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過去現在未來這些菩薩們要修行成佛,都必須要遵守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又《觀經》雲: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前面我們學習到這個地方。每次講到淨業三福,我們都有很深的感觸,因為這三條不但是淨宗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可以說是一切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都必須要遵守。三福後面,此地沒有引到,《觀經》上記得很清楚,這三條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淨業正因」。過去現在未來這些菩薩們要修行成佛,都必須要遵守這三條,你說多重要!

 

  這三條第一條就是儒釋道三個根,「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後面「修十善業」。儒釋道的三個根,少一個都不行,特別是前面根本的根本,就是孝親尊師。現在佛法衰了,傳統文化衰了,也就是儒釋道衰了,這三家都衰了。衰在什麼地方?衰在沒有人才,學習的人沒有了。你說學習的人很多!表面上看是很多,幾個會有成就?他沒有具備修學的條件,條件就是孝親尊師,這個問題嚴重。沒有真正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就學不到東西,印光大師說得好,「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百分誠敬得百分利益」。現在到哪裡去找誠敬的人?不但誠敬的人沒有,誠是誠實,敬是尊敬,誠實、尊敬就是菩提心,沒有這種人,道統就傳不下去,就絕了。

 

  現在修學,學的人很多,如果沒有這樣的心,沒有這樣的行持,他所學的是學術,是儒學、佛學、道學,學的是知識,不是智慧。所學就非所用,與他自己的生活、境界、行為毫不相關;換句話說,學得再好,講得再好,著作等身,這個人依舊出不了六道輪回,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甚至於還不如那些阿公阿婆,他們什麼都不懂,但是他們老實、聽話、真干。教他念佛法門他就老老實實念,念了幾年他真往生了,瑞相稀有,他超越六道輪回了。那是什麼原因?過去生中的善根,就像佛在大乘經上講的,這種人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量諸佛。今天遇到這個善緣,無量諸佛加持他,他能信、能願、肯念佛,這人往生了,不是偶然的。知識分子很難生起信心,尤其在現前這個環境,我們把儒釋道的三個根都丟失了,所以現在學習起來特別困難。現在所學的,那是搞學術性,把儒釋道三家的典籍當作一種學術來研究,甚至於拿來做批判,現在有這種風氣,比較,搞這些。這都屬於知識,這是現代教學風氣。古時候不是這樣的,古時候學佛,釋迦牟尼佛是榜樣,要學跟他一樣,真的拿到佛陀、菩薩、阿羅漢的學位,真成就。學儒,聖人、賢人、君子,這也是三個學位名稱;學道,成神仙。真有受用,真實利益,真實智慧,現在沒有了。

 

  這些典籍,我們真的能解它真實義嗎?像開經偈上講的「願解如來真實義」,很難。所理解的是自己的意思,我認為是這個說法,你認為是那個說法,各有各的說法,不是如來真實義,是我們自己的意思,這就錯了。追究其根本原因,我們沒有遵守淨業三福,把淨業三福丟掉了。所以,世出世間聖賢之法,都要用這三條做根,我們決定不能疏忽。前面我們把第一條學習了,第一條確確實實就是儒釋道的三個根,尤其「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是根之根,沒人教了。中國在從前,這個根是小孩從一出生就扎下去。中國諺語,那個意思非常深刻,「教兒嬰孩」,嬰孩是剛剛出生,這才能扎得下去根。三歲、四歲他已經學壞了,扎根就難了,不聽了。所以現在這個社會,大家都知道,做父母的,子女不聽話,孩子不好教;在學校做老師的,學生不好教,特別是小學老師、初中的老師。什麼原因?他從小一出生誰教他?電視教他。那個小眼睛睜著就看電視,他全學會了,他雖然不會說話,不會走路,天天在薰習。長大上小學,中國小學我不太清楚,早年我在美國住,美國的小學我知道,小學一年級就開始用電腦,用電腦上課。計算機裡面就收了很多信息,做父母的:不錯,我小孩好用功,半夜在被窩裡頭還在讀書。知道他看些什麼?搜集計算機裡頭負面信息,愈學愈沒法子教。所以學校裡頭,美國常有,學生殺老師、殺同學,濫殺無辜。他從哪裡學來的?從電視學來的,從網絡上學來的,他不知道那是錯誤,他在玩游戲。

