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情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事情,我們說道法自然,“繩鋸木斷、檐滴石穿、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不然我們假如做事的原則沒有掌握,有時候都瞎著急,自己一著急心都不定,對事一點幫助都沒有。而事物的整個發展,必然有它的軌跡可循,所以“天下之勢,以漸而成;天下之事,以積而固”。很多形勢我們要判斷清楚、要掌握好,而且形勢好的時候更重要要有人才出來,所謂教化一方、利益一方,都要有正知正見的人才。但人才非一朝一夕可以培養出來,所以對於天下的形勢,我們可以感受到整個中華文化的復興,在中國領導人的帶動之下是必然之勢。我們要了解人才難得,首先自己要期許自己,要好好下功夫、好好提升,機緣成熟為國家、民族所用。而以學問來講,那得要厚積薄發,我們自己不好好實修,到時候真的機會來了,孟子講“富貴不能YIN,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假如面對一些誘惑抵不住,本來是要利益天下、復興文化,最後自己變成負面教材,那就情何以堪。所以“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而我們剛好談到求學問方面,在之前我們有以夫子為榜樣,談了為學、談了如何做一位老師,這裡就不再多談,就幾個點跟大家再交流一下。在求學問當中,不在於我們學了多久,得的真實利益在“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都要從誠敬心當中下功夫。而儒家的學問、中國傳統文化的學問很強調“笃行”,博學、審問、慎思、明辨,這個是屬於學問,加上笃行,這個才是真實的智慧,要解行相應,自己的境界往上升才有智慧。
有一段格言講到,“為學為教,用力於講讀一二,加功於行者八九”。不管是求學,還是從事教育的工作,把精神力量用在講課或者讀書、聽課上,一二;把主要的功夫放在哪呢?放在力行上八九。有一句詩提到,“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少壯就開始接觸這些經典,“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等於是一句要落實,都要下很大的功夫。之前有跟大家提過,明朝有一個薛文清公,他就講到二十年來對治一個脾氣“怒”字,都感覺還沒有調伏盡,以此知克己不容易。要真正把這個瞋怒心完全調伏,那時時刻刻不可以放松,所以“加功於行者八九”。
還有求學問要有恆心,不能間斷,就好像鑽木取火。鑽木取火,鑽了兩分鐘手酸了,休息三十秒,三十秒後再鑽,它又涼了,火還沒出來。火好像智慧一樣,未出來已經休息了好幾次,很難真正鑽出火來,所以要用功不間斷,絲毫不可懈怠。甚至於古人的用功,連作夢都不敢懈怠,夢裡面有做的不好的行為,醒過來還要忏悔。這個是跟大家提到循序漸進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