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64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諸位同學,上一堂我們看到上官同學的學習報告,很難得,她是將四十八願跟《華嚴經》上的五十三參濃縮為十六正士的表法,特別證明古大德所說的,《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確實拿出證據出來了,古人沒有說得這麼詳細。所以我們看了這篇報告非常受感動,我們要把它當作一堂課來認真的學習,現在我們就看她的報告。

  「本經德遵普賢第二首列賢護等十六位正士,意義非凡」,這四個字用得好,不是一般人能看到,確實意義非凡。我們同學們都非常幸運,能看到上官的報告,對我們無論是從信心、願心,往生淨土,一定有很大的受用。「正如《出生義》雲:厥有河沙塵海數量」,河,佛經上指的是恆河,恆河沙微塵數,下面還加個海。舉十六位也是塵沙數,十六位是代表,塵沙數是展開,說明十六就是恆河沙數,恆河沙數就是十六位,《華嚴經》上所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這個意思非常圓滿。「十六正士的表法就是彌陀四十八願的濃縮」,她一條一條都給我們指出來,也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五十三參,「處處顯示出本經事事無礙之相,確證本經是中本《華嚴》,表明持名念佛能入事事無礙之一真法界」。

  在近代,海賢和尚又給我們做了非常好的榜樣。這樁事情與認識字不認識字沒關系,與讀經、念咒也沒有關系,海賢就用一句佛號;與我們的心態有關系,與善根、福德有關系。善根、福德,善根我們常常指出的,老實、聽話、真干這是善根;真誠、清淨、恭敬這是福德。用清淨心、用真誠心對待一切眾生,對待一切法,我們今天講的一切人事物,都能夠恭敬,這個人有福。為我們表演得最真實貼切的就是海賢老和尚,你看他對一切人的恭敬,我們在光碟上能看到,確實是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所以,一句名號產生無量無邊、無盡無數的功德,這個功德是圓滿自性透露出來的。

  九十二年一句佛號沒有拐彎,我們很明顯在光碟裡面看出,他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宗門裡所謂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他證得了。在什麼時候?因為他善根、福德好,太好了,二十歲出家,師父就教他這一句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就念了九十二年,一百一十二歲往生。以他的善根、福德,應該三年得到功夫成片,也就是取得往生極樂世界的資格。功夫成片就能往生,阿彌陀佛就會為他現身,這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圓通章」上講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阿彌陀佛一定跟他見面,給他作證,告訴他你還有多長的壽命,到你命終的時候我來接引你。這個念佛人得到這個信息,有把握了,有信心了。如果不是立刻跟著阿彌陀佛去極樂世界,那就依他自己的壽命,他還有很長的壽命,認真努力向上提升,應該在三、五年之間就可以達到事一心不亂。再向上提升,有個三、五年,可以得到理一心不亂。

  他沒有壽命,我們是概略的估計,他證得事一心應該在三十歲之前,證得理一心應該在四十歲左右。他的成就跟惠能大師相等,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是同一個境界,往生到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上品上生。為什麼沒去?他是真想去,阿彌陀佛不帶他去。阿彌陀佛告訴他,他修的榜樣好,修得很如法,如法到什麼程度我們能理解,全部的《無量壽經》都在他日常生活當中。他沒念過,也沒聽說過,他完全表現出來了,表現在生活,表現在工作,表現在待人接物。這還得了,是一部活的《無量壽經》。所以,阿彌陀佛叫他常住在世間表法,做個榜樣給念佛同修們看。一直到一百一十二歲,最後一個表法就是他看到《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這本書。他不認識字,有人帶著這個書去看他,他問他這什麼書?這裡頭都是意思無盡的。別人告訴他書名字,歡喜得不得了,好像他就是在等這本書,這本書他拿到手上,阿彌陀佛就能接他往生。所以拿到這本書歡歡喜喜,穿袍搭衣,主動要求別人給他照相。這是一生從來沒有過的,主動要求照相的就這一次。照完相之後第三天就走了,最後表法。

  這表什麼意思?我們要想到,給我們表真正的意思。第一個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是真有,一點都不假。阿彌陀佛真有,阿彌陀佛跟他見面,我的估計十次以上,九十二年,十次以上不多。他自己透一個信息,我們在光碟上聽到,他說「我好幾次求阿彌陀佛帶我去往生」,好幾次就不是一次、二次。我們在傳記上讀到,初祖遠公大師,慧遠大師,傳記裡面記到的他老人家一生三次見佛,也見到極樂世界,從來沒有給人說過。第四次佛來接引他往生,他才把這個事情說出來,他說極樂世界現前了,阿彌陀佛來接我往生,他說這個境界過去見過三次。別人問他,你所見到的極樂世界是什麼樣子?他說跟《無量壽經》上講的完全一樣。《無量壽經》是給我們做證明的,你見到極樂世界跟《無量壽經》講的不一樣,那不是真的;跟這個經講的是一樣的,這就是真的。所以,他好幾次見到,多次,不是少次。