 

  所以今天聖賢教育太難太難了!講,有人聽,聽了也很歡喜,不能落實,他做不到。要想真的產生效果,必須要劃一個小區來做實驗,像古老傳統那樣我們真干,做出個模型,做出個樣子來給大家看,大家看了有所感動,慢慢認真來學習。我們錯了,希望下一代別錯,希望自己將來兒女結婚,懷孕的時候就要開始教。把胎教找回來,把扎根教育找回來,再下一代就可以有救了。如果不從這上下手的話就沒救,這一代不如一代。

 

  淨業三福第二條,這個地方也沒引進去,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才是佛弟子。前面一條不是的,前面一條是社會普通大眾,這是我們一般講普世教育。那學佛,學佛從這兒開始,就是沒有普世教育的根你就不能學佛。所以佛法是建立在第一條的基礎上,沒有第一條怎麼能學佛?第一條做到了再開始學佛。第一條是孝道,第二條是師道,佛法是老師。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孝沒有了,師就沒有了,像蓋樓房一樣,孝是第一層樓,師是第二層樓。這是講受教育,這是佛陀教育。佛陀教育從哪裡開始?從受持三皈。受持三皈是什麼意思?把佛陀教育的宗旨告訴你。古聖先賢的教育,第一句話一定是這個,為什麼要教?教學目的何在?首先說清楚。

 

  中國這一套東西,就在《三字經》上頭一句,《三字經》上說「人之初,性本善」,教育的宗旨就在這一句。教育跟受教育的人都要肯定、承認人性本善,那個善是什麼?聖賢,人人皆可以作聖賢。要用佛的意思來說,人人本來是聖賢。那他聖賢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第二句所說的,「性相近,習相遠」。性相近就是人人皆是聖賢,就跟佛法講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教學頭一個,教學跟受教的都要承認。本性本善,習性不善,教學的目標就是如何把不善的習性,從不善的習性回歸到本善,教育就成功了。教育跟升官發財不相干,跟貧富貴賤也不相干,你學聖人。聖人是什麼?好人,好人當中最好的人就是聖人。所以讀書明理,他有智慧,他不會做錯事情,他不會害眾生。所以中國教育是聖賢教育。佛陀教育,從聖賢教育再跨上一步,走向出世間佛菩薩的教育,出世間的聖賢,究竟圓滿的聖賢教育。現在人都忘掉了。

 

  教育也是由這生起的,就是因為有習性,所以「苟不教,性乃遷」,本善就變成不善。怎麼個教法?「教之道,貴以專」,就是佛家所主張的,「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佛家從守規矩教起,具足眾戒。先「受持三皈」,三皈就是告訴你佛法修學的三大綱領,第一個皈依佛,第二個皈依法,第三個皈依僧,佛經上講的。可是六祖在《壇經》上不是這麼說法,他傳三皈依是講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你去看《壇經》。六祖距離我們大概一千四百年,佛法傳到中國,從漢明帝到六祖唐朝這個時代大概是七百年。七百年不算短的時間,承傳肯定出了問題。不出問題,能大師怎麼會在《壇經》上這樣說法?出什麼問題?大家著相了。皈依佛,以為佛像就是佛;皈依法,經典是法;皈依僧,這是出家人。這就錯了,普遍可能都犯了這個錯誤,所以他要糾正。他用皈依覺,然後給大家解釋,覺者佛也;皈依正,正者法也;皈依淨,淨者僧也。這就說明,自性三寶是覺正淨,住持三寶是佛法僧,我們要皈依自性三寶。

 

