奕尚禅師不但識人,而從鐘聲裡能聽出一個人的品德,這也由於自己是有禅心的人。諺雲:「有志沒志,就看燒火掃地」,「從小一看,到老一半」。森田沙彌雖小,連司鐘時都曉得敬鐘如佛的禅心,難怪長大之後,成為一位禅匠!可見凡事帶幾分禅心,何事不成?
鐘聲只是佛陀無盡方便中一種,體現了三寶無盡的慈悲心念,用鐘聲增長正念,從而普度一切眾生。
「當!當!當!當!」洪鐘初叩,寶偈高吟;上徹天堂,下通地府。干戈永息,甲馬休征;陣敗傷亡,俱生淨土。三界四生之內,各免輪回;九幽十類之中,是何等的宏大!它要用宏亮的聲音,去喚醒沉迷中的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