  佛叫他表法用意很深!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由於大眾受到西方科學的影響,科學第一個,第一樁事情就是教你懷疑,凡是沒有親自見到的都要用懷疑的眼光、心態去接觸它。那麼對西方極樂世界懷疑了。佛不是不現身,是你自己有業障見不到。阿彌陀佛無處不現身,無時不現身,你沒有業障,業障消除了,你就見到。所以,功夫成片就能見到,功夫成片,業障沒消除干淨,但是總去了一半。這個時候佛來跟你見面,告訴你信息,信願持名決定得生。

  在現前,表法有更深的意思、殊勝的意思,我們在這個時代遭遇到的災難史無前例。這個災難就是反對夏蓮居的會集本,輕視黃念祖老居士的注解,說我們跟這個本子學習是錯誤的。說的人很多,說的時間很長,確確實實很多跟我們一起學這個本子的人都退心了,放棄會集本,去學康僧铠的本子。康僧铠的本子我們並不反對,《無量壽經》現存的九種版本,五種原譯本,王龍舒的會集本、魏默深的會集本,彭紹升居士的節本,他不是會集的,它是康僧铠的節本,加上近代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一共九種版本。這九種版本我們把它印成了一冊,早年流通的。每一種版本都好,無論學哪一種版本都是教你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就沒錯。版本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當然我們希望能聽到最詳細的介紹,最簡單扼要的介紹,我們能聽得懂,我們能體會得到,我們能夠接受。九種版本我們仔細讀一遍,我喜歡夏蓮居的本子。一定要說這個本子是偽造的,是偽經,讓許多人退心,我們受到沉重的打擊。

  這一部《僧贊僧》這本書,裡面對這樁事情講得很詳細,引經據典,說明會集這樁事情,從最初翻譯就是會集。第一個翻譯的,翻成中文的《四十二章經》,《四十二章經》就是會集的,許多經裡面這個抄一段,那個抄一段,就是會集的,佛並沒有講這部經,會集的。舉了很多例子,南傳的《法句經》是他們主要修學的一部經典,也是會集的。所以,會集這種做法由來已久,不是王龍舒的是第一個會集的,不是的,太多太多了,舉不勝舉,為我們辨別這個事情。

  海賢老和尚為我們表這個法,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是正確的,在所有會集本裡頭,他的本子是第一本。為什麼?確確實實每一個字、每一個句子都是在原譯本裡頭,沒有敢變動一個字。這就是會集裡頭最負責任的、最好的版本,證明這個經是真經,它的底本就是五種原譯本。第二個為我們證明,黃念祖老居士的集注是正確的,他用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注疏來注這部經。讀這部經也就讀了八十三部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開示,稀有難得。第三個是為我們這些年來依照這個本子學習是正確的,沒有走錯路。阿彌陀佛接引他老人家到極樂世界去了,他的表法任務圓滿了。

  現在把表法任務交給我們,我們要繼續努力,要向海賢老和尚學習。我們要把他的光碟當作《無量壽經》來看待,要尊重,要用真誠心、清淨心、恭敬心來學習。點點滴滴,你念得愈多、看得愈多,你感受愈深,到最後真的叫欲罷不能,身心清淨,一塵不染。我這個年齡也快要走了,你們年輕人要努力,要認真學習,萬緣放下。世緣、法緣都要隨緣,不可以攀緣,攀緣就錯了。隨緣能消業,為什麼?雖然在隨緣的時候,沒有妄想分別執著,這叫真隨緣;還有妄想分別執著,就不是真正隨緣,那就有過失,一定要能放下。

  我們看到上官的這個報告我無量的歡喜,她把彭際清居士所說的《無量壽經》即是中本《華嚴》。他是乾隆時候的人,是佛門的大德,通宗通教,顯密圓融,他是往生極樂世界,《往生傳》上有他,留下的著作非常多。這一句,上官把它發明了,把它講清楚、講明白了。「賢護表總持」。要懂得賢護兩個字的意思,賢是法身菩薩,護是護持佛法,名號含義不可思議。法身菩薩裡面有許許多多古佛再來,深顯護我自己的法,護一切眾生的法。她這裡面分條來說。

  第一條,「賢護菩薩居首位」,十六位都是在家菩薩,他排名在第一,「表往生極樂世界成就最高」。這是在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裡面,成就最高的無過於往生極樂世界,要學。海賢為我們表這個法,一句佛號就行了。那是什麼?決定沒有懷疑,生清淨信心,永恆不變,他什麼都不要,就一句佛號就行了。我們沒有這麼好的善根,我們有懷疑,有懷疑一定要斷疑生信。怎麼斷疑?那就是經教,諸佛菩薩所說一切經教的目的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的。我們沒有疑,我們真信,經教不重要了,神咒也不重要,什麼重要?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重要,只要抓住這一句,就能夠證得,你看念佛法門裡頭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而且成就之快是一切法門不能比的,它在一生當中完成。其他法門要斷煩惱、要斷習氣,小乘,從須陀洹到阿羅漢,天上人間七次往返,你說多長的時間,人間時間不長,天上時間長,才能證阿羅漢果。阿羅漢跟極樂世界的人比差很遠,往生到極樂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薩,他怎麼能跟他比?所以這個法門成就最高。