  住持三寶有沒有用?有用,它來天天提醒我們,我們看到佛像,聽到佛的名號,心裡就要生起覺而不迷。皈依覺,覺而不迷,覺而不迷才是真正皈依佛,皈依自性佛。正而不邪,那是真正皈依法;淨而不染,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這叫皈依僧。外面三寶我們不要去管它,譬如出家人,這個出家人是好出家人,還是不好,不要去管他。看到他的形相,馬上提醒自己,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這個意思。我們供佛像,通常供三聖,修淨土的人供西方三聖,阿彌陀佛是佛,觀音、勢至是僧寶,菩薩僧,每天你去念經,念《彌陀經》、《無量壽經》,這是法寶,三寶具足。你家裡一個小佛堂,你看三寶具足。可是,把覺正淨忘掉了,完全搞的是形式。這是什麼?這就叫迷信,這把佛陀教育就變成了宗教,變成迷信。我們以為這樣做目的何在?是希望升官發財,希望佛保平安,這不就是搞迷信了嗎?跟佛教的本意相去遠之遠矣。六祖能大師講得好,他這麼一說,我們就明白了。

 

  所以學,頭一個你學的是什麼?覺正淨全是性德,都是自性,就是中國儒家講的本善。你看《大學》的三綱,「明德、親民、止於至善」,覺正淨是至善。起心動念止於至善,言語造作止於至善,那是什麼?那就是佛菩薩的行持,佛菩薩的境界,這真學佛。真學佛,覺正淨就是道,道者須臾不能離,念念不捨,念念相應,這是傳道。從哪裡開始?從持戒開始,「具足眾戒」。你已經修了十善,十善是世間善人,是你應該要做到的,現在拜老師,老師就教你具足眾戒。在家學佛從五戒下手,出家學佛從沙彌十戒入門,沙彌有十戒、二十四門威儀,從這兒開始。「不犯威儀」,威儀是什麼?規矩,我們中國人講禮,要守禮,威儀就是禮節,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從這兒開始。小乘,出家比丘有二百五十條戒,其實戒沒那麼多,戒只有十幾條,多半是講威儀;女眾出家有三百條戒律,也是威儀多。如果擴展開,小乘有三千威儀,大乘菩薩有八萬四千細行,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起心動念都有規矩,保持正念,不能有邪思,這是什麼?這是學佛的根本。如果我們把戒律、威儀都丟掉,佛從哪裡學?就沒有了。因戒得定,學戒的目的在哪裡?在得定,守規矩得定。定還是手段,不是目的,因定開慧,開智慧,覺悟了,那是目的。所以這是必須要遵守的,先要把這個基礎打好。

 

  通常在中國古時候,這個第二條的學習是五年,叫五年學戒。就是做第二條這三句,「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五年。這個五年住在道場,道場有講經的,以前道場是學校,有講堂,這五年他不准聽經,不讓你聽經。道場除了講堂之外,還有行門,行門,一個總是禅堂,一個是念佛堂,大概行門都歸於這兩大類。你也不能到禅堂去參禅,你也不能到念佛堂去念佛。這五年干什麼?作務,作務就現在講勞動服務,我們今天講,義工。你是初學來的,五年你要跟大眾服務,為什麼?修福!五年之後,新來的人,你這個工作交給他們,你才可以到講堂去聽經,到念佛堂去念佛。很公平,要為大眾服務五年,然後就當清眾,專心學習。所以它是學校,這個學校不收學費的,可是要做五年義工,人人都要做,平等的。

 

