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佛'這個‘事’是“誠信奉行”,“承事”的意思,這個字是有講究的,能夠做到必定得利益。今天許許多多學佛人乃至出家人,一生都沒有做到。這個字要怎樣才能做到?祖師大德跟我們說了四個字,像清涼給我們解釋《華嚴》,‘信、解、行、證’,這四個字統統做到,這才叫‘事’,‘事’才圓滿。我們今天對於佛法信不信?說實在話,不信!頭一個字都沒做到。從什麼地方來看不信?從最基本的十善業,哪一條做到?不殺生,雖然勉強制止不殺害眾生了,但是對於眾生的厭棄、嗔恨的念頭沒有消除。特別是逆境、惡緣當中,別人對我們惡意的毀謗、侮辱、陷害,我們的心能平靜嗎?看到、聽到能夠若無其事嗎?你還做不到,你那個殺心沒有斷,你哪裡叫相信?我們今天連這個‘信’字都做不到,信佛都做不到,那還談什麼?佛法殊勝功德利益哪有分?沒分!這個字決定不能夠疏忽。
我過去出家,我一出家就教佛學院,教了兩年才去受戒。受戒回來一般人講‘謝師’,去看看老師,到台中去看李老師。還沒有到面前,老遠看到老師,老師就招手,我就走進來了,指著我:‘你要信佛!’我也愣住了。那個時候我學佛九年了,我學佛第七年出家的,出家就開始講經,受了大戒,回來老師訓斥‘要信佛’,然後跟我解釋:‘很多出家人活到八十、九十,死了都不信。’我才明白這個字難!這個字是入佛門,不信你怎麼能入得了門?你還是信自己的煩惱習氣,你不信佛。
什麼樣標准才叫信佛?把自己的成見、自己的想法、看法統統放棄,隨順佛陀教誨,這才叫信,你才知道這個字難。‘信為道元功德母’這一句話是出在《華嚴經》上的,你們大家都知道。處事待人接物還隨順自己的意思,這不信佛。佛教我們在順境裡面不起貪戀心,在逆境裡頭不起嗔恚心,我們有沒有做到?真正做到了,你就常生歡喜心,這得受用、得好處。你做不到就不信,頭一個是信。第二個是‘解’,解要解得透徹、要解得圓,教下講‘大開圓解’。一部經,這部經不管大小,也不管長短,就是薄薄的這麼一小本,《阿難問事佛吉凶經》,這部經你要是真正搞透徹了,跟諸位說,《華嚴》、《法華》全都透了,一透一切都透了。要解得深,要解得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是限於《華嚴》,通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法不貫通。
你要問為什麼?佛在大經裡頭講得很清楚,‘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任何一部經都是心識變現的,它的根就是心識。宗門裡面講‘明心見性’,任何一部經都能夠通達明心見性;只要明心見性,世出世間一切法自然就通達。所以‘事’這一個字,誠信奉行難!誠是真誠,決定相信佛的話。佛的話就是我們真心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信佛的話就是信自性,信我們的本性,信我們的真心,信自己的性德,不是在外頭,佛法叫‘內學’。什麼時候你要是明心見性了,你跟諸佛如來完全相同,決定沒有兩樣。我們今天講信佛,有很多人聽到不服,‘我為什麼要信釋迦牟尼佛?’如果我們換句話說:信你的真心、信你的本性、信你的性德,他可以接受。釋迦牟尼佛是個明心見性的人,他透出來的就是我們的性德、就是我們的真心,就是我們自己的性德,我們要明白這個事實真相。
經教裡頭字字句句,我們都要信受奉行,一定要做。你能解多少你就做多少,從做的當中加深你的理解。解跟行永遠是相輔相成,解幫助你行,行又幫助你解,這樣才能達到圓滿。如果不解、不行,信了也是枉然,也沒有用處。信、解、行融成一體就叫做‘證’,證不是有別的,知道行在解中、行在信中,信在解中、信在行中,雖然說信、解、行三個字,其實是一體的,決定不能分割。像我們現在喝飲料,三種飲料混合在一起,融在一起分不開,這就叫證。如果信不是解,解不是行,是三樁事情,你就沒有證,融合在一體就是證。‘事’這一個字我們要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