  我們看下面文,「《科注》舉《名義集》曰:颰陀婆羅」,梵語,「翻為賢護,自護賢德,復護眾生」,這四個字就是賢護的意思。什麼人能護自己?有賢德的人能護自己,也就是中國人所說的聖賢君子,他護自己的德行,我們要向這個目標去邁進。德行是什麼?德行就是戒律,我們提倡的《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這是戒律的根本、根基。為什麼選的這個?我們讀到淨業三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怎麼落實?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感應篇》,有這個基礎再修十善業就對了,從這裡入佛門。不在這上扎根,你沒有根基,不牢靠,像蓋房子一樣,蓋上二、三層倒了。一定要根基堅固,這個不能不知道。從這個基礎上,「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善護自己。再向上提升,修菩薩道,就是善護眾生,善護正法,「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個讀誦大乘不是為自己,因為你要教別人,教別人要講經教學,所以讀誦大乘是為別人。為自己,一句佛號足夠了,不需要經教,因為一句佛號裡頭戒定慧圓滿具足。不但這句佛號具足一切大乘,具足一佛乘,所以佛號功德不可思議。

  「自護賢德表自利,復護眾生乃利他,位居等覺,表諸法平等」。等是平等,覺是什麼?就是真正覺悟到一切法平等,這就叫等覺菩薩。一切法全是自性變現的,惠能大師明心見性了,你看末後一句告訴我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就是平等。這萬法我們看的不平等,他看的平等,為什麼?全是自性,他從自性上看的,所以一切法平等。我們是從相上看的,不知道自性,迷失了自性,完全著了相,錯在這裡。從性上看的時候萬法平等,這是什麼人?法身大士。法身大士證得平等法,但是等覺是究竟平等;前面四十個位次是平等法,沒錯,沒有得究竟,什麼原因?無始無明習氣沒斷。習氣斷了,成佛了,妙覺如來,就不是等覺了。等覺是法身菩薩裡面地位最高的,我們稱他為位中大聖。「為眾賢之首,實際表賢護為十方世界眾賢之首」,這賢護菩薩還得了嗎?出家眾裡頭,普賢是為首,在家賢護是為首,他們地位相同,表法意思不一樣,世出世法是一不是二。「表本經往生」,往生就證三不退,「作阿惟越致菩薩,體現念佛法門橫生圓超」,橫出三界,圓滿超越菩薩地,「成就最高」。

  遇到這個法門,沒有發心,沒有真正去做,原因在哪裡?第一個自己業障重,第二個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事實真相要了解要靠經教,深入經藏。經教就這一部就夠了,不要搞多。我勸大家,一部經一句佛號,一部經、一部注解,一部經就是夏蓮老的會集本,一部注解就是黃念祖的集注,一句阿彌陀佛,我們就能保證成無上道,不要搞多。我們也會像海賢老法師一樣,我們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這是他為我們示現的,我們決定可以做到;做不到全在放不下,這個重要。章嘉大師早年教我,我們第一天見面就教給我,看破、放下。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你再看破,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這四個字。我們在海賢老和尚的一生看到了,他這四個字做得非常圓滿。

  又,黃念祖老居士引《大寶積經賢護長者會》裡面說的,「佛說賢護長者眾樂事」,樂是快樂。我們這個世間很苦,西方是極樂世界,所以脫離六道輪回是離究竟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究竟樂,這個我們要認識。這經裡面說,「其受於快樂果報,雖復忉利帝釋天王,猶不能及,況復人間」。這是舉忉利天主,帝釋天王,他們享受的快樂都不能比,那人間就不必說了。「此處表十方眾賢之首的賢護菩薩,受樂果報無能比擬,彰顯往生極樂享最上妙樂」。

  下面第二段,「賢護為眾上首,表念佛三昧為三昧寶王」。這樁事情夏老、黃念老給我們講得很多,我們在經注上可以看到。「念老悲智雙運,引據」,這個據是根據,「《般舟三昧經》,此跋陀和」,就是賢護菩薩,「是念佛三昧發起人,親見彌陀。今故來此勝會,助顯念佛三昧無上法門。由此可見,持名念佛為賢護菩薩成為十方聖眾之首的修行方法。賢護菩薩為十六正士之首,表持名念佛法門總持一切法門,念佛三昧總持一切三昧,修此一法即修一切法」。為什麼?一切法是自性全現,如常寂光,一切法是自性變現的,一切法就是自性。明心見性的人,求老師給他印證,老師伸出手來:你明心見性了,拿出來給我看看,講給我聽聽。隨便拈一法,老師點頭,就通過了,就那麼簡單。知道什麼?性、相是一不是二。性在哪裡?性在相裡頭。相在哪裡?相在性裡頭。真正明白了,一切法不著相,就是諸法實相,證得諸法實相就是法身菩薩。我再舉個簡單比喻,我們眼見色,看得清楚、看得明白,這是自性的般若智慧,有沒有起心動念?沒有。起心動念尚且沒有,當然沒有分別執著,這人是什麼人?法身菩薩。為什麼在相裡頭不起心、不動念?相是假的,不可得。

