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與蕭伯納、蔡元培
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直譯為喬治·伯納德·蕭,愛爾蘭劇作家,1925年“因為作品具有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而獲諾貝爾文學獎,Alan Lerner曾改編其喜劇作品《賣花女》(Pygmalion)成音樂劇《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該音樂劇又改編為好萊塢同名賣座電影而家喻戶曉。
蕭伯納在愛爾蘭的都柏林出生。父親是法院小官吏,後經商破產,酗酒成癖,母親帶他離家出走到倫敦教授音樂。受到母親的薰陶,蕭伯納從小就愛好音樂和繪畫。 中學畢業後,15歲便當了抄寫員,後又任會計,並在報章寫劇評和樂評、從事新聞工作。刻苦自學期間,他會浏覽倫敦美術館及國家畫廊,又去大英博物館圖書室 讀書,在那兒讀到馬克思的《資本論》。1884年他加入費邊社,為該社編小冊子及演說,以社會改革為己任。1892年發表了劇本《鳏夫的房屋》以後共寫了 52個劇本,控訴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帝國主義侵略政策的不義,其作品常常突出婦女在社會中的作用、自我奮斗的精神以及對習俗的反叛。1931年訪問蘇 聯,1933年訪問中國。在中國曾會見魯迅、蔡元培、梅蘭芳、宋慶齡等人。
他主張藝術應當反映迫切的社會問題,反對“為藝術而藝術”。其思想深受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及尼采的影響,而且又曾讀過馬克思的著作,不過他卻主張用漸進的方法改變資本主義制度,反對暴力革命。蕭伯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把獎金七千英鎊捐作創立英國瑞典文學基金會之用。
在中國出版的作品有:《賣花女》、《聖女貞德》、《以子為父》、《人與超人》、《芭芭拉少校》等20余種。
長壽經驗
在蕭翁94歲時,曾有人向他提出一個問題:“一個人究竟能活多少歲數?”蕭翁道出了他的健康長壽經驗。
[經常從事體育鍛煉] 蕭翁的體育鍛煉方式多種多樣:游泳、劃船、爬山、打網球、騎單車、跑步、騎馬、日光浴、冷水浴、體操,甚至拳擊都是他的愛好,其中 游泳和日光浴,是他酷愛的項目。每當他寫作到疲累時,他就下海游泳。他喜歡在陽光下做日光浴,特別是到了晚年,簡直成了太陽的“崇拜者”。為了更多地得到 陽光,他在故鄉的庭院裡造了一間茅屋。這間茅屋的房基安裝了軸承,可隨陽光的移動而轉動。這樣,蕭翁在這間茅屋裡寫作,整天可接受陽光的照射。
[生活簡樸 布衣素食] 蕭伯納出身貧苦,有著艱苦的生活體驗。因此,即使成名,他也並不為此所動,依然崇尚儉樸的生活。在飲食方面,他喜歡素食,早餐晚餐多半是可可茶、黑面 包、通心粉、小扁豆、雞蛋和一定數量的生菜。但他終身禁煙忌酒,即使在宴會上,他也是滴酒不沾,以礦泉水代酒。這種合理的飲食方式,促進了他健康長壽。在 衣著上,他不慕華麗,不趨時尚,喜棉毛織物,講求的是舒適、大方和整潔。
[勤奮創作 重視規律] 蕭翁對創作極為勤奮,而且又有很好的生活規律與工作節制,注重勞逸結合。每天很早起床,到郊外跑步、騎自行車。為了保持身體的健康,規定自己每天寫作最 多20頁文稿,並規定寫多長時間就出去游一次泳,或是散步、騎自行車,絕不因為貪多寫點而過分疲勞,影響身心的健康。所以他到高齡時,仍保持精力充沛,文 思泉湧。
[幽默機智 樂觀豁達] 蕭伯納生性樂觀,胸襟豁達,具有高度的幽默感與機智,被稱為“英國文學史上最诙諧作家”。他的作品常以幽默的形式表現出機智與風趣;同時,也是他待人接 物處世交際的方式。在家庭生活中,對妻子相敬如賓;對朋友體貼入微;對誤解攻擊的論敵,從不發火,能保持超脫和鎮靜的態度或以機智的語言、幽默的妙用去化 解;對窮困不幸的人,能給予同情與愛心。科學研究和實驗證明,機智風趣的幽默感,是增進健康長壽的增補劑。蕭翁的現身說法,信而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