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有出世的思想,更要有入世的事業!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禅師在行腳時,因口渴而四處尋找水源,剛好看到不遠處,有一個青年在池塘裡打水車,便趨前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一種羨慕的口吻說道:“禅師!有一天,如果我看破紅塵時,我一定會跟您一樣出家學道。不過我出家後,不想跟您一樣到處行腳居無定所,我會找一個隱居的地方,好好參禅打坐,不再拋頭露面。”

禅師含笑地問道:“哦!那你什麼時候會看破紅塵呢?”

青年答道:“我們這一帶就屬我最了解水車的性質了,全村的人都以此為主要水源,若找到一個能接替我照顧水車的人,屆時沒有責任的牽絆,我就可以找自己的出路,我就可以看破紅塵出家了。”

禅師道:“你最了解水車,如果水車全部浸在水裡,或完全離開水面會怎麼樣呢?”

青年說道:“水車的原理是靠下半部置於水中,上半部逆流而轉的原理,如果把水車全部浸在水裡,不但無法轉動,甚至會被急流沖走;同樣的,完全離開水面水車便帶不上水。”

禅師道:“水車與水流的關系可說明個人與世間的關系,如果一個人完全入世,縱身江湖,難免不會被五欲紅塵的潮流沖走。假如純然出世,自命清高,不與世間來往,則人生必是漂浮無根,空轉不前的。因此,一個修道的人,要出入得宜,既不抽身旁觀,也不沉溺紅塵。出家光看破紅塵還是不夠,更要發廣度眾生的宏願才好。在家修道之人,更應該積極入世,擔負起自己該負的責任;使出世與入世兩者並立,這才是為人處世和出家學道的正確態度。”

青年聽後,歡喜不已地說道:“禅師您這一席話,真叫我茅塞頓開,您真是我的善知識。”

禅悟:一個人如果對世間五欲六塵的生活太執著,熱烘烘的貪愛會燒昏了頭;如果太捨棄世間的觀念,也會冷冰冰的了無生氣。吾人的生活,最好當放下的時候放下,當提起的時候提起,好像水車,要合乎中道原理才好,所謂有出世的思想,更要有入世的事業,誠不虛也。

平常一說到修行人,或者學佛人,給人的感覺好像這類人就應該離群索居,就應該與世無爭、不問世事。我以前也犯過這個毛病,後來慢慢改變了看法。

修行人更應該積極融入社會當中去。如果不去做事,就無法知道自己的不足,還以為自己修的很好。比如不做事,不遇到困難,不遇到刁難你的人,罵你的人,你自己還覺得自己挺平和、挺寬容大度的。正要在積極做事當中遭受挫折去考驗自己,是不是真的修的很好。要在不斷的入世事業當中磨練自己。信、願、行的行就是積極入世,去做事,去實行的意思。要把書本上的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把修行融入生活當中,不入世歷練,整天念佛、念經,不去做事,這種修行是溫室裡的花朵,沒經過實戰考驗,這種環境中修出來的平和是假平和。

修行人第一要做好的便是家庭關系要搞好,我們都是社會中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老婆孩子,父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盡好自己的責任,做好本職工作、照顧家人、賺錢養家、處理好親戚朋友關系;而做好這些就要積極入世,對不對?如果這首先都沒做好,還談什麼整天念佛、念經呢?

其實出世就是為了入世,入世才能更好地出世。怎麼講?只有出世而不入世就像盆景裡的小樹,被局限在盆景裡一小塊土地裡,根扎不深,也長不大;先出世而後入世就像把盆砸爛,把小樹種在廣袤的土地裡才有長大的可能。

入世才能更好地出世意思是:只有積極入世,在社會中經歷各種困難和考驗,才能夠穩固你的出世素質。檢驗自己是否真的有定力,有智慧,有度量等等出世的素質,並校准和鞏固出世的素質。

這就是對立統一的辯證觀,看似對立的兩個東西其實能統一起來,互為因果。

 

上一篇:釣魚高手死的令人驚悚
下一篇:有信仰和無信仰家族200年對比,讓你大吃一驚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