  我們沒入這個境界,但是我們生在這個時代,科學發達,量子力學家給我們做了證明。宇宙,他也把它分成三分,佛也是分三分,佛經上講整個宇宙是阿賴耶的業相、轉相、境界相;科學家把它分作物質、意念(就是念頭),還有一個自然現象,念頭這心理現象,物理、心理、自然現象,分這三種。這三種跟阿賴耶三細相能對得起來,物質現象就是境界相,精神現象就是轉相,它能轉變。轉相從哪裡來?從業相生的。業相是什麼?一念不覺是業相,就是阿賴耶。末那執著,六識分別,不分別、不執著就是不用第六識、不用第七識。知道它完全假的,對它沒有起心動念,這就是覺,覺而不迷。所有現象都不是真的,如夢幻泡影,所以你對它用什麼心?用清淨心、用平等心、用覺心,佛經的經題上清淨平等覺,用這個心,用這個心的是菩薩。迷而不覺、不平等、被染污,這是凡夫,六道凡夫,迷邪染。覺正淨是菩薩,迷邪染是凡夫。要常常自己覺悟,自己去反省,都以為自己還不錯,全搞六道輪回,沒辦法脫離生死,可憐!

  所以在這個地方表法的意思,上官說得很清楚,表持名念佛總持一切法門。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一句佛號是它的總持、總綱領,全在這一句佛號當中。念佛三昧總持一切三昧,這是對修禅、對修密說的。所以,修此一法即修一切法,教、禅、密都在其中,「不需另求妙法」,另外沒有妙法,妙法只有這一句佛號,這個事實、這個道理不能不明了。

  下面這一段,「賢護表念佛法門從信而入,持戒為首,修般舟三昧尤其要持戒和吃苦」,海賢做到底了,徹底做到了,「發大勇猛心和精進心」,我們都在海賢老和尚身上看到。「賢護菩薩放在此處,顯明念佛法門持戒為首,持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的基本原則不能更改。而般舟三昧因其成就最高,方法明明白白,也多令眾生不信、不樂、不學,影射本經持名念佛法必須從信入手,再發願起行」。這個法門,一切諸佛都說難信之法,為什麼?它太容易了,成就特高,沒有能跟它相比。所以能信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這個人這一生必定成佛。

  信真難!信,肯放下;不肯信,不肯放下。相信佛說的,《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相信今天量子力學家的報告,量子力學家的結論是,世間或者是宇宙之間,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物質是假的。《心經》上觀世音菩薩,就是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五蘊是什麼?五蘊裡頭有色,色就是物質,受想行識就是念頭,就是心理現象。你看,物質現象、精神現象都是假的,五蘊皆空,皆不可得。現在的科學只研究到物質,心理還沒有搞清楚,還沒有搞明白,只知道念頭生滅不住,前念滅,後念生,而且頻率非常高,這個被他看見。所以他還講不清楚,佛經裡頭講清楚、講透徹了,不能不相信。有信才有願,沒有意願求往生,他不相信。最重要的是要反省自己,我有沒有相信?如果往生這個願心不切,我們這個信不可靠,就是信裡頭有疑惑,不是真信。

  下面這一段,第四段,「賢護特表念佛法門,仰仗佛力加持的殊勝」。這也是一般人不相信,許許多多淨宗念佛人不相信,為什麼?他求佛,佛沒有保佑他,沒求到,他不知道他用的心錯了。為什麼海賢老和尚跟阿彌陀佛關系那麼密切?他心裡想佛,佛就能現前,他沒有障礙。求往生的心特切,佛教他,他能吃苦,他能持戒,不能吃苦,不能持戒,佛不會拜托他辦事,為什麼?他辦不成。只有真正能吃苦、真正肯持戒的人,佛才會照顧他,這才能溝通,才能成就佛法,莊嚴佛法。「又賢護表如來善護念諸菩薩」,這一句《金剛經》上說的,如來善護念諸菩薩。「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三根普被,萬類齊收,正是賢護之義」,這是賢護對外,內外是一不是二。

  「《佛說法滅盡經》雲: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化滅去」。這是佛經,佛經在這個世界上會消失,哪一部經最先消失?《楞嚴》、《般舟三昧》。最後消失就是《無量壽經》,所以「本經獨留此經第四十五」,獨留此經,這裡是四十八品,這是第四十五品,「世尊有言: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這就是《無量壽經》最後滅,一切經都沒有了,這個世間還有《無量壽經》。是哪個本子?我們有信心相信,就是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為什麼?這個本子跟五種原譯本對照,它念得順口,意思很明顯,能領會得到。段落,就是分的品,段落非常清楚,我們能抓住它主要的意思,幫助我們修行。所以肯定是這部經最後消失。「賢護菩薩是般舟三昧發起人」,《般舟三昧》也是最初的、最早消失的,他又是本經在家菩薩上首,這個表法意思好,「根據佛經滅盡的順序,真實顯示如來於一切時、一切處,自始至終善護念一切眾生;同時表念佛法門不但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又得十方一切如來聖眾加持,乃仗佛力成就之特別法門,當起大信心」。這個門道被上官看出來了,不容易,幾個學經教的人能把這樁事情講得這麼清楚、這麼明白,我們看到了要感謝。