  這個階段之後,那就是入第三福,第三福頭一個「發菩提心」。你看第一福是善人,世間的善人,世間善;第二福,就是這個三條,這是出世間善,小乘;第三是大乘,正式契入佛的境界。頭一個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前面我們學過,有事、有理,隨事發心的,就是四弘誓願,隨理發心的高了。發菩提心此地後頭有說,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我們下面會講到。「深信因果」,這個因果,世間法我們就相信了,怎麼擺在菩薩、擺在大乘?我初學佛的時候,這一句搞了一、二年,始終有懷疑。它如果要放在第一條,我不懷疑。為什麼?我們都相信因果報應,難道菩薩還不相信嗎?這第三條是菩薩。想了二、三年終於想明白了,這不是普通因果,這是念佛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真的,很多菩薩不知道。淨宗法門,難信之法,不是我們難信,我們都很容易相信,菩薩難信。八萬四千法門好難,不容易成就,可是他要遇到念佛法門,他一生肯定成就。這個深信因果還不就是我們經上講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那就是因果,後面往生淨土不就是果嗎?一往生淨土就作阿惟越致菩薩,不退成佛,這是果,這真不是一樁容易事情。所以第三福有深信因果。

 

  然後「讀誦大乘」,大乘經裡頭學一樣,不是叫你所有大乘經都讀,不是的。一樣,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才能開悟。讀誦大乘是一種手段,目的是開悟。一個人能一生學一部經,一般普通的人,上上根人不談,上中下三根,上中根應該在三年到四年他清淨心就現前,心清淨了,妄念少了,心清淨了。這就是得定,我們叫三昧現前。得三昧之後,應該也在三、四年,會開悟。上根的人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中等根性的人,不能大徹大悟,他也有大悟。徹悟是通教理,見性了;大悟我們通常講解悟,沒有證得,但是他能通教義,就是我本宗的東西沒障礙了。徹悟是通一切的,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通了,那是徹悟。徹悟一定要有的,是以後的事情。念佛人在這一生徹悟不了不要緊,往生就是徹悟,所以深信因果這句話重要了。如果不是修這個法門,得大悟往往還是出不了輪回,這是真的。

 

  佛教傳到中國來快兩千年了,漢朝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佛教正式傳到中國,是當時的皇帝派特使從西域請過來的。到中國來是以國師的禮來接待,皇上的老師,這將近兩千年了。兩千年在中國確實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成就遠遠超過釋迦牟尼佛當年在印度。我們看禅宗《五燈會元》,一千七百則公案,那就是什麼?大徹大悟的,一千七百多人。《景德傳燈錄》,再加上教下大開圓解的,合起來,我們有理由相信超過三千人。這三千人都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像惠能大師一樣。惠能大師突出,是在一句話之下徹悟了,別人沒這個本事。可是三年、五年徹悟的有,十年、二十年徹悟的也有,三、四十年徹悟的也有。悟,徹悟,境界是相同的,圓教初住、別教初地,他都超越十法界,往生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大多數都在華藏世界,華藏淨土。可是淨宗這一門,從慧遠大師提倡,慧遠大師東晉時代的人,距離我們現在大概一千七百年。這個法門,往生就是成就。淨宗在中國,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上中下三輩,我想肯定不止十萬人。十萬人作佛去了,這太殊勝了。即使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作阿惟越致菩薩,跟一般大徹大悟沒有兩樣,但他是帶業往生的。所以用這個法門成就的人太多了。淨業三福特別提出深信因果,非常有道理。

 

特別是現代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意念能量非常之大,這是最近才發現的。大概才三十年吧,最近三十年才發現,意念的能量能控制物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們把這個意念用在念佛上。要想這個能量出現,最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要一心專注,就會產生這個能量。一心專注還不就是佛經上講的「一心不亂」嗎?一心不亂難,如果真的是一心不亂,那個能量可不得了。淨宗裡頭一心不亂講三種,理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功夫成片,功夫成片這是最淺的一心不亂,是我們都能做得到的。事一心不容易,事一心不亂,見思煩惱自然沒有了,那個境界超過阿羅漢。理一心不亂,跟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菩薩相同,無明煩惱斷了,往生極樂世界生實報土。事一心不亂生方便有余土,功夫成片的生凡聖同居土。功夫成片就是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其他都放下了,這是我們能做得到的。

