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要親近善知識,居士在學習佛法,其目的無非是要求得到佛法正確的知見,求得解脫的方法。可是,佛法是出世解脫的法門,他是難思難議,不是我們世間人,世智聰明所可以理解的。所謂,欲知山前事,須問過來人。每個佛弟子在學佛的路上,都需要有善知識的引導,也所謂,名師出高徒。
因為有了好的善知識,使我們在解脫這條路上少走了很多冤枉路,不需要走錯路、走彎路、繞遠路。我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繼續前走,站在已經開辟好的康莊大道上,善知識讓我們在解脫、在成佛、在開悟上,有了真正的保障。
古人也有很多方面講到良師益友的難得,學佛的居士去尋找真正的善知識,在學佛這條路上是非常重要,這是一種絕對的利益。怎樣才能稱為善知識呢,經論上有很多解說,我們舉《瑜伽師地論》提出的善知識有八種相:
第一,是住戒。
所謂住戒,是說善知識他必然是持戒清淨的,這是八種相貌 第一個,要有戒律,必須住在戒律,不是說,我有一點戒律,那不行,必須住在戒律,以戒為化身,為法身。必須持戒得清淨,這才是我們的善知識。所以這個是 《瑜伽師地論》講。末法時期,以戒為師。佛也講這個問題,特別是不光佛講,祖師也講。我們知道虛雲老和尚,這是中國近代的祖師之一。他就講一個事,就是 戒,沒有講任何法。就是說,我們末法修行必須靠戒律指引,如果有戒律清淨的善知識,那我們就能夠得到解脫。所以說,持戒清淨對於我們來講是非常重要,也是 一種絕對的利益,不可否認的,沒有比他利益再大的。所以說,這是第一種相貌。
第二,是多聞。
就是說,這個善知識對於佛法的經典,佛法的道理,思想非常通達,可以講述很多正確的思想知見。就是說,這個善知識具備多聞,能講述很多的經典、道理,不一 定把經典背下來,就是善知識,他能把所有經典裡面的正確知見、思想,能講出來,能符合佛意,也叫通達。一通一切通,不管你拿什麼樣的經典,看過、沒看過, 他都知道佛法講的是什麼,甚至你說個名,他也知道佛要講什麼,甚至你畫個圈,他也知道佛要說什麼,你拿三藏十二部來,他一部沒看過,他也會知道佛要講什 麼。所以說,他通達,這叫真正的多聞,這是真正的善知識。如果做不到這點,那我們就采取能夠掌握很多的經典,能背誦很多的經典,能說明白,這也是一種善知 識。但是,不管哪一種善知識,他必須有正確的思想和知見,所講的一切法都是無我,沒有我,遠離於我執和法執,這才行。如果雖然有了多聞,但講的都是知見, 這就錯誤了,這就是不應該的,他不算一個真正的善知識。
第三,是禅定。
是說,善知識對於修習禅定,有其可行正確的一套經驗和方法。你問他什麼叫禅定,他說打坐,這就不行。禅定,應該行走坐臥都有禅定,你怎麼做,他都能告訴你怎樣來修禅定。所以,必須具備這樣的禅定的知見和行為、行事。這才能作為一個善知識。
第四,哀愍。
善知識對於一切眾生都能平等給予哀愍、憐念,希望所有的眾生皆能走向智慧、解脫之路。這個善知識,他有大慈悲心,有什麼樣的慈悲心,那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他不會對任何眾生,說這個人不能成佛,或這個人如何如何,對誰都有一種慈悲心,這種慈悲心油然而生。不是說在哪我想一想,我怎麼樣慈悲呢,我的運作、想象,完了,找出點慈悲來,不是這樣。他看到每個眾生,他都有一種慈悲,就想幫助他,甚至為他去捨掉生命,去供養他,幫他解除一切的困難和痛苦。不光是對人,對畜牲,對小蟲子、飛蠕動都有慈悲心。他不能說,這個蟲子我看到了,這是個蟲子,他對蟲子和一個人是平等的。他不光尊重人,他同樣尊重每一條蟲子,對每個蟲子都看成前生的父母,未來諸佛。這是我們要找的善知識第四個方面。
第五,無畏。
善知識在大眾面前,對於大眾所不了解的事,能夠無畏的宣講,無畏的前往。這個善知識啊,不管對誰來講,他沒有畏懼。為什麼沒有畏懼,因為,他了解佛法的真 相,嘗到了佛法的喜悅,不是編造的,也不是照本宣科,是自己的體驗。所以說,他能無畏地講,也叫獅子吼,不是喊得大聲叫獅子吼,有的給解釋啊,獅子吼像獅 子那麼叫喚。那壞了,那不行的。那可能他說話、不說話、一個動作都會施予無畏。就像佛在世的時候,有個鴿子就躲進佛的影子裡。另外一個尊者就問佛,為什麼 鴿子在我的影子裡它發抖,為什麼在佛的影子裡它就感到安全,不發抖。這就是慈悲的力量,慈悲心的問題。所以說我們對任何眾生都是平等的。
第六,忍耐。
甚至是能夠忍受艱苦的挫折、侮辱,或者別人的歧視,或是種種的辛苦、艱勞等事情。他能忍受著艱苦的挫折,也就是失敗,還有侮辱,或是別人的歧視。為什麼, 因為他把這些東西看成是財富,我們看成了是挫折、侮辱和歧視,但善知識來看呢,這就是很難得的一種財富。就像世間人發財一樣,他感到滿意或是歡喜,雖然不 能完全生起大的歡喜,也會生起一種自在,而且,明白它的所在。特別是辛苦,他任何事情都不怕辛苦。為什麼不怕辛苦,他永遠是一種感激心,因為他永遠感激眾 生給他的機會。所以說,這個人可以做我們的善知識。
第七,無倦。
善知識在修行佛道,為眾生謀福利之時,能夠勇猛精進、不疲倦。在修行佛道上、為大眾事情上,就是為佛法利益上,他永遠不會疲倦,也是沒有後悔心,永遠的 心,勇猛的精進。因為,他已具備智慧。什麼是他的智慧,他知道勇猛就是智慧,他有一種永遠使不完的力氣。他不會說我自己鼓勵自己,我再走兩天看看吧,明天 再說吧,他不會這樣的,他會一直走到底,生生世世他都不會改變的。所以說,這是第七個方面。
第八,善詞。
善知識對於宣達佛法,在語言上有善巧的辯才,能夠巧妙地將佛法的道理宣說出來。這個很重要。像我就不具備這個,竟講些土話,說話有時竟批評人多,沒有善巧。所以說,真正的善知識得有善巧、會說,能令你很快的理解,這方面確實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這八個方面,這是我們對一個善知識的要求,來這樣選擇。但主要的還是持戒。一個是持戒清淨,一個正知正見,這兩種是我們修行的保證。因為持戒清淨是保證我們修行的基礎,不會污染或破壞。知見清淨是正確的引導我們前往正確方向的依靠,雖然有八條,這兩個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