  下面第五段,「賢護為首,解脫為末」,這十六個人一個頭一個尾,「正是五十三參的要旨」,她這給我們跟五十三參對照。「賢護菩薩為眾上首,既是把本經持名念佛法提到首要之處,是先入為主的喻意」。解脫菩薩為末,這個排序,「本經把這種修行方法和究竟解脫的修行成果,放在開端和結尾最顯要處的方式,和《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排序同出一轍」,這是真的。你看,擺在前面的,因為賢護菩薩他是般舟三昧,在《華嚴經》五十三參是德雲比丘所表的,在《四十華嚴》裡面稱為吉祥雲比丘,是一個人,翻譯不一樣。他修什麼法門?般舟三昧,五十三參第一個。將來釋迦牟尼佛法滅,般舟三昧頭一個滅。般舟三昧不容易修,真難!九十天,不能躺下來睡覺,不能坐下來,九十天只可以站著,只可以走動,所以它叫佛立三昧。就一句佛號,沒有第二個念頭,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在《華嚴經》裡面,吉祥雲比丘為善財說法,說了二十一個念佛法門。二十一是圓滿,密宗以二十一為圓滿,代表一切法門、無量法門,般舟是一切法門的總持。這些意思都要能把它看出來,我們才知道怎樣去選擇。

  我選擇的淨土法門就是從這看到的,看到善財給我們示現做榜樣,從念佛入門。再看最後一個,最後一個是參訪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是從這個地方相信淨土,仰慕淨土,就想學淨土。李老師勸我,我沒接受;忏雲法師勸我,我也沒接受,我講《華嚴經》講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原來念佛法門這樣殊勝。文殊、普賢怎麼成就的?都是往生極樂世界成就的。這還有什麼話說?沒話好講,所以才專學這個法門,把其他的全放下。佛經裡頭排名先後,裡面有很深的義理在其中,不能不知道。

  「五十三參第一參表法的德雲比丘,是修習念佛法門成就的,是世尊在八萬四千法門中為我們拈出念佛法門,表究竟方便第一法門之意」,學《華嚴》一定要把這個意思看出來。「如善財白言:我已先發菩提心,而未知菩薩雲何學菩薩行,乃至應雲何於普賢行疾得圓滿。時德雲比丘為說,唯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已。又說:我得自在決定解力,信眼清淨……念如來一切諸佛」。這個一切諸佛就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是一切諸佛總號。「德雲比丘所言,憶念一切諸佛境界,就是本經法藏比丘因地考察二十一億俱胝佛土,圓滿功德莊嚴之事」的總結成四十八願。「智慧光明普見法門,就是法藏比丘因地發願,恆放光明照一切。而念諸佛如來,正是本經至心精進第五中,教授名字,皆聞十方,名號妙德之同義。十方皆聞名號表示一切處普聞,唯有法身德才能遍一切處,令眾生普聞得度。而阿彌陀佛名號,又是毗盧遮那法身佛妙觀察智所流出的自性名號,所以念法身佛就是念阿彌陀佛」。根據全都找出來了,這個不是假的。

  解脫菩薩他擺在最後,五十三參最後的,「如同五十三參最後普賢菩薩的表法」,普賢「是真正解脫」之意。普賢就是一切法都好,沒有一法不好,是真解脫,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六根六塵境上解脫,根塵一如,皆不可得。《般若經》上佛常常說的,一切法不可得,心裡頭有一法可得,迷了,迷而不覺;放下一切法,知道一切法不可得,就得大自在,就入佛境界。這麼多年來,我們在大乘經裡面看到佛說的,佛教給我們,放下見思煩惱這就是阿羅漢,放下妄想分別就是菩薩,放下起心動念就是法身大士。所以章嘉大師教我,佛法怎麼入門?放下就入了。你為什麼沒放下?沒看破。看破是什麼意思?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一切法不可得。《金剛經》上講的「三心不可得」,那是念頭,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念頭生一切物質現象,物質現象從念頭生的,先有念頭,後有物質現象;三細相裡頭,先有轉相而後才有境界相。既然能生物質現象的轉相不可得,哪有物質現象可得?包括這個身體。