    經教,世尊專門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講三部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可是《無量壽經》他講了很多次,不止講一次。這古大德來考證,傳到中國來的《無量壽經》的梵文原本,不是一個本子。根據現在五種原譯本來看,至少是有三種不同的本子,所以它翻譯裡面,經文、義趣出入很大;如果是一種原譯本,不應該有這個現象。《金剛經》是一種原譯本,六家翻譯,這六個本子你看大同小異,沒有什麼太大的出入。《無量壽經》最重要的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本願,這最重要的,在五種原譯本裡頭,就出現了不同,有兩種本子四十八願,有兩種本子二十四願,還有一種本子三十六願。古德講,翻譯決定不應該有這種錯誤,所以判斷傳來的本子至少是三種不同。因為《無量壽經》一共十二次翻譯,七種失傳了,如果那七種都在的話,可能還有大的出入。所以祖師們說,世尊在世,《無量壽經》的宣講在三次以上,這就是特別法門。《無量壽經》這麼多的本子,所以在中國修學的中國人感到困難,五種本子全修,嫌太麻煩,太多了。所以,修淨土的人統統都學《阿彌陀經》,《阿彌陀經》變成淨宗主修的課本,古來祖師大德注釋也是以《阿彌陀經》為主。《無量壽經》在中國只有兩個注解,《淨影》跟《嘉祥》。而在日本,《無量壽經》的學習風氣比中國殊勝,在日本《無量壽》注解有三十多種。我這次找到開林師,希望把日本這些古注統統搜集起來,我們印一套叢書,《無量壽經》的注釋,日本注釋,有參考的價值。

 

  因此這個本子會集就很重要,後面都會談到,詳細跟大家討論這個問題。會集,到我們現在學習這個本子,才算是最完備的。這是夏蓮居老居士接著前人第三次的會集,前人會集瑕疵的地方,全部都改正過來。經是會集的,注解也是會集,這一點我們不能不佩服黃念祖老居士。如果說他自己來注解,批評的人會很多,不服的人很多。他這個注解是集注,集經論、古大德注解之大成,這大家沒話說了,不是我說的。他引用經典八十三種,引用古大德,古來祖師大德的注解一百一十種,總共是一百九十三種。就這麼一部書,裡面引用了一百九十三種,幾乎每段注解都是古人的話,都是經論的話,這大家看到服了,沒話說了。不是黃念祖注的,黃念祖老居士集注,高明,真高明,他花了六年的時間。我看他,跟他見面的時候,那時候他注解才搞完成,我在台灣給他翻印,帶了幾冊送給他,非常歡喜。我看到他房間裡頭,一個小房間不大,只有我們這攝影棚一半大,一張床鋪,寫字的桌子,旁邊就堆著一大堆的書。我當時問他,你這書從哪裡來的?找到這麼多的資料,我們一般人找不到。這是三寶加持,那不是人力可以辦得到的事情。尤其在文化大革命之後,這些東西都被毀掉了,你怎麼還能找到這麼多?這都是三寶加持後人,後人有福。

 

夏老會經,黃念老會注解,會集注解,我給這個經做了個科判。當時科判做出來的時候,趙樸老在,我送給趙樸老看,送他一份,他非常歡喜。這個經有會集、有科判、有注解,完整了。我科判裡面沒有玄義,為什麼?玄義完全用念老的。我過去在講經的時候,曾經用念老這個注解本子,把它摘要編一個講前的概要。在這個地方,黑體字的,這是我的節錄,都印在這個地方給大家做參考。可是我們講的時候依舊講念老的解,這個部分給大家做參考。所以「讀誦大乘」,要記住,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目的是在得三昧。我們學《無量壽經》得念佛三昧,至少我們要悟入教義,我們不能通教理,也得要通教義,我們真學到東西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注  (第二十四集)  2011/10/21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上一篇:淨空法師法語:什麼是魔難?
下一篇:農歷七月十五,盂蘭盆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