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有些人生病後,不去醫院檢查,或者不聽醫生囑咐,反而跑到寺院燒香求佛,乃至要來香灰之類沖服,這種行為是否符合佛教教義?出家法師怎樣看待生病,怎麼治療疾病?不妨來聽聽星雲法師的建議,或許能改變一些人對佛教的看法。
醫生要你做運動、多休息,聽其囑咐,如說奉行。(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語雲:“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人吃五谷雜糧維生,難免會生病。
以下療病的五個層次,提供參考:
第一,先做正當檢查
不少人“病急亂投醫”,一有病兆,沒有通過儀器先做仔細的檢查就到處求診,甚至聽信江湖郎中之言,以為病各有偏方;不經科學儀器檢查,患病的真相不明,造成誤診、錯診,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裡”,醫療糾紛層出不窮。
第二,遵照醫生囑咐
經過儀器檢查後,醫生必會告知醫療的方法、過程,這時必須打破自己的執著,跟醫生合作,聽信醫生的建議。如果醫療過程中不聽醫囑,則如《佛遺教經》所說:“我如良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非醫咎也。又如善導,導人善道;聞之不行,非導過也。”
第三,認真醫療
經過醫生診斷,開給藥方,囑咐每天吃什麼,或是要你做運動、多休息等,一定要聽其囑咐,如說奉行,不可輕而忽之,唯有自己配合、認真醫療,病才好得快。
第四,心理樂觀
有病雖然要靠醫藥,但自我的心理治療功用更大。有的人本是小病,由於心理作祟,以為自己的病情嚴重,每天心情沉重、憂愁苦惱、郁郁寡歡,反而加重病情。
第五,與病為友
有的人生了急病,來得快去得也快;也有一些慢性疾病,病情雖然不是很嚴重、凶猛,卻不是一時就能治好,有的一拖數月,或是數年,甚至一生,這個時候不能怨天恨地,也不要自怨自艾,只有“與病為友”,才能相安無事。身體有了疾病,要把它當成朋友,悉心愛護,和它同體共生、同情共理,所謂“見怪不怪,其怪自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