  我們看到世尊跟彌勒菩薩對話,世尊問,「心有所念」,凡夫動個念頭,「幾念幾相識耶」,這是經上的原話。這一個念頭裡頭,心有所念,它有幾個念頭?這是微細的念頭;有幾個相?物質現象;有幾個識?相跟識合起來就是五蘊,色受想行識。彌勒菩薩回答的,舉手彈指之間,這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一彈指。我們現在用秒做單位,一秒鐘能彈多少次?大概是七次。三十二億百千,這個地方單位是百千,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就是三百二十兆,一彈指。乘七,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單位是兆。這個現象在哪裡?就在我們眼前,你看不見;就在你面前,你聽不到,你摸不到,法法皆是,一切法沒有一法不是。這給你說真相,這幫助你看破。看破之後怎麼?放下,心裡頭沒有這個東西了,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就對了,你就真得到了。心裡還有這些念頭在,這是什麼?這些念頭在,它造輪回業,你出不了六道輪回。必須把這些念頭統統清除掉,恢復你的清淨心,用清淨心念佛,念這一句阿彌陀佛,你就決定成就,你會得一心不亂,事一心、理一心,這很重要!

  真正解脫的意思,「以德遵普賢十大願王為通往解脫的必經之路,必修菩薩行;而以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為圓滿此菩薩行,得究竟解脫」,究竟解脫是契入常寂光,是證得妙覺果位。「如本經雲: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可得長壽泥洹之道」,這個長壽是真正的無量壽,泥洹就是大般涅盤,「正是華嚴法身菩薩導歸極樂的根本原因,即直入常寂光,證大涅盤,長壽泥洹之道」。「普賢菩薩偈雲:我既往生彼國已」,這裡給我們做證明,普賢菩薩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余,利樂一切眾生界。恰恰是大士自己證實」,他是現身說法為我們作證,「唯有往生極樂才能圓滿十大願王,圓滿菩薩行,速證究竟菩提」。「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目的,就是為求普賢行疾得圓滿之道,其必定追隨普賢菩薩念佛求生淨土,實現疾得圓滿」。善財童子搞清楚、搞明白了,追隨普賢菩薩學習十大願王。十大願王用什麼心修?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凡夫的心與普賢行不相應,普賢行是沒有自己,是把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跟自己合成一體,這才能修普賢行;不能跟一切眾生融為一體,不是普賢行。這才能真正得到十大願王的圓滿。「五十三參的要旨,從念佛法門入手,以修普賢行,念佛求生淨土得甚深自在,究竟圓滿解脫。本經在家菩薩眾,以賢護為眾首,以解脫為末」,這種表法跟五十三參完全相應,所以她說「就是五十三參的濃縮,證明本經即是中本《華嚴》」,再沒有疑惑了。

  下面是第二個大段,「乙、十六正士的表法,是彌陀四十八願的濃縮」。她在這裡一條一條替我們指出來,下面分很多小段。第一個小段,「賢護菩薩的表法是華嚴十玄之總門。賢護菩薩既是十六正士之首,又是十六正士表法的總持,呼應法藏因地,願求淨土,盡度眾生之願」。我們能不能跟阿彌陀佛相應,這句話很重要。法藏比丘願求淨土,盡度眾生,我們今天這裡換一個字,願生淨土,盡度眾生。他是願求,法藏他建造極樂世界,今天我們追隨他,我們願生淨土,盡度眾生,這一句非常重要!「彰顯如來善護一切眾生之意」,我們要有願生淨土,盡度眾生,就跟阿彌陀佛願相應,就能結合在一起。願度眾生就不能不照顧眾生,就不可以獨善其身,一定要兼善天下。要學海賢老和尚的表法,嚴持戒律,什麼苦都能受,什麼辱都可以忍,你才能行普賢道,普賢道就是阿彌陀佛的道。所以她這裡講,彰顯如來善護一切眾生之意,「體現修此法門仗彌陀佛力加持的殊勝,因此,賢護是世尊為我土眾生開顯此特別法門的根本原因」。

  「是大悲為根,四十八願因彌陀賢護一切眾生而起」,大悲為根是同體大悲,無緣是賢,普,同體大悲為普、為海,無緣是賢。「《無量壽經》因世尊賢護一切眾生而說」,都不離賢護,賢護的義理深廣無盡,其廣無邊,其深無底。世尊為賢護一切眾生,為我們說《無量壽》這部經典,這個法門,「乃至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也因賢護而圓滿。因此賢護菩薩表法是華嚴十玄之總門,即同時具足相應門」。這個裡頭,像六祖給我們說的,本自具足,同時具足,本自具足,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自然相應,本自具足他怎麼會不相應?

  那我們現在怎麼會不具足?不是不具足,要是有不具足就不能叫本自具足,本自是圓滿具足。現在為什麼不相應?是我們自己有煩惱、有業障障礙住,不是不相應,有障礙,障礙放下就相應。障礙總的來說,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六個字具足,就是妄想、分別、執著這六個字要是具足,全障了,性德透不出來了,透出來是反面的,造作無量無邊罪業,自作自受。善業變成三善道,惡業變成三惡道,生生世世永遠不能出頭,這多麼可怕!我們應該要能想到,不能不看破,看破是真智慧,放下是真功夫,放下就得自在,放下就離苦得樂了。

  「法藏因地,頌曰:輪回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這首偈的意思就是賢護,依此發四十八願,賢護這個名號意思太深了。「彌陀四十八願之第二十五願: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禮拜歸命,以清淨心,修菩薩行」,這就是用清淨平等覺修六度、十願,用清淨平等覺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諸天世人,莫不致敬」。下面接著說,「有天人賢護持名念佛眾生之意」,這諸天人民,這講六道眾生。「第二十六聞名得福願,也是彌陀賢護聞名眾生之意。第四十四普等三昧願,是彌陀攝受聞名菩薩眾,令住三摩地,至於成佛,是賢護無比功德的體現,下至五逆十惡,上至等覺菩薩,無不護念,助他成佛」,這個心多大!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是十方念佛往生一切菩薩的本願。我們念阿彌陀佛,跟這裡比一比,對一對,我們能有幾分相應?有幾分相應就很難得了,完全相應那你就是賢護菩薩,你就是普賢菩薩。如果沒有相應,我們全是自私自利,全還是名聞利養,還是七情五欲,那問題就嚴重了,這一生學佛跟佛結個法緣,佛法的殊勝利益得不到,三途業不能避免,為什麼?是你自己造的。必須真正回頭,真正放下,依教奉行,著重在奉行,不能奉行沒用。

  下面第二段,「善思惟菩薩表自修的重要。《科注》雲:又善思惟表正智明了。法藏比丘因地五劫思惟的結果,就是建立極樂世界」,建極樂世界,「取一切諸佛剎土美好之大成,表示自修的重要性」,自修是為了普度一切眾生。「本經至心精進第五,世自在王為法藏比丘宣演一切諸佛剎土,法藏比丘依觀察、選擇、勤修的自行修習,圓滿大願,結得第一國無惡道願、 第二不墮惡趣願、第三身悉金色願、第四三十二相願、第五身無差別願、第二十二國無女人願、第二十三厭女轉男願、第二十八國無不善願,這些都是善思惟的結果。這些大願從根本避免了不平等,實現了普度一切的因地發願」。

  我們從這個地方看到,法藏比丘完全實現了菩提心,發的是圓滿的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所以他成就的極樂世界,證得無上菩提,名號稱阿彌陀佛,圓滿佛果。圓滿的因行成就圓滿的果德,這是我們要學習。能嗎?能。為什麼?我們同一個佛性,同一個自性,自性無二無別。為什麼他能我不能?他覺悟了,我還在迷。我把迷放下了就行,對自己要有信心。信心喪失掉了,根就沒有了,一事無成,「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在佛法裡講,能生無量無邊的功德。一定要肯定我們本來是佛,釋迦講得沒錯,「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法藏能實現,我們也能實現。我們的實現得他的幫助太大了,不能不知道恩德。怎麼報恩?向他學習就是報恩,這一生當中決定往生,不退成佛,跟法藏菩薩一樣,成佛之後普度眾生。最重要的是平等,整個宇宙沒有真正究竟圓滿的平等,究竟圓滿、究竟平等在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我們可以看到它確實有四土三輩九品,但是往生到那裡所證得的是平等,同居土下下輩往生也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平等法。

  「慧辯才建立在明信佛慧的基礎上」,對於佛的智慧要相信,相信佛的智慧,就是相信自性本有的智慧,「明信佛慧才能辯才無礙」。「正如《科注》雲:有一世界……有一菩薩名寂靜轉」,就是慧辯才,「其中寂靜表證涅盤」,這一句很重要。寂靜是自性本定,你看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是教我們放下,放下之後自性本定現前。惠能大師說的第四句,「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自具足是第三句,本無動搖是第四句,這一句就是自性本定,自性從來沒有動搖的,要相信。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我們現在要明心見性要學什麼?學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禅定。禅是放下萬緣,讓心回歸到無念,不起心、不動念,那就是本無動搖,那就是自性的本來面目,自性的實相。它起作用,能生萬法,萬法是它所生所現,自性是能生能現,能所不二,能所一如,我們要在萬法裡頭去見自性。見到自性,萬法就平等了,法法皆如,古人有個比喻說「以金作器,器器皆金」,看到金,看到金器了,金器跟金是一不是二,不再分別,不再執著,不再起心動念,這就圓滿成就了,就這麼回事情。

  「其中寂靜表證涅盤,證諸法實相」,心到寂靜的時候,諸法實相現前,涅盤現前了,然後你才能夠「示轉、勸轉、證轉」,你度眾生得大自在了。示轉、勸轉、證轉跟誰學的?沒有人學,沒人教你,這是自性性德。你看佛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能、相好,三轉法輪是德,是智慧,是德能,自性全現前。我們要問,釋迦牟尼佛當初在印度,以應身到這個世間來住了八十年,雖然有十二年參學,他完全放下,完全拋棄,十九歲出家是放下煩惱障,三十歲放下了求學,不再去學了,是放下所知障。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說出八萬四千法門,哪一個法門他跟什麼人學的?沒人教他。《華嚴》跟誰學的?《法華》跟誰學的?全沒有,完全是自性自然流露。所以,只要你見性,你就能跟佛一樣的得大自在,轉大法輪,沒有障礙。不能向外求,佛法講內,向內,向內就是向自性,這個要相信。

  所以佛法教學的功夫全在明心見性,真正好老師,教我們這個門道,那就是四句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開悟了,世出世間一切法全出來了,沒有一樣不知道。這是什麼?這是你的本能,一切眾生都有,只是一切眾生迷,不懂這個方法,透不出來。你現在覺悟了,透出來,透出來一定是從清淨平等覺,才透出來;心不清淨、心不平等,透不出來。只要清淨平等就透出來,覺就是透出了,這個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佛法修學總的目標就這五個字,在經題上,它所現的相是「大乘無量壽莊嚴」,那就是一真法界,就是極樂世界的實報莊嚴土。大乘表智慧,圓滿的智慧,無量壽表德行,德能相好。全在經題上,這個經題融在一句名號當中,阿彌陀佛。所以「明信自性佛慧」,這個很重要,信佛的慧就是要信自性,自性佛,「得自性辯才無礙」。「第三十三光明慧辯願,和第三十四善談法要願,都是慧辯才菩薩表法的意思,表與會聖眾真信、真願,皆同生極樂,得彌陀本願加持。所以從與會在家菩薩名號上,就呼應四十八願真實不虛」。這十六位菩薩代表了四十八願,四十八願落實在這些菩薩表法的現相上。

  下面第四段,「觀無住菩薩,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禅淨不二」。「念老舉本經,譬善幻師」,這個善幻就是魔術,魔術師,變魔術的,「現眾異相,於彼相中,實無可得」,變現的魔術是假的不是真的,看起來好像是真的,實際上不可得。「此處的觀無住,正是《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概括,是令六祖能大師開悟的金句。而這種無所住、生其心的境界,念佛法門就從稱念一句阿彌陀佛名號而得到。不需要像六祖上上根的根性,在彌陀本願加持下,老實念去就能得到」,海賢師為我們做了最好的示范。「不假方便、不落思量,念去就是應無所住,但當蓦直念去,自得心開,就是而生其心」,生心就是開悟。無住就是自性本定,自性本定就能生心,生無量智慧,這個智慧成就了自己,也可以用這個智慧成就一切眾生。「念佛到功夫成片,就可以體會少分觀無住的作用」,那就是於一切法不執著了。

  「觀無住是用」,是作用,「念念彌陀名號之自性本不動搖是體」,體是定,智慧是用,從體起用。所以,體沒有得到,用不會現前,體重要。體就是放下,再放下,徹底放下,為什麼?自性本來沒有一物,「本來無一物」,六祖說的,「何處惹塵埃」。他在修正偈子裡面就說出本來無一物,可見他在黃梅八個月,在碓坊裡面舂米、破柴,他是老實、聽話、真干。八個月當中,五祖的道場他只在碓坊干活,其他地方沒去過,你看這個人老實到這樣子。要是普通人,我們相信他在這住八個月,他對環境都很清楚,為什麼?每個地方都去看過,都了解。他沒有,他就在碓坊。神秀大師這個偈子貼在哪裡他不知道,他要找人帶他去。把神秀大師的偈子改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就是自性本定他找到了,神秀沒找到,神秀還要「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他真找到了。

  觀無住,下面引「第三十二那羅延身願」,那羅延身就是金剛不壞身,「就是觀無住依據的理體,不動搖之自性」,是那羅延身,叫金剛不壞體,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這個肉身有生有滅,它會壞。會壞的都要把它拋棄掉,也就是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壞了。海賢老和尚那麼大的年歲,精神、體力跟年輕人一樣,什麼原因?他沒有把衰老、老病死放在心上,他心裡頭沒有,所以他不生病。這段文我們把它念下去。第三十二那羅延身願,就是觀無住依據的理體,不動搖的自性,「經文:我作佛時,生我國者,善根無量,皆得金剛那羅延身,堅固之力。那羅延身就是自性本不動搖、堅固之力,但卻能照見一切,觀法無住。可見禅淨不二,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無上深妙禅」。我們不能不學,不能不認真,要是不認真,這一生空過了,這一生白來了,來生來世不知道受多少苦痛!

  上官這篇報告我們正好學到一半,後面還有一半,下一堂課我們還接著學習這個,對我們確實有很大的警策,有很大的勉勵。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能夠把十六正士、四十八願、五十三參融合成一體,講得很清楚,確實字字句句都有根據,不是隨便說的。同學當中難得有能夠將教理、教相分析得這麼清楚,讓我們看到能生起警覺心。今天我們就學到此地,謝謝大家。

資料恭摘: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  (第六十四集)  2014/7/26  台灣台南極樂寺  檔名:02-042-0064

 

上一篇: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81集)
下一篇:大安法師:念佛就是從夢中醒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